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做摸金校尉之外,还准备去考察一下战争的导火索。看看这个年代的导火索成长到了什么地步了。
过了一会,谢洛夫随着达乌德亲王到了里面的大厅,里面的仆人已经准备好了食物,是非常清真的食物,不过吃的人么?一点都不清真,谢洛夫夫妇从苏联来自然没关系,可达乌德亲王这一家子也一点没有穆、斯林的作风,如果不是首相府遗留些这种风格,他还以为自己在一个西方国家做客。
“我本人愿意帮助阿富汗和印度之间搭建一条友情的桥梁!”酒足饭饱之后,谢洛夫对着达乌德亲王说道,“我马上要去印度考察一趟,相信印度总有人对这个提议有兴趣的!”说是这么说,其实谢洛夫一点信心都没有,有声有色的大国思维不是正常人可以抓得准的。
谁知道他去印度的时候会不会碰到恒河水喝多了的家伙,第二天谢洛夫很荣幸的去了苏联援建的纺织厂,这个纺织厂有这种浓厚的苏联风格,机械的先进化程度在亚洲首屈一指。可以和任何国家的企业相提并论。
在喀布尔逗留了一个星期,谢洛夫准备和自己随行的部队汇合,就在这个时候从大使馆接到了国内的电话,电话是第二总局局长谢尔久科中将打过来的,说的事情是军事顾问团前往古巴的事情。
“事情不是定下来了么?谢米恰斯内主席怎么看?”谢洛夫歪着脖子一边收拾东西边问道,“事情直接找罗曼中将就行了,克格勃主席团开一个会讨论一下,谢米恰斯内主席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谢米恰斯内主席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不过他还是让我们问一下你的意见!”谢尔久科中将的话让谢洛夫皱眉,怎么听着有种我要架空他的意思,是在对我破坏他计划有所不满么?但现在也不是纠结这种事情的时候,谢洛夫本人在阿富汗而且短时间内回不去,古巴的事情伊特瓦索夫的威信要想插手还困难了一些,还不如让谢米恰斯内全权处理。
“别的问题我都没有意见,不过如果有相关的军事行动,需要打好掩护,那边是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我有一个想法,把喀山监狱的古拉格律贼团体运到古巴,说不定能混淆一下视听,剩下的问题你们就听主席的吩咐就好了。”谢洛夫对着镜子看了半天,示意身边的瓦莉娅把刮胡刀拿出来。
“都出来了,国内还有事情找你?”瓦莉娅组装好了刮胡刀,饶有兴趣的说道。
“谢米恰斯内在把我放在火上烤,不过这没什么用!”接过刮胡刀的谢洛夫仔细修剪了一下胡子,淡然道,“古巴一旦出事,责任可都是他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 孟买
古巴导弹危机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各退一步,但是对于苏联来说,打平就是失败。长久以来苏联在宣传上一直标榜自己强大无比无所畏惧,更何况后来的宣传上,因为美国撤退土耳其核导弹是秘密进行的,一般的苏联干部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他们看到的是苏联白白冒险却没有回报,雪耻的心态一直存在到勃列日涅夫时代,发誓要对自己懦夫行为雪耻的态度,就造成了十年时间核武库暴增十倍的结果。
归根究底还是现在美苏实力的差距,让苏联的冒险没有回报。这不会因为换一个人来做就改变,所以古巴这件事情谢洛夫会被动接受,但绝不会主动去趟地雷。如果需要善后的话,谢洛夫很愿意接命令,但让他主动站出来绝对不可能。
而且抱着事后诸葛亮的态度来分析,古巴导弹危机会让苏联知耻而后勇,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缓和政策,虽说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两段时间都出现过缓和政策,但不同之处在于赫鲁晓夫是真的想要缓和,勃列日涅夫只是糊弄糊弄美国人。仔细想想勃列日涅夫在后世遭到的攻击还是主要集中在政治僵化这点上,除此之外似乎没什么喷点。
“为什么从历史事件上分析,我总有一种跟错老大的感觉?”谢洛夫不由的腹诽,谢列平的水平是毋庸置疑,不过仔细想想这个团体,其他人是水平谈不上多高。谢洛夫不知道,其实在另外一个场合中勃列日涅夫曾经评价过谢列平的团体,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的,共青团干部看起来势力庞大,但其实有能力的人也就这么几十个人,通常的共青团干部眼高手低,因为起点太高所以没有基层经验,却装作一副很有知识的样子想要更大的权利,通常这个群体官僚作风比地方干部更加严重。
真让勃列日涅夫忌惮的人。其实只有谢列平自己,至于谢米恰斯内被防备完全是因为沾了大哥的光,至于叶戈雷切夫那些人,勃列日涅夫只是重视。根本谈不上忌惮。
在空中的旅途太过无聊,谢洛夫倒是十分羡慕自己肩膀上的女人,话说他自己的飞机恐惧症是从哪里带来的毛病?伸手把把肩膀上的金色秀发拨开,眼前精致的面容让他心中一暖,轻轻的吸了口气。谢洛夫的神色轻松起来,觉得自己应该给家人安排一条后路。
“不能连累这个女人跟自己冒险!”从马林科夫集团开始,苏联不会在出现把对手弄死的情况,但如果谢列平集团输了,他不可能看着自己的妻子为了一天的柴米油盐犯愁,如果不是跟了自己,以这个女人的条件肯定不会落到这个境地。这次的印度之行谢洛夫就要解决这个问题,给瓦莉娅留下一笔可以无忧无虑生活下去的财产。
“头!”从机舱另一边走过来一名少校,是这次秘密警察总队士兵的负责人,刚刚出生就被谢洛夫用动作制止了。看了旁边的妻子一眼,谢洛夫用动作表示让对方把说的话写下来。
其实这个指挥官也没什么事情,只是告诉谢洛夫已经到了印度领空,半个小时之后就会到孟买,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挥手让少校回到自己的座位。
“快到了,等到了陆地上在好好睡一觉。”想想他都觉得自己有些好笑,做飞机有飞机恐惧症,就连坐船的时候看海洋心里都不舒服,结果却经常要出差。去的还都是热点地区。
下午时分,两架军用运输机降落在孟买,苏联和印度虽说没有盟约,印度也是一个不结盟国家。但这几年的眉来眼去大家都心照不宣,提前通报印度方面有一对苏联安全干部来检查援助项目的安全工作,没有让印度方面有一点反感。
一下飞机,挽着瓦莉娅手出来的谢洛夫就是一个皱眉,这里有一种熟悉的味道,牛粪味。
“去孟买领事馆!”苦练闭气功的谢洛夫一点都没有耽搁时间。一边把自己的军大衣脱下来一边说道。临近五月份,苏联那边可以说正处在屋里比外边冷的时候,喀布尔的气温也在正常的标准下,但印度这里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景象,前世就听说印度一个夏天热死几百人,这种气候果然是名不虚传。
苏联在任何国家的大使馆、都有标志性的巨大天线作为截取信息的用处,孟买这里也不例外,为了保证信号良好苏联大使馆甚至有意建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标志性的天线最后会改观,变成不这么招人的隐秘窃听方式。
“如果领事馆的经费不够,外交部的资金有困难的话,可以直接开口找克格勃帮忙,大家都是为了苏联服务的,不要这么见外!”说这些客套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作为一个领事馆连空调都没有,克格勃在意大利的工厂家电卖的这么好,你们就不会稍微打探一下消息和克格勃通气么?你当这是国内呢?苏联国内因为纬度的原因对空调的需求并不热烈,夏天有电风扇冬天有天然气,但在印度这种地方还用最老式的吊扇对付,也真难为了这座领事馆的工作人员,谢洛夫真想说一句同志们辛苦了……
“让你们调查一年的事情都准备好了么?把资料和照片都交上来,我现在就要看!”换了一身夏季军装的谢洛夫,头发还有些湿漉漉的,在这种气温笼罩之下只能用最基本的手段来保持身体的凉快了,水。幸亏这里距离恒河比较远,不然的话为了安全,他可能还要在考虑一下,但就算是这样,谢洛夫也严令跟他从国内过来的人,尽量不要接触本地的食物,活还没干,先病倒一批难道让他亲自上阵么?
从正常情况下来讲,谢洛夫本来应该先去新德里,而不是跑到南方的孟买来,但因为新德里毕竟是一个有声有色大国的首都,让克格勃特工明目张胆的在一个国家的首都收集情报,确实有些太嚣张了。再说事情比较重要,因为要考虑到保密工作,谢洛夫都是一直安排孟买领事馆在负责这件事,再者在收集情报的同时,他还需要考察一个地方,虽说刚刚从飞机上他已经见识到了,但不亲眼见到总是有些印象模糊。
孟买这个城市知名度比印度首都新德里还要高,地位就相当于苏联的列宁格勒,美国的纽约,虽然不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但经济中心的地位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孟买是印度第二大城市和印度全国最大海港,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在孟买岛上,距海岸十六公里,有桥梁与堤道相连。孟买刚开始为葡萄牙所占,后转属英国,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孟买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西海岸外的撒尔塞特岛,面临阿拉伯海。孟买港是一个天然深水良港,承担印度超过一半的客运量,货物吞吐量相当大。孟买是印度的商业和娱乐业之都。
这些都不是谢洛夫关注的重点,别人家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家的,更何况这座城市远没有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说错了,表面上也不怎么样。整个孟买散落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贫民窑,这些贫民窑就像是人脸上的痤疮,看起来不是大毛病,但其实十分影响别人的观感。
第一次对贫民窑的认识,是从一部叫做贫民窑的百万富翁的印度电影中认识的,此影片谢洛夫不想评价,反正继承了印度电影中一贯的元素,谢洛夫想知道的是,比起贫民窑里面庞大的人口,到底能出几个电影主角那样的人,连基本的教育都有问题,就别想别的东西了。
孟买的庞大贫民窑对于谢洛夫来讲,只有一个利用价值,那就是全面战争的导火索。
“我警告你,想出去转一转是可以的,首先你要带枪,其次必须带着秘密警察总队的战士,这里的人没有经受过教育,别把你在国内的那套圣母心用在这个地方!”临出去之前谢洛夫冷着脸训斥着自己的毛妹,“你最好把好奇心收起来,我已经告诉其他同志要跟着你了,对了,碰到危险立刻开枪,出事情有我收拾……”
“知道了,尤拉!”瓦莉娅像是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这句昵称让谢洛夫嘴角一撇,在这种场合中他向来是比较讨厌别人叫他小名,但考虑到这个人是自己的妻子,只能低声道,“下不为例……”
对于全面战争的爆发的原因,其实无外乎就是国家利益和国仇家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符合前面的条件,但从印度这方面来讲,还上升不到国仇家恨的地步,毕竟面对一个手下败将,想要产生这样的情绪也真是非常困难的,谢洛夫准备从后面这点上下手,培养出来这种情绪。(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五章 破坏者谢洛夫
通常死个几百人,对于印度来讲只能说是日常,就拿孟买来说,几年前发生骚乱警察镇压顺便造成了上百人的死亡,没有任何人关心这个问题。远在欧洲的人甚至都不会知道这个消息,因为没人觉得印度人也算人。这要是发生在东欧的苏联集团,那就是世界上的大事了,两个阵营炮火全开打口水仗没有一个月都不算完事。
想要知道自己的对手在什么地方是重兵布防,而且绝不会放弃,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找一个政治氛围比较浓厚的报纸进行记录,看看一年当中除了美国自己之外,提哪个国家最多次数就行了,当然这么说也不准确,因为除了美国人自己,肯定提及最多的国家是苏联,这表明美国最重视的国家并非是自己的盟友,而是他最大的敌人。除了苏联之外,提及最多的几个地方是和苏联对峙的欧洲,东方封锁住西伯利亚的日本,和中东的钉子以色列,这几个地方是支撑美国全球战略的支点,欧洲陷落美国就会输掉冷战,日本****苏联就会冲破美国的包围网、以色列就更加不言而喻了。这三个地方如果出事,两个国家就可以考虑来一场核战争决定人类命运了。
除了这三个热点地区,加上美国同文同种的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有数的几个国家。剩下的地方,死多少人也不会让美国有心理负担。换句话说苏联想要动脑筋的地方其实不多,在欧洲铜墙铁壁的对峙和日本那边美国压倒性的海军优势下,苏联要改变自己的全球态势,就必须要南下、南下还是南下。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女皇、从斯大林到勃列日涅夫、选择或者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