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事与愿违,却牵连到了东宫。

李承乾究竟有没有和李佑勾结?李世民心中泛起了一个疑问,让他对这个不肖的儿子有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和拷问。

“李佑与阴弘智声称与东宫有勾结,是否真有其事?”李世民沉声追问,这是他当前最为在乎的问题。

“臣不知,臣目前的调查只能证实东宫和齐王府确实有过来往,但究竟只是兄弟间的礼尚往来,还是密谋勾结就不知晓了。”

孙伏伽谨慎道:“至于旁的,阴弘智和东宫侍卫首领纥干承基确实有些私交,与太子殿下似乎并无来往。”

“纥干承基……”李世民轻轻应了一声,然后沉吟了很久很久。

孙伏伽也没有说话,这种场合下他只有回答的权力和资格,静静地等待便是。

“华阴的行刺呢?有什么进展吗?”好半天之后,李世民问出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

“陛下,这件事臣倒是觉得有些蹊跷,当时刺客是突然袭击,刘尚书全无准备,按理说该是一击必中的。而且刺客明明已经冲进了院子,按理说皇五子和阴弘智绝无活命的道理,可他们只是受了伤……”

孙伏伽低声道:“此事略微有些反常,臣以为需当谨慎,另外皇五子和阴弘智毕竟是叛乱之人,他们的说辞也未必可信……”

是的,一个谋反之臣临死前再咬出其他人,从而分散注意力,谋求生机,或者纯属为了报复而拉旁人下水。这种事完全是有可能的,自古以来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不足为奇。

李世民听到之后眉头皱起,,显然是在思索其中的可能性。这个时候确实是比拼到底该相信嫡长子,还是相信两个谋逆的贼子。

如果换作是普通人家,肯定是嫡长子更可信,但是在皇家这就变得不同了。太子是个很特殊的存在,他既是皇帝最信任的储备和传承,又是皇帝最忌惮的存在。

皇帝既要教好这个继承人。又要忌惮太子会不会为了皇位提前抢班夺权,自古以来皇家父子相残的事情还少吗?

李承乾会不会也这样呢?李世民心中不由生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帝王绕过开猜忌,尤其是这样敏感的时候。

所以他无法劝心全意地相信嫡长子,心中少不得会有些许猜疑,事情真相到底如何就很难判断。

李世民沉声问道:“孙伏伽,关于太子和齐州谋反之间的联系,是否能调查清楚?”

“臣会尽力,但是调查恐有难度。尤其是关于齐州之事……”孙伏伽第一次在皇帝面前打了退堂鼓,表示出为难。

李世民沉声道:“你不必顾忌,朕可以给你权力,东宫之中除了太子,你可以提审任何人,包括纥干承基。其他人等若有问题,报知朕后便可着手调查,必要时可以抓捕。除此之外,你还需要什么?”

孙伏伽道:“陛下。臣对齐州之事不甚了解,如果深入调查,恐怕需要一个对齐州事务比较熟悉的帮手。”

“这个……”李世民沉吟片刻道:“这个不难,让谢逸配合你便是了,齐州之事他最清楚不过。”

……

李佑和阴弘智所谓的证词已经传遍长安,谢逸自然有所耳闻。

事情果然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李佑谋反事件还是牵涉出了太子李承乾,这一点和原本的历史轨迹完全一致。

只是……

李承乾真的参与了齐州谋反?华阴那场极为不成熟的袭杀是他的手笔?

前者,谢逸的态度是否定的,从当时在齐州的情形来看,似乎没有东宫与之牵连的迹象。至于后者……

这不好说。但如果前者不成立的话,后者自然而然也不成立,这事一下子有意思了。

不过李佑和阴弘智的指控又算什么?按照常理来说,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没有什么牵连,他二人凭什么指控李佑呢?

没有牵连,应该没有伤害才对,毕竟李承乾和她们直接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这么做图什么呢?

难不成兄弟二人之间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历史上李佑谋反案究竟是如何牵连到李承乾的?对此谢逸并不十分清楚,所以现在也难免一头雾水。

当然了,也不排除李承乾是被冤枉的,李佑和阴弘智死到临头想要拉上一个人垫背一点都不奇怪。或者是有人什么人误导了他们,然后将祸水引向了李承乾……

想到这里,谢逸心中突然不寒而栗,如果真是这样,说明整个人足够歹毒啊!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既然李承乾已经被牵连进来,那么他的谋反还会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如约而至吗?

也许**不离十的吧,至少谢逸有种不好的预感,接下来一段时间长安城里恐怕会不宁静,也会很危险。

长安城里不安全了,谢逸第一时间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所以立即让郑丽琬找个借口带着一家子回到辋川别墅去了。

“三郎,情况真的这般糟糕?”

几位夫人自然是不愿意走的,留在城里淮阳郡公府就是为了时常陪在谢逸身边,这才没几天就要走,实在有些……

不过郑丽琬足够理智,她知晓谢逸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事出有因,并且情况严重。

“不确定,相对来说辋川别墅更安全一些。”谢逸把握不准,但有一点不会错,如果真出了什么事,深山里的辋川别墅远比风暴中心的长安要安全。

“那你呢?”郑丽琬有些担心,关切询问。

谢逸笑道:“我肯定是不能走,但只要你们顺利离开,我们没什么好操心分神的,有什么事情也好应对。”

话虽这么说,但郑丽琬还是很不放心。

尤其是听谢逸说道:“回去之后让阚棱大哥做好准备,我在山中早就准备了逃生之路,一旦出现重大变故,让他带着你们迅速离开长安。”

郑丽琬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长安不安全倒是可以理解,但辋川别墅……如果说哪里都有危险的话,这次的变故该有多大呢?留在长安城里的谢逸又会遭遇什么?

这些事情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担心万分。

谢逸柔声安慰道:“没事的,只要你们平安无事,我一个人能够从容应付,至少能够全身而退,不必担心。

更何况……也许我是杞人忧天,事情压根就没有那么严重,是我想多了……”

“这时候多想点没错,皇子谋反,牵涉到了东宫太子,焉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郑丽琬熟读史书,懂得相关道理,只听她说道:“你尽管放心,我会照顾好一家子的,你在长安好好的。”

“嗯,乖乖回去等着我,待此间事情了结,回家第一个宠你。”

谢逸一句不正经的调笑多少缓解了些许凝重的气氛,和郑丽琬这边沟通妥当后,又安慰了一番其他夫人和两个孩子。

随后不久谢家诸位夫人便以接到金城郡主李安宁邀请,前往白云观参加祈福为由离开了长安城。

白云观在南山之中,距离辋川别墅不是很远,这祈福之后顺势回到辋川别墅也就顺理成章了。

安排好家人之后,谢逸也长长松了口气,现在自己一身轻松,没什么好顾忌的。无论接下来是什么情形,是防守还是进攻都能游刃有余。

谢逸本来还想给芙蓉园里的李治打个招呼,但仔细想想还是算了,他毕竟年纪还小,万一吓到晋王殿下可就不好了。在这方面,一定要保证他事先不知道,将来才能避开谋划皇位的闲言碎语。

自己来做个坏人,让李治做个好皇帝吧!

现在谢逸最为好奇的是李承乾是否真的会反,又会在什么实际发动怎样的叛乱?

说来也巧,就在这样一个十分巧合,且意义非同一般的时候,皇帝的圣旨却送到了淮阳郡公府。

李世民让自己前去配合孙伏伽调查齐州谋反案?哼哼,接到圣旨的那一刻,谢逸突然笑了……(未完待续。)

第三八四章从龙野望

配合大理寺卿孙附加调查太子和齐州谋反案的关系,这事……

难办!

但作为最熟悉齐州案情的人,谢逸没有理由,也根本没有机会拒绝,尽管他很不想参与到眼前的乱局之中来。

然而李二陛下似乎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特殊身份,或者压根没有将晋王李治纳入他考虑的范围以内?

不过既然参与调查,也是个好事,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案件的进展,并且根据形势做很多的判断和应对。甚至……

谢逸在想,是不是可以趁着调查的有利时机做点什么手脚,来推动一下局势的发展?

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还不好说,但风险大是肯定的,在皇子内斗中推波助澜,这要是被李二陛下发现,自己肯定死无葬身之地。虽然确实需要帮李治谋划,但风险是必须要在意的,任何时候身家性命最为重要。

来到大理寺的时候,谢逸不仅仅见到了孙附加,没想到还在这里遇到了纥干承基。这位东宫侍卫首领,太子李承乾的第一心腹已经被请进了大理寺,不过待遇还算客气。

一间审问的密室之中,纥干承基坐在椅子上,除了手脚被捆住之外没有任何特别,更没有受到任何的虐待或者刑讯。

孙附加见到谢逸到来,连忙出来迎接,不管两人之间的官职谁高,孙附加都不高怠慢谢逸,淮阳郡公的爵位已经让人望而生敬了。

“谢学士!”时至今日,谢逸在朝堂上的官职仍旧是弘文馆学士,他只是奉命前来协助孙附加。

“孙寺卿!”

孙附加沉声道:“相关的案卷谢学士都看过了吧?”

“看过了,很详细!”

“那就好,情况就是这样。想必谢学士已经了然于心,关于齐州的情况,还需要谢学士帮忙。”孙附加态度十分客气。

“客气,谢逸自当尽力而为。”

“谢学士请!”

谢逸跟着孙附加走进了大理寺的审问与牢房区域,曾经何时自己也曾被关在这里,虽说才几年时间。却已经恍如隔世。

走进审问的密室,瞧见纥干承基的时候,谢逸微微惊讶。东宫头号心腹已经被控制了?依稀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李承乾谋反就是纥干承基爆料的,那现在的节奏……

历史轨迹高度重合?也许是吧!

纥干承基看到了谢逸的那一刻,也有几分惊讶,而且心中泛起了些许不好的预感。也不知为什么他有信心应付孙附加,但谢逸的出现让他莫名有些紧张,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局促不安。

这一幕恰好落入孙附加的眼里,这位大理寺卿心领神会。显然是把握到了什么。

“纥干承基,阴弘智在长安时与你过从甚密,这两年齐王府和东宫之间也来往不断,对此你有什么说的?”孙附加走起了审问的标准流程。

纥干承基到是很配合,很镇定,甚至是面带笑容地回答道:“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不过是与阴弘智喝了几次酒罢了,大家同殿为臣,休沐之时有所交际有什么问题吗?

至于东宫和齐王府的交往……当时李佑不曾谋反。太子殿下身为长兄,与兄弟来往。兄友弟恭,这有什么问题吗?”

他很镇定,但此时的镇定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尤其是不断用反问式的语气。要知道,孙附加只是问他有什么看法,问题里本身没有给此事定性。并没有任何觉得他与阴弘智,齐王府和东宫交往有问题的意味,但他的回答却反应略微过激。

谢逸看在眼里,暗中不有暗自摇头,孙附加这等在大理寺浸润多年的老手哪怕不懂心理学。也能看出其中的异常来。

到底是真的有问题,还是心态不对,总而言之纥干承基的状态很不好,至少开局不利。

孙附加没有片刻的沉吟,继续问道:“如果只是这样当然没有问题,但阴弘智称曾通过你与太子殿下有过秘谋,商讨齐州与长安共同谋反,里应外合之事?可属实?”

“污蔑,一派无言!”阴弘智的反应略微有点大,沉声道:“齐王府和东宫只是寻常的礼尚往来,我与阴弘智往来也只是谈谈风月,绝不曾有谋逆之事。”

“阴弘智和李佑还声称华阴的谋逆乃是东宫所为……”

“污蔑,纯属污蔑。”纥干承基大声道:“此事与东宫毫无关联,阴弘智此举存属污蔑,总不能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朝廷和大理寺不能偏听一面之词,任由旁人污蔑东宫,污蔑太子殿下吧?

该说的我都说了,其他事情烦请大理寺仔细调查,找出实质性的证据,查出真凶,还东宫清白。”

纥干承基撂下这句话之后便不再配合,或者说他认为已经没有配合的必要。

他的话说个没错,现在这些话都是阴弘智的一面之词,也许确实是事实,但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又能怎么样呢?

只是这实质性的证据该上哪去寻找呢?

孙附加显然也有些许犯难,李佑和阴弘智两人虽然言之凿凿,但一直没有拿出证据,比如双方来往的信函之类的。给出的理由是信任都是阅后即焚的,所以肯定不会有留存云云。

虽然通常来说确实是这样处理的,但也不排除信口雌黄的可能,所以没有什么说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