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望员更改了判断。

“德皇”号没有对英舰形成跨射,炮弹的落点靠前,而“腓特烈大帝”

号的炮弹落点靠后,也就是说两舰的瞄准点都偏离了目标。

六点十四分在调整了瞄准点之后“德皇”号在第三轮齐射时就形成了跨射。

对于交战距离超过两万米的炮战来说,这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绩。要知道,如果炮手的素质差一些,也许要到十多轮齐射之后才能对敌舰形成跨射。这再次证明,帝国海军官兵的素质优于英国皇家海军。

形成跨射之后,接下来需要的只是运气。

事实上,在第三轮齐躬中“德皇”号就击中了“德里”号。根据英舰的作战记录,当时至少有一枚近失弹在入水之后,击中了“德里”

号舰体的水下部位只是这枚炮弹没能穿透“德里”号的主装甲带,也没能在击中“德里”号后立即爆炸而是因为碰撞角度太小导致引信没能正常工作。

六点十七分,在第七次齐射的时候“德皇”号终于收到了第一个战果。

根据了望员汇报的情况炮弹的命中点在“德里”号的后部舰桥与〖中〗央炮塔之间。根据爆炸产生的火光,可以初步判断这枚三百毫米穿甲弹没能击穿“德里”号的水平装甲,但是肯定影响到了〖中〗央炮塔。

接下来的十多分钟内“德里”号的〖中〗央炮塔都没能打出一发炮弹。

“德皇”号首开战绩之后“腓特烈大帝”号也不甘示弱在六点十八分用一次精准的齐射打哑了“德里”号的尾部主炮炮塔,还导致前方炮塔的炮座受损,使另外一座炮塔的回旋机构出了故障。

仅仅两枚炮弹“德里”号就丧失了百分之六十的主炮火力。

六点二十二分,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八千米“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的命中率开始提升。更重要的是,在一万八千米内三百毫米穿甲弹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机会击穿英舰的水平装甲。

相对而言,英舰的表现就没有这么出sè了。

打到这个时候,炮击“德皇”号的“爱尔兰”号与炮击“腓特烈大帝”号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依然无一命中,甚至连近失都没有几次。

必须承认“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非常幸运,因为它们遇到的是大舰队中战斗力最差的两艘主力舰。

“爱尔兰”号原名“雷沙德”号本来是为奥斯曼帝国建造的。

大战爆发的时候,该舰即将交付。结果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以战争为名,征用了这艘战舰,并且把它编入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战斗序列,更名为“爱尔兰”号。

“爱尔兰”号的原形就是“乔治五世”级,只是在防护与航速上差了一些。更要命的是,在大战爆发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没有为这艘战舰编制作战人员。也就是说,在征用了“爱尔兰”号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才为改建招募与训练官兵。

虽然大半年下来“爱尔兰”号的官兵都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但是远没有达到熟练与精锐的程度。要知道,培养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至少需要五年,哪怕是一名水兵也要服役三年以上才算得上是老兵。

与“爱尔兰”号相比……,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官兵队伍就更加不堪入目了’

虽然“伊丽莎白女王”号在三月底就正式服役了,但是在战争时期,英国皇家海军的很多程序都简化了。比如在以往,任何一艘战舰在服役之前,都需要经历数个月的海试,检测战舰的xìng能,顺带让官兵进行航海训练。在服役之后,还需要进行半年以上的训练,才能形成战斗力。

可惜的是,在战争时期,这些都被简化了。

服役之前“伊丽莎白女王”号只进行了不到一个月的海试,随后就返回朴茨茅斯,编入了皇家海军的战斗序列。正式服役后,该舰只在英吉利海峡里训练了一个多月,就被派往斯卡帕湾,编入了大舰队。

也就是说,在开上战场之前“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很多训练工作都没进行呢。

不可否认“伊丽莎白女王”号是当时交战双方中,xìng能最先进、

火力最强大、甚至是速度最快的战列舰,在硬件xìng能上超越了所有德舰,可是在软件上,这艘xìng能强大的战舰却最为糟糕。

十多分钟里“伊丽莎白女王”号打出子近二十轮齐射,却没有一次命中!

也就是说,大约一百五十枚炮弹的命中率为零!

这是个什么概念?

如累由“德皇”号来打这一百五十枚炮弹,至少有三枚能够击中目标。

英舰过低的命中率,等于把机会让给了德舰。

六点二十五分“德里、,号上发生大爆炸。

根据了望员观察到的情况,爆炸点在“德里”号中部,舰桥左侧,属于舰面爆炸,而不是舰内爆炸。很有可能是堆放在外面的副炮炮弹被引爆所造成的爆炸,因此没有使“德里”号舰体水下部位受到严重损伤。

只是,这次严重的爆炸,直接导致“德里”号丧失了还击能力。

“德里”号变成了哑巴,但是没有脱离战线。冯承乾没有继续对付这艘战舰,而是让枪炮长瞄准了“德里”号前面的“本鲍”号。与此同时“腓特烈大帝”号则把炮口转向“德里”号后面的“爱尔兰”号。

这一调整,局面变得对“德皇”号更加有利了。

之前,一直是“爱尔兰”号在炮击“德皇”号,而对付“爱尔兰”号的是“皇后”号与“国王阿尔伯特”号。虽然这两艘战列舰也多次命中“爱尔兰”号,并且打哑了“爱尔兰”号尾部的两座炮塔,但是从“爱尔兰”号上打来的炮弹,依然对“德皇”号的炮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腓特烈大帝”号转移火力,总共有三艘德舰在打击“爱尔兰”号。

结果就是“爱尔兰”号为了躲避打来的炮弹,炮击准确xìng进一步降低,对“德皇”号的威胁大大降低。

通过打击“德里”号“德皇”号上的炮手找到了手感。

在对“本鲍”号进行了两轮齐射之后,在第三次齐射中”“德皇”号就收到战果,击毁了“本鲍”号的舰尾。在接下来的五轮齐射中“德皇”号又三次击中“本鲍”号,其中一枚炮弹准确无误的击中了“本鲍”号的司令舰桥。

结果就是“本鲍”号在接下来丰多分钟内都在放空炮。

打到六点四十分,公海舰队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除了“德里”号与“本鲍”号遭到重创之外“爱尔兰”号也挨了数枚炮弹,只剩下了一座主炮炮塔。“伊丽莎白女王”号挨了四枚炮弹,虽然都没能形成穿透,但是舰首的两座炮塔已经无法使用了。前面“国王”号与“大选帝侯”号的猛烈火力,让贝蒂的旗舰吃口了苦头“铁公爵”号至少中了七枚大口径穿甲弹,而且其中四枚穿甲弹形成贯穿,对舰体造成了严重破坏。紧随“铁公爵”号的“马尔巴罗”号仅与“总督”号对战,虽然打中了对方几枚穿甲弹,但是也被“总督”

号还以颜sè,舰首的两座炮塔被集会,后部舰桥也被炸了个稀巴烂。

占优势的,只有大舰队的第二战列舰分队。

“阿尔库金”号与“海王”号取得的战果最为丰硕,击中“路易特bō尔德亲王”号十次以上,击毁了该舰的三座炮塔,还炸毁了司令塔与后部舰桥,只是没有致命打击“路易特bō尔德亲王”号依然顽强的呆在战列里面。

打到这个时候,战斗进入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

双方的战列都出了问题,谁先做出调整,谁就将丧失主动权!!。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二十六章变局

更新时间:201271318:34:34本章字数:4933

第一百二十六章变局

六点四十五分,太阳落到了海天线上。

因为已是五月份,所以日落的时间比冬季晚了大约半个小时,夜幕将在七点二十分左右落下。

此时,战斗依旧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最先倒下的,不是首先遭到德舰优势火力打击的“德里”号与“铁公爵”号,而是位于第三位的“本鲍”号。

在“德皇”号调整炮口之后,就有两艘德舰在炮击“本鲍”号。

必须承认“本鲍”号的运气确实不够好。

在“德皇”号的炮弹打过来之前“本鲍”号上的了望员把注意力放在了“威廉皇太子”号上“本鲍”号也根据“威廉皇太子”号的炮击调整着航向。结果,在“德皇”号把炮口转过来的时候“本鲍”

号根本没有注意到。也正是如此“德皇”号才能在第三次齐射的时候就击中“本鲍”号。

问题是,直到这个时候“本鲍”号都没有察觉到来自“德皇”号的威胁。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德皇”号的开火时间与“威廉皇太子”号的开火时间相差不大,所以“本鲍”号上的了望员没有能够根据炮弹落下的时间,发现已有两艘德舰在向其开火。此外“德皇”级与“国王”级的主炮没有任何区别,使用的炮弹也一样,因此无法根据炮弹爆炸的威力做出准确判断。

这一点,后里也得到了证实,即在“本鲍”号的战斗记录中,把“德皇”号打中的那枚炮弹算在了“威廉皇太子”号头上。

这些错误与失误累加到一起,铸就了“本鲍”号不可改变的命运。

六点四十九分“本鲍“号发生大爆炸。仅仅两分钟之后,在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的情况下,这艘满载排水量接近三万吨的巨舰就从海面上消失了。全舰近千名官兵,没有一人幸免。

“本鲍”号突然爆炸沉没,破坏了大舰队的战斗序列。

事实上,当时连冯承乾都不清楚“本鲍”号为什么会这么快沉没,只能大致推断,很有可能在主炮弹药库殉爆的结果。当时,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一万五千米左右,基本上进入了三百毫米主炮的直射打击范围。说得准确一点,在这个距离上,德舰打出的三百毫米穿甲弹的命中点大多在英舰的侧舷主装甲带上,而不是水平装甲上,因此英舰更容易受到致命打击。

当然,这也与德舰主炮、以及主炮炮弹的性能有关。

帝国海军最先提出“远距离炮战”理论,并且最先强调远距离炮战的重要性,为此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帝国海军最先强调主力舰的水平防护能力,而这就是针对在远距离炮战中高着角穿甲弹构成的威胁。

在火炮与弹药上,帝国海军也同样付出了努力,比如加长火炮身管、提高火炮的仰角、增大药室等等。在弹药上,帝国海军则首先在不同的交战距离上采用了轻重两种穿甲弹。

因为重弹的存速性能更好,所以主要用在远距离炮战中。按照帝国海军的规定,在交战距离超过两万一千米的情况下,就应该主要使用重弹。帝国海军的测试也表明,射程在两万米以上的时候,重弹的穿甲能力明显超过了轻弹,而且在命中精度上也优于轻弹,更适合进行远距离炮战。

轻弹,则主要用于近距离炮战。

原因很简单,在使用等量发射药的情况下,轻弹的初速更高,因此在交战距离较近的时候,轻弹的着点速度高于重单,穿甲能力也强于重弹。

有了这个区别还不够。

远距离炮战中,炮弹往往落在敌舰的水平甲板上。

为了让重弹在敌舰内部爆炸,引信的延迟时间更加长一些。相反,在近距离炮战中,弹着点主要在敌舰的侧舷装甲带上,因此引信的延迟时间要稍微短一些。

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就制订了严格的炮战手册,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弹药,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之前的海战中,帝国海军对炮战做出的规定,已经收到了成效,只是还不够明显。

“本鲍”号被击沉,可以说是最显著的效果。

战后对“本鲍”号的残骸进行考察,查实了该舰沉没的原因。首先爆炸的不是主炮弹药库,而是位于舰桥左侧的副炮弹药库。在此之前,该部位就被一枚穿甲弹击中,只是没能造成致命伤。在被第二枚穿甲弹击中之后,存放在副炮弹药库里的上千枚一百五十二毫米炮弹发生了爆炸,直接撕裂了舰体。紧接着,位于舰桥前方的主炮弹药库也被引爆,数百枚大口径炮弹与数十吨发射药包同时爆炸。把’“本鲍号炸成了两截,导致该舰在不到两分钟内就沉没了。

随着“本鲍”号战沉,贝蒂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威廉皇太子”号与“德皇”号没有停火,而是继续打击下一个目标。虽然希佩尔没有做出明确安排,但是两舰的指挥官都非常清楚他们该干什么。“威廉皇太子”号把炮口转向了“马尔巴罗”号“德皇”号则按照冯承乾的命令,瞄准了一直在“打酱油”的“爱尔兰”

号。

当时,冯承乾没有对付已经丧失战斗力的“德里”号。

必须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德皇”号回过头来对付“德里”号,贝蒂很有可能在十分钟内损失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