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前侍卫都是羽林卫中一等一的好手,东宫侍卫想要立即得手也不容易,所以杀的有些难解难分。

不过总体情况自然是东宫死士占了上风,以至于李世民也被逼得不得不抢过一把兵器,亲自动手。

到底是马上打过天下的皇帝,这些虽然有些生疏,但是目前这等情况下多少还能够有些自我保护的举动。至少能够防备着居然袭击到自己和女儿身前的兵器,只是还能够支持多久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幸运的是一点是,当得知李世民有所防备,政事堂和长安的守军有可能已经得到消息的呃情况下,东宫侍卫不敢对他们立即痛下杀手。

当此之时要了李世民的性命对东宫而言不是什么好事,那样可就坐实了弑君弑父之罪,到时候很容易被外人。尤其是那个阴险的弟弟李泰借口为君父报仇,纠结兵马前来进宫。

相反如果不杀皇帝,只是将其控制在手中,是不是还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呢?到时候借助皇帝的名义下达诏命,然后再和其他的大臣,将领以及天下的世家们讨价还价。焉知没有胜算。

而且有皇帝在手的事情下,李泰不管有什么举动必须要有所顾忌,在礼法上站不住脚。即便是想要有什么举动也不敢硬来,害死君父的举动是谁都承担不起的罪名。

有了这样的顾虑,李承乾便不能动用弓弩一类兵器,且死士们进攻的时候,还必须要小心,千万不能伤到了皇帝陛下。如此一来,难度自然就高了许多。向要彻底控制局面就要耗费一些时间。

不过晋阳公主李明达却是不用顾忌的,虽然李承乾先前说过可以饶恕妹妹一命,但只是说说的成分居多。毕竟今天李明达已经看到了这一切,对内幕知之甚详,如果让她活下来,把今日在东宫的见闻说去怎办?

今日的一切都是一等机密,是绝对不能让外人知晓的,李承乾怎么会让自己罪证最大。最直接的见证人活着离开呢?纵然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妹妹,弑父弑君的举动都敢做。还在乎一个妹妹吗?

何况李承乾很清楚,晋阳公主李明达是个很要强的女孩,今日之后他肯定不会原谅自己,从今往后肯定会给自己制造太多的麻烦。她年纪太小,还是在最重感情的年岁里,自小由父皇亲自抚养长大的她对皇帝感情最深。是不会被那些利益诱动的,也说不清“道理”。与其如此,还不如早些料理了。

所以当李承乾做出暗示之后,东宫的死士便没有再对晋阳公主有任何的顾虑,羽林卫的御前侍卫最在乎还是皇帝的安危。尤其是这等紧张的时刻。因此对晋阳公主难免就有些许忽略,以至于让东宫死士向李明达递出了致命一剑。

看到此情此景的时候,老宦官喉头一紧,尽管他已经施展了从不显露于人前的高深武功,但还是被东宫死士拖延,来不及相救。

是以当此之时,心里满是惊慌和难过,他很清楚皇帝陛下格外疼爱这个女儿。如果晋阳公主今日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即便是将皇帝陛下保护的平平安安,事后恐怕也很难交代。不得不说,这个情形当真是让人有点为难。

李世民回头瞧见这样一幕惊险的时候,同样神色紧张,眼神里有些惊慌和难过,已经没有了皇帝陛下应有的稳重与镇定。毕竟遭遇危险的是他最为疼爱的女儿,偏生动手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儿子要杀了女儿,手足相残,还是当着自己这个父亲的面,毫无疑问这是天底下最不忍目睹的人间惨剧。

李世民拼尽全力想要相救女儿,可是自己的动作明显有些慢了,如果放在二十年前,年轻力壮,沙场经验最为丰富的时候,或许还有办法。但现在,皇宫里多年的养尊处优与之后已经没有这样的能耐,某种程度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样一幕惨剧发生。

晋阳公主李明达本人相对有些后知后觉,当察觉到有一柄剑朝着自己刺过来的时候,她本人完全没有意识躲开。也许是因为吓傻了的缘故吧,不过这种情形之下,即便是想要躲开也完全没有可能。

她一个惊慌失措的小姑娘如何能躲开训练有素,武功高强的东宫死士的一剑呢?难道自己就要死了吗?一瞬间,年纪小小的晋阳公主李明达,心头浮现出这样一个可怕的念头来。

死亡,她从来没有想过,更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此时此刻,有的只有惊慌,以及心中无限复杂的诸多念头。

就在这紧要的关头,老宦官紧张不已,李世民几乎要喊出声的时候,晋阳公主李明达已经花容失色的时候,他们突然瞧见一根箭镞以极快的速度突然飞了过来,先挡开了东宫死士那致命的一剑。

然后又是一根箭镞飞过来射在了那名偷袭的东宫死士的后背之上,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危险似乎突然解除了。

李世民来不及惊喜,李绩抢着上前想要将女儿护在身边,但是东宫死士的袭击贴的太紧,他根本没有活动的机会。

不过他看到了希望,整个人的紧张也轻松了许多,老宦官看到情形之后也轻松了许多,手中的动作更加快了。

他轻易不出手,今日既然已经出手了,那就遥大开杀戒,让他们好好见识一下羽林卫的实力。也让天下诸多的谋反之人知道,谋反是需要付出代价,想要威胁谋害皇帝陛下是很有难度的事情,好让他们知难而退。

李承乾和侯君集瞧见情形突变之后,脸色瞬间就有了变化,是谁出现了他们看得最为清楚。

一个个的人影突然越过了东宫的高墙,出现了皇帝陛下面前,加入了战团之中。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手中的动作十分敏捷,一入东宫之后便护在皇帝陛下面前。

本来唯一暴露在外的晋阳公主也被保护在了其中,被严密地保护起来,这些的突然加入战斗也让东宫死士的进攻大大受到阻碍。

本来马上能够得手的事情突然变得苦难重重,而且大有失败的失败的可能。本来李承乾想要调动左屯卫的兵马近来支援的,可是不能到杜荷走出东宫的院落,只听到喊杀声在外面响起。

紧接着刀剑吉打的声音和喊杀声原来越大,情况变得越来越危及,显而易见外面是有大队的兵马杀了过来,肯定是前来护驾的。

当此之时,李承乾和侯君集,杜荷等人已经明白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显而易见,他们的谋反已经失败,遭遇了最大的挑战和阻碍。

失败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而这一切的源头似乎都是站在眼前的这个人,没错,他们看到谢逸出现在了晋阳公主面前。(未完待续。)

第三九八章大局已定

谢逸来了,来的很突然,突然的让人有些意外!

尤其是李承乾、侯君集和杜荷等人,他们清楚地知道有援军到来了,但怎么也没想到来的人会是谢逸,而应该是皇帝安排的其他羽林卫才是,怎么会是淮阳郡公呢?

而且第一时间,侯君集已经认出来,出现在东宫的这些不是朝廷正经的羽林卫,更不是来自于十六卫大军,更像是谢家的家臣。

在谋反的危急时刻,谢逸带着自己的家臣出现在东宫护驾,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瞬间,侯君集便明白过来,先前皇帝笔下言之凿凿的镇定从容完全是假装的,今日之事根本没有在皇帝预料之中,也没有什么提前的安排,不过是被谢逸窥破了先机罢了。

只是皇帝被困在东宫的情况下,即便是谢逸窥破了内情,他可以自己率人前来东宫救援这没错,但他是如何调动兵马的呢?

东宫之外的喊杀声是不争的事实,肯定是十六卫的某一支兵马前来驰援之故,没有皇帝授意的情况下,政事堂的宰相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动兵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时间,侯君集有些糊涂!

太子李承乾的脸色更加难看,万万没想到自己完美的安排竟然败在了谢逸手中,又是整个人坏了自己的好事。

这种挫败感相当让人难受,也许如果是父皇提前洞悉了一切,自己落入彀中或许心里还能舒坦一点。

毕竟整个人是父皇,英明神武的天可汗陛下,而李承乾从心底里还是敬畏父亲的。但是谢逸算什么呢?一个和自己年岁相当的年轻人而已,而且还是个臣子,他凭什么跃居自己之上呢?

是的。在地上是他东宫太子更高,但是在智谋和局面战略上却输给了谢逸,一个他并不怎么福气的人。更何况整个人和自己的关系一项不怎么好,屡次坏了自己的好事,这一次在最为关键的时候,他的出现再次让自己陷入了极大的窘境之中。很可能因此功败垂成。

而且这一遭如果失败,将不同于以往,是要丢掉身家性命的。所以李承乾真的很恨,为什么又是他呢?

一瞬间,李承乾甚至有种突发奇想的感觉,也许让自己苦恼许久的华阴袭杀案不是旁人所为,不是那个处心积虑的弟弟李泰。从今日的情形来看,倒是很有可能是眼前的这位淮阳郡公谢逸。

所以刹那间,李承乾恨的咬牙切齿。

而一旁的晋阳公主李明达此刻却是满心欢喜。谢逸和诸多谢家扈从高手抢入东宫之后,迅速加入战团,将自己护在中间。

谢逸更是走上前来,手持长剑将自己拉到了身旁。温润的大手握住她的小手时,小公主顿时有种小鹿乱撞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适才受到了惊吓,也许是因为谢逸高大挺拔的身材突然给了她强大的安全感。

反正当谢逸站在她身旁的这一刻,她适才的惊恐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是一种别样的庆幸。甚至还有几分感动和抑制不住的依恋。她下意识握住了谢逸的手,拉住了逍遥哥哥的衣襟。只要有他在身前,哪怕面前是千军万马,刀光剑影也全然无所畏惧。

此时此刻,他的身畔无疑是世上最安全的地方。

李世民看到谢逸的时候,;略微松了口气,再听到外面传来了大军喊杀声。心里便松了口气。

应该是左武卫的大军到了,这个之前晋阳公主李明达已经告诉过他,此时此刻根本顾不上什么假传圣旨,私自调兵的问题。要紧的是程知节的大军到来,尽快控制局势。不让形势继续恶化。

而谢逸的出现则是直接保证了自己和女儿的安全,想想真是可笑啊,东宫太子谋反的时候,自己身为皇帝毫无作为,还要依靠一个臣子带着自己的家将部曲前来相救。

“保护陛下与公主!”谢逸一声令下,夜北率领的谢家扈从迅速加入战团,作为生力军,他们的战斗力在某种程度上不输于羽林卫。

唉!谢逸是也是无奈,其实这种风头他根本不想出的,某种程度上等于将自己的真实力量暴露出在皇帝面前,对自己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事后少不得帝王猜忌,只是现在情况危急,暂时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如此一来,东宫死士自然不能立即伤害到李世民和晋阳公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点点地落败。

而且东宫门口的战事似乎也不顺利,当杜荷满脸血污,扶着李安俨跌跌撞撞进来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已经宣告了他们的失败。

左屯卫确实算得上是精锐,但是相比左武卫似乎还差了那么一丁点,更要紧的是士气。左屯卫大部分的兵卒是都是听命行事,在出动之前压根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入了东宫之后才知道是要谋反,是要弑君,大部分其实心里在打退堂鼓,是抗拒的。

只是暂时在将领的鼓动、引诱甚至是威逼下勉强行事罢了,当左武卫的大军到来之后,他们的士气顿时便散了。尤其是程知节骑在高头大马上,大声呼喝让他们很是畏惧,下意识会有退让。

毕竟程知节乃是当朝大将,威名众所周知,他的威猛展现出来的时候,兵卒们怎能不怕?尤其是太子谋反的真相已经越发清楚,而且看样子是注定要失败了,如果继续负隅顽抗下去会是什么后果?

士兵们都是聪明人,他们不想最终被作为谋反逆贼被推上断头台,然后还要连累自己的家人。现在放下兵器,可以算是不知情,及时幡然悔悟,情况自然完全不同。

本来杜荷和李安俨还能稳住局势,可是当他们受伤之后情况完全就变了,即便是侯君集立即带着自己的部将和东宫六率前来支援,依旧无济于事。

纵然是世间一等一的名将。侯君集此时此刻也完全没有回天之力,军心散了,人心向背十分明显,这样的局势下,绝世名将也不可能取胜。于是乎,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左武卫的大军进入东宫。

而东宫里面。李承乾始终没能够控制李世民,谢逸带着谢家扈从的及时出现挡住了东宫死士的围攻。然后李承乾看到了一个人,他看到了纥干承基,一个困扰了他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当东宫处在左屯卫兵马的包围之中的时候,谢逸怎么能这么快地直接进入东宫,现在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试问还有谁比纥干承基对东宫的地形和防御情况更为熟悉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