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苑外站岗的兵卒,还有一个熟面孔,就是首先尝试马蹄铁的那个飞骑王永安。

皇帝和卢国公一番好意,谢逸当然不会拒绝,“一家三口”共乘马车,欣然踏上西去长安路。

原本想与嫂子杜氏多些共处时间,谢逸甚至制定了一套心理攻势计划,希望能够打开杜氏的心防,帮她解开心结。

可是真正上路之后,谢逸才遗憾地发现,别说深入交谈了,就连共处的机会也不多。

一来是李世民总喜欢传召众臣议事,如此一来,少不得策马随侍龙辇之旁。时而有臣与谢县子亲切攀谈闲聊几句,自然不能不给面子。

一众臣子,无论文武,只要年岁不老,基本全都策马而行。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少年郎,天无雨雾,谢逸实在没有理由乘马车。

倒是李治和晋阳公主,觉得待在父皇身边太闷,纷纷要求与谢家同行,在杜氏的照料下与小蛮玩耍。李世民生怕儿女途中太闷,并不拒绝,欣然应允。

谢逸一番计划顿成奢望,难以实现。唯有夜晚宿营时,能够共进晚餐,众目睽睽下,同帐而眠肯定是不能。尤其是晋阳公主赖着不走,要求与小蛮同宿的情况下,谢逸只得独守空帐,甚至得小心护卫。

不过大多数时候,谢逸都是呼呼大睡。毕竟,内有王永安站岗,外围有李孝恭戒严,程知节守在御前,河间郡王府二郎君李崇晦则率禁卫巡视营地。

如此情况下,安全方面似乎没什么可担忧的……

第七十四章刺王杀驾(上)

圣驾回京,可不是闷着头一路直呼呼地返回长安。

途中少不得要有耽搁,这次不是游玩,而是视察和慰问。

除了洛阳,中原临近的州县也有水患出现。尤其是陕州,黄河甚至一度决口,幸好及时堵塞,才没有出大问题。

但洪水依旧淹没了数十里地,有不少百姓无家可归。皇帝从此经过,少不得要去探望一下,并视察黄河堤防,些许文武也少不得跟随侍君,淮阳县子谢逸不得已也在其列。

由于秋季雨水充足,尽管到了十月间,黄河水位依旧很高,河面上舟船来往,河面纤夫匆匆,颇为繁忙。

因为前段时间连绵大雨、洪水、以及决口问题,从洛阳前往长安的漕运中断了许久。致使长安物资短缺,粮价已经开始有小幅上涨。

而今航道疏通,漕船正在加班加点,赶在冬季枯水结冰之前,运送更多粮食前往长安。否则今年冬天,关中或许出现缺粮状况,且粮价飞涨会是必然的。

此时的黄河尚未如后世那般是地上悬河,但已然开始出现泥沙淤积情况。很难想象,待唐朝这两百多年过去,关陇进一步开发,生态破坏,黄河水患会何等严重。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后世的宋朝成为买单的冤大头,黄河水患严重,决口和改道几乎是家常便饭。

也许而今开始便做点什么,后世的黄河水患会减轻不少……

河堤之下,洪水虽然褪去,但还有不少地方是水泽,颇为泥泞。沿途搭建起许多竹木帐篷,失去房屋的百姓暂时栖身于此。

“崔知温,朕下旨让尽快修复的房屋怎样了?”

“陛下,臣已经组织劳役修造夯土房,以备灾民过冬。”陕州刺史崔知温赶忙回答。

“好,天气已经冷了,最迟在落雪之前,务必要让灾民搬进去。”李世民沉声道:“要是房舍不够,那你就在陕州城里借房舍,实在不行把你的刺史官署腾出来……总之,不能有灾民饿死冻死,否则唯你是问。”

“臣遵旨!”崔知温领命,不敢也没有丝毫怨言。毕竟李二把自己的行宫都拿出来收留灾民了,刺史府有什么不能的?

也许是不放心,也许是为了展现君王爱民如子,李世民这一日的行程从早忙到晚。

本来按照既定计划,傍晚时就该返回营地,与皇子女一同共进晚膳的。不想李世民临时改变计划,要与民同食,与民同乐。

军中的百饮大锅在空地上支起,篝火燃气,火头军立即开始煮粥做饭。香气飘散,加之圣驾在此,吸引了众多流民聚集而来。

也不知是灾民饿极了,还是觉得能与君王共进一次晚餐是极为荣耀的事情,行为远比后世追星族更为狂热。

谢逸感慨的同时,李世民似乎沉浸在万民敬仰的陶醉之中,而一旁的程知节神色却越发紧张起来。越来越多的百姓涌过来,万一其中混上几个刺客,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此间人多,鱼龙混杂,您还是……”

“怎么?”李世民白了一眼,悠悠道:“臣既然来了,怎能轻易离开?好好的,有什么可怕的?”

房玄龄也劝道:“陛下,君王不立于危情险地,这会您身边的侍卫不多……要不,您暂且移驾?”

李世民自我感觉良好,断然拒绝了程知节和房玄龄的建议,甚至有上前亲自为百姓盛饭的打算。

此举确实很亲民,能够收买人心,史书上也能留下吾皇亲赐饭食的仁爱美名,只是随行人员和侍卫的压力很大。

看着程知节紧皱的眉头,谢逸很是同情。最近这段时间,他算是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见解,李世民确实称得上明君,英明神武。

但他终究是凡人,是凡人就会犯错误,会有疏忽懈怠、糊涂迷瞪、得意忘形的时候,有时还有些任性妄为。这种时候,还往往不听人劝,与朝堂上那个善于纳谏的李二陛下大相径庭。

人格分裂吗?谢逸不禁摇头,这种人,真是难伺候!

好在自己只需要和房玄龄一样,跟随李二身旁便是,真正费力费心的还是程知节。

今日李孝恭父子留守营地,他负责贴身护驾。不仅要把控现场秩序,还要时刻盯着人群提防可疑人,还不忘派出贴身御卫护在李二陛下身边,当真是不容易。

好在陕州刺史崔知温从旁协助,共同努力下,涌上来的诸多灾民总算是愿意有序排队,依次上前领取饭食。

李世民和房玄龄、谢逸和礼部侍郎李百药等人上前,组成“君臣爱民天团”亲自为灾民盛饭。

本来这又将是一个被历史铭记,需要阎立本作画留念的场面,可惜顷刻间异变陡生。

正在排队的人群中莫名起火,几个满身失火的灾民大声惨叫,如同无头苍蝇乱撞。周围的百姓见状自然害怕,下意识躲避起火之人,加上有人刻意起哄,场面顿时开始乱套。

“护驾!”火苗蹿起的第一刻,程知节便敏锐地发觉异常,呼喊侍卫护驾。

“护送陛下离开!”程知节很果断,只是四散的灾民太多,受惊后场面混乱,处处堵塞,想要离开哪那么容易?

尤其是有人在人群中挥舞刀剑之后,场面彻底失控,混乱之中,一群刺客扑了上来,朝李世民扑了过来。

刺王杀驾!

这种小说、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桥段,真真实实出现在面前,谢逸少不得有些惊慌,毕竟自己也处在危险之中。

他下意识握紧了随身而带的电警棍,这玩意已经放了一年,或许早就没电了,但抓在手中多少有点安全感。

“护驾,保护陛下!”

程知节声嘶力竭地大喊一声,一旁的崔知温和李百药战战兢兢,早已没了世家子的风度,就连素来镇定的房玄龄也变了脸色。而李世民则是一副处变不惊的神情,也不知道真从容,还是给吓傻了。

当此之时,贴身护在君前的侍卫并不算多。但如果能形成一个密封的保卫圈,刺客很难冲杀进来。

但在慌乱的灾民冲击下,这样的保护圈只能很小很小,而刺客在人/流的掩护下,直接冲到了近前。

刀光剑影闪过,兵器相交之声随即传来,刺客已经与侍卫混战在一起,场面很是惊悚。

程知节提剑指挥,不断呼喊,神色凝重到了极点。求救的讯号已经传出去,但护驾的兵卒赶来,并彻底稳定局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必须要撑过去才行。

李世民依旧从容不迫,房玄龄依旧保持起码的淡定,陕州刺史崔知温已然是两股颤颤。一来,皇帝东巡归途遇刺,会不会牵连到山东世家?这二来,刺杀偏偏发生在陕州地面上,作为地方刺史,绝对是难辞其咎。

谢逸是头一回遇到这种事,有点好奇,却也有点紧张,唯恐刀剑无眼,伤及自己。虽说一直在李世民身边,却没有房玄龄那种护君王于身后的举动,舍己救帝王那种事,谢逸很“惭愧”,自己的觉悟还有待提高。

谁让他李世民非要作秀,这些傻逼了吧?活该!

刺客显然是有备而来,且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甚至有死士之风,战斗力强悍异常。全然不顾伤亡,死命朝核心处的李世民扑了过来。

此时此刻,根本来不及想刺客的身份来历,保住性命才是关键。只是情况实在不容乐观,谢逸一时搞不清楚状况,直觉上好像是刺客占了上风。

本来居中指挥的程知节也不得不提剑搏斗,近身相搏,又没有坐骑,他自然没有携带长槊,也压根用不上。宣花斧好像也忘带了,不然谢逸真想看看老程的三板斧厉害到何种程度。

恍惚之间,几个刺客竟然突破了防线,冲到距离李世民不过两三丈的距离,被贴身御卫死命挡住。

谢逸下意识想要闭上眼睛,不忍直视,场面实在有些血腥,有些危急。他很后悔,今日为何不找个借口告假,何必要跟着李世民来蹚浑水呢?

李二也真的是,作秀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要君民同食?护卫防备又跟不上,全瞎了吧?自己丢掉老命也就是了,何苦连累旁人呢?

可惜啊,世上没有后悔药!

谢逸刚刚感慨一声,面前的两名侍卫竟然倒了下来,什么情况?宫廷侍卫不该是以一当百的高手吗?唐朝的“大内侍卫”如此不堪一击吗?

眨眼间,一名刺客径直突破了最后一道屏障,提刀直接向李世民砍过来。远处的程知节大惊失色,近处的房玄龄同样色变,抢着扑上前挡在李世民身前。

谢逸就站在一侧,清楚地看到那明晃晃的刀锋,以及那双闪烁着仇恨目光的褐色眼睛。他很想无动于衷地避开,可是……有句话说的好:主辱臣死!

那么……君主若死了,臣子们会是什么下场?

一刹那的迟疑,谢逸下意识举起了手中的电警棍,按下了开关。

可是……一个意料之中的尴尬情况出现了,警棍似乎真的没电了……

第七十五章刺王杀驾(下)

当头劈来一刀,以李世民马上打天下的身手,或许能躲开;最不济,房玄龄拼命以身救驾,挡下一刀……

可能性很多,可谁也没想到,电光火石之间,淮阳县子谢逸会突然伸出一个黑色的棍子,一根材质奇特,奇奇怪怪的棍子。

程知节远远看到,以为是发射武器的机括,可是……定睛再看,什么也没射出来。

谢逸也发现了这个尴尬的问题,电警棍放置太久,电量流失而得不到补充,早就发射不出瞬间高压电,更谈不上将人电晕。

糟糕,救驾不成,反搭上卿卿性命,尴尬了!

不过……

阴沉的天色下,警棍顶端隐约闪过一丝微弱的电光,刺客握刀的手突然有些发抖。

刺客褐色的眼珠从李世民身上移开,诧异地看着谢逸和黑乎乎的电警棍,有些惊讶,很是不解。

此为何物?隔空袭来,何故会让人手臂酥麻,瞬间有脱力的感觉,长刀几乎脱手。

也就是这一瞬间的酥麻,刀没能落下去,再想砍出第二刀已然不能了。程知节死命飞扑而来,一剑格开刀刃,挡在李世民身前。

刺杀想要成功,要么武器先进,武力超群;要么趁人不备,突袭得手。

很遗憾,这群刺王杀驾的刺客不具备前者,后者也随着时间流逝,而不再是优势。

刚才的刺杀是突然动手,灾民混乱也在顷刻之间,以至于侍卫们疏忽,来不及作为最佳防御。

驻守在远处还有一部分禁卫军,以及陕州刺史府的差役,被四散的流民阻拦,不能在第一时刻赶到君前护驾。以至于防御薄弱,险些被刺客突破。

此刻灾民已经四散逃开,官军赶来护驾,刺客优势全无。

失去了那一次可能伤及,甚至干掉李世民的机会,他们的行刺彻底宣告失败。

刺客行刺的决心很坚定,却也极为理智,发现不妙后,立即下达了撤退命令。

惊魂时刻,有惊无险。

出于谨慎,程知节并未大肆追击,借着夜色和混乱,大批刺客很快逃逸在荒野之中。被侍卫阻拦或受伤者也都服毒自尽,无一活口。

死士,意料之中的结果。

“陛下受惊了,臣护驾不力,罪该万死!”一向大大咧咧的程知节此刻无比正经,跪下向李世民请罪。

“是朕一意孤行,不听卿言,朕亦未受伤,卿何罪之有?”依旧云淡风轻,处变不惊的李世民似乎并不生气,表现的很大度。

虽说事实确实如此,但李世民能痛快承认错误,没有怪罪程知节,实在殊为难得。

“陛下,臣罪该万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