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出承庆殿的时候,老宦官在一旁小声提醒道:“陛下,要不要叫上太子殿下?”

魏征现在是东宫属官,算是太子的师长,病倒也是在为东宫忙活之后,按理说弥留之际太子李承乾是该去探望的。

如果放在平时,皇子带着太子前去探望也说的故去,但是如今……如果李承乾今日随同李二陛下行动,那么会给天下人传递出一种怎样的讯号呢?

李世民显然是想到了这一点,显然也是有所顾虑的,所以他轻轻摇头道:“不了!”

“是!”

“等等……”李世民走出两部,突然伸手沉吟。

老宦官也停下脚步,很谨慎地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叫上衡山陪朕一同前去魏家!”李世民吩咐一声,还是要带个人前去,只不过不是太子李承乾,而是衡山公主。

老宦官只是一瞬间的错愕之后便心下了然,轻轻点点头。

……

李世民来到魏家的时候已经是入夜时分,魏征之子魏叔玉快步出来迎接,满脸热泪。也不知是伤感父亲病危,还是皇帝陛下亲自登门探望的殊荣让他感动不已。

“叔玉莫哭,令尊如何了?”李世民轻叹一声,关切询问。

“家父已经陷入昏迷,不能言语了……”说话间,魏叔玉语带哭腔,显然是伤感备至。

“怎会如此?这般严重?”李世民微微有些惊讶,情况确实有些反常,或者说不合乎清理。

按理说重臣病入膏肓奏报宫中时,实际上还没有那么严重,这个步骤都会提前一点,好给皇帝临终探望留出足够的时间。

李世民想着自己到来的时候,魏征最起码还留着一口气,还能神志清楚地说几句话。

可惜没有,魏征的病情恶化的太快,大有病来如山倒的意味,不过才一两个时辰,已经陷入呆滞状态,口不能言,眼神里或许还能看到点什么吧……

魏叔玉解释了情形之后,轻声道:“医者说为今之计只能等着回光返照……如今陛下到来,家父说不定能够清醒片刻……”

“好,带朕前去见见令尊!”李世民也希望如此,当即快步往魏征的卧房而去。

魏叔玉就跟随在一旁,他有些惊讶和不解,除了李二陛下之外,为什么跟随同来的是衡山公主呢?

一个公主随同皇帝出宫,前来一位老臣家里探病,情形不免有些怪怪的……

来到卧房的时候,其他闲杂侍候人等已经被清理出去,李世民瞧见病榻上面容枯黄,行销枯骨的魏征,心中不由有些酸楚。

这个老匹夫虽然经常和自己顶嘴,经常各种各样的谏言让自己下不来台,甚至口沫横飞到自己身上,曾几何时是那么让人气恼,甚至想要杀了他。

可如今看到他闭着眼睛哭,呼吸粗重,随时都可能停止的状态,李世民心中泛起了许多的不忍和歉意。他想起了魏征这么多年来做的事情,以及对大唐朝廷的贡献,心中满是感慨。

“魏卿,你要是一走,朕会失去一面最宝贵的镜子……”李世民感慨一声,轻声诵读起魏征写给他的《十思疏》,眼眶不由自主有些红润了。

弥留之际的魏征似乎能够听到,眼角隐约还泛起了泪光,显然是有所反应了,可始终没有睁开眼睛。

见到这一幕,李世民心中不免不大好受,自己是赶来了,可是来迟了。以至于魏征都不能睁开眼睛看看自己,更别提说话了。

李世民有些不甘心,拉过女儿衡阳公主,轻声道:“魏卿,你睁开眼睛看看,看看你的儿媳妇可好?”(未完待续。)

第三八九章人去天变

李世民话已出口,魏征倒是没什么反应,但身边的人却震惊了。

衡山公主莫名其妙被叫来,得知陪同父皇出宫时她心里还有几分小得意,可谁知是来探望临终的魏征。

先前衡山公主还满心疑惑,父皇探病大臣需要自己一个公主陪同吗?现在她明白了,父皇这是要许婚,或者说是以自己的婚姻来补偿魏家,让魏征能够满心欢喜而去……

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衡山公主不禁在猜想这桩婚事是父皇早就有打算,还是临时起意的?

大唐的公主主要是嫁给世家子弟的,前面的十多个姐姐都是如此,轮到自己这里驸马的人选……

魏征之子似乎倒也不错,门下省的宰相之子,魏家也算是河北之地的高门大户,虽及不上关陇世家贵族,却也算是不错。

至于魏叔玉本,衡山公主偷偷瞄了一眼这个年轻人,虽算不上英俊潇洒,却也还说的过去。如果可以主动选择,或许入不得眼,但如果父皇指婚,倒也能勉强接受。只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和父亲一个性子,魏征的古板倔脾气在大唐是出了名的,衡山公主也有所耳闻。

一旁的魏叔玉心中也很不平静,他哪里想到皇帝陛下登门之后竟然来了这么一出,给自己赐婚……

能尚公主,成为驸马自然是自己和魏家莫大的荣幸,何况眼前这位衡山公主相貌端庄秀雅,倒也堪称是良配合,一时间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要是搁在以往的日子,说不定还会满心欢喜,但偏生今日父亲重病处于弥留之际,乃是人生最为悲伤的时候。

这一悲一喜。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当真有几分尴尬。至于谢恩的话现在更不好说,李世民只是这么一说,并没有明确下旨,父亲也没有睁眼明确有个表示。身为孝子此刻更应当在乎父亲的病情才是,所以魏叔玉选择了沉默。

李世民默不作声,一直静静地看着魏征,希望他能有所反应,无论是出生谢恩,或者只是睁开眼睛看一眼,抑或是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只要他能听到自己的话,能够有一丁点微弱的反应就行,李世民没有更多的奢求。他有些后悔。该早一些许婚的,魏征这些年兢兢业业为大唐,为自己做了太多事情。

尽管自己当年启用他,只是因为他曾经是旧东宫隐太子李建成的亲信,用他来表现出自己的胸怀以及对旧东宫既往不咎,从而稳定局势。

魏征是何其聪明之人,他肯定明白自己的用意,但他却没往心里去。一次次在朝堂上的顶撞和激烈谏言。看似是在发泄不满,故意让自己难堪。却也是一种自保,另外一种尽忠的方式。

也正是因此,成就了魏征的谏臣之名,也成就了他李世民的明君形象,仔细算起来魏征为大唐确确实实做了太多贡献。

即便是前些日子,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且明知道东宫是个烂摊子,但当自己提出来的时候魏征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了。

这段时间在东宫兢兢业业,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如果他的身体没什么不适,或许太子李承乾会有彻底改观吧!可惜现实总是这样残酷。生活没有如果,魏征倒下了,即将彻底离开这个世界。

李世民觉得有愧于这个尽忠半辈子的贤臣,他打算补偿魏征,而最好的补偿方式便是照顾好魏家后人。

出宫之时他临时起意,叫上了衡山公主,准备将自己和长孙皇后嫡出的女儿许配给魏家为儿媳。让魏叔玉成为驸马,这应该是最好的补偿和安置方式了,魏征要是知道肯定能够安心离开。

可惜似乎还是有些迟了,魏征明明鼻孔里还有微弱的气息,但整个人已经陷入深度昏迷,没有任何的反应。也不知道是否听到李世民许婚的诺言,反正一言未发,一动不动,即便是微弱的眨眼也不曾有。

此情此景,不免让人伤感。

李世民也遗憾地叹息一声,沉默良久之后低声道:“叔玉,好生照顾好令尊的!”

“是!”

“衡山,给你未来公公行个礼!”李世民指着女儿吩咐一声,不管魏征能不能听到,该做的得做到,该尽的心得尽到。

衡山公主自然不敢违拗,快步走到榻边,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这一礼之后便正经是魏家的儿媳妇了。只是什么时候成婚还不知晓,毕竟衡阳公主现在年龄还小,还得再长大点。

一旁的魏叔玉心里清楚,君无戏言,这句话,这个礼之后,婚事算是彻底定下来了。作为当事人,作为男方,他自然该有所表示。

“谢陛下隆恩!”

“要是魏卿亲自向朕谢恩该多好啊!”李世民长叹一声,怅然若失地离开了病房。

当李世民和衡山公主走出门口没多远,凄厉的哭喊声从房间里传出来,魏征——咽气了。

魏征死了!

朝野为之震动,皇帝李世民悲伤不已,为此不惜辍朝五日,表示哀思,这个待遇对于一个臣子而言已经非常隆重。

除此之外还追赐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郑国公的爵位,并赐以“文贞”二字为谥号,褒扬之意再明确不过。

除此之外还命阎立本为魏征作画,悬挂在凌烟阁上,位列第三,足可见皇帝对其恩宠。衡山公主的赐婚诏书几乎是同时下达的,长孙皇后嫡出的女儿本身就血统高贵,结果没有下嫁关陇贵族之家,而是许配了魏征之子魏叔玉。

足可见皇帝陛下对魏家的宠信程度,以及对魏征之死的惋惜,尤其是听说了皇帝陛下独自一人在承庆殿背诵《十思疏》,甚至为此落泪的情形后,朝野上下更是唏嘘不已。

众人纷纷颂扬皇帝陛下仁厚,对待大臣有感情。同时感慨魏征的人生,生前那样的顶撞皇帝,死后得到这么多的荣耀,尤其是皇帝陛下的怀念,也算是死得瞑目了。

李世民还特意命工匠在礼泉为魏征修建墓穴,并且赐给诸多丧葬用品。以国公之礼厚葬的。但是魏征之妻裴氏却称魏征生前为人节俭,死后也不想铺张,于是乎婉言谢绝了皇帝的赏赐。

只是用小车装上魏征的灵柩运送前去墓地下葬,饶是如此,牌场却一点也不小。皇帝陛下亲自率领百官出城相送,并且手书碑文悼念。

此情此景,让很多的官员心生感慨,在这样的太平盛世,遇到这样贤明仁厚的君王。该全力誓死效忠才是。等到死了以后,能够有魏征三分之一的哀荣,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族谱之上更可以大书特书,足矣流芳百世。

魏征之死是悲伤之事,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长安紧张的气氛,但基本情况始终不曾改变。

而且这件事本身对局势是有所影响的,因为魏征是东宫洗马。是太子李承乾的师长,在如今这个特殊的时候算得上是东宫的一根定海神针。

得知魏征咽气之后。魏王李泰可以说是拍手称快,别提有多得意了。当初李世民下旨让魏征入东宫为洗马,李泰可是相当郁闷的。

魏征这样的人很顽固,有时候甚至还有几分迂腐,做事做人不怎么绕弯子,太过直接。在朝野得罪的人不少。但因为其品行却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从其死后的情形便可见一斑。

尽管很多人之前和魏征相处不是很愉快,甚至有嫌隙和仇怨,但仍旧前去魏家吊唁致哀。虽说这与皇帝陛下对魏征的特殊哀荣有关系,一定程度上却也是魏征个人魅力的体现。

东宫有这么一个人在。自然是占了很多便宜的,魏征前去上任才不过一两个月,太子的品行已经好转了很多,至少在表面上这样。东宫的风气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且魏征利用自己的影响,让朝野上下开始对东宫有所改观,相信太子殿下正在改过自新,最终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将来能够成为天下明主。

如果能给魏征足够的时间,或许这些真的有可能达到,可惜他病倒了,且病倒了之后一连串的打击便飞向了东宫,让李承乾难以招架。

是的,缺少了魏征这样经验丰富,中流砥柱式人物的支持和帮扶,年轻的太子李承乾哪里能够应付这样的情形,以至于现在是疲于招架,几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惜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准备铤而走险,放手一搏。

由此可见,魏征对东宫的意义何其重大。有魏征在,李泰在很多天甚至有些食不甘味,甚至睡不好觉。

现在魏征死了,一下子让人放松了很多,太子失去了最大的臂助和依靠之后,他还能怎么样呢?

尤其是魏王府刚刚发动了一连串对东宫的致命打击,冯孝约的出现几乎给了东宫近乎致命的打击,纥干承基现在已经有理说不清了。

因为有了所谓的铁证,大理寺对纥干承基也不再那么客气,孙伏伽得到了皇帝李世明的默许之后,开始不再顾忌东宫的面子,对纥干承基开始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据说纥干承基这段时间在东宫没少受苦,不过好在现在还能够坚持,没有说出任何对东宫不利的话语。

但李泰对此并不着急,一个人在严刑峻法,严酷性的刑罚之前可以很顽强,但只要是个人就会有所畏惧,他就会有弱点,就有被攻陷的可能。

要让一个人牺牲自己去保护另外一个人,是需要很大勇气和回报的,如果这些回报不能够兑现,甚至是被人恩将仇报,那结果会怎样就不言而喻了。

魏王府经过多日的运作之后,已经有了很不错的进展,他们即将给纥干承基,给东宫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