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新时间:201282117:48:28本章字数:5191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一十二章亲兄弟明算账

第一百一十二章亲兄弟明算账

一九四一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冯承乾就见到了一位远道而来的老朋友,即代表德意志第二帝国前来与中国协商军事问题的特使,帝国海军参谋长雷德尔大将。

为了来到中国,雷德尔很费了一番功夫。

从帝国出发后,雷德尔先是去了西班牙,然后达成一艘西班牙的邮轮前往阿根廷,再乘飞机去了智利,最后达成一艘悬挂葡萄牙国旗的邮轮横渡太平洋。为了保密,雷德尔甚至乔装成了一名旅行家。

受地理环境限制,中德在军事上的合作一直不太顺畅。

虽然在大战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技术,而且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技术,比如bf109e战斗机、ju88a中型轰炸机、四型远洋潜艇的设计图纸、四号坦克的生产线等等,但是在大战爆发后,中德的军事交流全面中断,仅能通过电报发送一些基本文件。

有趣的是,雷德尔万里迢迢的赶来,不是来送礼的,而是来向中国求助的。

当然,雷德尔也没有忘记带来一些中**方梦寐以求的军事技术。比如,中国海军与中国空军一直想得到的大功率发动机的设计图纸与制造标准,还有中国陆军最欠缺的重型坦克的设计图纸。

雷德尔想得到的,是中国在航空工业领域的一些先进技术,特别是轰炸机的技术。

别忘了,在一九四零年底,西飞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四发重型轰炸机就已上天,而且在试飞中的表现非常不错,完全达到了空军与海军提出的战术标准,在某些领域甚至大大超出了军方的要求。

后来,这种轰炸机被命名为“金鹰”。

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相比,中国航空工业的优势就在大飞机上。

虽然在中国空军组建的时候,也曾经师法帝国空军,打算以战术航空兵为主,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冯承乾以海军岸基航空兵编入空军为由,提出应该重点发展战略航空兵,即空军的主要价值在于进攻,而且只有在进攻中才能体现出空军的战斗力,战略航空兵正是进攻性性最强的兵种。

也正是如此,中国的大飞机产业才能走到德意志第二帝国前面。

“金鹰”顺利上天,立即引起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重视。

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在设计四发重型轰炸机,甚至准备搞配备六台发动机的超级轰炸机,但是在一九四一年初,只有中国的“金鹰”完成了试飞,具备了量产能力,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那几种轰炸机还在图纸上呢。

正是如此,雷德尔来到了中国,希望中国当局能够提供“金鹰”的设计图纸。

提供设计图纸肯定没问题,毕竟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中国拴在一条绳子上,双方有着共同目标与共同利益。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大规模制造这种轰炸机吗?

“金鹰”能够成为中国空军的第一种主力轰炸机,而且是大战期间,中国生产的最多的重型轰炸机(“金鹰”的生产工作一直持续到大战结束,算上几种改型机,总产量超过了两万架),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即在机身结构上大量采用了铝合金,从而在增强了机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重量。

一架“金鹰”的铝合金用量高达一点四吨!

如果按照比例计算,“金鹰”的铝合金用量仅次于在大战后期出现的b29。

这下,问题来了。

在整个大战期间,铝产量能够跟上军事需求的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与美国。

要知道,在当时,其他国家因为铝产量严重不足,不得不在飞机上使用像木材这样的轻质材料。比如,英国在大战期间大批量生产的“蚊”式远程战斗机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木结构飞机。

不可否认,木结构飞机也有出色的型号。比如,“蚊”式飞机的性能就很出色。

问题是,在重型轰炸机上,最好的木材都不可能取代铝合金,而且随着轰炸机的吨位越造越大,铝合金的用量自然越来越多。

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的铝产量,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有没有能力发展战略空军。

在整个大战期间,只有中国与美国以战略空军为重,或者说是在保证了战术航空兵的高速发展之后,有能力打造一支强大的战略航空兵,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像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样的世界级强国,在保证了战术航空兵之后,都没有能力打造战略航空兵,至少不可能让战略航空兵当主角。原因就是,只有中国与美国能够在战时生产出足够多的铝,用来制造重型轰炸机。

决定铝产量的,又是一个国家的发电能力。

可以说,在这方面,冯承乾看得比谁都准。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冯承乾非常清楚电能的重要性。

大战爆发前,中国的国家基础建设只有两个重点,一是交通,二是电力。

结果就是,大战爆发的时候,中国的发电能力仅次于美国,而且与美国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如果从社会富余电力供应来看,中国还超过了美国。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没有美国那么高,而广大的农村地区根本就用不着电能,美国则要在城市的日常供应中消耗大量电能。

说白了,如果按照战时机制,中国能够调配的电能不比美国少多少。

也正是如此,中国才有能力大规模生产重型轰炸机。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这个能力。

雷德尔提出让中国转让“金鹰”的设计图纸后,冯承乾就一针见血的指出,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能力大规模生产这种轰炸机,如果强行生产,那么帝国空军赖以为生的战术航空兵就将受到影响。

显然,帝国空军不可能放弃战术航空兵。

要知道,在残酷的德俄战场上,战术航空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然,冯承乾没有让雷德尔空手而归。

在雷德尔感到失望的时候,冯承乾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由中国替德意志第二帝国生产这种轰炸机,而且不需要帝国为此支付任何费用,只需要帝国用其他武器装备,比如中国造船厂暂时还无法大批量建造的远洋潜艇、以及中国的坦克车辆厂无法生产的重型坦克进行交换。

这下,雷德尔看到了希望。

问题是,如何交付这些武器装备呢?

冯承乾提出了一个办法,即德军在夏季攻势发动之后,得把重点放在高加索地区,争取占领高加索地区。这样一来,“金鹰”就能从中国西北的机场起飞,向南进入阿富汗,再飞往高加索的机场。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做的,只是设法把飞行员送过来,或者从中国雇佣轰炸机飞行员。

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用来交换的装备,潜艇可以直接驶往中国港口,而陆军的装备则可以优先提供技术援助,即帮助中国的坦克车辆厂获得生产重型坦克的能力,等到共同击败红俄之后,再通过陆路运送成品。

显然,雷德尔不会拒绝这样的提议。

要知道,只要中国的飞机制造厂开足马力生产,肯定能在一九四一年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上千架重型轰炸机。

在德英战场上,这批轰炸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问题是,如何衡量各种武器装备的价值?

虽然雷德尔提出,以资源消耗量为计价标准,但是冯承乾认为这么做不妥当,毕竟工业生产还与劳动力有关。按照冯承乾的说法,生产轰炸机的工艺肯定比生产重型坦克的工艺高得多,所消耗的劳动力也就多得多。

最终,雷德尔接受了冯承乾的提议,即资源消耗量占百分之四十,劳动力消耗量占百分之六十来计算武器装备的价值。

价值计算出来了,自然需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或者说是一把确定价格的直尺。

显然,金钱是最有效的衡量手段,而在战时,具有保值价值的不是国家发行的货币,而是黄金。

也就是说,中德间的武器贸易,必须以黄金为折价标准。

虽然冯承乾同意以赊账的方式进行军火贸易,但是必须以黄金计算价格,即在大战结束之后,中德得来一次军火贸易总清算。

对此,雷德尔没有选择余地。

要知道,现在有求于人的不是中国,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甚至可以说,能否做成这笔买卖,将决定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否打赢这场战争。即便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可是涉及到国家利益的事情,雷德尔与冯承乾心里都有数,绝对不能把账面上的东西搞乱了。

当然,冯承乾也免费为雷德尔提供了“金鹰”的设计图纸。

大战期间,“金鹰”的产量能够超过两万架,成为产量最多的轰炸机之一,与这笔军火贸易有很大的关系。别的不说,中国生产的一万七千多架“金鹰”轰炸机中,有近八千架出售给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在拿到设计图纸之后,自行生产了将近三千架。

从金额上看,这绝对是大战期间最大的一笔军火贸易。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一十三章轰炸机贸易

更新时间:201282117:48:29本章字数:4819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一十三章轰炸机贸易

第一百一十三章轰炸机贸易

战后,几乎所有人多高度评价了这次的“轰炸机贸易”。

在很多人看来,“轰炸机贸易”还直接决定了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后世界秩序中的地位。

大战爆发前,甚至在大战初期,德意志第二帝国一直在中德关系中起主导地位,很多时候中国甚至得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脸色办事。比如,在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中,中国就不得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出面之后,降低了停战条件,让日本保存了很强的实力。又比如,在对俄宣战问题上,中国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在一九四一年、也就是还没有完全击败日本的情况下就踏上了大陆战场。

只是,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到战后,在战后后期就发生了转变。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这场大战中,中国爆发出来的战争潜力,远远强于德意志第二帝国。

“轰炸机贸易”可以看成是中德关系转型的缩影。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受益国”,即在中德的军事合作中,中国主要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援助,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对中国却没有太多的需求。可以说,这种主次关系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明确体现,不管是战斗机、还是坦克、乃至战舰,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是技术输出国。

“轰炸机贸易”,改变了这种关系。

这是二十多年来,除了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舰队航母的设计图纸之外,中国第一次输出先进军事技术。

从技术角度讲,如何评价这次军火贸易都不为过。

只是,“轰炸机贸易”的主要价值,还不在军事技术层面上,而是在中德两国的战略关系上。

说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一次有求于中国。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中国提供的轰炸机,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不可能在欧洲战场上迅速取胜,甚至有可能战败。

在战略层面上,“轰炸机贸易”直接左右了欧洲战局。

当然,最大的受害国就是英国。

只是,很多人忽略了“轰炸机贸易”产生的长远影响。

这就是,在这笔贸易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欠下了一笔在战后都难以还清的债务,而中国是这笔债务的债主。

到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从中国进口了七千架“金鹰”式轰炸机,以及数千架其他型号的轰炸机,总金额相当于一千四百吨黄金,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到战争结束时的黄金储量不到一千吨。结果就是,在决定战后秩序的时候,中德间的债务关系成为了最主要的因素。

说得简单一点,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欠下了巨额战争债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在决定战后国际秩序的时候与中国对着干。要知道,只需要提出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偿还欠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济就将崩溃。虽然在战争结束之后,考虑到中德间的长期友谊,以及中德友谊对世界和平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冯承乾力主放弃所有对德债务,而且最终也减免了百分之八十的欠债,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中德同盟中的配角,把世界头号强国的交椅让给了中国。

当然,这些都是大战结束之后的事情了。

在大战期间,“轰炸机贸易”的最大影响,是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专注于德俄战场的同时能够继续轰炸英国。

虽然第一批轰炸机直到一九四一年十月才交付给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是中国飞机制造厂的产能有限,而是直到这个时候,德军才扫荡了整个乌克兰,推进到高加索地区,占领了当地的几座大型机场,“金鹰”也才能在不降落加油的情况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