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幸的是,这不见得是坏事。

二十三日,在离印度半岛南端还有大约六百公里的时候,新加坡海军基地司令部发来的一封电报把卓宇凡吓了一跳。这就是,在拉克沙群岛南部海域上空,出现了一些英军的战术飞机。

显然,这是极为反常的事情。

要知道,拉克沙群岛与印度本土的距离在三百公里以上,而其南部海域离印度本土最近的机场超过了八百公里。虽然英国皇家空军从美国那获得了一些远程战斗机,但是当时部署在印度的都是战术战斗机,其作战半径都不超过六百公里,根本不可能飞到八百公里之外执行巡逻任务。

即便这些飞机是从印度沿海地区的野战机场起飞的,其飞行半径也超过了五百公里。

显然,驻印英军没有任何理由让战术战斗机飞到五百公里之外的地方巡逻,因为当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舰队已经到达该海域。

在怀疑这份电报的真实性的时候,卓宇凡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这就是,英军已经在拉克沙群岛中的某座岛屿上修建了野战机场,而且在这里部署了战斗机。

显然,这绝对有可能。

要知道,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底开始,第二舰队就没有去过阿拉伯海,到了十二月份则回到新加坡休整。也就是说,英军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足以在拉克沙群岛的某座岛屿上建起野战机场了。

关键是,英军为什么要在拉克沙群岛上修建野战机场?

卓宇凡并没想到,那座野战机场就是这两天建成的,而且十分简陋,只能供作战飞机起降,大部分作战飞机在执行两到三次巡逻任务之后就要返回印度本土进行维护,因此作战效率并不高。

结果就是,卓宇凡只想到,英军在拉克沙群岛修建野战机场,只是为了拓展侦察与监视范围。

只是,难题也出现了。

如果英军的目的如此,那么部署在拉克沙群岛上的飞机就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必须首先消除这个威胁。问题是,如果轰炸拉克沙群岛,势必暴露第21舰队的行踪,引起斯科特的警觉。这样一来,要想在拉克沙群岛海域伏击第二印度洋舰队就不大可能了,反而有可能遭到反伏击。

怎么办?

考虑对策的时候,卓宇凡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命令主力编队减速。

当然,下令减速,还与琢磨不透的局面有关。

一天之后,卓宇凡又收到了一条消息,即在马尔代夫群岛北部海域上空,也出现了一些英军的战术飞机。

为了引起卓宇凡的重视,新加坡海军基地司令部在电文中明确提到,发现那些英军飞机的潜艇准确辨认出了机型,绝对是航程不会太远的战术战斗机,其中至少有两架是早已被英国皇家空军淘汰掉的“飓风”式战斗机,而这种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在四百公里以内,即便是执行侦察任务,作战半径也不会超过五百公里。

更加重要的是,驻印英军中,主力战斗机就是“飓风”式。

这种战斗机在大战初期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并且在一九四一年上半年之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喷火”式战斗机开始大批量生产,以及美国提供的各种战斗机陆续到达,“飓风”式很快就退出了一线部队,被转交给了各殖民地部队,驻印英军就接收了数百架。

显然,这些战斗机不可能来自印度本土,甚至不可能来自拉克沙群岛南部的某座岛屿。

要知道,拉克沙群岛最南端的岛屿与马尔代夫群岛最北端的岛屿相距大约三百公里,已经接近“飓风”式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了。显然,这些“飓风”式战斗机很有可能来自马尔代夫群岛中的某座岛屿。

也就是说,英军在马尔代夫群岛上也修建了野战机场!

这下,卓宇凡头大了。

英军扩大了防御范围,第21舰队要想在拉克沙群岛伏击第二印度洋舰队已经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

卓宇凡感到头大的时候,海军情报机构也在加紧搜集相关情报。

关键就是,搞清楚英军在哪些岛屿上修建了野战机场。

当然,卓宇凡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在有了确切情报之后,再决定如何来打这场至关重要的海战。

这个时候,卓宇凡只能肯定一点,即斯科特不大可能率领舰队逃跑。

英军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足以让卓宇凡相信,第二印度洋舰队暂时不会离开,斯科特也在寻找、或者说创造决战机会。

那么,第二印度洋舰队肯定就在拉克沙群岛、或者是马尔代夫群岛附近待命。

此时,斯科特也在等待机会。

虽然他已经知道第21舰队正在赶来,但是他遇到了一个更加麻烦的问题,即无法获得与第21舰队有关的情报。

如果说,卓宇凡遇到的麻烦只是如何应付英军的岸基航空兵,那么斯科特遇到的麻烦就是根本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与第21舰队遭遇,以及将以什么方式与第21舰队进行决战。

很明显,斯科特的处境极为被动。

更要命的是,斯科特根本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处境,他能做的只是让舰队始终保持防御态势,然后等待第21舰队找上门来。

这样一来,斯科特还有希望取胜吗?

要知道,海战胜败的第一要素不是兵力多寡,而是主动权。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三百一十七章大胆行动

更新时间:2012101111:22:12本章字数:4799

第三百一十七章大胆行动

斯科特没有掌握主动权,不等于他不会积极争取主动权。

在卓宇凡为英军的岸基航空兵发愁的时候,斯科特也在猜测第21舰队的行踪,只是没有想到,第21舰队会在马尔代夫群岛东面转向北上,更没有想到卓宇凡会带着舰队去拉克沙群岛。

以当时的情况,斯科特有更多的理由相信,第21舰队没有直接前往马尔代夫群岛,往南转向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么做,除了能够远离部署在印度本土的岸基航空兵,还能防止第二印度洋舰队逃往南非。即便第二印度洋舰队没有逃跑,第21舰队也能转向北上,在远离印度本土的海域与之决战。相反,如果冒险转向北上,除了容易被岸基航空兵发现,还没有第二种选择。

更重要的是,斯科特已经知道,指挥第21舰队的不是李向龙,而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海军军官。显然,斯科特并不了解在半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卓宇凡,更不清楚卓宇凡是哪种类型的指挥官。

事实上,在此之前,卓宇凡就没有单独指挥过舰队,也就谈不上风格。

因为不了解对手,所以斯科特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只是,他的首要目的是在决战中取得胜利。

结果就是,卓宇凡让第21舰队减速的时候,第二印度洋舰队正在马尔代夫群岛西面向南航行。

按照斯科特的判断,如果第21舰队向南转向,那么将在二十四日左右遭遇,而他只要赶在此之前到达马尔代夫群岛南部,那么就有可能在二十四日天亮之前逼近第21舰队,让其舰载航空兵无法派上用场。

正是如此,第二印度洋舰队向南航行的速度超过了二十节。

显然,此时两支舰队可以说是南辕北辙,根本不可能遭遇。

只是,这种情况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二十四日清晨,卓宇凡做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即用舰载航空兵轰炸拉克沙群岛与马尔代夫群岛上的英军机场,打掉英军的航空作战能力,然后再与第二印度洋舰队决战。考虑到只有两艘小型航母,所以卓宇凡并没指望舰载航空兵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将由主力编队对付第二印度洋舰队。

卓宇凡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他看到了一个机会。

这就是,通过轰炸岛屿上的机场,很有可能诱使第二印度洋舰队北上,从而获得与之决战的机会。

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有机会偷袭第二印度洋舰队。

当然,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卓宇凡还不敢妄下定论,他只能确定,这么做才有可能与第二印度洋舰队决战。

问题是,卓宇凡并不清楚英军的机场建在哪座岛屿上。

虽然拉克沙群岛与马尔代夫群岛的规模都不是很大,但是两座群岛中,至少有十几座规模较大的岛屿。

这下,问题变得严重了。

第21舰队只有两艘小型航母,舰载机的总量为六十架,而且全是战斗机,如果需要搜索这些岛屿,那么剩下的舰载机就不可能同时突击两座岛屿。更要命的是,英军肯定在岛屿上部署了战术飞机,也就有能力攻击第21舰队。也就是说,如果无法同时突击两座岛屿上的机场,那么第21舰队就将遭到反击。即便主力编队躲开了,由两艘小型航母组成的编队也会受到攻击。

卓宇凡没有别的办法,依然只有耐心等待。

不管怎么说,在拉克沙群岛与马尔代夫群岛,至少有十多艘正在执行破交任务的远洋潜艇,而这些潜艇肯定收到了新加坡海军基地司令部发出的命令,正在搜寻那些岛屿,找到英军的野战机场。

可以说,在印度洋上,中国海军最主要的侦察力量就是潜艇。

在马尔代夫海战之后,中**队没有急于攻打斯里兰卡与印度,但是在一九四二年底攻占了安达曼群岛上的布莱尔港。此举除了把新加坡方向上的防线向西推进两千公里、在马六甲海峡的西侧获得前进基地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获取潜艇基地,即让那些在印度洋上活动的潜艇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战区巡逻,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往返航行上,大幅度的提高了潜艇的作战效率。

受此影响,中国海军增强了印度洋上的潜艇兵力。

到一九四三年初,隶属于第二舰队的潜艇已经超过三十艘,其中大部分都是续航力在一万二千海里以上的远洋潜艇,而且还有部分是新式潜艇。任何情况下,都有三分之一的潜艇在战区,也就是阿拉伯海活动。平时,这些潜艇的主要任务就是搜寻与攻击那些从印度开往南非、波斯湾与红海的美英船只。在舰队出海作战之后,新加坡海军基地司令部就会调整潜艇的作战部署,让潜艇去执行侦察任务。当然,在任何情况下,都至少有一艘潜艇埋伏在孟买港外执行监视任务。

事实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虽然中国海军考虑过用远程巡逻机取代潜艇执行侦察与监视任务,但是这要求夺取一座更加靠近阿拉伯海的前沿基地,而可以选择的除了斯里兰卡,只有马尔代夫群岛上的某座大型岛屿了。

在一九四二年底,李向龙就提出发动一次规模有限的登陆作战行动,在马尔代夫群岛中夺取某座岛屿。可惜的是,李向龙提交的作战计划被海军司令部否决了,因为当时海军的全部力量都得集中到西南太平洋上,为攻打澳洲本土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的兵力投送能力本来就不强,即便攻打马尔代夫群岛的作战行动规模不大,也需要调动本来就极为紧缺的登陆舰艇。

当然,登陆兵力也是问题。

要知道,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规模一直就不大,至少到一九四四年,也就是在大战爆发后陆续征召的新兵成为了老兵之前,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总兵力一直没有超过一百万,随时可以调动的兵力一直在十万以下。即便李向龙只提出调动一个陆战旅来攻打马尔代夫群岛,海军司令部也很难满足。

正是如此,中国海军中数量众多的远程巡逻机才没能派上用场。

可以说,只要在斯里兰卡岛以东,能够执行侦察任务的就只有潜艇了。

所幸的是,在北印度洋上,中国潜艇几乎没有遇到“天敌”,而且可供潜艇猎杀的“猎物”也不是很多。

虽然美英有规模庞大的反潜兵力,到一九四二年底,仅在北大西洋上活动的反潜战舰就超过了五百艘,反潜巡逻机更是多达数千架,而在太平洋上,美军也有数百艘反潜舰艇与上千架反潜巡逻机,但是在印度洋上,美军几乎没有动用反潜力量,只在南非与马达加斯加部署了几十架反潜巡逻机,而且其主要任务仅仅是保护印度洋西部的航线,而英国皇家海军更加没有能力向印度洋派遣反潜兵力。

当时,在北印度洋上,英军可以动用的反潜舰艇不到二十艘,反潜飞机不到四十架。

显然,这点兵力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美英没有在北印度洋上投入太多的反潜力量,也与该海域没有至关重要的航线有关。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英企业就在中东发现了大油田,到此次大战爆发前,中东的石油产量已经非常惊人了,但是此时的中东,还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而且其产量所占比例并不大。要知道,直到大战结束,美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其次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主要是占领的里海油田),而且美国生产的石油,足够美英两国的战争消耗了。

也就是说,对美英来说,中东的石油并不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