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一齐州要是乱起来,还不知会是怎生情况,徐慧这朵娇滴滴的花骨朵在那里似乎很危险啊!

谢逸轻咳一声,轻声道:“徐娘子再齐州多保重,若是有暇,早些去长安探望令弟。”(未完待续。)

第三二二章当头一棒

出了龙湖别院,徐慧的思绪还有些乱。

谢逸最后那句话看似普通的关怀慰问,但是仔细想来有些奇怪,在齐州保重身体没错,早些前去长安探望弟弟是什么意思?

我去不去探望弟弟用得着你一个外人操心吗?再联想之前说要和弟弟一道前往谢家请益,徐慧心里咯噔一下。

莫非谢学士的真实的意思是邀请自己早些去长安,去她家做客?

也不知为什么,徐慧心中泛起一种古怪念头,一个男人邀请一个女子早些相见,这意味着什么?

不知不觉想到这里,再想起谢逸那有些霸道无礼的目光,徐慧竟忍不住有些脸红,心里有些小鹿乱撞。

“齐聃,你独自一人前去长安求学,要懂得照顾自己,虽然谢学士答允照拂,但贵人多忙事,未必能顾忌上,平日里还是靠自己。”

姐弟俩将要在陈州分开,看着即将独自前往长安的弟弟,徐慧难免有些牵挂,少不得敦敦叮嘱。

“姐姐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倒是我不在家,侍奉父亲还需姐姐多费心。”徐齐聃是个很听话的少年,很是乖巧。

“嗯,家里不用你操心,有事情就捎信来,要是有机会,我们会去长安看你的。”提及此言,徐慧又下意识想到了谢逸那句有些莫名其妙的提醒。

“嗯!”徐齐聃道:“不过姐姐年岁渐长,也到了该出嫁的年纪,说不定这次在齐州,父亲就会为姐姐物色夫婿。”

徐慧轻喝道:“胆子越发大了,竟敢开姐姐的玩笑了……”

徐齐聃笑道:“我说的实话,不知道父亲会给姐姐寻个怎样的夫婿。姐姐这般貌美,才学出众,一般的男子还真配不上……

我的姐夫,最好是像谢学士那等青年才俊,不过可惜……听说谢学士已经成亲,不然的话……”

“越发胡说了!”徐慧当即挥拳拍打弟弟。但下意识有些脸红了。

徐齐聃笑道:“嘿,我就是想说像谢学士那样的才俊,才配得上姐姐……咦,姐姐你怎么脸红了?不会真是对谢学士动心了吧?”

……

送走了徐家姐弟,谢逸再次回到湖畔的小楼。

杜惜君立即送上一碗冰镇的羹汤,轻声道:“客人走了?”

“走了!”

“三郎怎么不留客人吃顿饭再走呢?”杜惜君悠悠道:“尤其是那位徐娘子,虽然穿着男装,却是个姿容不俗的美人,人又年轻……”

“你又在想什么?”谢逸板着脸佯有怒意。

杜惜君轻笑道:“清晨才在说。两淮江南多美女,让三郎寻一个,没想到中午就有美人送上门来,三郎却视而不见……”

“那位徐娘子可不是一般人能……”

“怎么?难道她已经定亲许婚?”

谢逸心里顿时泛起了一个念头,自己先入为主地将徐慧当作李世民的嫔妃看待,但是……

当蝴蝶效应出现后,历史的轨迹已经不同,武媚娘都没有入宫。徐慧就肯定能入宫?

再者说了,先前心里便有念头不希望徐慧入宫。免得让李世民那个大叔误了人家闺女的终身幸福。

想想历史上徐慧的生命轨迹真的很可怜,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着实可惜。即便是生前的那几年,在后庭虽然身份高贵,但当真幸福吗?

恐怕不见得,贞观后期。李世民似乎开始服用丹药,身体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后期入宫的嫔妃全无子嗣,平日得宠的机会也质量恐怕也很差。

那么漂亮,才貌双绝的女子不该有此遭遇,该捧在手心里好生宠爱怜惜才是。念及此处。谢逸不免有些动心,家里已经有了武媚娘,再有个徐慧的话,嘿嘿……

仔细想想,郑丽琬本该是要入宫的,武媚娘和徐慧本该是嫔妃,如果全都娶回家,等若是抢了李二好几个女人,这感觉。

谢逸嘿嘿一笑,不免有些飘飘然。

“怎么,后悔了是吧?”杜惜君笑着打趣。

谢逸回过神来,皱眉道:“天气这般炎热,你这般撩/拨为夫真的好吗?”

“你……”杜惜君惊呼一声,连忙跑开。

谢逸轻叹一声,想起徐齐聃拜访的情形,不禁心生感慨,想当年自己前去侯君集府上行卷,这才几年时间便有人到自家前来拜访,当真是时移世易啊!

念及此处,谢逸轻声自问道:“侯君集该回到长安了吧?”

……

远征高昌一年多,侯君集终于回来了。

率领五千兵马,除了碛口以后便是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瀚海,高昌王鞠文泰根本不认为大唐兵马能够越过沙漠,所以压根没有任何的防备。

而大唐这边,也没有几个人对侯君集抱有太高的希望的,毕竟沙漠行军困难,光是对抗恶劣天气就已经足够人受的,更别提作战了。

但侯君集做到了,出乎所有人预料率兵出现在高昌城下,毫无防备的高昌人见到大唐军队惊为天兵,顿时惊慌四散。

侯君集只用了五千兵马便成功地占领了高昌国五座城池,并且俘获了高昌王鞠文泰,将这座西域丝路重镇纳入大唐版图。

毫无疑问,侯君集此行算得上功成名就,但在这方面也有一些不和谐的情况出现。大抵是为了在沙漠里激励兵卒,侯君集许诺攻陷高昌后可以允许士兵抢掠。

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只要进程的兵卒一个个全都抢的盆满钵满,得到了不少金银财宝。

侯君集本人自然也不能少,金银财宝另说,高昌国传世的宝弓被他据为己有。侯君集老当益壮,还忍不住春心荡漾,占有了一个高昌国的宗室之女,在高昌的这一年时间竟连孩子也生下了。

侯君集本人对这些事情都没当回事,他总觉得自己冒着这般大的艰辛,灭掉了一个国家,威震西域。占有一张宝弓,一个女人算得了什么?

他也有所耳闻朝中有御史弹劾自己,但他也没当回事,反倒认为真实文人酸腐和嫉妒,不认为会怎样。

全然没在意此举是否犯了皇帝的忌讳,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进了长安城,却不想迎来当头一棒。(未完待续。)

第三二三章蒙圈的侯君集

侯君集万万没想到,刚回到长安,在兵部大唐交接完印信之后,等待他的是大理寺的牢狱。

大理寺卿孙伏伽拿着圣旨,宣读了侯君集的数条罪状,然后直接要将其押入大理寺的牢狱之中。

“孙伏伽,你是什么东西,竟然敢对本帅动手?”侯君集完全没料到会有这样的局面,本就骄傲的性情,此番又带着赫赫战功和威风回到长安,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哪里受得了此等屈辱?

虽然有圣旨在手,但侯君集全然不相信皇帝会下这样的旨意,当然了出于臣子的本能,他自然不敢对皇帝有什么意见,所以心中的不满下意识就发泄到了孙伏伽身上。

孙伏伽是科举出身的状元郎,颇有才学,这些年也颇得皇帝重用,但在侯君集这等开国将领,秦王府旧将眼中,实在不算什么。平日里或许还能客客气气,但此刻又惊又怒,哪里会将孙伏伽放在眼里。

“潞国公勿恼,政事堂接到弹劾你的奏疏不少,其中有不少都有实证,按照大唐律法,您现在必须接受收押调查。”

孙伏伽倒也并不恼怒,好言相劝道:“在下也是奉命行事,还请潞国公体谅。”

“奉谁的命?”侯君集有些不服气地质问一句。

“自然是皇帝陛下的旨意。”孙伏伽高举圣旨,表明自己有理有据,底气十足。

“不可能,陛下不会这样的……”侯君集有些难以接受。自己明明才刚刚出生入死,在外奋战一年多,为大唐打下了高昌之地。威震西域。刚刚回来尚未论功行赏,反倒是迎来了牢狱之灾?

皇帝岂能这样苛待功臣,这样显然有些不合道理,侯君集显然有些难以置信,更有些无法接受。

孙伏伽完全理解侯君集的心情,淡淡笑道:“潞国公,你出征高昌确实有功。但国法森严,陛下处事向来得当,功劳自会奖赏。但过错同样会惩罚,赏罚分明乃是我大唐的不二制度,想来你是理解的。”

“哼,用得着你来教训我?”潞国公顿时皱起眉头。很是不悦。

“不敢。在下只是公事公办,还请潞国公见谅。”孙伏伽虽然谦逊,姿态低,但却称得上不卑不亢。这也难怪,身在大理寺任职本就是个得罪人的衙门,要是处处有所顾忌,看人脸色,反而没办法办事。

所以一直以来。孙伏伽一直是这种态度谦逊,但不卑不亢。温文尔雅却又铁面无私的态度。因而深得皇帝李世民的器重,也获得了大部分朝臣的认可与配合,在大理寺的差事办的风生水起,不多两年便已经身为大理寺卿,六部九卿已经算是当朝高官了。

侯君集这差事难办,孙伏伽从接到圣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一件事,此案将会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为棘手的一件差使。

以往大理寺虽然也专门管辖的是审理案件,充当皇帝爪牙的差事,但所经办案犯身份都不算特别高,至少不那么棘手。这两年下来最麻烦的大概就是如今的淮阳侯谢逸那件事吧,不过最终还是妥善解决了。

其他的权贵家一般都比较有度,这两年长安的重大案件并不多,但是这次遇到侯君集……这可是大唐的开国之将,出身当年皇帝陛下的秦王府旧将,贵为当朝国公。出身比较高,资历深厚。

这是一个麻烦之处,除此之外,侯君集乃是军中宿将,在军中颇有影响力,且脾气火爆。处理起来肯定会麻烦,免不了要得罪人。但想到自己的职位,以及皇帝的意思,孙伏伽便没什么含糊的,只能硬着头皮来处置。

听到孙伏伽这么说,再看到大理寺的差役们严阵以待的情形,侯君集最终暂时忍耐。虽然已经向兵部交还了鱼符印信,但军中很多部将还是愿意听从自己调遣的,再者身为国公,大将军,即便非战时也有不少部曲,这些力量足够和大理寺的差役对抗。

但侯君集也很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现在自己动手,便意味着抗旨,那后果可就严重了。虽然身有功勋,但侯君集多少还记得一些为臣之道,不敢明目张胆行此错误之招。

“罢了,且跟你走这一遭,看你们能将本国公怎样?”侯君集摆摆手,气冲冲地走在前面。

只要侯君集配合,孙伏伽自然也会客客气气的,不会让人去绑押一个当朝国公,甚至客气道:“潞国公请,大理寺已经备好了房间,请国公且先住下。”

这也是孙伏伽的聪明之处,皇帝虽然要收押侯君集,但如何处置尚不知晓。不管怎么说,侯君集也是堂堂国公,公然关在牢狱之中不太好,尤其是那种阴暗的牢房之中。大理寺中也有一些特殊的牢房,里面与寻常客栈的客房没什么分别,算不上豪华,却也干净舒适,正好适合侯君集这种有身份的人。

“有劳了。”侯君集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却不怎么领情。

孙伏伽看在眼里也不生气,这样的反应完全在情理之中,只是他隐约有种预感。侯君集这事恐怕不会很简单,皇帝已经从洛阳启程返回长安,朝堂上或许要有风云起,还不知会是怎样的风暴呢。

大理寺已经被牵连近来,只愿不要陷的太深,至少不把自己陷进去,这等浑水还是尽量不要蹚太深为妙。只是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无可奈何。

……

东宫之中,纥干承基脚步匆匆,神色也有几分凝重。

“太子殿下,侯君集回来了。”

“怎么样?”李承乾听到消息,神色顿时紧张起来。

纥干承基道:“不出所料,侯君集刚在兵部交了印信,孙伏伽就带人过去了。”

“是吗?那侯君集有没有……”李承乾连忙询问,意思再明显不过。

纥干承基道:“有些不悦,也闹腾了一会,但是最终还是跟着孙伏伽走了,只是结果还不知道怎样。”

李承乾沉吟片刻,吩咐道:“那准备吧,按照我们既定的策略办,无论如何也要把侯君集保下来。”(未完待续。)

第三二四章东宫烙印

李世民是八月初回到长安的,天气刚刚转凉,方便大队人马返回长安之后,皇家东巡便结束了。

也许李二陛下还想在洛阳多待一段时间,但是朝廷突然出现的纷乱太多,使得不得不回到长安。

侯君集被下狱,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震荡,皇帝要是不在长安,处理起来会比较麻烦,此事李世民必然是要过问的。

另外,晋王李治预计九月里成婚,一应事情也该早些准备,所以长安自然是要尽早回去的。

侯君集自从进入大理寺的牢狱之后,就不断的上奏疏向皇帝申诉,侯家也不断四处活动,为营救侯君集努力。

但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却不闻不问,表现的十分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