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3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美国?好像是这样!为什么”博布科夫仔细回想了一下真的是这样,一旦谈论到美国心不在焉的谢洛夫就好像睡醒了一样,甚至话头一旦开始,他都不让你停止。

“不知道,要不你去问问?”萨哈托夫斯基耸耸肩,笑呵呵的转弯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下次吧!博布科夫觉得这个问题以后慢慢思考比较好,反正时间还很长。他注定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一个人如果从出生首先从大人们的口中听到以前一个叫苏联的国家,然后在成长经历中碰到银河号、南斯拉夫大使馆和南海撞机、第七舰队挡在海峡。然后这个人死了,在五十年前的苏联醒来,又碰到了铁幕演说、北约成立、巴格达条约组织成立、古巴导弹危机,这种情况下谁能对美国有好感?

谢洛夫有两段记忆,苏联和中国地理、民族、文化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两个国家在不同的年代都处在包围当中,包围他们的国家是同一个国家,美国。那个地理条件优越、进可攻退可守、强大到像是怪物一样的国家。

“怪物流血多了,一样会危及生命!现在我来试试你到底虚了没有?”转道去医院接孩子,抱着儿子回到家中的谢洛夫,无视了拿着哑铃的妻子。坐裂我的骨盆?我就呵呵了……

“别费劲了,看看你的眼睛,有血丝了!”让儿子自己去玩,谢洛夫一只手把妻子拦腰抱起上楼,涉及到了克格勃所有海外产业的账目,老婆最近也是比较辛苦。这次他可是把克格勃所有的资金都抽干了,合法的不合法的、不管是白的、灰的还是黑的,统统集中起来准备做大买卖。

“二百零二亿?”总政委的手哆嗦了一下,考虑到苏联的工资水平,不要说这个数字,一个人如果有一百万可能都会成为首富,如果他现在捐款跑路,会是个什么下场?这可是个问题。这可是克格勃的全部家底啊……(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八章 胡志明小道

“刚算好的,你集中这么多资金要干什么?”瓦莉娅从背后抱着男人的脖子,声音很是好听的道,“我们全国的福利开支,好像也不过才两百多亿么?”

“当然是用来赚钱了,赚美国人的钱!”谢洛夫把演算纸找出来烧掉。实际上这种工作总是让老婆一个一个的算确实比较不心疼人,可他也没有办法。不要看他们家是别墅,但真的没有地方放一台计算机,苏联的计算机此时刚刚开始使用晶体管,正处在第三代计算机的开始阶段,但就算是这样体积仍然很大,性能也比较一般。

苏联的第四代计算机才开始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是由苏联“列别捷夫精密仪器与计算机工程研究所”始研发的一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名称;它的型号可与同时代美国sparc系统相媲美。在这个过程中,谢洛夫怒刷存在感,装了一把专家,设计出了苏联的俄文字母键盘。算是给苏联的计算机做出了规范。

如果要是可以的话,谢洛夫这么不要脸的人,肯定会在自己家装一个计算机,怎么可能没事让老婆拿演算纸算账呢。没看他女儿没事就摆弄俄罗斯方块么?

“恢复的不错,好点了没有?”收拾好东西的谢洛夫很殷勤的抱着毛妹问道。

“还是有点累,在休息一天就好了!谁让你用这么大力气的!”瓦莉娅脸色一红,带着一种叫做不好意思的口气指责道,“女儿都问了,这两天为什么不上班去?”

“这不符合客观事实啊,明明是你说要把我骨盆坐裂的。”谢洛夫一副怪我喽的口气,这事他认为不应该怪自己吧,明明是毛妹出现了战略误判,才遭到了现在的下场。

“你还说……”瓦莉娅张牙舞爪的乱抓了几下威胁道,“那个坏东西,剪掉算了……”

“好啊,剪掉更好!”感觉胯下一凉的谢洛夫强自镇定道,“反正你也不想用了,剪掉吧!”

“不要脸!”瓦莉娅伸出手轻扯着男人的脸道,“有几个女人肯定会找我拼命的!”

明明就是你自己舍不得,谢洛夫一副认可的样子,心里差点笑出声。还用自己的胡茬蹭了一下女人光洁的脸蛋,引来一阵娇嗔。

苏联的外汇储备一直不多,因为苏联基本没有和西方做生意的渠道,唯一多一点的储备就是因为意大利变色之后,储备了几十亿的意大利里拉,不过从帕里米罗托里亚蒂健康情况恶化之后,苏联在尝试把这笔钱换出去,如果这次意大利共产党下台,相信苏联会毫不犹豫的把里拉想办法变成美元。

两百亿美元对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就算在石油涨价的七十年代,对苏联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更何况是现在呢。柯西金通过多种渠道联络苏联的盟国,甚至找中国借钱。也将将在凑够了这个数字,比起英法德动辄四五百亿的美元储备,苏联在这场战斗中真的没什么优势,基于这种考虑,谢洛夫把克格勃在全球的资金抽干,甚至开始翻修了两艘快到年龄的驱逐舰,卖给了南美的毒枭,不过是通过朝鲜卖的。

外汇储备这个东西,其实有利有弊,八十年代美国看出了苏联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石油,然后换取粮食,所以采取了几个步骤,抓住一切机会限制西方对苏联的技术贸易出口,遏制并打击苏联可以换取外汇的那些领域。美国人认为,苏联的弱点在于它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很大,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下降,苏联出口换汇的能力就会下降。

苏联外汇储备下降,主权风险就增加,西欧的国家银行给它发放贷款时就会三思而后行。苏联利用西欧的贷款下降,它用以改造技术的能力就会下降,这样坐的好处是第一至少可以使得苏联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上落后。第二,如果苏联倾全力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就会耗尽它的实力,毕竟美元是世界货币,而卢布不是,美国只要开足马力印钞就能拖垮它。第三,美国与沙特合力打压石油价格。

石油价格一跌,苏联出口的能源换回的外汇就会大幅缩水。第四,美国还将一项协议强加给了国际能源机构,限制欧洲从苏联购买天然气的数量,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三成。切断了苏联从西欧获取硬通货的渠道。

最后,美国全力开动印钞机,大量发行美元。里根在大肆发行美元的同时又提高利率。大力印钞的结果是美元贬值,美元贬值使得苏联换回的外汇实际价值缩水。美元贬值四分之一,苏联出口换汇的实际收入就减少了四分之一。

美国能成功,是因为苏联确实无法再所有方面做到无懈可击,其中的因素就是在于苏联的粮食实在不够吃,必须要通过和产粮大国贸易来换取。所有产粮大国只认美元,不认卢布,但现在不同,和意大利十年的友好关系,几乎把苏联笨拙的产品全部淘汰,比山寨苏联是任何国家都不怕的,这十年极大的提高了苏联的产品品质、从品味到包装都是如此。

意大利变色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让苏联打开了一个技术封锁的缺口,这十年苏联通过技术交换、贸易、把六十年代意大利有的一切都学到了。不过意大利并不吃亏,苏联的技术储备远超任何一个除美国之外的国家,只不过苏联在利用方面做的不怎么样。相反很多研究被意大利利用到了,到目前为止意大利的经济增长一直紧追着联邦德国。

而在粮食方面,苏丹加入经互会之后,苏联全力支持苏丹成为农牧业强国,简单直接的毁灭性开发,短时间就让苏丹的产粮量年年暴增,加上苏联自己的产量,并不需要从美国控制下的产粮地,进口粮食。

换句话说,此时苏联没有和美国交流的必要,短板都已经补上了,粮食也不需要求你。至于军工业这方面就更不用交流了,这是苏联的强势项目。双方没有经济接触,苏联的外汇储备规模一直都不大,柯西金不断走访东欧各国,才凑够了两百亿。

“现在就等着骄傲的法国人,在桀骜不驯的戴高乐领导下,首先做屠龙勇士了。”从各大特工城抽调的数学专家已经就位,对于这些人来讲,这只是一次模拟对美国进行金融攻击的演习,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是真的出手了。

同时作为克格勃主席,谢洛夫也会注意柯西金那边的动作,柯西金专门让自己的助手评估了这次的行动,这是单项的注意,柯西金不知道克格勃同样准备好了资金一起行动。

“万一失败了,我是不是需要自杀。这样克格勃十几年的心血就白费了,所有产业的资金链全部断裂。”谢洛夫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自己把后果估计的太严重,不会这样的,克格勃还有很多见不得光的产业,大不了可以慢慢恢复。

就在柯西金和谢洛夫都在暗自准备等待时机的时候,一个带着秘密使命的克格勃军官到达了河内,见到了河内方面的军方领导人,武元甲。

“中央书记安德罗波夫同志和我们的主席谢洛夫大将,对河内的决心都感到十分欣赏,国内的工厂都在加班加点的制造越南同志们需要的武器,帮助越南同志早日摆脱帝国主义强加的战争,这是两位领导的亲笔信。当然我可以为你翻译一下。”克格勃军官叶格罗夫读完信之后,自我介绍道,“我曾经在东南亚工作过,上次是在印尼,这次我负责苏联国内运到河内的武器运输,帮助越南同志做好战争准备。”

“谢谢安德罗波夫同志和谢洛夫大将的帮助,我们永远感谢苏联。”武元甲很真诚的感谢道,“苏联会提供我们急需的武器装备,这让我们十分感谢。”

“不客气!”叶格罗夫冷淡但是友好的回答道。越南战场出现了僵持局面。美军虽然拥有绝对兵力和技术优势,但是面对北越正规军和越南南方游击队的袭扰仍然感到束手无策。久拖不决的战争使美国国内的反战声浪越来越大,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面临着当选总统以来最大的政治压力;而另一方面,河内政府也感到压力很大,美军的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使其武装力量遭到了严重损失,士气有些低落。如果不迅速改变这种局面,那么抗美战争的结果就不堪设想。而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选准时机对美军进行一次猛烈打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越南民主共和国国防部长武元甲将军脑海里开始酝酿一个计划。

武元甲知道正面作战美军的战斗力远在越南之上,但他没有选择,但这个时候苏联派来了联络人员,表示苏联愿意看到美军被击败,这样他就有了一个想法,更加充足的准备,使用更好的武器,来发起这次的决定性攻势。

从十月份开始,苏联西伯利亚大铁路十分繁忙,横穿中国把刚刚出厂的武器送到了河内,而河内有自己的办法,把它们送到预定攻击部队的手上。这就是胡志明小道。(未完待续。)

。。。

第五百六十九章 春节攻势

“黎笋、黎德寿、范雄、文进勇!”出了武元甲大将的住所之后,叶格罗夫念叨着几个名字,这是他接到命令要着重拉拢的人。★叶格罗夫在来到河内之前,专门在卢比杨卡见到了苏联最大的安全干部,克格勃主席、国家安全总政委、谢洛夫大将。同时接到了一个任务,在主持把苏联军火运到河内的同时,还要尝试和此时的越南**中的干部建立联系。

这几个人就是谢洛夫给出的名单中最重要的几位,他接到的命令当中,黎笋的名字被着重提及过好几次。到了河内之后叶格罗夫知道,黎笋是越南的二号人物。原来是南方局书记,现任越南**第一书记。胡志明一旦去世,黎笋就是越南当之无愧的领导人。实际上胡志明本人更多的作用是国际关系上,他和苏联、中国都有很好的关系网络,但在越南本土实际上根基不深。

相关的资料,以及谢洛夫亲笔的注释,都记在叶格罗夫的脑子里。来到河内的时候,克格勃主席亲自交给了他一本类似于日记的东西,上面清楚的列出这些人的工作历程,以及是不是合适拉拢,这让对越南本人没有多少了解的叶格罗夫有种拨云见日之感。

胡志明在越南本国更像是一个精神领袖,因为他长期流亡在外,在本国没有多少自己的人马,而且他本人就是共产国际指派的,也算是一个亲苏派,但这个人不能考虑。因为他只有象征性的作用。

越南的政治明显分成了南方和北方两派,其中黎笋就是南方派的领导人,而另一个越南非常有影响力的干部长征,则是北方派的领导人。长征是越共党内公认的理论家,但因为土改的问题,没有实权,从此北方派示弱。

相对而言,长征、武元甲、阮志清、黄文欢等人对中国较为友好,。范文同是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性格随和,务实能干,和中国打交道最多,被称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但他长期奉命表态,大约算个中立派。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