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5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德意志第二帝国耍无赖的态度,顾祝同的立场非常强硬,而且也用上了能够用的全部办法。

只是,并没有取得进展。

直到十月下旬。在得到冯承乾的准许之后,顾祝同直接向雷德尔提出,如果德方依然在军火贸易上采取不认账的立场,即违背最初签署的贸易合同,那么中国将别无选择的停止对德输出。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

这下,德方的态度软下来了。

要知道,中德在大战期间进行的不仅仅是军火贸易。还有更加广泛的物资贸易。

更重要的是,战争还没有结束!

虽然在英国战败之后,随着海运恢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加上控制着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占领区。特别是乌克兰平原,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物资供应紧张局面也有所缓解,但是这些只能勉强保证德意志第二帝国五千多万人的温饱,而要发展经济,靠的就不仅仅是粮食与矿石了。

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还需要进行战后重建。

虽然在战略轰炸中败下阵来的是英国,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美英机群的轰炸下也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所有大城市都遭到了轰炸。

根据德意志第二帝国做的统计,轰炸中的财产损失超过两千亿帝国金马克,而非直接损失更大,且无法估量。比如,在轰炸中丧生的平民超过一百五十万,而且大部分都是壮年劳动力,其损失就难以估量。

关键是战后重建,而不是评估战争损失。

有一点很肯定,即德意志第二帝国遭受的战争损失远超过中国。

别的不说,大战期间,中国本土几乎没有遭到攻击,仅有日本在战败之前,曾经轰炸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某些城市,而造成的损失几乎可以完全忽略掉。美国参战之后,也对中国本土进行过战略轰炸,只是仅局限于南部地区,造成的损失也极为轻微。在中**队夺取了新加坡与所罗门群岛之后,美军就只能派遣潜艇在中国的港口外布设水雷,再也无法直接攻击中国本土。此后,在中国海军进军印度洋的时候,英国皇家空军曾经利用印度与缅甸的空军基地对中国西南地区进行了几次轰炸行动,只是造成的损失同样极为轻微,根本没有产生长远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本土几乎没有在大战期间遭受损失。

即便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在大战期间死于轰炸的平民还不到一千人,而工业遭受的损失几乎为零。

相比之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遭受的轰炸就太惨烈了。

关键是,这进一步拉开了中德的国力差距。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全球第二大工业国,工业生产实力仅次于美国,超过了英国与红俄。当时,中国的工业生产规模仅排全球第七,在美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红俄、英国、法国与日本之后,工业生产总值仅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二十七、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百分之四十。可是在大战期间,中德两国受各种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到一九四八年,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工业国,规模仅次于美国,而且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微小。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是第三大工业国,但是工业生产规模比战前降低了将近百分之三十,工业生产总量仅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中国的五分之二,差距已经拉开。

这一局面,将决定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

不管德皇是否愿意承认,在美国战败之后,中国将成为全球头号工业强国,而且把美国排除在外的话,中国的工程产值将占到全球工业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是第二大工业强国,产值也不到中国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资格跟中国对抗。

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必须尽快进行重建,争取在大战结束的时候使工业规模恢复到战前水准。

显然,这是比战胜美国还要重要的任务。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重建,就必须借助中国提供的帮助。

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援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重建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也就无法在战争结束前恢复工业生产规模。

当时,顾祝同借助的就是这一点。

虽然顾祝同没有明说,但是意思表达得相当清楚。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不肯承担军火贸易合同中规定的偿还义务,那么中国不但不会继续向德军提供军火,也会停止其他的任何援助。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别无选择。

在顾祝同发出威胁之后,德方的态度立即发生了转变。

十月二十六日,雷德尔代表德方知会顾祝同,德意志第二帝国将承担必要的军火贸易偿还义务,只是希望中方能够理解帝国的艰难处境,在具体条款上做出适当的让步,并且继续为帝国提供援助。

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让步,也是顾祝同希望获得的结果。

说白了,顾祝同并不指望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偿还所有军火贸易欠款,冯承乾也早就表示了同样的观点。

要知道,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偿还能力。

如果强行要求德意志第二帝国偿还军火贸易欠款,那么帝国经济就将崩溃,而中国的利益也将受到影响。说白了,到最后,中国不但有可能一分钱都要不回来,还得出手收拾由德意志第二帝国经济崩溃产生的烂摊子。不管怎么说,这对中国在战后发展经济、以及维护世界和平都没有好处可言。

顾祝同需要的,就是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在总体原则上做出让步。

至于如何处理每一笔军火贸易的款项,则由实际情况决定,即如何在不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经济崩溃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其偿还欠款,并且以次压制德意志第二帝国,使其无法在战后挑战中国的霸权地位。

显然,这是一项庞大、而且艰难的工作。RQ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五百八十四章死胡同

更新时间:201212178:53:40本章字数:4745

十一月一日,正式谈判开始

因为德方已经做出重大让步,承认有承担偿还的义务,所以谈判就从每一笔军火贸易的欠款开始

与以往不同,顾祝同等三名高级将领全程参与了谈判工作

主要就是,每一笔军火贸易的资金数额都极为巨大,负责具体谈判事务的军官根本就没有决策权,必须由主导谈判的将领来拍板当然,这也是任命顾祝同等三人为中**方全权代表的主要原因

首先谈的是涉及金额最大的轰炸机贸易

事实上,中德军火贸易就是从“轰炸机贸易”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中德在军火领域以相互援助、以及技术支援为主大战期间,轰炸机是第一种德意志第二帝国以现金大规模采购的军火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大批量生产重型轰炸机的能力

在采购轰炸机的同时,德军也购买了轰炸机的设计图纸,并且聘用中国的技术人员帮助建造了生产线,可是在大战期间,德军采购的重型轰炸机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来自本国的飞机制造厂,其余均直接从中国购买

主要原因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铝产量严重不足

事实上,德意志第二帝国飞机制造公司也主要依靠从中国进口铝锭,才制造出了重型轰炸机

要知道,大战期间设计与生产的重型轰炸机,耗量最多的就是铝材

整个大战期间,只有中国与美国有足够大的铝产量,也只有中国与美国生产了足够多的重型轰炸机

事实上,也只有中美把战略航空兵当成主力,其他国家都以战术航空兵为主

主要原因就是,战术飞机对铝的需求量并不高,甚至不需要铝材大战期间的一些优秀战斗机根本就没有使用铝材,而战略飞机、特别是战略轰炸机要想达到较好的性能,就必须大量使用铝材

有趣的是,从中国进口铝材并不比购买轰炸机便宜多少

原因就是,在大战期间,铝是战略物资,其地位在煤炭与钢铁之上,与石油具有同等的战略价值整个大战期间中国一直在严格限制铝的出口总量,某些时候甚至禁止向国外输出铝材一是中国的铝产量也不算富足,首先得供应本国需求、特别是军事需求二是输出铝材将导致本**火的竞争力降低,也就是会对出口轰炸机造成负面影响三是重型轰炸机属于战略武器,而战略航空兵是当时唯一的战略性兵种,而中国当局并不希望盟国拥有太强的战略打击能力

当然,控制铝材出口的最好办法就是由官方制订最低出口价格

做为战时管制手段,出口物资的价格肯定比内需物资昂贵得多,而当时出口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重型轰炸机都是按照中**方的采购价格定价,由此也就导致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飞机制造厂从中国购买铝材生产出来的轰炸机反而要比德军直接从中国飞机制造厂购买的轰炸机昂贵

事实上,监控轰炸机要比监控铝材的流向容易得多

要知道每一架轰炸机都有唯一的机身代码,而且每一台发动机都有唯一的代码,因此德军在获取了轰炸机之后,不可能挪做他用,其战损、报废等都有记录可查,因此德军的轰炸机群规模一直在掌控之中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在进口铝材的时候并非全部用于制造轰炸机,而中国的出口管制机构也不可能知道出口的铝材被用在了什么地方,也就无法掌握德军轰炸机群的规模

正是如此中国当局的很多政策,都是支持出口成品,而不是出口原料

当然,出口成品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这就是,能够让中国企业获得订单,也就能够创造多的劳动岗位,而中国在大战期间并不缺乏劳动力

事实上,这场大战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的全面工业化进程

如果按照工业从业劳动力所占比例计算,中国在战前只是一个初级工业国,工人在劳动力总量中占的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社会劳动力依然是农民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已经是一个全面的工业国了,工人所占比例达到了四分之一,服务业在劳动力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五,农民所占比例降低到了百分之二十,低于工人数量,农业产值仅有工业产值的百分之七

显然,军事需求是推动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在这里面,军火出口又占了很大的比重

说白了,如果没有巨额军火出口,中国的工业化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

总而言之,军火不但是中**人用来战胜强敌的武器,也是中国在经济战场上最重要的武器

甚至可以说,中国在大战期间,就是一座巨大的军火工厂

在这里面,中德间的轰炸机贸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到一九四八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从中国进口的轰炸机过了一万架,且百分之九十都是四发重型轰炸机即便按照中**队的采购价格计算,这些轰炸机的总价值也达到了一千四百亿华元,相当于两百亿帝国金马克,而德意志第二帝国通过各种方式,只抵偿了全部购买款项的百分之四十

也就是说,轰炸机贸易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欠款就达到了一百二十亿帝国金马克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大战爆发前,帝国金马克直接与黄金挂钩,任何人都可以拿帝国金马克去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中央银行以一比一的比例兑换黄金,即一帝国金马克兑换一克黄金一百二十亿帝国金马克相当于一千二百吨黄金在大战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发行的帝国金马克总共只有四十亿即便在大战期间,为了凑集战争资金,德意志第二帝国放宽了帝国金马克的发行规模,但是到一九四八年底,总发行量也不到五百亿,而且其中四分之三以各种方式控制在帝国银行或者金融企业手里,还有一部分转为了盟国的外汇储备,在市场上流通的还不到一百亿

可以说,不考虑其他欠款,仅仅是这笔欠款,就能拖垮德意志第二帝国

说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无力偿还一百二十亿帝国金马克,因为到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中央银行的金库里面,只有不到一千吨黄金,而偿还这笔欠款,需要一千二百吨黄金

事实上,除了解除帝国金马克与黄金的关系,不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将宣布破产

只是,解除帝国金马克与黄金的关系所造成的影响,比德意志第二帝国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宣布破产还要严重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是纯进口国,也就是贸易逆差国,其经济的基础就是坚挺的货币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货币变成废纸,那么就不可能从外界购买到原料,所有工厂都得停战,重建也就无从谈起

显然,这也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想偿还军火欠款的主要原因

只是,在这个问题上,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