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5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还存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这就是,如果中国以民族为由来吞并新加坡,那么是不是会以同样的原因,吞并其他以华人为主的地区呢?

要知道,在全世界范围内,华人聚集地并不少。

别的不说,在南洋地区就有上千万华人,分布在大马来亚、泰国、柬埔寨、荷属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如果开了新加坡这个先例,那么其他地区的华人肯定会有所行动,也就会导致地区局势动荡。

显然,这与中国谋求、或者说是宣称建立的战后稳定秩序背道而驰。

当然,在这件事情上,中国高层不能直接出面反对。

在战后的第一次国民议会全体会议上,就有人提出了吞并新加坡的议案,而且新加坡的代表也在国民议会上做出陈情,提出全新加坡的四百万华人愿意回归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做出贡献。

讨论与辩论进行了足足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里,国民议会甚至搁置了其他所有议案。

在经过了极为激烈的辩论之后,国民议会最终以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而表决结果是反对吞并新加坡的只比支持的多了三票!

正是这三票,决定了新加坡的命运。

此后不久,新加坡就宣布成为独立国家,而且是南洋地区第一个摆脱殖民地统治的新兴国家。

当然,新加坡的独立也是南洋地区独立运动的导火索。

此后不到两年间,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缅甸与菲律宾先后宣布独立,随后荷属印度尼西亚也爆发了独立运动。前几个国家都很快就获得了独立地位,只有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运动一直持续到六零年代初,在一九六一年,荷兰当初才因为不堪重负,并且在镇压雅加达民众起义的行动中遭受了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才不得不承认印度尼西亚独立,并且从南洋撤军。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新加坡独立之后,首先与中国缔结同盟条约,并且向中**队开放全境,在最初五年里甚至由中国为其提供基本防务。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新加坡接受了中国的无偿军事援助。

此后,新加坡的历史发生了几次转变。首先是在一九六二年与马来西亚合并,组建了大马来亚联邦。这个二元国家仅仅维持了不到十年,在一九七一年就因为内部矛盾,新加坡再次宣布独立。两年之后,即一九七三年,新加坡与中国签署了第二份同盟条约,加强了与中国的同盟关系。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新加坡一直是中国在南洋最重要的盟国。

原因很简单,新加坡扼守着马六甲海峡,而且威胁着巽他海峡与龙目海峡,相当于控制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道,而中国的基本防卫圈就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上,也就必须控制这两座大洋间的咽喉要道。

事实上,一直以来,新加坡获得的军事援助都是最高级别的。

在无偿军事援助之后,新加坡总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中国研制的最新式武器,而且采购价格相对低廉。

也正是如此,新加坡拥有整个南洋最精悍的国防力量。

虽然新加坡国防军的兵力一直不多,最多的时候不到十五万,最少的时候只有五万,但是装备质量之高,甚至不比中**队差,而日常训练强度也远超过南洋其他国家,还经常派兵参与中国发起的战争。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新加坡就是一个微缩型的中国。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不管怎么说,新加坡不是战败国,而是大战后出现的新兴国家,因此中国对新加坡的军事援助,表明中国在极力拉拢新兴国家。

只是,战败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庞大势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后的斗争,主要就集中在争夺战败国上,似乎谁控制的战败国越多,谁的影响力就越大。RQ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六百一十一章肢解俄国

更新时间:2012122322:12:15本章字数:4873

争夺战败国,成为中德两国在大战末期斗争的重头戏

事实上,早在一九四四年,中德两国就在处置战败国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这就是如何处置战败的俄国

有趣的是,当时中德两国的对俄态度与后来的对美态度截然相反

这就是,中国希望尽可能的深入的肢解俄国,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认为不应该过于严重的削弱俄国

当然,这与中德两国的基本战略处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俄国战败之后,中德两国只在一个问题上存在共识,即俄国必须被削弱,不能再对中德构成威胁,而且被削弱后的俄国应该成为中德之间的战略缓冲区,即以此防止中德产生直接利益矛盾

只是,在如何削弱俄国的问题上,中德两国却有着明确的分歧

在参战之前,中德就达成了共同对付俄国的秘密协议,而在这份协议里面,明确规定在俄国战败之后,中国有权收回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所篡夺的土地,使中俄边境恢复到《中俄尼布楚条约》时的状态,此外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安全需求,从俄国索取部分土地只是,在这方面,协议中做了明确规定,即中德索取的土地面积均不得过俄国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

这些规定,说白了就是中德在相互制约,以免俄国丧失其战略价值

问题是,即便中国索回了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的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把中俄边境线恢复到《尼布楚条约》的状态,而且中德各索取了俄国百分之十的国土,俄国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

要知道,在损失了这些土地之后,俄国依然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此外中国索回与索取的是俄国的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而德意志第二帝国索取的是靠近东普鲁士的俄国东部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居民都不是很多,俄国人口集中在莫斯科、基辅与明斯克等大城市附近

也就是说,在失去了这些之后,俄国依然拥有成为世界级强国的基础

显然,这样的俄国在战后肯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也许几十年之后俄国就将再次成为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心腹大患

这样一来,肢解俄国就势在必行了

最初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只原则上把被削弱后的俄国肢解成两个国家,即以乌拉尔山为界,东面与西面各成立一个国家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如意算盘是,中德各控制其中的一个国家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的肯定是乌拉尔山以西的“西俄”,而中国控制的则是乌拉尔山以东的“东俄”

虽然在国土面积、自然资源等方面“东俄”比“西俄”好得多,但是在最为重要的国家组成部分上,即人口方面,“西俄”却拥有绝对的优势要知道,生活在乌拉尔山以西地区的俄国人占到了人口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即便在大战期间,俄国西部地区的人口大量向东部与中部地区转移,西部地区的人口总量依然多得多,所占比重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以俄罗斯族为主

对于这样的划分,中国显然不会答应

要知道俄国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持续几十年,可是当局势稳定下来之后,俄国人就会谋求统一到这个时候,肯定是人口占多数的“西俄”统一“东俄”,而且俄国谋求统一本身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正是如此,中国坚持要把俄国肢解成三个以上的国家,而且是越多越好

可以说,被肢解之后的每一个国家都必须足够弱小而最低标准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通过军事行动统一全俄的能力

显然,把俄国肢解成三个国家是最低标准

事实上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反对多出一个国家来,毕竟把俄国肢解成两个国家与三个国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问题是在如何肢解俄国的问题上,中德的矛盾就太突出了

按照中国的意思,应该按照人口数量来划分边境,即应该保留一个相对**的国家来成为中德之间的战略缓冲区,而这个国家至少得拥有俄国百分之五十的人口,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性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必须位于正中间,才能够起到战略缓冲的作用,且不被中国或者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此外,另外两个国家的人口应该占俄国人口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且分别位于东方与西方,成为中德两国与俄国之间的缓冲区,并且成为遏制俄国的防线

必须承认,中国的这一提议有一定的道理

关键就是,俄国具有足够的**性,但是中德可以通过各自控制的国家,对俄国构成威胁最为关键的是,中德通过各自控制的国家,都有能力单独阻止俄国发起统一全国的战争

可以说,这要按照这个方式来处理俄国,那么俄国就很那实现统一

显然,一个没有统一到一起的俄国,根本不足以对中德构成严重的战略威胁,而中德也就以此获得了足够广阔的战略缓冲区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坚决反对以这种方式来肢解俄国

原因很简单,如果以人口为基础来划分,那么俄国肯定在乌拉尔山以西地区,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所控制的那个国家将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西部地区,而中国依然能够控制乌拉尔山以东地区

说白了,中国提出的这套方案,就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二元方案上,把“西俄”分解成两个国家

显然,这等于大幅度削弱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亚大陆上的影响力

重要的是,这等于让中国把战略势力范围推进到了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平原上,把手伸如了被德意志第二帝国视为禁区的东欧

结果就是,“三元方案”刚被提出来就夭折掉了

只是,中国也肯定不会接受“二元方案”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多元方案”了,即把俄国肢解成三个以上的国家,而且每一个国家都足够弱小

直到这个时候,中德才在一个基本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这就是分割俄国的基本原则

在此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坚持的是综合原则,即把人口、面积、资源、工业等等因素全都考虑进去,而中国坚持的是人口原则,即以人口为第一要素,其他因素则不做为分割的参考因素

显然,这两种方式都有片面性

关键是,都忽略了受分割对象

要知道,中德是以战胜国的身份,或者说是强权的身份在处理战败的俄国,而俄国在战后的走向,并不是由中德决定的,而是由俄国的人民来决定强权能够得一时之逞,却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如果在分割俄国的时候,不充分考虑到俄国人的感受,那么任何分割方案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说白了,要不了多久,俄国的内部凝聚力就能使其再度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最根本的地方着手,这就是民族

俄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总共有一百多个民族,而占主体的俄罗斯族在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在百分之六十左右也就是说,俄罗斯族并没有占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依然有足够多的人口,特别是几个主要少数民族

这样一来,按照民族来分割俄国,就有了可行性

虽然民族不等同于国家,但是民族是国家最坚实的基础

正是如此,中德双方最终都认为,应该在俄国成立民族国家,即允许人口过一百万的民族通过自决的方式决定是否成为**国家

当然,这仅限于少数民族聚居地

按照这个原则,俄国被肢解成十八个国家,即以俄罗斯族为主的俄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拉托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远东自治共和国、鄂霍茨克共和国与西伯利亚共和国

在这十八个国家中,只有俄罗斯民主联邦、即俄国,乌克兰与西伯利亚共和国算得上是大国前者拥有旧俄国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总量将近四千万,后者拥有旧俄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而且人口在两千万以上,而最后的西伯利亚共和国拥有旧俄国最为重要的资源产区,且国土面积最大,达到了五百七十万平方公里

当然,这并非中德在俄国斗争的结束,而只是的开始

这十八个国家中,除了俄国之外,有六个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关系密切,而另外十一个国家均与中国交好

显然,这个结果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极为不利

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的都是欧洲地区的国家,而这些国家不但人口多,还缺少资源

显然,这成了中德的矛盾未完待续)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六百一十二章决裂

更新时间:201212248:13:28本章字数:5285

在肢解俄国的“多元方案”确定下来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开始大举向东渗透,而主要目标就是俄国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行为,根本无助于划解中德矛盾,反而激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