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进的院落算不上富丽堂皇,格局中规中矩,修缮一新后看着倒像那么回事。陆通也算有心,各处布置的都颇为妥当,家什用具,花草树木都称得上精致,没少花钱,也没少费工夫。

谢逸四下瞧了瞧,赞道:“陆东主,费心了。”

“这都是小人应该做的。”陆通笑道:“阿郎可要对家中仆人吩咐什么吗?”

“这个……先不必了,回头待夫人伤势痊愈后再说,你先为随我回来的禁卫军安排住处饭食,他们估计要在这住几天。”

“是!”禁卫军驻守护院,这待遇……陆通更是喜形于色。

谢逸眉头一动,问道:“我问你,我吩咐过的……”

陆通当即满脸堆笑道:“阿郎叮嘱,小人怎敢忘记?中院东西卧房之中,热炕早已为您和夫人准备妥当。”

ps:感谢书友无忧我自无虑、眠月叶歆、捻花沂梦、北冰小雨、风之舞者5638的打赏!

第八十四章旧爱新宠

别的都可以没有,唯独一张热炕不能少。

长安的冬天寒意森森,更甚淮阳,没有热炕怎么能行呢?更何况,淮阳那张热炕上有着太多美好回忆。

好在陆通用心,早早做好准备,谢逸对此相当满意。与陆通再交代几句,便匆匆往角门而去,马车已经停在那里。

淮阳那位乳母平娘也随陆通举家迁来长安,丈夫在商行做事,她留在谢家为仆。平娘很主动地上前抱下小蛮,扶着伤势未愈的杜氏下车。

虽说有木凳台阶,但是还是有点高,谢逸不大放心,匆匆上前将杜氏横抱起,直接往内院走去。

当着外人的面,杜氏微微脸红,多少有些难为情。

平娘在淮阳时便见到过类似情景,早就见怪不怪。她深知一个道理,作仆人的永远不要评判主人的举动,更不敢说三道四,最好经常性“视而不见”,否则下场会很惨。

更何况,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分明是一对少年璧人。贫寒时相濡以沫,富贵时依旧你侬我侬,多好!

谢逸抱着杜氏进入了中院东屋,热炕烧的恰到好处,上面铺着厚实的毯子被褥,正好适合杜氏寝卧养伤。

“看看,喜欢吗?”

杜氏抬头看去,只觉得整个房间的布置与淮阳老宅寝室完全一致。不仅是一模一样的热炕,就连窗下的那两个烛台都完全一致,只差点燃两支红烛,便是临别前那个旖旎却又遗憾的夜晚。

“三郎……”杜氏开口却又不知该说什么,看得出来是谢逸特意用心,意欲何为似乎也……

“好了,乖乖躺着养伤,待伤口完全愈合,我带你们出去逛逛,好好看看长安盛景。”谢逸笑道:“对了,还有带你去孙神仙那看看,补血补气,调理身体!”

几句话后,杜氏卧榻休息,谢逸欣然离去,难得做了一回纯洁好青年……

……

李世民祭奠过天地祖宗之后,便启程回了太极宫,直入承庆殿。

东巡归来第一天,少不得有些忙碌,一批重臣立即被召入了承庆殿。比如太子李承乾、司空长孙无忌、中书侍郎岑文本,随同伴驾的房玄龄亦和魏王李泰亦在其列。

“朕不在的这些日子,你们辛苦了!”毫无疑问,李二陛下这句话是说给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听的。

虽说是太子李承乾监国,但实际上却离不开这二位辅佐之功。岑文本坐镇中书,保证三省六部运转如常,长孙无忌则更像是中流砥柱,确保长安风平浪静。

“陛下言重了,这都是臣之本分。”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异口同声。

李世民笑道:“哎,莫要谦虚,承乾年轻,朝政上的事情少不得你们多费心。”

岑文本躬身道:“太子殿下聪慧勤勉,处事得当,臣不过是从旁协助帮衬而已!”

“嗯!”李世民笑道:“承乾,听到没,岑侍郎在夸奖你!”

“哪里?”李承乾谨慎道:“政务儿臣自不敢疏忽,只是儿臣到底年轻,经验不足,多亏了舅舅和岑侍郎指点协助,才能从容处理。”

“知道谦虚,很好!”李世民悠悠道:“不过你也不必谦虚,三省六部的公文与奏疏都有副本送去洛阳,朕都看过了,还算勤勉,处事也得当,不错!”

闻听此言,李承乾顿时心花怒放,不过表面上依旧谦虚道:“父皇谬赞了,这段日子儿臣深感学识与为政经验不足,还需多向父皇学习,多读书,多请益才行。”

李世民点头欣慰道:“好,那就你多辛苦些,朕每日批阅完奏疏后,会让人多送些去东宫,你好生学习。”

承庆殿里,顿时一副父慈子孝,君臣默契的情景,不过魏王李泰心里则有些不大舒服。辅臣称赞,父皇嘉许,太子在加分啊,旁人哪里还有机会?感情自己在洛阳忙活了大半天,好似没有什么直接成效,真是……

那边李承乾沉声道:“父皇东巡本就辛苦,又遇洪水和行刺,儿臣委实担心。”

李世民眉头微动,笑道:“没事,都过去了,多亏了淮阳出了个谢逸,先献良种后挺身救驾,省去不少麻烦啊!”

谢逸!

听到这个名字,承庆殿里众人皆是心中一动,李承乾想起了纥干承基的那些话,而李泰心里却莫名怒意生……

“太子妃身体如何?”李世民不忘问一声儿媳妇的身体,关心一下肚子里的嫡长孙(女)。

李承乾赶忙道:“有劳父皇记挂,苏氏已有五个月身孕,眼下一切都好!”

“嗯,让御医和宫人妥善照料,务必小心。”

“是!”李承乾欣然领命,不管对苏氏是否有感情,但腹中之子他十分重视。

……

众人纷纷告退,唯独长孙无忌被留了下来,意料之中的事,谁也没觉得意外!

长孙无忌是秦王府出身的重臣,也是李二陛下的大舅兄,又有少年相识的情分,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是旁人可比的,也最得信任。纵然是房玄龄,恐怕也略有不如。

“辅机啊,这半年来……关中一切都好?”

长孙无忌心头一动,回禀:“算是不错,没出什么乱子。”

“那就好,你费心了。”李世民心领神会,旋即又问道:“辅机啊,这些日子…承乾怎么样?”

刚刚夸赞过太子,此时又这么一问,显然是颇有深意。长孙无忌眉头一动,轻声道:“太子殿下勤恳,政务处理妥当,有几件事办得还很漂亮。”

“嗯!”李世民点点头:“就这些?你这个当舅舅的可不能太宠着外甥,容易把他宠坏的。”

“陛下……”长孙无忌顿时为之语塞。

李世民悠悠道:“承乾这一两年似乎与某些朝臣走得颇近……东宫有个千牛叫贺兰楚石你可知道?侯君集的女婿,前段时间特意告假去了陈州尽孝。”

“陛下!”长孙无忌心头一震,正色道:“陛下莫要多心,臣以为太子殿下并无他念。”

“嗯,朕也只是说说,怕这孩子误入歧途了。”李世民虽然轻描淡写,长孙无忌的心里却不那么平静。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这……

李世民话锋一转,问道:“近来可有什么要紧事?”

长孙无忌收慑心神,答道:“顶要紧的没有,不过有两件事只能请陛下拿主意!”

“哦,何事?”李世民好奇询问。

长孙无忌道:“其一是有朝臣上奏,文德顺圣皇后崩逝一年有余,中宫空虚,不可久悬,请陛下早日立后。”

“是吗?韦圆成找人上奏的?”

“这个……臣不知,奏疏都是岑文本在打理,臣没有过问。”

“那么,此事,辅机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垂首,沉声道:“别的事情,但凡陛下有所垂询,臣定知无不言,但此事……臣不便多言。”

“好你个辅机!”李世民笑骂一声,眉目间突然有些黯然,沉默片刻后问道:“还有何事?”

长孙无忌道:“是礼部和太常寺那边上奏,称陛下春秋正盛,请广纳嫔妃,充实**,绵延子嗣。”

李世民不由老脸一红,皱眉道:“怎么尽是这些破事?”

“陛下,旁的事情臣等可以帮忙处理,但这两件事只能请陛下定夺。”

“那朕问你,你觉得这两件事该怎么?朕知道有些话你不便多说,朕只问你轻重缓急?”

“这个…”长孙无忌无奈道:“这要看陛下怎么打算了,如果陛下重视前者,那么该两件事并重,一起尽快办理。

反之,臣以为陛下该缓办后者……陛下离京日久,想必宫中各位娘娘很是想念陛下。”

李世民眉头几动,再次笑骂道:“辅机啊,你也开始和朕耍心眼了?”

“臣不敢!”长孙无忌很无奈,本来老男人之间谈话可以很直白,那什么点也无所谓。

可眼前之人偏生是皇帝,还是自己的妹夫,能怎么说?总不能君前失仪,起居注上再留下什么露骨之言,成千秋污点吧?

但事实俱在,快一年不见天颜,更无雨露滋润,宫中嫔妃都快全成怨妇了。寻常低等嫔妃也就罢了,有名有位有家世的,如贵淑贤德四妃,若不及时滋润一番,便直接纳新宠,后宫里还不得翻了天?

李世民自然明白,悠悠道:“中宫之位,除了观音婢,谁有资格呢?至于纳妃之事,眼下是顾不上了,推迟到明年开春吧!”

ps:上上一章犯了个错误,雁塔晨钟指的是小雁塔,不是大雁塔,和玄奘大师没什么关系。想当然了,捂脸,诸书友见谅!

第八十五章唱出大戏

如果单纯认为皇帝纳妃是为了享乐,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也不排除历史上确实有那么几位沉溺美色的糊涂昏君。但大多数的皇帝纳妃,其实都有政治意味。

除了明朝后妃和外戚的影响力较弱外,其他朝代,大都如此,世家门阀林立的隋唐尤甚之。

李世民的后宫里妃子众多,出身都非比寻常,长孙皇后是齐国公长孙无忌的妹妹,也是申国公高士廉的外甥女。

贵妃韦珪出身京兆韦氏;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燕妃出身北朝世家,母亲则是隋朝观王杨雄之女;小杨妃与弘农杨氏关系密切,哪一个都不简单。

有官员上奏疏请立皇后,背后肯定有这些世家大族的推动,都希望自家女儿能母仪天下,对家族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可惜出于朝堂平衡的考虑,以及对发妻的深情,李世民并无立继后之心,但并未拒绝新纳嫔妃的提议。

毕竟李二陛下不到四十岁,春秋正盛,身边需要多几个年轻嫔妃伴驾,生育子嗣。同时又可以拉拢一批世家勋贵,有利于朝堂稳定。再者,老牛吃嫩草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眼下时机不恰当,刚刚遭遇水灾和行刺,算不上风平浪静,并非纳妃的好时候。

再者长孙无忌说的没错,怎么也得先滋润安抚一下宫中旧爱,避免落下喜新厌旧的名头,也能省去一些麻烦。

推迟数月,明年开春是个不错的选择,况且古礼选妃时间就是二三月间,正好合适。

闻听李二并无再立皇后之心,长孙无忌安心不少,这意味着除了自家三个外甥,不会再有嫡出皇子。外戚之中,长孙家仍旧高出一头。

话题转变,两人又谈起了洛阳之行和行刺之事,长孙无忌问道:“陛下,关于刺客身份可有眉目?”

李世民摇头道:“没有确切答案,刺客大概有两拨人,行刺朕的可能是当年雍州城外,从独孤修德手下逃走的那位,谢逸曾看到一双褐色眼珠。

至于袭营对雉奴他们动手之人,暂无头绪……说起来真是凶险,若非谢家叔嫂,朕和几个孩子都会有危险。”

“淮阳县伯救驾有功!”长孙无忌的回答有那么点没头没脑。

李世民笑道:“辅机可是觉得,朕的封赏过于草率了?”

“不,单单只是献上良种一事,便该重赏。”长孙无忌道:“不过陛下,那粮食当真有那么高的产量?”

李世民悠悠道:“眼见为实,明年种下后你去亲自瞧瞧便知道了,朕也很惊讶,若非亲眼所见,确实难以置信。”

“陛下,可喜可贺啊!”

“嗯,那小子很有办法,奇思妙想不少,马蹄铁已经装配十六卫军;那个琼花酿想必你尝过,那个香水……女子爱不释手,都是他的手笔!”

李世民叹道:“自打皇后去了,雉奴和兕子一直闷闷不乐,朕都无可奈何,他却能看出症结,‘对症下药’。你是没看见,这几个月,两孩子开朗多了。”

长孙无忌点头道:“看来此子确有才能,且是个怪才。”

“而且他还写的一手好诗文,才学出众,且很聪明。”李世民悠悠道:“也许全天下人都以为,是朕杜撰出太上玄元皇帝赐种之说。但实际上,骑青牛的老仙翁——这话是谢逸口中说出来的。”

“竟是如此?”长孙无忌颇为惊讶,事实上他先前也认为此举是李世民授意,合乎情理。

“看看,你都这样想,更别说旁人了。好在当时房玄龄在场,他与朕亲耳听闻。”

李世民叹道:“不知是此子聪明,故意讨好朕;还是……朕派人调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