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4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之前,中**队为了夺取开普敦,甚至与英军发生过低烈度交火,所幸的是开普敦的英军没有顽抗到底。

这样一来,到英国正式投降的时候,中国海军还没有建立起通往北大西洋的补给线。

事实上,当时中国海军能用的,也就只有大西洋航线。主要就是。即便中东地区的英军投降了,也需要花上不少时间才能扫除苏伊士运河里的水雷,在此之前,所有前往北大西洋的船只都只能绕道好望角。

显然,这是一条极为漫长的补给线。

即便中**队控制了德班、开普敦与阿森松岛。还能够利用西非的弗里敦,船只从中国本土南方的港口出发。到卡萨布兰卡的航线长度也超过了两万公里,不但得在中途停靠三次以上,还要经过美国海军的潜艇封锁区。

这时候,中国海军欠缺反潜护航能力的弊端暴露了出来。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海军从来没有过如此漫长的海运航线,而且也从来没有必要向如此遥远的地方运送物资与兵力。

在此之前,中国海军的主要航线集中在西太平洋、西南太平洋与北印度洋上。

这些航线,不但不够长,而且沿途有众多的军事基地,特别是海军基地,可以部署大量的反潜巡逻机。

可以说,中国海军的主要反潜力量就是反潜巡逻机,而不是护航战舰。

不可否认,反潜巡逻机的作战效率非常高。根据中国海军的统计数据,反潜巡逻机的作战效率是反潜战舰的五倍。如果能够得到反潜战舰的有效配合,反潜巡逻机的作战效率还能提高不少。

问题是,反潜巡逻机的部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就是,在航线附近,必须要有可以部署反潜巡逻机的基地,而且这些基地必须具备足够的维持能力。

显然,并不是任何地方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比如,在广袤的中太平洋上,反潜巡逻机就无法完全取代反潜战舰,甚至不是反潜的主要力量。

当然,在广袤的南印度洋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至于在南大西洋上,就更是如此了。

在南印度洋上,可供中国海军使用的基地并不多,而且就算能够在航线附近占领一些海军基地,基础设施也不足以为反潜巡逻机提供长久支持,只能做临时部署,也就无法把反潜巡逻机的战斗力发挥出来。在南大西洋上,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除了开普敦与阿森松岛,就没有合适部署反潜巡逻机的地方了,而这两地的距离在五千公里以上,远远超过了反潜巡逻机的最大巡逻半径。再往北,能够供中国海军所用的就是弗里敦了,而该地离阿森松岛也在五千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即便能够解决部署反潜巡逻机的保障问题,也无法用反潜巡逻机掩护整条航线。

这样一来,就必须以护航战舰为主。

显然,这也正是问题所在。

如果仅仅需要反潜战舰,问题还不是很大。

不管怎么说,中国海军还是拥有不少反潜战舰的。在英国投降之后,中国海军的反潜战舰总量仅次于美国。

关键在于,这些反潜战舰都有了用武之地。

别忘了,中国海军一直在为攻占整个夏威夷群岛做准备,而且在英国投降之后,攻占夏威夷群岛东部的大型岛屿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此外,在中太平洋航线上,反潜巡逻机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结果就是,中国海军的大部分反潜战舰都编在第三舰队里面。

这些反潜战舰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那些从中国本土、以及西太平洋地区的港口前往夏威夷群岛的船只护航。

此外,第五舰队也需要反潜战舰来掩护前往澳洲的运输船队。

即便在北印度洋上,反潜战舰的价值也不小。

当时,中国海军能够派望南印度洋与南大西洋的反潜战舰非常有限,也就无法为船队提供有效的保护。

受此影响,中国海军采取了另外一种补给方式。

这就是,先通过海运把物资送到埃及在红海边上的港口,然后通过陆路送往埃及在地中海方向上的港口,比如亚历山大港,再借助意大利的船只,送往摩洛哥,或者是直接运送到卡萨布兰卡。

事实上,这条补给线的长度要短得多。

问题是,这条补给线并不是完全走海运,而且还要受制于人。

要知道,埃及境内没有发达的铁路线,而且没有一条铁路从亚历山大港直接通到红海方向上的港口。如此一来,就只能依靠公路运输。显然,公路运输不但效率低下,还无法运送大型设备。

最大的问题,还是受制于人。

虽然最初是意大利当局发出邀请,让中国派遣远征舰队,但是在中国海军的远征舰队到达卡萨布兰卡之后,意大利当局猛然意识到,这是引狼入室的做法,中国舰队不大不可能帮助意大利占领英国,反而会成为意大利舰队的对手。说得简单一些,意大利舰队不再是不可否缺的了。

结果就是,意大利当局反悔了。

只是,木已成舟,中国舰队已经开进了卡萨布兰卡,总不能向中国开战吧。

为了遏制中国,意大利当局就只能在后勤保障上做文章,即想方设法的让中国舰队无法获得足够的后勤保障。

到二月底,由意大利船只运送到卡萨布兰卡的物资总共还不到两万吨。

要知道,当时囤积在印度洋港口里,准备运送到卡萨布兰卡的军事物资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吨!

受这些因素影响,中国海军的远征舰队就只能留在卡萨布兰卡。

当然,这也早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

让舰队留在卡萨布兰卡,也不是没有好处。这就是,中国舰队不需要直接面对来自大西洋对岸的威胁。

别忘了,在英国投降的时候,已有三艘“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正式服役。

如果中国舰队在这个时候离开卡萨布兰卡,保不准会引来美军舰队,而没有舰队航母的远征舰队显然不是美军舰队的对手。(未完待续)rq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四百一十九章矛盾

更新时间:201211618:37:27本章字数:4981

显然,在一九四五年的上半年,瓜分英国是同盟国集团最重要的事情。

事实上,如何处置英国,准确的说是谁充当占领军的主角,还关系到了同盟国集团能否继续存在下去。

表面上,矛盾主体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

关键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曾经承诺让意大利参与攻占英国的作战行动,并且答应在战后与意大利共同管理英国。问题是,在英国突然宣布投降之后,意大利舰队的重要性大幅度降低,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想利用这一点,压制住意大利,让意大利无法在战后的欧洲充当主角。

结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反悔了。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给出的理由是,英国是在本土没有遭到直接攻击的情况下向同盟国集团投降的,因此德意联军并没有攻打英国本土,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就没有必要兑现之前做出的承诺。

显然,这个理由极为牵强。

不可否认,英国确实是在本土遭到攻击之前投降的,但是导致英国投降的直接原因是制海权落入了德意联合舰队手里,使英国丧失了保卫本土的基础,因此本土遭到攻击也就无法避免。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没有意大利舰队,就不可能夺取北海的制海权,哪怕意大利舰队没有参加多佛海战,也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甚至是导致本土舰队出港作战、并且进入多佛海峡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意大利舰队。就算公海舰队在多佛海战中打了大胜仗,德军也未必能够攻打英国本土。

显然,在迫使英国投降的关键性因素中,就包括了意大利舰队。

这样一来,意大利就为迫使英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就有理由要求在英国获得利益,即获得占领区。

问题是,意大利有能力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对抗吗?

不可否认,在这场大战中,意大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从重要性上讲,意大利并不是集团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同盟国集团中,必不可少的只有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

也就是说,意大利在同盟国集团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特别是到了大战后期,当胜利在望的时候,意大利的地位就更低了。

事实上,在大战期间,意大利军队的表现也算不上出色。

比如,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军队就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等到德军出马,才算稳住了阵脚,并且取得了随后的重大胜利。在其他战场上。意大利几乎没有做出贡献,只是在德俄战场上投入了大约三十万兵力。

显然,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高层看来,即便没有意大利,他们也能取胜。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自然会处处排挤意大利。

至于战后的欧洲格局,意大利的影响力就更加有限了。

大战已经证明,战后的国际秩序由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而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相比,意大利简直是微不足道。

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意大利的综合国力连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根据双方政府的统计数据,在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年,意大利的工业规模仅相当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五分之一,工业产值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六分之一,农业生产规模也只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三分之一。此外。在技术领域,意大利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差距更大。在看不见的软实力方面。比如政治影响力,外交关系等方面,意大利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差距有如云泥。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就不会把意大利放在眼里。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一九四四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就针对战后的欧洲秩序制订了一份极为宏伟的计划。这其中,关键就是打压意大利,不让意大利成为欧洲强国,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同盟集团内的一个重要盟友。

为此,德意志第二帝国自然要阻止意大利在获取红利阶段坐大。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甘心成为欧洲的霸主,甚至不甘心成为西方的霸主。

当时,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高层,有一种共通思想。这就是,在经历了两次规模浩大的世界大战、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理应取代英国与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

这下,问题来了。

事实上,在英国投降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已经沦落为同盟国集团中的老二,头号强国的位置已经被中国夺去了。

根据战后公布的数据,从一九四二年开始,中国就成为了同盟国集团中的纯输出国,即中国输出的战争资源超过了从集团中获取的资源,而这主要就集中在中德军事贸易中,即中国提供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事物资要比获取的多得多,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转变成为纯输入国。

这一点,在战后就反映了出来。

在战后的大结算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总共欠下了六十亿帝国金马克的战争债务,其中欠中国的就有五十二亿。

这是个什么概念?

整个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支出为五百四十八亿帝国金马克。

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支出中,有百分之十来自中国提供的战争借助。

当然,中国提供的帮助,实际上不止这么点。要知道,这只是双方正规军事贸易,没有包括中国提供的无偿援助。

根据中国官方的资料,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为盟友提供的无偿援助超过了一百亿帝国金马克。这其中,三分之二都提供给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把这一部分算上的话,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大战期间支出的费用,有将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如果把其他借贷算上,则有三分之一来自其他国家。

事实上,正是金融上的关系,决定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这也直观的反映出,在这场大战中,中国才是最大的赢家,而且中国必然成为战后的世界头号强国。

这样一来,中国高层自然会谋求成为战后唯一的世界霸主。

为此,中国就得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一点,在一九四三年就反映了出来,即在没有取得太平洋战场的决定性胜利时,中国就出兵印度洋,开辟了印度洋战场与中东战场。到一九四五年初,中国已经在这两个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到英国正式投降的时候,除了叙利亚与伊朗的大部分地区之外,中东与海湾地区都在中**队控制之中。为了获得苏伊士运河的通行权,中**队甚至在二月初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空降行动,赶在德军之前占领了苏伊士运河东面的西奈半岛,并且及时出兵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

显然,中国的总体战略,就是把德意志第二帝国限制在欧洲与北大西洋上。

说白了,中国要想成为战后唯一的世界霸主,就得压制德意志第二帝国,不能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扩大影响力。

这样一来,意大利的价值就不小了。

根据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