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距离为准,即每一次进攻,都可以得到岸基战术航空兵的直接支援,从而减轻舰队的作战负担。

可惜的是,战区司令部并没有采纳两位参谋提出的建议,连李向龙都认为行不通。

主要就是,在很多人看来,如果不攻占美军重点把守的岛屿,那么这些岛屿上的美军肯定会对进攻部队构成威胁。如果越过这些岛屿,美军还能对后勤补给线构成威胁。一些更传统的将领则认为,战争的本质就是打击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给予敌人最大杀伤,而不去攻占由敌人把守的岛屿,又如何杀伤敌人呢?当然,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陆军将领,海军将领反而不大认同。

结果就是,由战区司令部制订的作战计划,依然是稳步推进。

攻打所罗门群岛的第一步,就是占领布甘维尔岛,然后向东南方向推进,依次占领新瓦舍尔岛、圣伊莎贝尔岛、新乔治亚岛、马莱塔岛与马基拉岛,完成合围之后,再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

这么打下去,没有一年半载,肯定无法拿下整个所罗门群岛。

当然,投入的兵力也将非常巨大。陆战队准备动用六个师的兵力,陆军也准备了八个步兵师。此外,陆军甚至向菲律宾派遣了一个加强了装甲团的步兵师,准备随时用来攻打所罗门群岛。

“现在说这些也没用,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吧。”顾祝同把思绪收了回来,说道,“进入所罗门海之后,得及时部署侦察工作。就算斯普鲁恩斯不大可能来与我们决战,也要做好防范。”

田黛芳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顾祝同的意思。

顾祝同也没再多说什么,舰队作战计划也早就确定了下来,在遇到计划之外的情况之前只能按照计划行动。

当然,计划不是一切。

早在冯承乾指挥舰队作战的时候,就明确了一点,即舰队指挥官在前线做出的判断与决定具有比作战计划更高的权限。说白了,就是指挥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动的时候,可以不用理会作战计划。到了李向龙的时代,这一风格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多时候,李向龙根本就不会考虑之前制订的作战计划,而是根据临时做出的判断来指挥舰队作战。顾祝同也继承了这一风格,计划是可以变化的,特别是在战场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后,就必须对计划做出调整,甚至是放弃计划。

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即战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已经在计划之外了。

在旗舰上巡视了一圈之后,顾祝同回到了司令官住舱。

因为“秦始皇”号原本就是做为舰队旗舰设计与建造的,所以有专门的司令官住舱,也为舰队司令部的官兵提供了住宿空间。只是,司令官住舱并不大,特别是与那几艘快速战列舰相比。主要就是,“秦始皇”级的排水量不够大,内部空间相对紧张,没有多余的地方来改善司令官的居住环境。

还好,顾祝同早就习惯了跟其他参谋挤在一间狭小的舱室内,一个人住一间面积超过十平方米的房间,反而让他有点不大习惯。

事实上,在担任了舰队司令官之后,顾祝同依然没有改掉当参谋时养成的一些习惯。

比如,在晚上休息之前在旗舰上巡查。要知道,在他之前,李向龙最多也就去航空部门了解一下情况,即便是鲁志刚也很少到所有部门去巡查情况。只是,司令官亲自巡查,对鼓舞士气、稳定军心有很大的帮助。要知道,这等于让所有官兵都知道,司令官与他们并肩作战,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

其实,在大型战舰上,水兵能经常见到舰长,就能受到鼓舞。

后来,顾祝同的这一习惯被传承了下来,不但舰队司令官得定期巡查旗舰,舰长也得每天到各个部门调查情况。

当然,做为舰队司令官,顾祝同不需要夜间执勤了。

一般情况下,司令官都在夜间休息,由舰队参谋长、或者是一位职位与参谋长相当的高级参谋在夜间执勤。只是,舰队司令官在什么时候执勤,在什么时候休息,都是由司令官本人决定的,其他人根本管不了。说白了,如果顾祝同习惯在夜间工作,他大可让田黛芳去睡觉。

不管怎么说,顾祝同还足够年轻,精力非常旺盛,不像冯承乾与李向龙。

只是,这几天,顾祝同的情绪不是很高,与他的大哥在海战中阵亡有很大关系,也与他第一次直接指挥舰队作战有很大关系。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八十三章等待时机

更新时间:20129722:28:23本章字数:4780

第一百八十三章等待时机

中国舰队进入所罗门海,算不上多大的秘密。

虽然在占领腊包尔之后,中**队修建了前线机场,岸基航空兵开始对所罗门群岛进行持续的压制性轰炸,但是在这几个月里,美军也调整了所罗门群岛的兵力部署,并且在东面的几座岛屿上修建了野战机场与水上飞机起降场。从一月底开始,美军就动用水上飞机与海上巡逻机监视所罗门海。

当然,美军不可能监视整个所罗门海,只能重点监视几条水道。

此外,美军还动用了潜艇、小型舰艇等各种力量。

美军的目的也很直接:在中国舰队进入所罗门海之后,第一时间为赶来作战的舰队提供情报。

收到消息的时候,斯普鲁恩斯率领的第31舰队正在赶往珊瑚海。

虽然斯普鲁恩斯本人并不认为米切尔的第32舰队能派上多大用场,但是哈尔西还是让米切尔跟随出发。按照哈尔西提出的作战方案,如果第31舰队能够缠住中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那么第32舰队就有望在夜间袭击攻打所罗门群岛的中**队,甚至有机会偷袭中国海军的登陆舰队。

理论上,确实有这样的可能。

各方面的情报都表明,中**队的下一个目标是布甘维尔岛,只是这座岛屿上没有多少美军,反而是面积非常大,而且美军也比较分散,因此中**队肯定需要花上一些时间才能占领整做岛屿。如果第32舰队在新乔治亚海峡东端,也就是靠近瓜达尔卡纳尔岛这边等待机会,而这也是美军岸基航空兵的最大掩护范围,那么在上半夜,第32舰队就能突击到海峡西端,用两个小时袭击攻打布甘维尔岛的中**队,在下半夜返航,并且赶在天亮之前回到航空兵的掩护区域。这样一来,就不需要第31舰队提供防空掩护,而且遭到中国海军航空兵攻击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问题是,这只是理论上的东西。

第32舰队要想在夜间偷袭中**队,并且赶在天亮前返回,就得全程全速航行,而且作战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小时。如此一来,只要中**队有所防范,比如一直在支持陆战队作战的战列舰编队也参与了作战行动,而且在夜间阻击了第32舰队,那么第32舰队不但不可能袭击中**队,甚至无法赶在天亮前返回,那么在天亮之后,就很有可能遭到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毁灭性打击。

认识到这一点的,不但有斯普鲁恩斯,还有米切尔。

哈尔西提出让第32舰队去袭击中**队,并且设法偷袭中国登陆舰队的时候,米切尔就明确提到,在敌情不明,且敌人的战列舰编队依然在战场上活动的情况下,这么做与送死没有区别。

也许,第一次偷袭能够大获成功,但是中国海军绝对不会让第32舰队再次得手。

更重要的是,与中国海军的战列舰编队相比,第32舰队出了有更多的主力舰,在其他方面没有半点优势。

这其中,就包括至关重要的航速。

别忘了,中国海军的五艘战列舰,都是快速战列舰。虽然这五艘战舰的舰龄都已超过二十年,有两艘还接近三十年,但是在进行了三次现代化改装之后,这五艘战舰的综合性能不亚于任何一艘新建的快速战列舰,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新建的快速战列舰。比如,中国海军的雷达火控系统就非常先进,而美国海军至今都没有研制出类似的系统,夜间炮战能力远不如中国海军。

说白了,如果在夜间与中国海军的战列舰编队遭遇,第32舰队肯定是凶多吉少。

对美国海军来说,第32舰队具有与第31舰队相同的地位,也不可舍弃。

从某种意义上讲,第32舰队象征着一种精神。

是什么精神,恐怕没人说得清楚。

当时,米切尔还提到,应该放弃布甘维尔岛,把防线搜索到离瓜达尔卡纳尔岛五百公里之内。这样一来,岸基航空兵就能全程为第32舰队提供防空掩护,因此在作战的时候就不过分顾忌中国海军航空兵了。

可惜的是,米切尔的建议根本没有被采纳。

说白了,在哈尔西看来,米切尔的建议与斯普鲁恩斯的主张如出一辙,即通过主动退缩来增强防线强度。既然哈尔西根本没有考虑过斯普鲁恩斯的主张,又如何会采纳米切尔的建议呢?

当然,米切尔的出发点与斯普鲁恩斯截然不同。

严格说来,米切尔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只考虑到了战术上的问题,即通过战术撤退来达到目的。相反,斯普鲁恩斯的主张是战略层面上的,即战术撤退只是手段,他要达到的是战略目的。

不管怎么说,哈尔西不想放弃布甘维尔岛,而新上任的麦克阿瑟也持同样的观点。

早在一九四一年,也就是美国参战后不久,罗斯福就任命麦克阿瑟为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只是麦克阿瑟一直没有到任,而是在美国国内呆到一九四二年初,才来到地球另外一边的澳大利亚。

对于这个任命,美国海军一直持反对态度。

主要就是,麦克阿瑟指挥的菲律宾军团,在几乎没有进行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就抛弃了菲律宾。后来,有上百名菲律宾军团的军官受到军事法庭审判,结果只有两人被定罪,其他人都无罪释放,而这两人的罪名只是作战不力。显然,有人在偏袒麦克阿瑟,而这个人就是罗斯福。

当时,针对菲律宾军团的审判结果,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可以说,连美国民众都认为,麦克阿瑟不是一名合格的司令官,即便不治罪,也得让他下课。

只是,罗斯福没有顺从民意。

再说了,在进入战时状态后,总统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连国会都无法动摇,那么罗斯福在任命军事指挥官的时候,自然不会把民意当回事。只要在他看来,麦克阿瑟还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他就没有理由让麦克阿瑟座冷板凳。更何况,罗斯福与麦克阿瑟的私人关系非同一般。

也正是如此,麦克阿瑟才没有在收到任命后立即前往澳大利亚。

在他到来之前,一直是哈尔西在负责战区作战行动。

有趣的是,麦克阿瑟来到澳大利亚之后,对哈尔西的坚守策略大加赞赏,甚至一再强调哈尔西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支柱。一时之间,很多美国海军将领都疑惑了,或者说都不敢相信麦克阿瑟能与哈尔西融洽相处。

要知道,美国海军与陆军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几乎是水火不容。

事实上,麦克阿瑟故意抬高哈尔西,也是有目的的。首先,麦克阿瑟在接受任命的时候就向罗斯福做出保证,他将拼尽全力死守澳大利亚,如果澳大利亚沦陷,他将留下来与将士奋战到底。显然,哈尔西的坚守策略,也是麦克阿瑟的必须采取的策略。其次,麦克阿瑟需要一个人来转移公众的视线,而这个人就是哈尔西。通过抬高哈尔西,至少那些好事的记者不会继续盯着麦克阿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打到这个时候,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海军,而不是陆军。甚至可以说,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与麦克阿瑟指挥的陆军没有直接关系。通过抬举哈尔西,麦克阿瑟至少能够缓解陆海两军的矛盾,让海军继续在战场上拼尽全力。如果他到达澳大利亚之后,立即就喧宾夺主,压制住哈尔西,美国海军肯定不会服气。

其实,麦克阿瑟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而且绝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有趣的是,坚守所罗门群岛,也是麦克阿瑟与哈尔西在西南太平洋防御作战中唯一的共同点。

随着战事发展,两人的矛盾很快就会暴露出来。

有了战区司令官的支持,哈尔西自然会坚持坚守战略,甚至不希望任何人提到与撤退有关的字眼。

所幸的是,哈尔西并没糊涂。

在坚持守卫布甘维尔岛的基础上,他也采纳了斯普鲁恩斯与米切尔的建议,即第32舰队视情况采取行动。如果不能确保舰队的安全,就不用主动发起袭击,可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待命。

哈尔西肯让步,斯普鲁恩斯与米切尔自然不会主动去送死。

舰队出发前,斯普鲁恩斯找机会与米切尔单独谈了一次。两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即现在还不是与中国舰队决战的最佳时候,必须耐心等待,在中**队的补给线拉得足够长,中国舰队不得不到远离前进基地的海域作战的时候,才是决战的最佳时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