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6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让他来负责载人登月项目确实是最佳选择。

虽然并非没有能够与他同样厉害的管理者,但是在管理政府工程上。顾祝同绝对比任何人都要出色。

载人登月项目启动之后,顾祝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搭建管理框架。

按照他的要求,载人登月项目被拆分成了五个子项目,即运月球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地、工程制造与后勤运输。这五个子项目都有各自的总工程师与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处理技术问题,而项目总经理则负责项目运作。顾祝同并不过问项目的具体情况,只给总工程师与总经理安排任务,并且要求总工程师与总经理签下军令状,然后就是不择手段的去达到目的。

显然,在顾祝同手下做事肯定很辛苦。但是只要把事情办好了,就肯定能尝到甜头。

比如,钱仲三出色的完成了其工作之后,不但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的双料院士,还在中国航天集团公司担任总工程师,获得的奖金更是难以计数。

当然,像钱仲三这样的科学家,把钱看得很淡,他们要的是名。以及科研成就。

在载人登月工程中,总共有十二人担任过总工程师、十四人担任过总经理,而这二十六人中,后来有七人成为了部长级官员,九人获得了院士身份。八人在国内大型航空航天企业担任高管。

这些,都与顾祝同有关。

这就是。只要出色的完成了工作,顾祝同就会给他们一封亲笔推荐信,而这封心就是获得事业成功的保证。

可以说,在管理方面,顾祝同确实很有才华。

此外,顾祝同还非常重视技术。虽然顾祝同并不懂技术,在他拥有的众多头衔中,绝对没有“技术专家”这个头衔,而且即便与海军有关的技术,顾祝同的了解都不多,但是这并不表示顾祝同不重视技术。

事实上,顾祝同是中国第一批技术型将领中的领军人物。

在担任海军参谋长期间,顾祝同就格外重视技术。事实上,在大战期间,顾祝同就极为重视技术兵器。

可以说,中国海军的大部分技术装备都与顾祝同有关。

仍然拿“长江”号来说,这不但是世界上第一艘超级航母,也是第一艘大量采用了在大战期间、以及大战之后出现的新技术的航母。比如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光学助降设备、雷达导航系统、导弹防空系统、电子对抗设备等等。这些技术能够在“长江”号上得到广泛应用,正是顾祝同的功劳。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以前从来没有建造过像“长江”号这么大的航母,而且也没有大规模应用喷气式舰载机的经验,加上工程进度进展得十分迅速,所以要保守一些,避免采用过多的新技术,以确保“长江”号的建造工程能顺利完成,而且能够及时交付给海军,尽快形成战斗力。即便需要在航母上采用新式技术装备,也可以等到建造完成之后,通过改装来实现。

只是,顾祝同否决了一切妨碍技术进步的建议与意见。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长江”号不但以奇迹般的速度完成了设计建造工作,还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的战舰。

可以说,除了没有采用核动力,“长江”号用上了当时所有的先进技术。

也正是如此,“长江”号在兼程二十年之后,才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改进,并且在中国海军中服役了四十七年。

要知道,“长江”号的涉及服役寿命只有三十年。

也就是说,其实际服役寿命比设计服役寿命多出了百分之六十。

“长江”号的服役时间记录保持了十多年,要到二十一世纪初,才会被另外一艘中国海军的超级航母打破。

在载人登月工程上,顾祝同更加重视技术。

说白了,载人登月工程本来就是一项技术工程,工业贡献相对较小,主要考验的就是国家的科技实力。

为此,顾祝同专门成立了一个**的技术专家委员会,用来审定载人登月工程所涉及的各种先进技术,特别是那些以前没有应用过的技术,以确保这些先进技术不会对整个工程产生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项目外的委员会。

也就是说,该委员会的技术专家全部与载人登月项目无关,都没有参与到项目中去,因此与项目本身并无利害关系。

此外,顾祝同还要求委员会的技术专家直接向他负责。

说白了,技术专家在审定载人登月项目的技术方案的时候,必须做到客观公正,给出不含水分的评审结果。

当然,顾祝同也为这些技术专家制订了惩奖制度。

技术专家在受雇之后,都能领到不菲的咨询费,而且每次技术评审都有额外奖励,但是这些都直接与评审结果挂钩,并且每次评审都由两组专家分别以闭门方式进行,只有两份评审报告一致才能得到采纳。如果在评审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或者是因评审失误导致项目受损,那么参与评审的专家都要受到惩罚。虽然在顾祝同制订的奖惩制度中,对参与评审的技术专家的惩罚并不严厉,毕竟他们是项目外的人,但是没有任何专家敢掉以轻心,因为顾祝同只需要说句话、打个电话或者是写封信,就能毁掉任何一名技术专家的前程,让他成为过街老鼠。

要知道,有资格进入委员会的技术专家,都是知名科学家与工程师。

这些人,绝对不缺钱,以他们的才干,可以在国内任何一家大企业、或者是任何一所科研机构里获得高薪职位。

他们在乎的是名声,以及自己毕生所从事的科研工作。

显然,顾祝同能够让他们获得更高的成就,也能够毁掉他们毕生奋斗的事业。

这两套制度,贯穿了载人登月工程,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载人登月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

从这个角度看,顾祝同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工程管理者。

在参与载人登月工程的数十万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与航天人员中,顾祝同恐怕是对载人登月工程最不了解的一个,他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工程师、更不是航天员、也没有能力从事技术劳动,但是他却是整个工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一员,而且是整个工程中的核心成员。

说白了,顾祝同就是载人登月工程的大脑,其他人只是受大脑控制的肢体。

在载人登月工程中,不管给予多高的评价,对顾祝同来说都受之无愧。没有他,就不会有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也不会有接下来的接二连三的奇迹,甚至不会有人类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的足迹。

在这个疯狂的时代,顾祝同用他的方式书写了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迹。

只是,在一九七零年,相信顾祝同能够创造奇迹的人寥寥无几,即便是参与到载人登月工程中的人员,也没有几个人相信,能够在五年之内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并且带着月球岩石标本返回地球。未完待续。。)

s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九十三章时代奇迹

更新时间:201321422:54:36本章字数:3991

在一九七零年,载人登月工程的重点就是运载火箭。。)

虽然钱仲三提出的捆绑方案解决了运载火箭第一级的问题,而且YJ4E型火箭发动机也在两年之后研制成功,台架试车时的推力达到了五百二十吨,比预期需要的五百吨还高出了百分之四,但是月球火箭至少需要三级,因此第二级与第三级所面对的技术问题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显然,在第二级与第三级上,必须采用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

当时,钱仲三估计,即便第二级也才用捆绑方式来提高运载能力,也需要花上好几年才能研制出推力足够大的液氢液氧运载火箭。

为此,钱仲三提出了一个变相解决方案。

这就是,首先把月球飞船分舱段发射到近地轨道上,然后组装成月球火箭,再通过轨道转移火箭使其进入月球轨道。

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主要就是,这大幅度降低了对火箭运载能力的要求。

分舱发射的话,运载火箭只需要五十吨左右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即轨道转移火箭发动机的质量在五十吨左右。

只是,钱仲三提出的方案,在进行技术审批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当时,两个专家小组都认为,这套方案的总耗时未必比整体发射方案少,而且中国还没有建造轨道空间站的经验,在轨道对接领域是一片空白。也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财力来掌握轨道对接技术。

最大的问题在轨道转移火箭技术上。

虽然钱仲三提出,轨道转移火箭发动机的重量能控制在五十吨以内,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即预先发射的舱段需要进入对接轨道,而这同样需要在运载火箭上采用第三级,只是降低了第三级的质量而已。

问题是,在七零年代初,这绝对是一个技术难题。

更要命的是,中国在此之前没有研制过大推力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用在载人航天工程上的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只有二十五吨,需要并联四台发动机,才能够把宇宙飞船送入近地轨道。

在研制过程中,钱仲三很快就意识到,研制一百一十吨推力的发动机太难了。

结果就是,为了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制工作,钱仲三不得不降低对火箭发动机最大推力的要求。

在一九七零年七月,定下了大气层内八十吨,大气层外九十五吨的最终设计指标。

即便如此,研制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依然是整个载人登月工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也是耗时最多的部分。

这种被命名为HO3型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直到一九七三年底才研制成功,并且制造出了第一批四台样机,然后就开始了紧张的测试工作,其台架测试达到了八十吨的最大推理,而理论计算出的真空推力为九十六吨。

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个难题。

火箭的第二级设计总推力必须达到四百四十吨,不然就无法把月球飞船运送到近地转移轨道上。

显然,HO3的推力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水平上。

如果采用五台并联,大气层内的推力只有四百吨,而六台并联有四百八十吨,与实际需要的四百四十吨都有四十吨的差距。

要知道,火箭推力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

所幸的是,在一九七零年底,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就是,月球飞船在完成了总体设计之后,确定其总体质量能够控制在一百一十吨到一百二十吨之间。

也就是说,第三级的总质量至少能减少二十吨。

这就意味着,第二级只需要四百吨的总推力。

这下,运载火箭的第二级设计方案确定了下来,即采用五太HO3型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并联,产生四百吨的大气层内推力。

解决了第二级的问题,第三级火箭发动机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也采用HO3型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只不过是具备两次点火能力的HO3S型。在第一次点火之后,第三级将把月球飞船送入近地轨道,然后由宇航员对月球飞船进行全面检查,在确认月球飞船的各个系统都正常之后,第三级将进行第二次点火,把月球飞船送入月球轨道,最终坠毁在月球表面上。到这个时候,运载火箭完成了其所有使命。

当然,第三级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即撞击月球。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科研任务,即通过撞击,对月球进行地质测量,让科学家掌握与获取月球的地质信息。

可以说,HO3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在航天飞机问世之前,HO3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不但在载人登月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参与了后来的多项航天工程,包括建造空间站,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等等。

事实上,HO3的技术水平超越了整个时代。

直到二十世纪末,HO3都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可靠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在其总共二百四十八次发射中,只有三次失败记录,可靠性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甚至高于同时代的煤油液氧火箭发动机。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在重启登月计划的时候,都借助了研制HO3的技术储备。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能够在一九七三年底研制出HO3液氢液氧运载火箭,本身就是一个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奇迹。

当然,在载人登月工程中,类似的奇迹并不少见。

比如,为载人登月工程研制的“擎天”运载火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其起飞质量超过了三千吨,第一级推力高达三千五百吨,近地轨道发射能力为一百二十吨,月球轨道发射能力为五十吨。这些记录,足足保持了七十七年,要到二十一世纪的第四个十年,才会被超越。

更重要的是,“擎天”火箭的可靠性非常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