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佛海峡,走最短的航线去追击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不然意大利舰队就得单独迎战本土舰队。

意大利舰队有能力击败本土舰队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的设计指标非常高,在“俾斯麦”级出现前,还是欧洲吨位最大的战列舰,其九门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的火力也极为强大,但是这种战列舰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火考验。在英国皇家海军退出地中海之前,“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根本就没有与英国战列舰交过手。

事实上,意大利海军的舰队官兵也严重缺少实战经验。

此外,意大利舰队里面,还有两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建造的战列舰,即“安德利亚多里亚”级战列舰。虽然这两艘战列舰在服役期间进行了多次现代化改进,在此次大战爆发前,还通过更换动力系统的方式,把主机输出功率提高到了八万七千马力,最高航速增加到了二十七节,勉强迈入了快速战列舰的行列。但是与真正的快速战列舰相比,“安德利亚多里亚”级根本就不合格,其主炮口径仅与大型巡洋舰相当,装甲防护更是连“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都比不上。

显然,这两艘战舰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快速战列舰面前,根本没有生存的机会。

更严重的是,这两艘战列舰必然会拖意大利舰队的后腿。

可以说,当时英国皇家海军上下都对击败意大利舰队充满了信心。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打了一场胜仗,基本上掌握了北海的制海权。在击败了公海舰队之后,很多英国海军官兵都认为,在大西洋上就没有他们打不败的敌人。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很多将领都认为,即便没有美国海军的支持,他们也能够击败意大利舰队,连坎宁安都持这一观点。

只是,坎宁安并没有盲目乐观。

当时,他注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这就是,意大利海军还没有获得由中国提供的雷达火控系统,甚至没有为主力舰安装专用的炮瞄雷达。

当时,中国与意大利的关系并不密切,因此没有无偿为意大利提供援助。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海军主要在地中海活动,而英国皇家海军早就撤出了地中海,所以为意大利的战舰安装先进的雷达火控系统并无必要。要知道,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有很多战舰需要这种先进的火控系统呢。

有没有雷达火控系统,区别非常大。

在之前的多次航中,雷达火控系统已经证明了其价值□至可以说,正是这种先进的火控系统,让中国海军的主力舰在太平洋上占尽了便宜。如果没有这种火控系统,中国海军根本无法如此顺利的取得胜利。更重要的是,在第二印度洋舰队覆灭的战斗中,中英战舰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火控系统上。如果当时两艘“乔治五世”级上有雷达火控系统,即便航结果不会改变,也肯定能够重创两艘中国海军的战列舰,让中国海军尝到苦头,更让中国海军无力在一九四四年攻打中途岛。

显然,没有雷达火控系统的意大利战舰,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的四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都在设得兰航之后,安装了由美国提供的雷达火控系统。根据皇家海军做的测试,在雷达火控系统的帮助下,战列舰在夜战与远程炮战中的命中率能够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在夜间近距离炮战中,命中率甚至能够提高百分之百。

这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以命中率为准,那么在雷达火控系统的帮助下,四艘“乔治五世”级就能发挥出相当于六艘、甚至是八艘同型战舰的战斗力。

这么一比,意大利舰队自然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只是,英国当局并不这么看。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的敌人不仅仅是意大利海军,还有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而且后者的威胁更大。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在截击意大利舰队的战斗中遭受了惨重损失,英国皇家海军肯定没有能力战胜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照样会丢掉北海的制海权,而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会借此机会攻打英国本土。

也就是说,英国皇家海军必须击败意大利舰队,还得尽可能的避免遭受严重损失。

这样一来,四艘战列舰显然不够。

为此,英国海军大臣向美国海军部长提出,即便美军要从大西洋抽调战舰,也至少应该在大西洋上濒两艘快速战列舰,而且最好是战斗力更加强大的快速战列舰,即将在一九四四年初服役的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

显然,英国皇家海军的这个要求非常过分。

>,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百五十八章雪中送炭

更新时间:2012102117:29:11本章字数:4745

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提出的要求,美国海军没有全部答应。

十一月底,英国海军部长金上将借前往英国视察部队情况,与英国海军大臣详细探讨了大西洋战场上的情况。在这个时候,英国海军大臣当面提出,希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美国海军至少应该在大西洋上保留两艘快速战列舰,而且最好是能够全面压倒“腓特烈三世”级的新式战列舰。

如果以“腓特烈三世”级为对手,英国海军大臣的要求并不过分。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腓特烈三世”级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建造了“俾斯麦”级之后,针对“俾斯麦”级存在的缺陷而进行改进设计的一种战列舰,在本质上与“俾斯麦”级没有太大的差别,算不上新式战列舰,但是从战斗力上讲,“腓特烈三世”比“俾斯麦”级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前面提到,在最初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希望为“腓特烈三世”级配备口径在十六英寸以上的主炮,而且当时克虏伯公司也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制工作,但是到“腓特烈三世”级完成设计的时候,克虏伯公司没有完成四百零六毫米舰炮的设计工作,更别说进行正式生产了。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更想获得的四百四十毫米舰炮,连完整的设计图纸都还有呢。

受此影响,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三百八十毫米舰炮。这种代号c34的舰炮已经用在了“俾斯麦”级战列舰上,实战证明其威力已经足够应付现有威胁了。

只是。“腓特烈三世”级没有采用“俾斯麦”级的火力配制。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依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腓特烈三世”级换上口径更大的主炮。

受此影响。“腓特烈三世”级的主炮火力空前强大,在前后共安装了四座三联装炮塔。

这是个什么概念?

“俾斯麦”级只有八门主炮,而“腓特烈三世”级达到了十二门,比“俾斯麦”级高出了百分之五十,比“乔治五世”级多了两门,比美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多了三门。如果以弹药投掷能力计算,“腓特烈三世”级超过了当时所有的快速战列舰,绝对称得上是世界上火力最强大的战舰。

当然,由此也导致“腓特烈三世”级的排水量十分巨大。

与“俾斯麦”级相比。“腓特烈三世”级的排水量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左右,标准排水量高达五万三千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六万四千吨,不但超过了当时美英的所有战列舰,比“依阿华”级还要高出一大截。在建成的战舰中,“腓特烈三世”级是最大的,而把未建成的算上。也只仅次于“大和”级。

巨大的排水量,除了用来增强火力。还用来增强防护与提高速度。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掌握的情报是,“腓特烈三世”级采用了倾斜设置的主装甲带。而且厚度高达三百五十毫米,比“依阿华”级厚了百分之十五,因为有更好的外形,实际防护效果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以上。此外,“腓特烈三世”级总共有三层水平装甲。总厚度在二百四十毫米以上,也远超过当时的任何一艘快速战列舰。更重要的是,“腓特烈三世”级采用了更好的抗沉设计标准,其装甲隔舱的厚度在二百二十毫米以上,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与司令塔装甲的厚度都在四百毫米左右。

可以说,英国皇家海军任何一艘战列舰上的主炮都难以对付“腓特烈三世”级。

当时,能在火力上与“腓特烈三世”级抗衡,而且能够打穿其装甲的,也就只有配备了最新式的十六英寸主炮的“依阿华”级,而且还得使用新式穿甲弹,“北卡罗来纳”级与“南达科他”级的主炮因为无法使用新式穿甲弹,即便口径也为十六英寸,在对付“腓特烈三世”级的时候都相当吃力。

至于航速,英国皇家海军获得的情报是不低于三十节。

当然,这只是保守估计。“腓特烈三世”级的主机推进功率高达十八万马力,加上采用四座炮塔拉长了舰体,有着良好的流体动力性,因此其实际最高航速很有可能在三十一节以上。

只不过,这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腓特烈三世”级的综合战斗力肯定压倒了当时美英的所有快速战列舰。

说得严重一些,即便是“依阿华”级,也不见得能与“腓特烈三世”级抗衡,因为“依阿华”级的最大问题就是防护较为薄弱,不然在战后也不会有人认为“依阿华”级根本不是快速战列舰,而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列巡洋舰。真正能与“腓特烈三世”抗衡的,只有被英国皇家海军取消掉了的“狮”级、以及美国海军还没有决定是否建造的“蒙大拿”级,只是这两种战列舰都不可能在一九四四年服役。事实上,直到战争结束,“蒙大拿”级都停留在设计图纸上。

当时,只有“依阿华”级勉强具备与“腓特烈三世”级抗衡的能力。

主要就是,“依阿华”级配备的是mk7型五十倍径十六英寸舰炮,而且其药室是按照使用新式穿甲弹设计的。在发射美军研制的新式穿甲弹的时候,mk7型要比使用在“北卡罗来纳”级与“南达科他”级上的mk6型强百分之三十以上,具备在通常交战~~

ef=〃



更新首发~~距离内打穿“腓特烈三世”级主要部位装甲的能力。如果换成了其他战列舰,根本不可能对“腓特烈三世”级构成致命威胁。

问题是,两艘“腓特烈三世”级就能改变北海的局面吗?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就只有这两艘快速战列舰了,而能够与之配合作战的仅仅是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

不可否认,“腓特烈三世”级非常强大,但是数量太少了。

更重要的是,英国皇家海军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威胁,而是意大利海军。

显然,对付“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根本用不了“依阿华”级。

此外,即便本土舰队去拦截意大利舰队,也不大可能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威胁。

主要就是,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要在这个时候采取行动,而且收到效果,就必须让公海舰队冒险穿过英吉利海峡。显然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根本无法承受这么巨大的风险。

据此,美国海军部长明确提出,“依阿华”级肯定不会留在大西洋上。

当然,美军也不会丢下英国皇家海军,毕竟来自意大利海军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因此美军将在大西洋上保留两艘快速战列舰,只不过是两艘“北卡罗来纳”级,用其协助英国皇家海军作战。

如果只是对付意大利舰队,两艘“北卡罗来纳”级与四艘“乔治五世”级就足够了。

问题是,在对付了意大利舰队之后,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再次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公海舰队决战。

显然,“北卡罗来纳”级并不是合适的战舰。

要知道,当时美国海军并没有对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做大改,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肯定从中国获得了新式穿甲弹。也就是说,再次交战的话,“北卡罗来纳”级不见得打得过“沙恩霍斯特”级。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已经获得了确切情报。在十月底的时候,中国海军就通过海运把一批弹药物资送到了埃及的红海港口,然后通过陆路送往亚历山大港,在十一月中旬,这批弹药物资就经意大利送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批弹药中,主要就是难以通过陆路进行长途运输的大口径炮弹。

显然,这里面肯定有二百八十毫米与三百八十毫米新式穿甲弹。

这样一来,两艘“沙恩霍斯特”级的战斗力将明显增强,甚至具备了与快速战列舰直接抗衡的能力。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美英双方都让了一步,即英国皇家海军不再要求美国海军把两艘“依阿华”级留在大西洋,而美国海军则表示将留下两艘“南达科他”级,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再增派两艘战列舰。

正是如此,在十一月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