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6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后中央理事会主席,以中央主席团委员的名义工作,将会成为常态。我们的国家对工人阶级的照顾,必须要以政治地位表现出来。”

等到亚纳耶夫演讲完毕之后,谢洛夫总结后,告诉其他中央主席团委员,以后苏联中央理事会主席,进入苏联中央主席团会成为惯例。不会再随便用一个中央委员去做工会工作。

晚间新闻中,亚纳耶夫本人的履正式出现在电视上,随后共青团真理报发表社论,表明国家对工人阶级的生活的关心程度更进一步。从态度上肯定了工会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此项调整,苏联全国各加盟共和国、各地州委、各市委、集体农庄、企业集团都要做出调整,让工会领导正式进入各地的领导层。这是一项重大的调整,如果只是把亚纳耶夫提拔,各地干部曾经不动的话,就相当于盖房子不打地基。亚纳耶夫本人的工作还是不好展开,处于手下无兵的尴尬状态。

可以说谢洛夫这次调整给予亚纳耶夫的权利,比他史上达到过的权利更大。八一九事件中,亚纳耶夫不是领军人物,对真正提出政变的克留奇科夫支持有所保留,瞻前顾后,没有痛下杀手平息事端。

很多人认为八一九之后戈尔巴乔夫就大势已去,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打的误解。如果戈尔巴乔夫真的衰弱不堪,叶利钦也没必要对于加盟共和国做出那么巨大的让步。尽管如此,亚纳耶夫等人从始至终都未获得这些权力,他们只能通过绑架戈尔巴乔夫来间接获得这些权力。可是戈尔巴乔夫既不答应又没被杀死,他们就什么权力都没有。

当然戈尔巴乔夫不敢相信一次苏联几十年的建设迎来的民心,直接把权利送给了叶利钦,这种表现是不是贪生怕死,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

总之,从今天开始,以后苏联的工会组织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实权单位,不会再在政治上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而且以后会成为惯例固定下来。

“从任何时候,我都可以说,社会主义制度当然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加优越。我们只是一个立国六十年的国家,而美洲已经一百多年没有爆发战争,外部环境上苏联和美国更加没有办法相比,不要说以现在国家的强大程度,就算是七十年代的对比,都能证明我们的制度比美国更好,一个国家的发展基本条件就是安全,有安全的环境才会发展好,我从来没听说一个国内天天都在打内战的国家会发展好。”

这里是克格勃的别墅区,今天谢洛夫下班之后回家休息。总书记是不是非要住在克里姆林宫并没有强制规定,不愿意呆了就可以下班回家住。而刚刚从联邦德国回来的鲍里斯,也正在接受教诲。

“也就是说我们缺乏的只是时间!”鲍里斯把儿子放在妻子的怀里,和父亲畅谈自己在联邦德国的经道,“其实德国很多党派,主张也和我们的主张差不多。”

“不要提第二国际那些改良派了,你应该看到联邦德国境内很多中东面孔的人了吧?”谢洛夫呵呵一笑道,“知道宗教领域中,为什么有一种说法是,异端比异教徒更加讨厌么?这种用社会主义主张迷惑我们,实际上改良的党派,造成的危害性会更大。**绝对不会放任那些难民进来的,当时那些社会党却这么做了。还用多元化作为借口,知道怎么对付欧洲人么?”

鲍里斯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如何挖坑让敌人自己掉下去。他相信世界上没有比自己父亲更加专业的人存在。怎么打破最难打破的平衡,也就是数百万大军对峙的欧洲前线,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有什么办法。

“我们的成功钥匙就是那些社会党,首先要中东乱起来,引发已经在欧洲定局的和平教徒闹事,所以说沙特还有用。”谢洛夫打着哈欠忽然看着儿子和儿媳妇道,“你应该多生几个孩子,我们的住房分配是和家庭人口挂钩的。”

咳咳!认真听课的鲍里斯忽然不可抑制的咳嗽起来,这种神转折真让人受不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百九十九章 解开枷锁

“确实是这样,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谢洛夫不是很高兴,他有钱,多到可以用来烧火取暖的地步,可那笔钱是用来防止一些事情,让克格勃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反正以后相信自己儿子一定会了解的。

现在美国和联邦德国都出现了社会对立,对苏联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联邦德国处在对抗华约的第一线,自顾不暇能让华约减少很大的压力。这样北方集群撤军完成,投入到另外一个方向的把握更大。

波兰境内,北方集群撤离军队进行着最后的撤离,最后一支撤离的部队为近卫红旗维捷布斯克…诺夫哥罗德坦克第三十八师,近卫红旗维捷布斯克…诺夫哥罗德坦克第三十八师撤离之后,整个北方集群中央机关仍然在波兰驻扎,不过只剩下原来兵力的三分之一,指挥部门仍然运行当中。

一辆又一辆本来给北约准备的武器被钓上列车,近卫红旗维捷布斯克…诺夫哥罗德坦克第三十八师作为主力部队,装备着三百三十五辆t8o主战坦克。实力上在苏军行列中绝对是屈一指的,准备离开的列车上密密麻麻的坦克被固定,就是最好的证明。

北方集群的撤离在波兰也闹起了天大的动静,一些波兰人还专门来到火车站围观,对于北方集群住在在自己国家这件事,波兰人心中还是比较复杂的。波兰亲苏的人有,但并不多,相反因为曾经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历史,和苏联总是拧着一股劲。

随着苏联实力越强大,波兰人心中这种不服一直埋藏在心里,正在随着时间慢慢消散。重要的是时间,只要有一个国家仍然比苏联强大,波兰人就不会死心。

当最后一列满载苏联列车的车厢离去之后,围观的波兰人才慢慢散开,带着复杂的神色离去,随着英特网在欧亚大6被铺开,各种各样的波兰笑话已经流传开来,英特网的一个负面作用就是容易滋生公共知识分子。

信息渠道增多,也让波兰人明白现在波兰的真实的处境,当然这种处境和英特网上流传的言论绝对不友好。波兰是连同苏联在内的东欧国家中倒数第二的穷国,人均富裕程度仅仅比全国都是碉堡的阿尔巴尼亚要高一些。

每年的华约国家联合会议上,都能听到各国对波兰的指责,同时关于波兰的笑话也开始在东欧流传,为了让这个问题儿童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地位,克格勃的假情报部也是煞费苦心。

为什么有两波兰工人推一辆独轮车?因为第三个人请病假了。

为什么波兰反对许美国加入经互会?因为波兰无力支持两个级大国的经济。

孙子向爷爷抱怨,爷爷你骗我,我去苏联了,根本没有金银财宝美女美食。完全是穷乡僻壤。你跟谁一起去的?爷爷问。国家安排的旅行。孙子答。那就对了,我当年跟毕苏斯基元帅一起去的。爷爷答道。

诸如此类的笑话在波兰大地上广为流传,在苏联有意无意的推动下,波兰一直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内的一个反例存在,用来警告其他国家。不要让你的国家变得和波兰一样落后,目前看来效果还算非常不错。

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州,在苏联国内算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地方,如果这里没有部署导弹射基地的话,根本不会引来哪怕一点的关注。

“这里有二十四枚中程导弹,全部销毁之后,整个白俄罗斯的中程导弹就已经销毁完毕。”在一个巨石上一个年轻的军官站在上面,指着前方不远处的地下射井道,“这也是我们两国共同的目的,早点完工,我们也可以休息一下。”

“希望你们苏联人不要耍花招!”一名美军调查团的技术军官打开日记本,上面记录着最近一段时间已经销毁的中程导弹数量,以及还有多少导弹在销毁范围之内。

“我们既然签订了条约,还放开你们进来调查,自然不会搞小动作。”苏联军官不以为然,中程导弹的销毁是整个欧洲都在密切注意的一件事,苏联会隐藏几颗导弹让别人攻击自己?这不是在开玩笑么,中程导弹才占苏联核武器非常微小的一部分。

“还是亲眼看见比较好,你们国家的隐蔽能力,我非常相信。”把日记本合上,美军军官一边向前走一边说道,他一定要亲自下井看一看。

“这倒是实话,只有星星够不到!”这个年轻军官说着自己部门的格言。

导弹射井的入口,外面已经被人涂的乱七八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伪装。在进去之前包括两**官在内,需要戴上口罩,避免吸入石棉。这些射井都已经存在二十多年,近一年来都处在无人保养的状态中,毕竟马上就要拆除了,在包养也没什么用。没听话导弹射井还能变成民用设施的。

这二十四座射装置建于六十年代,苏联政府花费了上百万卢布和两年多的时间,夜以继日才竖起了这些建筑——也许,对于深嵌入地下几十米的结构物来说,这种描述有些苍白。

穿过常常的隧道,一行人进入导弹射井的内部,虽然一年来无人包养,整个导弹射井的运转还是没问题的,一年时间不足以让苏联制造变成破铜烂铁。走过现在空空的只剩下金属铺的地板,顺着楼梯下去,一行人进入到了导弹射井的底部。

这个射井的控制中心保持得还算不错。控制中心由一条二十米长的隧道与射井相连。甚至连射控制台也保持了原样,红色按钮和其他设备都原封未动。

“从一年前签订中程导弹开始,这个射井已经处在废弃状态,就等着你们的到来!”带着口罩的苏军军官道,“早先我们已经将核弹头拆除,现在只剩下火箭,摧毁时间由你们定,当然我的意思是越快越好,这样我们都算是早日完成了任务。”

“看起来你好像很着急?”美军调查员说着话近距离的观察眼前的导弹,能看到其中的核弹头早已经拆除,ss…2o为苏联第四代战略导弹,为战略火箭军两级固体燃料分导多弹头机动中程弹道导弹,北约代号“军刀。六十年代后期初始设计,七七年起装备部队。装备总数四百五十枚。导弹战时置于射车上,机动范围五十公里。也可地下井射。兼配分导或单弹头,必要时可加装第三级,则具有远程打击能力。

美国签署中导条约的主要目的,就是奔着这款有着军刀称号的中程导弹来的。

经过仔细的检查之后,随行的美国调查员都点头,确认这是要销毁的东西。一行人返回地面,点燃动机然后重型机械摧毁,完成这一批的销毁任务。

“这批导弹部署才十年,销毁太可惜了。”一些苏联的军官看着苏联第四代战略导弹一个一个变成废铁,忍不住心中腹诽道。

“相信国家有自己的用意!”刚刚开始和美军调查员对话的军官对着自己的同事们安慰道,他相信自己父亲做出的决断绝对不是为了单方面自废武功。

一个月后的莫斯科,回到格鲁乌提交报告的军官回到家中,见到了自己领导苏联的父亲,苏联**中央总书记谢洛夫,详细的叙述最近的经历。

“很心疼?要不说多见识一下世面不是坏事,你呢?刚刚加入格鲁乌没多长时间,晚经历不如早经历!”谢洛夫给儿子倒了一杯红茶,然后自己拿着一杯水喝了一口道,“我当然知道中导条约我们吃亏,可中程导弹只能用来讹诈西欧国家,对美国本土毫无威胁。相反美国的中程导弹却对莫斯科有天大的威胁。我们的地理优势在这方面是劣势,这也很正常,一件事的生总是有好处有坏处,世界上不能所有好处都被苏联占了。”

“现在欧洲剩下的短程导弹,哪怕在运载核弹头,也打不到我们了。最后会对波兰、匈牙利这些国家造成打击,我们安全了。”谢洛夫呵呵一笑道,“如果说苏联是一只老虎,原来因为这种地理劣势,就像是被捆上了一道锁链,而现在锁链已经被解开了。”

“我明白了,父亲!只要我们有突破性进展,中道导弹就不算吃亏。”

“嗯,有时候该让还是要让一些的!”谢洛夫很满意,特务家族又成材了一个。

一九八八年年底,原本驻扎波兰的北方集群,三分之二的主力部队已经回到高加索驻扎,就像是十几年前他们出前往波兰一样。同时美国和苏联签署的中导条约也进行到了尾声,最后一批ss…2o中程导弹在乌克兰被销毁,到了这个时候,在欧洲,不论是华约还是北约,在中导条约范围内的中程导弹型号,已经被全部销毁。苏维埃身上的铁链,已经被解开了。

,(),

第一千章 假想敌是美军

世界包括美国和苏联都在欢庆伟大的胜利,不过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这种伟大的胜利意义截然不同。 .谢洛夫能确定一件事,苏联的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