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3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只要中国海军愿意,在一九四一年就能自行建造主力舰。

问题是,中国海军没有建造主力舰,大型船台全部用于建造舰队航母。

原因很简单,对日作战已经证明,中国海军不需要太多的主力舰,在未来主宰海洋的将是航母。

由此可见,中国海军大力建造防空巡洋舰,与缺乏主力舰没有直接关系。

真正的动因,是中国海军缺乏大型防空平台,即除了仅有的几艘主力舰之外,其他战舰的防空能力都不够强。

当然,建造主力舰也是解决办法之一。

只是,这个办法的成本太高了。

要知道,即便是大型巡洋舰,其造价都比防空巡洋舰高得多,而其防空作战效率并不比防空巡洋舰高多少。

说得简单一些,美军建造一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费用,足够中国海军建造四艘“南京”级防空巡洋舰,而“依阿华”级的防空作战能力,仅比“南京”级高了百分之五十,而两艘“南京”级协同作战的话,作战效率是一艘“依阿华”级的两倍,而且能够为航母提供全方位掩护。

由此可见,选择较为廉价的防空巡洋舰,是明智之举。

当然,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即防空巡洋舰侧重于防空,在其他方面,都无法与主力舰相提并论。

说白了,防空巡洋舰依然是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

当然,对中国海军来说,这个代价是可以承受的,毕竟中国海军最需要的是能够为航母提供直接掩护,而且造价低廉的战舰。至于这种战舰有多强的制海作战能力,根本就不是关键问题。甚至可以说,战舰的防护也不是关键问题,因为中国海军并不打算用这种战舰去对抗敌人的主力舰。

问题是,这并不表示防空巡洋舰除了防空之外就一无是处了。

要知道,论火力,防空巡洋舰仅次于战列舰与大型巡洋舰,而且具备与大型巡洋舰对抗的基础,在某些时候甚至能够对付战列巡洋舰,与其他任何一种巡洋舰相比,防空巡洋舰都要强大得多。

与重巡洋舰相比,防空巡洋舰的火力优势就非常突出。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主炮口径的问题,还与主炮的射程有关。在依靠雷达火控系统的情况下,防空巡洋舰的主炮能够对二十四公里之外的敌舰开火,而重巡洋舰上的八英寸主炮连对付二十公里外的敌舰都很困难。可见,依靠主炮射程上的优势,防空巡洋舰能在炮战中压制住重巡洋舰。

也正是如此,战后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海军浪费了防空巡洋舰的战斗力。

要知道,在绝大部分时候,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只用于防空作战,参加炮战的次数少之又少。

在一九四三年底之前,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仅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发挥过一些作用。除此之外,中国海军甚至没有用防空巡洋舰去执行巡逻任务,更别说参加夜间的炮战了。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中国海军能够合理利用防空巡洋舰,那么所遭受的损失就会减少百分之五十以上。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途岛海战,也就是这场海战。

当时,如果罗成刚安排防空巡洋舰与轻巡洋舰组成侦察编队,让防空巡洋舰为轻巡洋舰提供火力支援,那么优势就肯定不在美军舰队手里。甚至可以说,罗成刚完全可以凭此掌握主动权。

要知道,在夜间战斗中,双方指挥官能够依靠的只有侦察舰。

也就是说,谁的侦察力量更加强大,谁就有更大的把握首先发现对手,从而获得海战的主动权。

可惜的是,罗成刚没有这么做。

后来,罗成刚并没有因此而承担责任。主要就是,不是他在指挥上犯了错,而是海军有明文规定。

这条针对防空巡洋舰作战使用的规定在大战初期制订,而且制订者就是冯承乾。

按照规定,只要舰队的主力还在,那么防空巡洋舰的首要职责就是掩护主力,而不是参与其他形式的海战。

当然,通常情况下,“舰队主力”指的是舰队航母。

冯承乾制订这条规定,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即在大战初期,中国海军不但严重缺乏舰队航母,也没有多少防空战舰,因此在作战使用的时候,不但要尽力保住航母,还要尽量保住防空战舰。

如此一来,自然没有理由让防空战舰参加所不擅长的作战行动。

问题是,到了一九四四年初,中国海军的阵容已经十分强大了,就算舰队航母的数量还远算不上充足,也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此外,防空战舰的数量也增加了不少,在按照战前规定配备给航母战斗群之后,还有一些剩余。此外,防空战舰的在役率也高于航母,因此实际可用数量更多。

事实上,也正是在中途岛海战之后,冯承乾废除了这条规定。

可惜的是,大部分舰队指挥官已经习惯了之前的规定,并且下意识的把防空巡洋舰当成主力舰,在使用防空巡洋舰的时候依然较为保守。可以说,如果中国海军的舰队指挥官能够像使用重巡洋舰那样使用防空巡洋舰,那么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海军的防空巡洋舰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双方还没有遭遇,罗成刚就犯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错误,而在他对面,莱特抓住了这场海战中的第一个机会。

所幸的是,这也是莱特抓住的唯一的机会。

虽然在大部分时候,谁掌握了先机,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并不排除某些时候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一个好的结果。如果开始很糟糕,只要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抓住接下来的机会,那么依然有机会在最后关头反败为胜。(未完待续。。)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百七十八章觉悟

更新时间:2012102617:20:48本章字数:5184

三月三日凌晨刚到,双方的侦察舰就在中途岛东南方向上遭遇了。

虽然双方都预感到会在这个晚上遭遇,但是突然相遇,依然让双方的指挥官感到非常惊讶。

在罗成刚看来,第72舰队来得太晚了。

要知道,双方侦察舰遭遇的地点离中途岛还有大约三百公里,因此离中国海军的登陆场超过了三百公里。即便第72舰队的主力就在侦察舰后方不远处,而且正以二十八节的最快速度航行,也要六个半小时之后才能到达登陆场附近,也就是要到清晨七点左右才能炮击登陆场。虽然现在是北半球的冬季,昼短夜长,但是也将在七点半左右天亮,因此第72舰队炮击登陆场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暂且不考虑第72舰队在半个小时的炮击中能够取得多少战果,首先得考虑一个问题,即在炮击之后,第72舰队能否安全撤离,即能否及时的离开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打击范围。显然,这是一个不用回答的问题,第72舰队根本不可能全身而退。那么,第72舰队在这个时候杀向登陆场,即便取得了一些战果,结局也会非常悲惨。更何况,在行踪暴露之后,第72舰队奇袭登陆场的机会已经没有了,也就不可能对登陆舰队构成威胁,说得简单一些,只要登陆舰队提前一个小时向西撤退,第72舰队就会扑空。

罗成刚想来想去,都觉得第72舰队此时的行动与送死没有区别。

显然。肯定不是第72舰队的指挥官想不通,把数万名官兵拉来垫背。

也就是说,第72舰队此时的行动,显然有其他目的。

罗成刚没有多想。而是立即向顾祝同汇报了情况,然后下令让第33舰队准备与美军舰队交战。

收到消息,顾祝同也很是惊讶。

与罗成刚一样,顾祝同首先想到,第72舰队此时才出现在中途岛东南方向上,离登陆场还有三百多公里,而且前出的侦察舰已经被发现,那么奇袭登陆场的行动就已经失去了意义。

随后。顾祝同想到,也许遭遇的不是第72舰队的侦察舰。

也就是说,第72舰队的主力也许已经突破了第33舰队的拦截,此时在更加靠近登陆场的地方。

只是。顾祝同很快就否定了这种想法。{:

。。

友上传更新}

第33舰队派出了足够多的侦察舰,而且主力编队就在中途岛西南方向上,第72舰队不大可能悄然到达第33舰队西面。此外,在第33舰队后方,登陆舰队也做了相关部署。安排了驱逐舰执行巡逻警戒任务。显然,就算第72舰队能够突破第33舰队的拦截,也会被登陆舰队派出的驱逐舰发现。

那么,第72舰队有没有可能不在中途岛南面?

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结合白天的情报就能推断出,如果第72舰队在傍晚左右转向北上。即从中途岛北面绕过去,避开在中途岛南面活动的第33舰队。就算全程全速航行,也不可能赶在天亮之前到达登陆场附近。

原因很简单,如果绕过中途岛的话,航程将增加两百多公里,需要多花近五个小时。

显然,第72舰队就在中途岛南面。

问题是,如果第72舰队不在凌晨两点前转向的话,那么在天亮之前就无法得到美军岸基航空兵的掩护。在行踪已经暴露的情况下,继续突击中途岛,不但不可能对中国海军的登陆舰队构成威胁,还会葬送掉自己。

很明显,美军另有所谋。

这个时候,顾祝同也没有多想,甚至没有给罗成刚下达新的指示,因为等到凌晨两点之后再做判断也不迟。

莱特这边,情况也差不多。

最初的时候,莱特认为第33舰队会留在登陆场附近,不会冒险前出,毕竟中途岛附近没有其他岛屿,最近的岛屿在东面五百公里外,可以供美军舰队突击的方向太多,第33舰队无法照顾周全。如此一来,第33舰队就得留在登陆场附近,以不变应万变,尽最大的努力保护登陆舰队。

事实上,顾祝同曾经考虑过这种战术,只是最后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顾祝同并没有打算被动防守。他的目的是要在这场战斗中歼灭威胁性最大的第72舰队,如果采取被动防守战术,就算能保住登陆舰队,也不见得能够一举歼灭第72舰队。只有积极主动,才有机会获得歼灭第72舰队的机会,因此就得让第33舰队前出到中途岛东南方向上。

震惊之余,莱特首先想到的就是撤退。

与顾祝同的判断一样,如果第72舰队没有在凌晨两点前转向撤退,那么就不可能在天亮后立即获得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要知道,现在离天亮还有大概七个小时,只要中国海军的另外两支战斗舰队离中途岛的距离不超过一千公里,就肯定能在天亮之前赶到,然后出动舰载侦察机,在天亮之后找到第72舰队。

只是,莱特没有这么做。

事实上,在他决定突击中途岛登陆场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对舰队的作战部署做了调整。

最大的变化就是,第71舰队由“前卫”变成了“后卫”。

也就是说,第71舰队将晚一点参战,因此其角色也就发生了转变,由“挡箭牌”变成了“掩护者”。换句话说,只要第71舰队及时到达,就能在天亮之后出动舰载战斗机为第72舰队提供掩护。

事实上,这也正是整个作战计划中的关键部分。

如果没有第71舰队提供的防空掩护,莱特肯定不会在三日凌晨率领第72舰队杀向中途岛登陆场,而会在莱桑岛附近等待到三日傍晚,再向西突击,争取在三日夜间进入战场,然后赶在四日天亮之前返回莱桑岛附近。只有这样,第72舰队才能在完成作战任务之后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显然,莱特根本没有想过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当时,他唯一的希望就是第71舰队及时赶到,在三日天亮之后派来防空战斗机。

这样一来,莱特就没有必要赶在天亮前撤回去,自然没有理由为在天亮后可能遭到的空中打击担忧。

想好之后,莱特决定继续前进。

虽然第33舰队就在前方,但是莱特有足够的信心击败第33舰队。至于能否成功突击登陆场,反而不是主要问题。

显然,这个时候,莱特已经认清了一个问题。

这就是,在与第33舰队遭遇之后,突击登陆场的机会已经没有了。

当然,这不见得是坏事。

如果能够在海战中击败第33舰队,就算没有能够突击登陆场,也等于重创了中国海军舰队,回去也能有个交代。即便没有能够击败第33舰队,莱特也能给出一个交代,即他已经尽到了全力。

说白了,关键就是有没有跟第33舰队交战。

唯一说不通的,就是在遇到了第33舰队之后不战而退。

也就是说,莱特此时根本没有退路,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前进,跟第33舰队好好的干上一场。

问题是,这只是站在莱特本人的立场上。

客观的讲,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从美军的总体利益出发,最佳选择是撤退。

道理也非常简单,不管两支主力舰队的交战结果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