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体仁意气风发,大声吩咐道:“沐浴更衣!老爷要进宫!”

……

当温体仁在宫外求见时,朱由检还未从狂喜中恢复过来。

当战报到达朱由检手中时,朱由检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真的!

为祸大明七八载,兵马一度达到二十万的高迎祥就这么完蛋了?不是说高迎祥兵甲犀利、行伍不乱、手下更是有好几万jing锐骑兵么?

朱由检一遍又一遍地看战报,这份战报非常详细,从接战开始,兵力部署、作战思路、战术目的无不跃然纸上,就如把朱由检带到了刀光剑影的战场上,正亲自指挥着千军万马与高迎祥生死相搏一般。

凭直觉,朱由检相信,高迎祥已经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朱由检手脚直发抖,立即令王之心验明首级真假。不多时,王之心的汇报让朱由检彻底放下心来,首级是真的。

朱由检快速地在乾清宫内走来走去,不停地搓着手掌,兴奋之情形于se。

“谢天谢地,高贼被诛,上天保佑,祖宗保佑……”

朱由检心里不停地念叨着,不可避免地开始畅想未来:大明最强的一路贼寇覆灭,其余小鱼小虾不足为虑,一旦海内清平,挥师辽东,彻底解决边患……万邦来朝,重现太祖、成祖雄风……

正畅想得高兴时,忽报温体仁请求面陛。朱由检哪能不知温体仁之意?无非就是来拍马屁而已。朱由检大手一挥,对王之心道:“让他回去吧,明ri朝会,一并接受群臣恭贺……”

朱由检还未独自爽够呢,岂容温体仁破坏数年来从未有过的喜悦心情?

第二ri朝会上,群臣当然马屁拍尽,让朱由检舒心不已。然而,以冯元飚为首的东林党人存心不让朱由检好过,待马屁声稍懈,立即出列,慷慨陈词,声称林纯鸿擅自返回荆州、河南,广东总兵率私军剿灭高迎祥,无异于贼寇窝里斗,何喜之有?

朱由检一下子变了脸se。事实上,昨ri接到战报后,朱由检心里就有点遗憾,砍下高迎祥人头的为何不是卢象升、为何不是洪承畴,反而偏偏是林纯鸿。

不过,此点遗憾丝毫不能冲淡他的喜悦之情。毕竟,朱由检从骨子里相信,林纯鸿忠于朝廷。这些年来,林纯鸿不仅如数上缴起运,还四处征战,剿灭了为祸大明海疆多年的刘香,这次更是把高迎祥一鼓荡平,朝廷诸臣,若是有林纯鸿一半的本事,朝廷何至于窘迫至斯?

东林党人泼冷水,不仅朱由检不满,就连一众大臣也暗自腹诽:好不容易让皇上有个好心情,咱们也过几天舒心的好ri子,你他娘的出来搅局,惹恼了皇上,咱们都吃不了兜着走……

温体仁向党羽唐世济使了个眼se,唐世济马上出列奏道:“皇上,臣有本奏,林纯鸿擅离职守,擅自率兵进剿贼寇,论律当斩!但臣观之,其擅自进兵河南,乃是为朝廷立功心切,高迎祥伏诛,此乃明证。皇上,自古一将难求,林纯鸿英勇善战,更是令高迎祥一战授首,皇上不如令其戴罪立功,克期进兵,彻底剿灭余寇!”

唐世济寥寥数语,态度非常明确,无非就是谏言朱由检笼络林纯鸿,令其挂衔讨贼!

一言激起千层浪,朝臣们立即兴奋起来,围绕着是否令林纯鸿挂衔讨贼各执一词。大部分朝臣激烈反对,与唐世济一伙人展开了舌战,整个朝堂乱哄哄的,犹如菜市场一般。

朱由检烦不胜烦,将目光投向了温体仁。

温体仁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详细分析利弊,就是不表态,直把朱由检听得云里雾里,都快要打起哈欠。正当朱由检准备令温体仁退下时,温体仁不经意间冒出的一句话让朱由检jing神一振:“……太平盛世,臣从未听闻武将能够擅权的……”

朱由检熟读史书、本朝实录,对这句话赞同不已。甭管林纯鸿现在蹦跶得有多高,一旦海内清平、外患解除,哪有林纯鸿擅权的机会?太祖爷当初设立的体制,几乎完全断绝了武将擅权的可能,再加上文臣对武将的天然反感,一旦海内清平,林纯鸿若是一意孤行,就算朝廷不派兵围剿,也要被官绅、士大夫的唾沫淹死!

朝堂依然纷扰无比,朱由检无法,只好下令退朝。退朝之后,朱由检又接到了卢象升的奏章,卢象升也支持对林纯鸿加官进爵。朱由检终于下定了决心,爵位当然不能给,给一个正式的名分还是可以的。

于是,经内阁票拟,朱由检下旨拜林纯鸿为平贼将军,令其挂衔讨贼。

(继续嘶吼:红票!红票!你的红票是万世不易的激励良药。)

第二百六十九章敲打彭新

“岳父,霹雳军、神机军业已组建完毕,就等火枪了,用得着这么急着赶回去?”

见周望急急忙忙地辞行,林纯鸿隐隐约约地猜到了周望的目的,以晚辈之身份问道。

周望的眉头皱了皱,道:“两军组建倒没什么好忙的,关键是武备学堂要扩建,战后还有大批军官需要回炉受训!”

林纯鸿沉默半晌,方才低声问道:“真的不见见郑叔?”

周望变了脸se,此次心急火燎地离开南阳,无非就是不想见郑福林而已,结果被林纯鸿一眼看穿,心里大感尴尬。

周望叹了口气,道:“还是不见了吧,也不知说什么好,见了面反倒生分。”

林纯鸿劝道:“岳父,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该忘的就忘了吧。郑叔当年也是有令在身,情非得已。这事要是我爹在世,也不会计较。当年爹谈起此事,并无一丝恨意,只是遗憾五兄弟不能重新聚首。”

“唉……当年的生死五兄弟,你爹、陈狗子已经撒手西去,韩豹头至今无一丝音信,也不知还在不在人世!过去的事,我也没放心上,就是不知见面后说什么好……”

林纯鸿默然,父辈之间的恩怨情仇,他也管不了,只好说道:“岳父,郑叔既然到了邦泰,一直避而不见,总不是办法……”

周望道:“能不见就不见吧,真要见,到时候再说……”

说完,周望抱了抱拳,转身离开了厅堂……

周望就这么走了,林纯鸿却为难不已。

郑福林掌兵多年,实乃不可多得的战将,势必如周望、田楚云一般大用、特用。然而,周望与郑福林两人都无法放下过去的事,这该如何是好?

想来想去,林纯鸿决定暂时先让郑福林亲率一军在前线作战较好。

林纯鸿令人将郑福林叫来,开口问道:“郑叔,南阳之战业已结束,不知郑叔是想坐享清闲,还是想沙场征战?”

郑福林笑道:“这还用问?这么多年没打仗了,骨头都快生锈了。本以为这次捞着了一次机会,结果高贼三两下就被你干掉了,倒是空欢喜了一场!”

林纯鸿也笑了,道:“郑叔谬赞了,这次倒是费了不少力,光是民夫,就动员了六万余!银子都快被打空了……”

“银子不关我事,我只关心伤亡多少人,用了多少军辎,剿灭十余万贼寇,伤亡不过四千余人,真不敢想象!荆州军在你的调教下,倒是成了气候……”

“郑叔,我想新组建一军,宣武军,就以南阳弓兵为底,至于军指挥使,非郑叔莫属,不知郑叔意下如何?”

郑福林心头狂喜,见识了荆州军的厉害后,郑福林就ri夜梦想亲率一军与贼寇、胡虏厮杀,他岂会错过此等良机,当即拍着胸脯道:“就交给你郑叔吧,你尽管放心,绝不会比其他军差!”

林纯鸿迟疑道:“不过……”

郑福林知道林纯鸿的担忧,立即铿锵道:“都督府的命令,我会不打折扣地执行!本魔王厮杀这么多年,别的没学会,唯知道听命行事!”

林纯鸿摇头道:“郑叔是识大体之人,这点我不担心。只是荆州军和别的军队有点不同,郑叔恐怕还得适应一段时间。我看不如这样吧,在宜都,我建了一个武备学堂,郑叔不如在那里一边授课,一边学习荆州军的规矩,郑叔,你说呢?”

郑福林满口应道:“授课就不必了,学规矩一事,就是你不提,我也要提。那令鼓、令旗我看得稀里糊涂的,不学的话,如何作战?还有律令,这个你放心,本魔王总不能被你当成了骇猴的鸡!”

林纯鸿大喜道:“以后宣武军就仰仗郑叔了……”

……

随着高迎祥覆灭的消息传开,林纯鸿明显繁忙起来。首先,张道涵、朱之瑜等申请成立南阳部和郧阳部,并推荐马世奇、杨一仁分领二部。旋即,周望的一篇行文抵达南阳,申请成立南阳、郧阳弓兵处。与周望的行文一同抵达的,还有一篇周望、郭铭彦的联署行文,大谈南阳、郧阳二处暂不适合直属中书府管辖,以避免将邦泰放在炉火上烤。

林纯鸿大感稀奇,什么时候周望和郭铭彦也有了此等政治眼光了?

周望和郭铭彦的想法,与林纯鸿算是不谋而合。

目前,林纯鸿擅自从广东跑到河南,朝廷还处于沉默状态,至今尚未表明态度。与江南豪绅、东林党大战在即,刺激朝廷实属不智。虽然林纯鸿急于将南阳、郧阳彻底纳入邦泰体系,但无论如何不能吃相太难看。

况且包哲东现在已经表现出投靠之意,没有必要另设一机构来抢权,完全可以等一段时间后,再彻底将南阳纳入体系中。

至于郧阳府,那个地方山多人少,急于纳入体系中更是得不偿失。郧阳与南阳不同,那里可是有一个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的苗胙土,一旦将其惹毛了,虽然荆州集团不怕,但终究是个麻烦。

所以,林纯鸿只打算在两府派遣弓兵进村,在村里组织弓兵,首先从基层入手掌控行政权。待时机成熟后,再谈它事。

表面上来看,周望、郭铭彦似乎长进了,但林纯鸿无一丝兴奋之se。两人一直都是强硬派,力主使用武力占据更多的地盘,这次太阳从西边出来,居然主张缓进,要是背后没有什么鬼心思,打死林纯鸿也不相信。

周望、郭铭彦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压制张道涵等一帮举人、进士派,只是无意间与林纯鸿不谋而合而已。周望、郭铭彦为人耿直,向来不擅长这些权谋争斗,其背后肯定有人相助!

两人的行事,超越了林纯鸿的底线,已经在拿邦泰的前途开玩笑了!此风必须狠狠地压下去!

此事又不能拿到监察府议罪,毕竟周望、郭铭彦只是建言而已,岂能因言而获罪?而且还不能摆在明面上斥责,得想个妥当的法子让两人心知肚明。

林纯鸿思来思去,首先驳回了中书府的申请,声明目前要缓进,不适宜大张旗鼓地占据南阳和郧阳二府,并命令中书府、商号拟定拆分商号、在中书府内部成立工商司、交通司的方案。

同时,林纯鸿还命令中书府成立外联司,任命杨一仁为外联司总管,专门负责外交事宜。

紧接着,林纯鸿批准了周望成立弓兵处的提案,在回复周望、郭铭彦两人联署的提案时,写上了“其略甚好、其心可诛……下不为例……”等字眼,并将彭新调任为监察府律法司任总管,其夔州部总管一职由马世奇接任。

林纯鸿一连串的批复和命令下达后,周望、郭铭彦羞愧不已,立即上表请罪。至于彭新,偷鸡不成蚀把米,成了林纯鸿敲打的重点对象,到了邦泰上上下下一致认为是冷衙门的监察府任职。

本来,彭新在夔州的表现可圈可点,受到了林纯鸿的称赞。他在夔州大力发展伐木业、盐业、养殖业和采药业,并借着川东一带水流喘急等优势,招募了大量的商家至夔州发展,致使夔州的税收直线上升,只比襄阳部略低,这对仅仅只有三十多万人口的夔州来说,难能可贵。

除了税收外,彭新还大力整治夔州道路,疏通各处河道,四处架设桥梁,大大改善了境内的交通环境,受到了夔州乡民的一致肯定。

随着李承宗即将卸任的谣言越传越广,彭新的心思越来越活泛。只是苦于林纯鸿未露出一丝口风,致使他越来越焦虑。考虑到阁幕使的说话非常有分量,他就想借着阁幕使之间的矛盾,提高自己入属的筹码。

彭新对新旧、文武之争心知肚明,理所当然地投入到周望、郭铭彦一派。毕竟,他身无功名,又早早地跟随了林纯鸿,对周望、郭铭彦一派有天生的亲切感。彭新借着到荆州公干的机会,竭力蛊惑周望、郭铭彦借南阳、郧阳扩张一事打压举人、进士派。

周望、郭铭彦刚开始并未将彭新的话放在心中,但得知中书府推荐马世奇、杨一仁这帮外来的“乞食者”分领南阳和郧阳后,心里气愤不过,立即照彭新之策提出了缓进之略。

彭新自以为得计,没想到其谋划被林纯鸿一眼看穿,成了此次争斗的最大牺牲品。

当然,“牺牲品”三字乃彭新自己的想法,林纯鸿绝不会这样认为,他对彭新的闯劲和才智还是欣赏如旧,之所以将其调至监察府,是希望其继续发挥他的闯劲,在律法一事上做出新的成就。

荆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