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清廷调任袁世凯为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以及奕劻一起主持中央政府日常事务。

“大人,朝廷的此番举动对袁大人来说简直就是明升暗降啊,我等幸幸苦苦的保家卫国,可万万没想到这个朝廷竟然在后面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还要接管大人手下的军队,这简直就是在欺负人啊,大人!”会议室内顾晨对上方的王宾说道。

“是啊,大人尤其是这个将袁大人调为外务部尚书这虽然是升官了,但是这仍谁都知道这外务部尚书的权职那里比得上直隶总督加北洋大臣这一职位啊!”一旁的梁子龙也是开口说道。

在清末的那断时期里面,中枢大臣的地位虽然要比边疆大臣的地位高出不少,但是只有边疆大臣的权力才是实权,所以在清末的时候边疆大臣的名声是极大的,而这些军机大臣和各部尚书就不用说了,虽然地位高但是知晓他们的人又有多少?(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一章密谈(一)

其实王宾虽然对于袁世凯被慈禧削去部分的权力早就有了预料,但是王宾并没有预料到这件事情来的这么的快丝毫没有留给王宾去慢慢应对的时间,在王宾的心中按照原本的历史的话,这个袁世凯被调离北洋大臣的这一职位好歹还有两年的时间,而在王宾看来这两年缓冲的时间早就够自己将奉天给消化,到时候便有足够的时间来对付这件事情了。←百度搜索→

但是事态的发展是如此的出乎意料,连两年的缓冲的时间都没有,连袁世凯被打压的风声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袁世凯就被如此的打压了下去。

对于王宾而言现在的奉天正处于大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朝堂上面的这一次动荡却不得不将自己全部的目光放到了这件事情上面来,这一次的动荡以及陆军部的出现昭示着朝廷开始将手伸向了北洋诸军的军权,想要立马掌控北洋军,但是朝廷想要掌控北洋新军又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年头手下的军队就是实力的保障,朝廷想要染指自己手下的军队这些一镇统制又怎么会同意,更不用说王宾了,王宾的手下可是足足练了三个镇的军力,自己辛辛苦苦的练的军队怎么能够平白无故的交给朝廷?

于是来自北洋的反击便开始了酝酿。

早在关于袁世凯被削去职权的消息传出来之后,远在山海关的王英楷便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王英楷还邀请了王宾,以及一些自己信的过的一些朋友前来商谈这件事情。

山海关的名声任谁都知道,山海关素来便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称,当然这个美称也不是说着玩的,山海关的战略地位早在古代便凸显出来了,一直到了近代山海关的重要性一直都是不可取代的。

在古代的时候山海关便因为易守难攻成为了战略要地,在古代山海关是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有了山海的天然屏障,再加上城墙,所以说山海关简直就是易首难攻的一个好地至于到了近代,山海关的重要性也未曾减弱。

其一山海关是扼守辽西走廊的西端,位于山海之间,是关外入关的最佳通道,无论你出关还是入关山海关是唯一的通道,其二现在的关内外铁路也是经过山海关,所以单单是交通便利和出入关的唯一通道这两个因素便足以让山海关显的无比重要。

面对如此重要的关口,北洋新军一直都在这里驻扎有军队,并且在这里还构筑了多年的防御工事,这么多年来山海关早就成为了一个铁乌龟。

尤其是在日俄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保障山海关的安全袁世凯更是调遣了王英楷的第二镇入驻山海关,随后有陆续的派遣了一个个骑兵标一个炮标来加强山海关的防守力量,而且段祺瑞的第六镇在编练完成之后也驻扎在了距离山海关不远的永平府。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山海关的周边因为日俄战争的原因,袁世凯在永平府囤积了重兵,而且即便是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军队也没有调动的迹象。

在王宾接到了王英楷的邀请之后,便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山海关,在到达山海关的时候已然是傍晚了,不过现在的王宾虽然到了山海关,但是并没有去看一看这个天下第一雄关的心思,也没用去看看王英楷的第二镇的训练情况的想法,只有王宾自己知道现在自己到底在想着些什么。

前来接待的赫然便是王英楷本人,王宾在见到了王英楷之后才露出了一些笑容,要知道这几天因为朝廷向北洋一系动手的原因,王宾一直都是一种神色,让下面的人有些琢磨不透。

“王叔,让您老人家亲自来迎接佑德,佑德实在是不敢当啊!”

王宾有些谦虚的对王英楷说道。

“有什么不敢当了,咱们王氏一族目前就属你官当的最大,能力也强刚当上一年的盛京将军就悄无声息的搞了个奉天常备军,这和别人说起来盛京将军乃是老夫的族侄,老夫的脸上也是有几分光啊!”王英楷高兴的说道。

现在这个朝廷打压北洋一系,虽然是所有的北洋一系的都在进行打压,唯独对王宾和他自己却不敢太过过火,这王宾首先是盛京将军是一个从一品的武官加封疆大臣,更重要的是王宾手上可是有三个镇的军力,再加上王英楷的一个镇,那可是四个镇的军队,所以对于王宾和王英楷,朝廷还是不怎么敢轻举妄动的。

王宾和王英楷在交流了一阵之后,外面便有人前来汇报段统制前来拜访,王宾和王英楷对视了一眼,随后便停止的交谈,不多时段祺瑞的身影便出现在了大门外。

段祺瑞刚一进门便传来了爽朗的声音:“绍宸兄,我段某人可曾迟到?”

“芝泉兄来的正好,一刻也不差。”王英楷说完之后便朝段祺瑞迎了上去。

这个时候王宾也走了上去,但是并没有对段祺瑞摆什么盛京将军的谱子,这虽然王宾的官职高手下的军队多,但是今天来只要是商量对策的,不是来搞什么矛盾的,大家既然来了就要放在同等的地位上谈。

当王宾和王英楷以及段祺瑞三个人聚到了一起之后自然先是相互问候了起来,一时之间三个人谈笑风生,丝毫看不出有所担忧。

这个废话说完之后三个人才开始围着一个圆桌坐了下来,说到这圆桌这个圆桌可是王英楷亲自吩咐护目加上来的,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坐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坐。

在从古自今的传统当中这个坐下来的时候是有首席和次席之分的,所以这人一旦坐下来总得分个首席次席的吧!

但是今天的这三个人可就不好分了,这个按照官职来分的话得是王宾做首席了,按照在北洋的资历来分的话那就得是段祺瑞了要知道段祺瑞在北洋待的时间可有不少年头了,但是要按照年龄来分的就得王英楷做首席了,所以不管怎么分都是有些不公平的,为了防止因为首席次席的问题,闹了个不愉快的矛盾,所以王英楷在此之前特意换上了这个圆桌。

省的大家刚开始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就先有了分歧。(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二章密谈(二)

在大家都先后坐下来之后,由于王英楷是东道主所以自然是先由王英楷开口说话了,于是王英楷在坐下来之后便开口说道:“这现在大家要说的闲话也都说了,下面也该说一说这一次的目的了,芝泉兄你和我佑德族侄此番都是秘密前来,虽说这我们之间的驻地不是太远,但是这事情总不能时间拖得太长,迟则生变所以现在我们还是好好的说一说正事吧!”

王英楷这么一开口算是将今天的话题直接点了出来了,而王宾和段祺瑞在听了王英楷的话之后也就不再磨磨唧唧的,随即王宾便收回了刚刚轻松的神色当即正了正神色说道:“王叔这一次邀请小侄和段统制前来,可是有了什么对策?”

这一次的密谈其实就是讨论怎么对付朝廷要削自己等人的兵权一事,命根子都被人家给动了那还了得,所以这一次的密谈实在是在朝廷的逼迫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百度搜索→

这一次的会议说白了就是想三个人暂时联合起来对付朝廷的举动,要知道这三个人的手中一共加起来可是有五个镇的军力,在加上王宾在奉天杂七杂八的巡防营还有巡警这些后备兵员,别的不敢说,十万人的军队还是有的。

“那里来的对策啊,眼下朝廷的动作实在是太过紧迫,这对付朝廷的办法总得要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的吧!”

王宾和段祺瑞一听,合着王英楷也没有想出什么办法,这一次就是为了让自己这三个人聚在一起好好的想个办法出来。

说完之后,王英楷便朝段祺瑞问道:“芝泉兄,你驻扎在永平府不比我们这些驻扎在关内的,你可知道近来都发生了些什么?”

段祺瑞和王宾王英楷不同,王宾和王英楷都是驻扎在关内,而段祺瑞则是驻扎在关外的永平府,这个永平府更是属于直隶,所以很多的消息段祺瑞必定是要比自己等人先知道的。

段祺瑞在听了王英楷的话之后,先是深吸了一口气随后才说道:“这关内的情况,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袁大人被撤职之后一群人的心思顿时就活络了开来,咱们这个当兵图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图有个好一点的靠山,然后光宗耀祖,但是现在这个靠山倒了,剩下的人自然要为自己的钱途着想了。”

说到这里之后段祺瑞的神色便显得有些愤怒,越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越是能看出北洋一系之所以权势极大无非就是靠袁世凯撑着,但是袁世凯一倒了,其余的人管自己是不是袁世凯的嫡系,墙倒众人推这靠山没了自己总是要找一条后路的。

于是偌大的一个北洋在袁世凯显出没落的样子之后,一个个顿时便都心生异样。

紧接着段祺瑞又继续说道:“这大人一倒,其他诸镇的统制都生了别样的心思,一个个都开始给自己找条后路,尤其是段芝贵这个小人大人刚一调职这个小人就迫不及待的换了个靠山,在陆军部成立之后更是直接将军权交给了陆军部,还有冯国璋这个人也是的我段某人早就知道这个人靠不住,要不是大人给了他平步青云的机会哪有现在的风光,现在倒好这以前书读多了满脑子的忠君思想,夺他的军权竟然一点反抗都没有!”

“现在倒好,偌大的一个就剩我们三个因为靠的比较近实力比较大,还没有动手,其他的几个镇基本上都归顺朝廷了。”

段祺瑞的话说出了一丝的不满,万万没有想到只是袁世凯的暂时失势便有这么多人对其弃之如履。

王宾虽然对于段祺瑞的话早有耳闻,但是远没有听段祺瑞当面亲自讲出来的那么震撼,在王宾的了解当中袁世凯的对于笼络人心是有一手的,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聚集在他的手下,但是令王宾所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时代人们太过于重视靠山的实力和眼前的好处,所以只有一个强劲的靠山才能保证自己的前途,既然这个靠山倒了,那不如再重新找一个。

这样情形也深深的给王宾上了一课:无论何时何地自己手上的军权都不能丢,也不能向任何一个人保持臣服,不然的话袁世凯的下场很有可能便是自己的下场,利益永远是连接一个势力的标准。

而王英楷在听了段祺瑞的话之后也是说道:“朝廷的这些举动简直是在将我们往死路上逼啊!”

这样事情之所以发生简而言之便是袁世凯的太过张扬了,当他自己已经为位极人臣的时候却依旧没有忘记进一步的掌控新军扶植自己的势力,于是这样的袁世凯自然要被当局所忌惮了,这就是不懂得掩饰自己的下场,哪怕袁世凯的初衷出为了延续大清的国运。

所以位极人臣的袁世凯先是遭到了慈禧暗中支持下的清流的打击,将袁世凯的新官制改革坑了一把然后又将徐世昌踢出了中枢,随后又借袁世凯急于报复的心理悄无声息的将风头正盛清流又打击了下去。

这样一来袁世凯因为声名大振便失去了任何的防范,于是来自慈禧最为凌厉的一击在袁世凯最为松懈的时候出现了。

慈禧直接将练兵处和兵部以及太仆寺组成了陆军部掌控天下陆军,又大袁世凯明升暗降的打发为了外务部尚书,最后更是直接掐死的袁世凯翻盘的力量:北洋六镇。

直接将北洋六镇的军权收归陆军部,可以说朝廷只要按照慈禧的步伐走了下去彻底的将北洋六镇的军权收了下来,可以说北洋一系多年来的努力成果都会化为乌有,届时北洋一系的大佬们要么接受朝廷的处理,要么就是被调往他出,反正要是不服从朝廷向朝廷效忠的话,北洋一系的诸多大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说慈禧的这一招着实是打到了北洋一系的软肋之上。

而在这里面唯一一个能够得到善终的估计只有王宾一人了,毕竟在关外王宾可是说一不二,而且朝廷在关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