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想法,今天正好趁此时机好好的讲一讲大家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不要憋着噎着的。”

王宾说完之后便朝下面的各位幕僚看了过去,这些幕僚在见王宾朝下面看过来之后,一个个顿时都挺直了腰板。

这时只见熊希龄突然站了起来说道:“大人,属下不久前曾派人前去查看了一下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就目前而言这两个省份所有居民庐舍,多被炮火轰毁,颠连无告,遍野哀鸣,而且匪患横行,百姓多有惶惑。”

“所以,属下认为这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要清剿这两省的匪患,然后再拨出专门的资金来对这些民房进行修缮,这样一来大人便可以跟进一步的收拢这两省的民心。”

熊希龄说完之后,一旁的梁子龙也是附和道:“大人除此之外,这吉林和黑龙江的财政状况目前也是岌岌可危啊,当地的经济几乎等于是停滞状态,所以这两个省份必须还要额外的注入一定的资金,来让这两省的经济逐渐的复苏。”

王宾在听了听了熊希龄和梁子龙的话之后,略微的停顿了片刻然后朝熊希龄说道:“希龄,按照你和子龙所说的,不知道一共需要花费多少的钱银?”

这个既然发展需要金钱那就不能吝啬,毕竟这东北三省日后的发展可是紧紧的和自己的利益挂钩的,所以该掏的钱还是要掏的,不过对于这个要掏多少的钱,王宾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的概念,况且王宾也不知道这个修缮民房和吉林和黑龙江的经济复苏一共需要多少的金钱,以及目前的财政还可以拿出多少的钱银来。

所以王宾只好朝自己的管家熊希龄问到,毕竟熊希龄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同业也是掌管这奉天的“钱袋子”的。

熊希龄见王宾朝自己问道,当即便随手掏出了一个本子以及一支铅笔开始算了起来,算了好一会之后熊希龄抬起了头对王宾说道:“大人,这个修缮民房每间民房最多一两到二两的银子,这两省之地的民房属下虽然没有进行过统计,但是想来也是不会太多,况且现在吉林和黑龙江的人口大大减少,所以这一项最多也只会花上六七十万两的银子,至于这个经济暂且也不过是多用于民生,所以经过属下的计算人物,这一次一共需要向吉林和黑龙江一共投入三百六十万左右的银两,作为初步的投入。”

“那目前这个财政情况可还吃的消?”王宾又紧接着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大人,这个目前就不需要太担心了,这今年的税收才收上来没几个月的时间出去对军队和民生、教育这些方面的投入,目前还尚有七百多万两的盈余,足够撑到明年的税收的了,况且这库银当中还是有着一批数量为一百五十万两的应急款项,使用起来是绰绰有余了。”熊希龄接着王宾的话说道。

在听了熊希龄的话之后,王宾当即便放心了许多,随后王宾又说道:“这个解决之后,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解决一下。”

原本在王宾看来按照局势而言很有可能在东三省还没有建立的时候,朝廷便会出现一次巨大的动荡,无他只是王宾看出了当时袁世凯的威望已经冠绝全国,朝廷是必然会对袁世凯的打压的,好一点就是解决袁世凯的军权,不好的话就随便找个理由把袁世凯给从官场打发下去即可。

然后北洋一系必然是会和朝廷产生一系列的矛盾的,届时王宾只需要稍微的挑拨一下,朝廷和北洋必然是会产生纷争的,甚至肯会大动刀枪,到那个时候便是自己出关的好时机,可没想到的是一切的确是在按照王宾的剧本在走的,可偏偏在最后出问题了,袁世凯偏偏死了,慈禧更是直接抓住了这一点将这场危险直接扼杀了。

而王宾之前一直都在想的是怎么出关,根本没有为接管东三省做准备,所以对于东三省的体制并没有太上心,到现在自己成为了东三省的总督之后,王宾才发现自己又要来考虑一下这个东三省的官制了。

光凭现在的官制,管理一下奉天这一个省份还可以,但是管理三个省份可就不够了,总是要有一个总得管理方法不能只是单纯的每个省份设立一个单独的财政、教育、民生之类的机构,在奉天还应该建立一个总的管理机构。

在王宾将自己的意思表达了下去之后,这些幕僚先是一静随后便都表示了赞同,这个地盘大了总是要有一个机构能够做到管理所有的机构。

比如在奉天需要一个财政总局专门来负责管理东三省的所有财政,其他的教育、农林、巡警都是以此类推,将奉天打造成为东三省的政治、经济核心。

于是在这些幕僚的七嘴八舌之下很快就确定了要建立那些部门,首先建立的是财政总局,这个财政总局毫无疑问的是由熊希龄负责,其次便是农林总局还是由崔云负责,再有便是巡警总局和教育总局,分别是由邓及春、唐安国。

这个唐安国乃是奉天民间的一位十分开放的教育人士,能够接纳西洋的一些学识,在奉天大力兴办教育十分的有名气,所以王宾便提议这个唐安国担任教育总局的负责人。(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选官

“大人,这个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巡抚一职可有着落?”

现在王宾既然成为东三省总督了而且朝廷也默许了王宾可以任命一些官员,自然是对东三省的官员任命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所以说下面的这些幕僚们总是想着谋取个一官半职什么的,于是便有一些幕僚问出了这个问题。

王宾一听这话就知道,下面的这些幕僚打的是什么心思了,这个自己的官做大了这些幕僚特别是看到熊希龄等人的有了官职在身之后,一个个也就都打起了这个心思想弄个官身,毕竟这个想要做官是人之长情,是个人都是想有那么一点权力的。

不过现在这个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巡抚做的好好的,自己凭什么把人家的官位给捋掉,这样做怎么都是不合理的,所以对于这些幕僚关于两省的巡抚人选问题,王宾是很干脆的拒绝了这个问题。

在略过了这个问题之后,王宾又开口说道:“虽然这个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巡抚本官不会做出什么改变的,但是这两个省份还是有不少需要填补的职务,比如这个两省的巡警厅厅长和财政分局的局长等等一系列的职务,这些职务目前可都还是空余的。”

王宾的意思很简单,虽然巡抚你们不要想了,但是这个其他的因为这一次自己倡导的官位改制所新出现的官职,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可还都是没有什么着落的,所以这些官职的担任还是要你们这些幕僚多多推荐的,王宾的这话一说出来可以说是让这些幕僚们顿时都提起了精神。

原本这些幕僚还以为没自己这些什么事情了,可没想到转眼间大人又抛出了这个,这些幕僚总算是有所得了,之前因为没有拿到巡抚这个位置的而失落不已的幕僚们又重新有了竞争的欲望。

其实就算这些幕僚们不想当官,王宾也会让他们当官的,这个巡抚的位置自己可以不安排自己的人,但是这个下面方方面的职位可就要好好的用心了,尤其是很关键的财政和巡警,这两个职位是一定要放上自己的人的,只要掌握的基础的官职,这个上面的巡抚不要也可。

“不知道各位,对于这些个官职有什么有堪大用的人选,给本官推荐一番?”看着下面有些蠢蠢欲动的幕僚们,王宾开口说道。

“回大人,属下这里倒是有这么一个可堪大用的人,此人名叫王永江在财政和巡警这两个方面都有着不俗的造诣,可以为大人分忧。”熊希龄在王宾说完之后,想了片刻对王宾说出了这么一个人选。

而王宾在听了熊希龄的话之后,也是有些好奇了,这个熊希龄自从被自己拉拢过来之后可谓是展露了真才实干,从改革到财政无一不精,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全方面的人才了,同样的能被熊希龄所举荐的人必然也是有能力的,不然的话举荐了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上来,岂不是在打熊希龄的脸面?

“哦,希龄你既然如此向本官推荐这个王永江,不如给本官好好的说道说道。”

“回大人,这个王永江乃是属下的在来到奉天之后所认识的一位好友,此人一直都在巡警局工作,负责奉天的北城区的巡警分局,大人可还记得年后一队士兵和奉天北城区的巡警分局所发生的矛盾?”熊希龄突然朝王宾问道。

熊希龄突然提出的这个问题,王宾自然知道这个问题王宾当时也是有所关注的,这件事情当时是因为常备军下的两个士兵在大街上和几个猎户产生了一些矛盾,双方一言不合便当街打了起来,这说巧不巧当时这个王永江正好带着一群巡警在街上巡视治安,看到了这个之后便立马将两方的人全部带回了巡警局。

但是这个士兵的上司:一个队正不干啊!这自己的士兵怎么能说抓就抓啊,还给不给自己面子了,于是这一个队的士卒便将北城区的巡警分局给围了起来要王永江把人给放了,但是王永江这个人眼里容不得沙子,于是两方便产生了矛盾。

双方都要动刀动枪的,最后被路过的熊希龄给看到了,于是在熊希龄派人通知了王宾之后这件事情才得到了解决,况且这个王永江本来就是按照章程办事的,所以王宾直接革去了这个队正的位置,把这个队正重新变成了一个士卒,这件事之后,在奉天城中便再也看不见敢和巡警叫板的人了,这些人都知道只要巡警是按照章程办事以及这些巡警没有冤枉人的话,王宾都是站在巡警这一边的。

原本这只是一件小事情,王宾并没有怎么太在意直到今天熊希龄将这件事情重新提起来之后王宾才对这个王永江又产生了一丝的映像。

“不错,经你这么一说本官倒是对这个王永江有了这么一点映像,不过这个王永江之前只是在巡警局工作,又是怎么和你拉上了关系,而且又怎么能让王永江这个负责巡警工作的人再负责财政?”王宾问出了自己的不解之处。

“回大人,在那件事情之后属下因为当时在场,出于王永江的不惧士卒的威逼,坚守章程便邀请王永江去一旁的饭馆喝酒,这一来二去属下便和王永江成为了好友,至于王永江在财政上面的能力,属下也是意外发现的,这王永江原本是做生意了自然对财政这一方面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但是后来因为日俄开战生意亏了本适逢大人又在编练新军,王永江所幸便投了军一直做到了巡警分局的局长一职。”

“而且在和属下的在日常的一些交往当中,属下发现王永江兼具不畏强权以及和财政上面的天赋,所以属下才敢向大人推荐王永江这个人的。”

既然熊希龄如此推荐王永家这个人,况且经过熊希龄这么一说以及王宾对王永江这个人的一丝映像,当即王宾便拍板让王永江担任吉林的巡警厅的厅长加吉林财政局的局长,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是熊希龄大力推荐的那就何妨给这个王永江一个表现的舞台!

随后对于黑龙江省的巡警厅的厅长王宾则是任命了孙传芳,至于这个财政局的局长则是由王宾的一位叫做旭东的人,此人之前是熊希龄的得力助手这一次将他外放,也是王宾想看看他的个人能力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土地的改革与利用

对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巡警厅以及财政的负责人做出了决定之后,王宾又接着看向了农林总局的崔云问道

“自从这个开始招垦之后,本官只是大概的了解一下了成果,但是对于这个怎么招垦的,本官倒是有些好奇。”

这个清末时期的东三省尤其是还没有倡导朝关外移民的时候,这个关外可谓是地广人稀,土地多的是就是没什么人进行耕种。

这关外的地区为什么人口少那还要从清朝初年说起来,那个时候由于明清王朝更替而发生的战乱等原因,东北地方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人口损失严重。为恢复东北经济,清廷便于顺治初年颁布一系列条件优厚的招垦令,一时之间大量的汉人应召前往。

一时间之间,“直(直隶)鲁豫晋之人,来者日众”。

但是这种情形很快便引起了清廷的恐慌,害怕关内汉人的大量迁入会损害在关外的满人的利益,破坏满人风俗,尤其是有害于“龙兴之地”。

于是从顺治年间开始,一直到清朝的康熙中期,清廷开始沿辽河等地筑起一道壕沟,沟上植柳,或筑土为堤,堤上种柳,即“柳条边”,又叫“边墙”,择地设立关卡,查禁犯规之人。

等到了康熙七年之后,清廷又正式下达了废招垦令,推行封禁政策,所谓“封禁”,就是禁止边民越过边墙打猎、采参、放牧、耕种。

但是这一情景到了光绪二十一年之后,由于清军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东北面临空前危险,促使清廷改变立场,发布一系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