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超级强国-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专题汇报”那是既有完整的文字报告资料,又要专门对文字报告中的内容进行口头说明。也就是说,莫凯对赵无极“首功”的肯定,并不是他个人随便说说,而是以省外事办文件的形式出现的。

这种专题汇报会,在华夏的政治生活中是极为正规的。

此次国驻平原领事馆前往卢江考察,说它的结果是皆大欢喜,一点也没说错。

从西川省的角度看,加深了米国政府和人民对西川省情的了解,树立了西川对外开放的形象,领事馆考察某个县或某种经济文化现象,在某种意义上也开创了华夏先河。在打开国门的时代,如何与外国人相处,此举,对于其他地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从梓州和卢江的角度看,他们完成了一次极富意义的外事接待活动。对于市、县一级政府来说,同样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此外,梓州和卢江在年度的对外工作和外贸工作中,必定会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一共66万米金的外汇额度。算在梓州的账上,能让梓州的外贸工作、引进外资工作上一个台阶,而算在卢江县头上,更是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一跃而成为外贸工作或引资工作先进县。

从米国人的角度看,他们达到了深入华夏民间。了解华夏农民生活与文化的目的,加深了与西川省的友谊,这对米国在华夏的商贸活动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传统文化协会在华夏落实了第一个援助项目,这对米国这一工作的推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在这次活动中,被省外事办称为立下“首功”的赵无极。其收获却不见得有传说的那么好。只能说,赵无极通过此次活动让从省到市、县都见识到了他的才华与能力,至于这些看法能给他带来什么,现在根本看不出来。

有大领导关注是好事,但也是坏事。如果你干得好,领导会提拔你,让你的升官速度加快;如果一旦出错。也容易被大领导知道,从而也极易被打入冷宫。当然,如果与大领导成了朋友或有利益关系,那自然另当别论。

皮特一行离开卢江是星期五上午,县委决定这次参与接待皮特一行的干部职工都休息两天,下周一才正式上班。

赵无极听到县委办的这个通知,自然非常高兴。他正好利用这难得的休息时间与李馨欣缠绵一番,同时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赵无极现在的情况比较尴尬,那就是到了凤山只有坐在办公室,整天无所事事。虽然乡党政政府也有日常工作要做,但赵无极的乡企办就是一个闲得蛋疼的衙门。凤山有四个乡镇企业即农机修理厂、中药材加工厂、乡榨油厂、凤山酒厂,但这些企业都是费仁强的人在把持着,原来由乡企办主任徐庭放名义管辖,现在也变更到了副主任汪怡生的手下。如果徐庭放要伸手,还有越极的嫌疑,更不要说赵无极了。

到凤山的几个月,除了乡上安排他做的事外,他也听说过一些有关这四个乡镇企业的情况。家机修理厂,主要修理粉碎机、磨面机、手扶拖拉机以及抽水机什么的,凤山的农机本来就少,业务量自然就更少,这个工厂,也是当年拍脑袋的产物,买回一两台小机械,再买一些烦恼于扳手、钳子等手工工具,就开张了,而乡政府的财政却从此要养12个人。

按赵无极的理解,这个工厂可以存在,但最好不用公家养人,把其资产出售或承包给私人,有人守铺面有人下乡修理机器就行了,这样,靠他们自己努力,养活2…3人问题并不大,而乡政府也从此不再承担那12人的工资福利什么的,一年至少要节约近万元的财政开支。

凤山的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因此中药村加工厂的效益应该相当好,但是,中药材加工厂的厂长程继先是费仁强的表弟,其人就两个优点,一是紧贴费仁强,与费仁强共同分赃;二是每到收购中药材的季节,就拿着乡党委政府的文件下乡,对农民手上的中药材强行“压价”收购,其赚来的钱,除了程继先等人私用外,勉强够发7个职工的工资。

中药材加工,赵无极是很有想法的。一来他的系统中本就有传统医学,他完全可以为之提供一些生产配方,要知道,在后世的中成药可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当然,赵无极想要提供这个配方得先学习传统医学;二是,赵无极此前在《凤山工业发展可行性报告》中设计了一个“精品卤料厂”,所谓“卤料”就是八角、三奈这类中药香料,随便到一个中药铺,都可以配其一付标准的“卤料”,按比例下料就可做出美味的卤味来。因此,只要中药材厂把“卤料”这块业务做起来,中药材厂就算活了。

但是,赵无极这份报告交给乡党委政府后,费仁强也好,程继先也好,并未从中嗅到什么商机,到今也不见其有什么行动。当然。如果没有赵无极的积极配合,他们搞出来的卤料,也仅仅是普通的卤料,远没有赵无极自己配制的高级。

乡榨油厂的业务就是为老乡榨榨菜籽油、花生油等,而且几乎是全手工、重体力劳动。效益到是比较好,但也仅仅是支付13个人的工资。赵无极重生而来,自然知道在后世,这种小作坊式的榨油厂将被大食品公司的油品所取代,在风山搞什么企业,也不会搞类似于榨油厂这种企业。

如果赵无极真要在凤山搞一个企业。搞一个大企业,那么,这个企业一定是酒厂。赵无极知道,从现在开始,到后世的21世纪,华夏的白酒行业将持续兴旺二三十年时间。即便后来狠刹奢侈之风,高档白酒销量锐减,但中档白酒依然十分畅销。

随着对系统的了解,赵无极也明白了,但凡高科技或特别专业的技术,譬如冶金技术,赵无极必须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从系统中兑换,而像酿酒这类技术,更多的属于传统工艺,甚至叫秘方,这类东西,不需要学习就可兑换,当然,赵无极得自己想个好的借口,即便学习酿酒技术,也不太复杂。譬如要用到的化学知识,有高中水平也足够了。

另外,酿酒业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必须依赖于独特的自然环境,譬如西川南部和南阗省北部两省交界处的山川河流。远离繁华都市,可就是出好酒。就是梓州,在后世也有畅销华夏的名酒问世。

这是典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有人说东海市出产一种名酒,特别好喝,别人肯定不信,那么繁华的都市,生产工业酒精有可能,出产美女也有可能,但出产美酒嘛……

赵无极的想法非常美好,可惜的是,赵无极现在手上无权。不要说改建这些企业,就是走进去逛一圈,也会被别人防贼似的防着,那可是费仁强的钱袋子,有些人的命根子,岂容别人染指!

星期六下午,赵无极闲着无事,便来到了黄大山的精品屋。目的当然是了解竹编与木雕产品的走势,销售的结果与赵无极的估计差不多,这些工艺品确实有人购买,但走货量却比较少,如果凤山的两个合作社开足马力生产,黄大山只能销售其中的五分之一最多四分之一,而如果不能进行“饱和生产”,那么赵无极想以合作社的方式让村民脱贫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木雕与竹编二者之间,相对而言竹编的走势还要好一些,譬如果篮这种工艺品,既可以做摆件又可以装水果,那些生活水平不错或比较讲究的家庭,买一个回去装水果显得很上档次。

在竹编与木雕的生产速度上,竹编的工艺还要复杂一些,而木雕只要工具趁手,半天时间就可以雕刻一个。但在合作社的规模上,木雕社有77户人家,而竹编社则只有27户。竹编生产程序复杂耗时多入社村民少销量相对较大,木雕生产相对简单耗时少入社村民多销量相对较小,这样一比较起来,竹编合作社的生存几乎没有问题,但木雕社的问题却大了。

至于“龙王潭山珍合作社”,赵无极在给了他们明确的指示之后,还没得到什么消息,也许,他们已经找到销路了吧。

其实,凤山的木耳、菌子、干果之类的山珍,此前的销路也是不错的,只是农民散家散户销售,数量不多,卖的价格有些亏,赵无极支持这个合作社,前期是让他们试水销售,学会在市场中游泳,等他们打开销路之后,赵无极将传授他们系统的菌类种植技术,在赵无极的想像中,龙王潭村后山的十数万亩山林,只要能开发出1万亩菌类种植基地,那就将把龙王潭村带入所谓的“小康”。

在普通人的眼中,木耳这类山珍,吃过的多是两类,一类是野生木耳,朵小肉嫩味好,价格高昂;另一类是人栽培木耳,朵大皮粗味淡,价格低廉;其实,介于这两种木耳之间,还有一种木耳也是人工栽培的,但在外形味道方面,与野生木耳差别不大,价格也仅次于野生木耳,是人工木耳的1。5倍以上,普通人很难认出二者的区别,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其原因就在于这种人工栽培的木耳,也是在原始森林里露天野外栽培的,与野生木耳的成长环境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人工施以了菌种并加强了管理;而那种很便宜的人工栽培木耳,多是在平原大田里用大棚和化肥、营养素等生产出来的,那质量营养味道,自然差了几个档次,一般小饭馆里炒出的木耳肉片,用的就是这种人工木耳。

而龙王潭村,正是这种半野生半人工木耳成长的绝佳之地。

想到这儿,赵无极再次感叹自己的“无权”!作为重生者,在发展经济一套上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他们的眼光很自然地就盯在了未来,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某种产业或某种现象,在后世是个什么样子。

赵无极此时就像赤壁之战时的吴国大军,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待东风一起,就万船齐发,火烧赤壁,只是,这东风在哪里呢?

第140章铁杆

“赵兄弟,如果想扩大销量,我去平原跑跑吧。”黄大山看到赵无极在听到自己说销量不好后就陷入了沉思,便主动请缨道。

“哦,不急。对了,价格方面还好吧。”赵无极回过神来,问道。

“我一般都是加价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七十。赵兄弟,会不会是价格高了的原因?”黄大山有些吃不准,最初,赵无极可没说要加这么多利润的。

“应该不是,估计还是卢江太小了的原因。这样吧,我明天带几件样品去梓州看一看,说不定我能想到办法。”目前,凤山的木雕才77户农民加入生产,其生产的绝对数量并不大,在赵无极的计划中,凤山的木雕合作社,应该达到500户以上,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以及品牌效益。

不是与米国老达成协议,由米国佬来销售吗,怎么赵无极还在为这事儿瞎忙?这就是赵无极精明的地方了,如果仅仅依赖于米国,第一,米国人什么时候开始进第一批货是个未知数;第二,米国人拿到米国销售待把销售情况反馈回来得有一定的时间,且真实的数量此时也是未知数。万一米国人在10月26日前到不了,而系统又认定木雕销售达不到要求,那个“组建三个企业”的任务岂不是白白浪费掉了,那可是1万点积分呢,赵无极可舍不得。

因此,赵无极得两条腿走路。米国佬要的货,即便按协议上说的量,也只是这77户村民一年正常的产量,也就是说凤山木雕合作社要想扩大,真正惠及到五棵松村、大碑石村的大多数农户。也得另找销路。况且,这个世界上,又不只是米国人有钱,又不只是米国人才喜欢土雕工艺品。

赵无极有个同学分配到了梓州商业局,他正好趁这机会去看看同学。这家伙。还是同寝室的舍友呢,关系自然是好上加好了。

前世,赵无极这位名叫刘文进的同学,在官场上一直比较平稳,在赵无极重生前做到了梓州市经贸局局长的位置,虽然赵无极当时只是一个“副科”。但这家伙每次在卢江应酬完了之后,都要约赵无极出去玩一玩,而赵无极那些狗屁歌曲,就是与刘文进这家伙在KTV里面学会的。

因此,这种铁杆哥们赵无极不但不会忘记,只要有机会。就会去看望他。当然,此时的刘文进还是普通的一个科员,正在商业局里挣着表现呢。

前世,赵无极虽然与刘文进关系好,但因为赵老爸失势、早逝连续两次打击,官场上算是个失败者,因此对于官场也只是抱着拿工资混的想法。并没有进行特别的研究,但现在想来,前世刘文进能够走到正处级局长的位置,其优点也是非常突出的。

刘文进父母均是梓州城郊的农民,或种粮或种菜的那种,无权无势,刘文进分配到梓州市商业局,完全是这个时代大学生还是大熊猫,是国宝,再加上他正是梓州市人。分配到梓州进而分配到商业局,差不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当时,最热门的部门与后世一样,是指党委办、政府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