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历史上一样不会南下啊。

所以赵东云抵达锦州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对俄国外绝无东进之意,第二件事就是下令部队修筑防御工事。

正所谓有备无患,不管俄罗斯来不来,他赵东云都得做好准备,免的到时候俄军打过来。

锦州城区三面环水,而外围则是三面环山,可以说非常利于防御的一座城市,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关内外铁路是经过锦州的。

近代战争中,随着枪炮的大量装备,战时的物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一支现代化部队作战的时候,它所需的后勤物资是海量的,大兵团作战的时候根本无法依靠传统的徒步运输、马匹运输来供应补给。

这个时候,铁路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近代战争里头,实际上大部分战役都是在铁路沿线发生的,因为铁路的存在让后期补给更方便,反之没有铁路的话,那么战役打起来就会碍手碍脚,物资的补给极不方便。

而锦州就是关内外铁路(京奉铁路前身)的重要途径站点。

当交通、地形各方面因素结合到了一起,就使得锦州成为了战略要地,俄军要想西进,就必须攻克锦州。

而要攻克锦州的话,就必须先攻克锦州外围的几个高地,所以在赵东云初步制定的防御计划中,是以东面之大小紫荆山、西北面之鸡冠山、二郎洞山等、南侧架子山等组成外围支撑点,在高地上部署火炮、机枪。

同时在锦州城内构筑多道的防御阵地。

不过赵东云的第三协本来兵力不多,就算是把这些阵地都修起来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兵力进行部署,但是赵东云的想法却是不管这些阵地以后用不用,但是先把阵地修起来再说,毕竟以后的事情谁也不说不清楚。

当然了,对于赵东云来说最为重要的其实也不是守住锦州,而是确保自己的退路,所以他首先修的并不是前沿的大小紫荆山阵地,而是在锦州南部构筑松山防线,并且在这里部署了两个步兵营,同时还部署了两个骑兵营。

防止俄军从女儿河下游渡江,进而从南侧包围锦州,要是那样的话别说守锦州了,说不准赵东云的第三协就得被困在锦州了,所以面对自家生死的大问题上,赵东云的表现非常保守,足足两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营的兵力在部署在了这里,一方面作为锦州城的预备队,一方面也是作为女儿河下游的警戒部队。

“只要松山镇不失,那么我们的退路就可保无忧!”林永权指着地图道:“至于锦州城这边,我建议还是以城区固守为主,如此可以有效的降低敌军火炮的效用,在城区的复杂地形之下,我军的机枪火力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如果敌军对锦州进行大规模的正面进攻,那么就可以有效的消耗敌军有生力量。”

赵东云听罢点头:“嗯,看样子您们都是下了苦工的,不过我还是要再说一点,锦州之守在于首战,利用机枪等对俄军实施突然性的打击,如此有必要把机枪、火炮等火力尽可能的集中起来。”

赵东云的这话却是让林永权疑惑了:“如果把机枪集中起来的话,那么其他方向呢?”

赵东云却是不以为意!在他的预计里,如果自己真那么倒霉遇上俄军来攻的话,那么他所能够做的就是在前期利用俄军对机枪杀伤力的认知不足,尽可能的给予俄军杀伤。

到时候俄军要是漫山遍野的发起密集冲锋,一天杀他个几千人也不是难事!

只有把俄军一开始的那股子士气打击下来,接下来才好谈具体的防守,至于守不守得住以后再说。

毕竟他的第三协兵力太少,少到连填满锦州防线的士兵数量都不够,面对这种情况,赵东云向袁世凯发去了请求援兵的电报。

第七十章两镇一协

“如今我们常备军的第四协才搭起架子,连士兵都还没有呢,那里有部队可以给他派去啊!”保定总督府内,王英楷皱眉道。

然而这个时候段祺瑞却道:“第四协虽然新立,不过大体的架子也已经打起来,可以先派到辽东那边去再慢慢充实训练,这样加上第三协原有的部队,一个右镇的架子也就起来了!”

听到段祺瑞把话题转到了右镇这边俩,王英楷就是更加反对了!

开什么玩笑,如果让右镇建起来,这个段祺瑞肯定是翼长!而为了阻挡段祺瑞掌控北洋常备军右镇,他王英楷和冯国璋等人已经努力了大半年,怎么可能在今天轻易放弃,当即就是道:“如果现在把空架子的第四协调往辽东,必然会大大拖延第四协成军之期,我北洋大举扩军在即,这第四协乃今年下半年我北洋扩军重中之重,如此贸然举动必然会大大影响我北洋扩军之举!”

“再,如今赵东云所率第三协已是混成协之实,在外可自成一体作战,乃我北洋当今第二战力,如果为了成立右镇强行把第三协各部剥开,届时恐怕会极大影响第三协的战力。怕是右镇未成之时那第三协就已经乱了!”

这个时候,冯国璋也是点头道:“绍宸所言极是,赵东云之第三协七千余人,已经自成一军,所辖炮队、骑队应有尽有,如果为了编练右镇而强行拆解,乃是得不偿失之举!”

段祺瑞听到这两个人的话,心中恨不得破口大骂!同时心中也是隐约生出了后悔当初扶持赵东云的想法,当初段祺瑞扶持赵东云登上第三协统领的时候,可是没有想到赵东云竟然会成为他登顶右镇翼长的障碍。

当即就是哼了一声:“如果不派第四协去,难道要抽调左镇去?”

“左镇肩负控卫京畿、弹压直隶地面重任,如何能抽兵东进!”王英楷毫不犹豫的拒绝,开什么玩笑,要挖他左镇的墙角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看着手下人的争吵,袁世凯也是感到有些为难,按照他一开始的想法,赵东云的第三协肯定是要和未来的第四协一起成立右镇的,实际上他当初也是按照这个想法陆续给第三协增添马队、炮队、工程、辎重等部队,为的就是给右镇打下基础。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四月份东北局势出现的巨变,导致袁世凯得派兵去辽东,而选来选去最后还是决定了赵东云的第三协,当初选定赵东云这个第三协的时候也是因为第三协各兵种齐全,具有作战能力。

然而却是没有想到第三协的作战能力竟然会成为成立右镇的障碍!

如果第三协只是个普通的第三协,那么和第四协一起编为右镇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第三协现在已经是一个具有作战能力的混成协,辖有骑兵标、炮兵营、机枪营等众多部队。要把这样的第三协和第四协一起编为右镇的话,就必须剥夺第三协原辖有的诸多兵力。

用一个计划中的、尚没有练成的右镇去取代一个已经具备作战能力的第三协是否划算?

更关键的还有,袁世凯又不是只扩编一个右镇而已,他还打算扩编更多的镇呢,也不是非得把第三协和第四协编成右镇的。

“现在直隶地面新军本来就不多,要往锦州增兵也是无能为力了!”袁世凯一边说着一边道:“前头我让赵东云把唐山防军给整编了练一个营,这个营也就拔给第三协那边!”

袁世凯的这话其实也就是没有给第三协派遣援军,因为那个唐山防军整编的营是用来控卫唐山福元机器厂的,根本不可能往外抽调,也就是说即便归属了第三协麾下,但是赵东云也不能把他调到锦州来。

不过赵东云请求援兵这事,也是让北洋内部继续出现了右镇的争夺,段祺瑞力争把第四协派到辽东去,然后组成北洋常备军右镇,到时候他自己担任翼长,而这事被王英楷、冯国璋等人坚决反对。

就连赵东云听闻这个消息后也是大感头痛。

为什么,因为北洋体系内除了王英楷外,就属于他赵东云最不希望右镇成立了,因为那样就代表着他的第三协混成协的地位消失,所以能够拖多久就拖多久。

为此他给袁世凯发起了私人电报,称第四协乃北洋扩军之重,不可轻易调动。又说如实在兵力紧张的话,职部勒紧裤带就撑着,援兵不来也是个可以的。

也就是说,赵东云宁愿不要援兵,也不希望第四协跑过来,然后段祺瑞也跟着跑过来夺取他现在的大部分权力。

从这事上也就可以看出,赵东云和段祺瑞已经开始实际性的决裂,如果说之前的赵东云还是属于段祺瑞派系的重要一员,两人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话,那么现在两个人的利益就已经有了冲突。

当利益有了冲突后,两人的同盟关系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

面对右镇这个老问题,加上现在是北洋扩军的关键时期,袁世凯也是不打算继续拖延下去导致事情发生太大的变化了。

六月二十七日,袁世凯下令把北洋常备军左镇改为北洋常备军第一镇、王英楷依旧任统制,其余官佐一律留任。

原赵东云之第三协改称北洋常备军第三混成协,原马队右标改称马队第三标,炮队右标第一营改称炮队第三营,原第五标、第六标改称第九标、第十标。

从北洋常备军第一镇抽调两个步营为骨干,外加新招募士兵成立新第三协,从北洋常备军第一镇抽调骑队一营、加新编骑队一营,再招募两营,组成马队第二标,再从第一镇抽调炮队一营、新建炮队两营组建炮队第二标,辅以先头建立的第三协组建北洋常备军第二镇。

其统制之位段祺瑞虽然力争,但是由于王英楷、冯国璋等人的强力抵抗,导致段祺瑞最后被迫放弃第二镇统制之位,不过段祺瑞当不上第二镇统制之位,也别想让段祺瑞轻易放过冯国璋等人,最后争执之下,一直不被众人看好的吴长纯却是异军突起,被袁世凯任命为第二镇统制。

以上就是北洋派系内部在经过多达大半年的争斗后所形成的结果,在北洋扩军的这个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在尽量的争夺更有利的位置,而在这场争夺中,赵东云虽然在前期无法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但是依旧在段祺瑞和王英楷等人的相争中扶摇直上。

一举坐上了第三协统领之位,而在五六月份的东北局势变化中,赵东云却是被袁世凯派往锦州,从而避开了北洋内部派系在六月份的剧烈争斗,尽管从实际上来说他没获得什么好处,他的第三协还是只有原有的部队,没多什么也没少什么。

充其量也只是多了个混成协的名头而已,但是这没有失去什么就是他的最大好处!

此外,北洋内部派系的争夺虽然激烈,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北洋的扩军,相反还进一步刺激了北洋的扩军步伐,这从袁世凯成立北洋常备军第一镇、第二镇、第三混成协就可以看的出来,从表面编制来看,短短两个月内,袁世凯就已经扩编了一个镇的兵力。

当然了这个镇目前只是个空架子,吴长纯的第二镇现在只有了一个名义而已,接下来还得招兵,购买军械,就算一切顺利至少也要大半年的时间才能成军。

在北洋扩军的这个大风潮中,赵东云也是趁机给袁世凯发电报,称既然新军兵力紧张无法东派锦州,那么可否派遣练军一部,然后由他仿效唐山防军的前例进行整编。

赵东云这的这个提议让袁世凯很感兴趣,首先赵东云没找他直接要新军援兵,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要了袁世凯也拿不出来给他。第二点赵东云没找他直接要钱,因为要钱袁世凯也不给。

赵东云是向袁世凯请求整编旧军,说直隶防军已不堪用,久留徒费钱粮,还不如让他给整编了,通过裁汰旧军练新军的方式,好说好歹也能够弄出几个营的新军来呢。

如果让赵东云来整编旧军练新军的话,那么新出来的新军所需的军费就是来之于旧军原有的经费,也就是说不用袁世凯另外拿出太多的钱来。

此外,赵东云是北洋这几年的整编旧军的主要人员,他的第三混成协基本都是通过整编旧军来获得经费,从而把第三混成协编练起来的。不管是肃毅亲军还是元字营又或者是保阳马队还是唐山练军,这些旧军可都是赵东云一手整编的。

说赵东云是北洋体系内的整编旧军第一人也不为过,现在让赵东云继续整编旧军也是说得过去。

当即袁世凯也没太多的顾虑,直接抽调练军一部奔赴锦州,并交付赵东云进行整编,如此也勉强算是给锦州派遣了援兵,对赵东云以及其他希望派遣援军的人一个交代。

当然了这些派过去的练军是不中用的,赵东云要想得到援军的话,就得仿效肃毅亲军、元字营步队的前列,先把他们一股脑给整编了,以腾出这些旧军的经费来编练新军,最后能够练出多少新军来就看他赵东云的本事了。

第七十一章第三混成协的改变

“这些过来的练军怕是没有多大用处,必须得先整编了!”赵东云道:“论起整编旧军,我们第三混成协里头也就只有秀峰兄你能让我放心了!”

赵东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