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7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批量采购降低了各零备件的采购成本等等

到一九八五年,J80基本型的对外销售价格降低到了五千八万华元

因为J80的战斗力比J66高了十多倍,而且在一九八四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用J80完败了埃及与叙利亚空军,用实战证明了J80的强大战斗力,所以其五千八万华元的售价并不显得离谱

结果就是,J80迅速成为了“通用战斗机”

也正是如此,J80的最终产量才突破了三千架

要知道,J80是大战之后,世界上唯一的产量超过三千架的重型战斗机虽然J66的总产量超过了五千架,但是按照战后的标准,J66只算得上是中型战斗机,比起飞重量在三十吨左右的重型战斗机差了一大截

J80的大规模生产,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空军的装备成本

最终,中国空军J80机群的规模不是六架,而是上千架,而且J80也不仅仅是重型制空战斗机,还是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即由J80D发展而来的J80G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这种最多能够挂载十一吨炸弹的重型战斗机依然是中国空军的主力

与J80一样,中**队依靠大规模军火出口,还获得了其他新式装备

更重要的是,中**队大规模换装是在装备采购费用不算宽裕的八零年代进行的,而军火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如此,在九零年代到来的时候,中**队率先完成了主要装备的更换工作,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出色的战斗机、坦克与战舰,获得了远超过对的战斗力

这一点,在九零年代初期显得至关重要

事实上,中国在八零年代、特别是一九八二年之后的军费开支并不少,甚至达到了冷战时期的巅峰

这就是,中国在一九八二年正式启动了“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工程

到一九八八年,中国的军费开支占到了中央政府总开支的分之十七,国家税收总额的分之十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分之五点四,达到了冷战时期的最高点,也是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极限

问题是,军费开支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与“国家战略防御系统”有关的项目上

也就是说,实际用于军备采购的费用并不多

在此之前,中国的军备采购与研制费用一般占军费的分之三十五,其中军备采购费用在军费中的比例在分之十八到分之二十一之间,而在一九八二年之后,这个比例降低到了分之十二到十五之间

显然,军备采购费用在军费大规模增长的同时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降低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在巨额军火贸易中获得的巨额利润,中国的军火企业就不可能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把新式武器装备出售给中**队,而中**队也就不可能在采购经费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完成装备换装

事实上,巨额军火贸易,等于把装备的研制费用转嫁给了第三方

拿J80来说,中**方的采购价格实际上没有包括研制费用,仅出口的J80就分摊了全部研制费用,还为军火商了足够的利润这样一来,中国空军在采购J80时,只需要支付生产成本

显然,没有伊朗革命,也就没有来自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巨额军火订单,也就不会有八零年代的海量军火贸易

也正是如此,才促成了中国对伊朗实施孤立政策

说白了,一个对周边国家构成了严重威胁的伊朗,恰好符合中国的利益,特别是军火集团的利益

只是,伊朗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军火贸易上的好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百二十一章新赛场

更新时间:201322122:15:28本章字数:4795

虽然属于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但是军火贸易与其他商品贸易有着很大的区别

严格的讲,军火贸易不属于经济范畴,而是政治的延续,即军火贸易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国家的对外政治关系影响

说白了,军火贸易并不是由价格、以及货物质量决定的,而是由政治关系决定的

在冷战时期,这一点体现得极为明显

比如,在中国大力推销J66战斗机的七零年代,J66并非世界上最出色的战斗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Me440与Bf500就拥有更加出色的性能,而且在一些局部战争中,这两种德制战斗机都战胜过J66在危地马拉战争期间,J66甚至被落后了一代的Me300击落过数十架

问题是,J66仍然是七零年代最畅销的战斗机,总产量突破了五千架,除了中国,还有数个国家拥有生产线或者是生产许可证,装备了数十个国家,成为冷战期间第一种产量超过五千架的战斗机

关键就是,中国的盟国绝对不可能采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斗机,哪怕德制战斗机拥有更加出色的性能

由此可见,军火贸易,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建立与维持国家间同盟与友好关系的基础

当然,在同盟集团内部,军火贸易没有多少变数不管是中国、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是其盟国的主要军火应商

只是,对处于两个集团之外的国家来说军火贸易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拿阿拉伯国家来说大战结束之后,依靠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众多刚刚获得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从中国得到了大批过剩军事物资,并且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广泛使用此后,部分阿拉伯国家转为向德意志第二帝国采购军火,以此导致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保持沉默到了第三次中东战争时,这些采购了德制军火的阿拉伯国家几乎都成了以色列的敌人只是,这场战争中,德制装备的拙劣表现让部分阿拉伯国家回心转意,重新成为了中**火商的顾客这也标志着,部分阿拉伯国家已经放弃了反以立场转而寻求与以色列和平共处

最具有代表性的依然是沙特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沙特几乎淘汰了所有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换上了从德意志第人帝国采购的军火结果还不到十年,沙特就再次转变立场,淘汰了处于最佳服役期的德制装备,换上了中国制造的军火

不可否认,沙特非常富有

虽然沙特是典型的君主制国家,并非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国家,但是依靠石油,以及相对较少的人口沙特建立起了当时阿拉伯国家中最好的社会福利体制,让大部分国民过上了富足生活

问题是,沙特再富有,也不应该如此浪费

显然,沙特在军火贸易上的立场实际上就是其基本对外政策,即通过采购军火,与中国形成非结盟的同盟关系

说白了,就是借此获得中国的支持与安全保证

显然,其他从中国采购军火的国家,也有着类似的目的

对于没有加入两个阵营的国家来说军火贸易是与大国维持良好关系的关键段,有的时候甚至是唯一段

在这方面,联邦美国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

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被肢解成为三个国家,其中民主美国与邦联美国分别由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直接占领,处于两国之间的联邦美国则在一九五四年结束了占领状态,成为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在一九七四年之前,联邦美国一直奉行亲华政策,其主要武器装备均来自中国

危地马拉战争之后,中国由战略扩张转变为战略收缩,基本对外政策也由攻击型变为防御性,联邦美国的对对外立场因此发生改变,在一九七五年就以军火贸易的方式,积极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改善关系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联邦美国当局认识到,中国的战略收缩只是暂时性的,而且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远超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经历了由迅速扩张导致的镇痛之后,肯定会再次走上扩张之路,并且全面压倒德意志第二帝国结果就是,联邦美国的军火采购政策再次发生转变,不但继续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购买武器装备,也开始积极跟中**火商谈判

结果就是,在联邦美国的军队中,即有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坦克,也有来自中国的战斗机

显然,联邦美国通过军火贸易,在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这些都表明,军火贸易有很大的特殊性,可以看成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表象,即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基本对外政策

由此可见,伊朗革命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政治上的利益

也正是如此,在一九八四年,以色列悍然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通过预防性的军事行动摧毁了叙利亚的武装力量,在数量众多的阿拉伯国家中,除了伊拉克等少数,其他都只声援了叙利亚,并没有采取实质行动

关键就是,中国并不希望阿以爆发全面战争

当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中国为阿以和平相处所做的努力,也使得阿以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主要就是,几个实力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中,除了叙利亚与伊拉克,其他都已全面倒向中国,用上了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这些阿拉伯国家根本没有军事工业,也就无法自行维持军队的作战消耗如果卷入与以色列的战争,中国根本不需要出兵,只需要中断这些国家的军火应,就能使其战败

也就是说,阿以能不能起来,得看中国的意愿

显然,只要以色列在中国的战略中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中国就绝对不会让中东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争

也正是如此,第四次中东战争只持续了五天,就以叙利亚战败结束了

只是,受中国限制,以色列并没有占领叙利亚的国土,只是巩固了其在戈兰高地上的军事存在,使叙利亚丧失了在短期内通过军事行动夺回戈兰高地,对以色列本土构成直接威胁的可能性

从政治上讲,以色列没有直接入侵叙利亚,也是众多阿拉伯国家保持中立的基础

当然,发生在一九八四年的最为重要的事情,肯定不是第四次中东战争,至少有两件事情比第四次中东战争更加重要

第一件事情就是中国正式启动了“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工作

当年四月,在顾祝同的全力推动下,中国国民议会批准了由国防部交的,分三个阶段完成“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方案如果这份方案得到落实,中国将在未来二十年内耗费二万六千亿华元,造从陆地到海洋、到天空、再到外层空间,以地基/海基、空基与天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战略防御系统,具备同时拦截上万枚来袭核弹头,对潜在敌对国战略击能力实现全面对抗的战略防御能力

说白了,果真建成的话,中国将不再惧怕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威胁了

按照顾祝同在国民议会上做的陈词,整套系统具备对潜在敌对国发射的战略武器进行初期拦截的能力,能把潜在敌对国发射的战略武器的分之八十击毁在敌对国上空,另外的分之二十则将在外层空间与重返大气层阶段遭到拦截,即便同时遭到一万枚核弹头攻击,中国本土遭到击的概率也低于千分之一

也就是说,哪怕德意志第二帝国同时发射一万枚核弹头,也只不不到十枚能够落到中国本土上

显然,对一场以灭国为根本目的的全面战争来说,遭受数枚核弹头击算不上是沉重的战争代价

要知道,中国的战略反击足以摧毁整个世界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在拥有了全面的战略防御能力之后,中国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进行战略威胁,即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毁灭性威胁,让敌对国放弃对中国的威胁,从而放弃在任何领域与中国进行的对抗与竞争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结果

果真如此的话,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但会丧失与中国对抗的能力,还会因此沦落为中国的附庸国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唯一选择,就是针锋相对的,建立一套类似的战略防御系统

说白了,在双方都拥有足够强大的战略防御能力的同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安全、以及国家利益才有根本保证

显然,这次竞争与载人登月工程有很大的区别

载人登月工程,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争面,即通过工程来展现国家的经济、工业与科技实力,以此证明国家的强大战略防御工程则关系到了国家的生死存亡,胜出者将毫无悬念的成为冷战的最终赢家

德意志第二帝国可以输掉载人登月工程,却不能输掉战略防御工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百二十二章再攀新高峰

更新时间:201322212:45:55本章字数:4791

这场后来被称为“星际大战”的太空军备竞赛,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敲响了丧钟

在这场太空军备竞赛响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技术领域已经没有优势,通过载人登月工程,中国在航天领域全面超越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实质上的头号航天大国,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