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级别是绝大部分速成班出身的军官的人生终点了。

没有过人的军功以及资历,绝大部分军官都是无法跨越上尉这一级别,从而成为少校。

席鹤知心里头也是有些担心韩多田,当即问传令兵道:“老韩他现在如何?”

传令兵道:“韩排长现在已经被送往标部治疗,情况暂时不得而知!”

这年头的军官还是有些特权的,比如在这个治疗水平低下的时代里,士兵们在战场上受了伤,重伤频死的一般都被直接补上一刺刀了,伤势还能救的话就直接战地医院里救治,救活了能够动立马就被打发回原部队去了,至于伤势较轻的也只能随便包扎一下。而军官方面的话则是要好的多,受伤了立马送到后方医院治疗,运气好能活下来的话,一般还会送往各种疗养院进行专门的康复疗养。

赵东云对军官还是相当重视的,除了优先救治军官外,而且还在唐山设立了个军官疗养院。

毕竟对于一支近代化军队来说,其实士兵就是可消耗的资源,和子弹,炮弹没有什么差别,真正构成一支军队的核心是大量的合格军官,只要有这些军官还在,哪怕是第三镇的全部士兵都死光了,给赵东云三个月时间,他就能依靠这些军官重新拉出一支第三镇来,而且战斗力不会比原来的差多少。

韩多田虽然只是个最低层次的排长,但好歹也是个副军校,所以受伤昏迷后,就是立即被抬下了前线送往标部的战地医院进行救治。

“如今第一队那边的突出部情况算是稳定了下来,对面的这一次进攻至少折损了五十多人,我估计他们短时间内不会再一次进攻了!不过第一队突出部那边情况虽然稳了下来,但是第二队那边的情况还是比较困难,我看标部增援过来的那两挺机枪还是部署到第二队那边好一些”席鹤知口气虽然平缓,带有商讨的语气,但实际上他却是在直接下令作战命令。

旁边的一名副军校立即道:“职部领命,等职部的机枪抵达后,就立即前方第二队布防!”

席鹤知点点头,然后又对另外一名正军校道:“你第一队那边虽然打退了一次敌军的进攻,不过也不能松懈,尤其是突出部那边,老韩的那个排已经损失过半,你再换个排上去,这个突出部是绝对不能丢的!”

“职部明白!”那名同样年轻的正军校如此道。

席鹤知在前头安排详细战术的时候,实际上整条战线上的战事还没有停下来,第六镇这一次发起的反击围绕着席鹤知麾下第一队的突出部,不但战线波及整个第二营阵地,同时还波及到了旁边的第一营以及第三营,由此形成一个标级别的战斗。

而在远离前线的后方某座小高山上,一群将星闪闪的高级将领正在各自举着望远镜视察数公里意外的战线,这些人都是刚换上了新式军校标志的奉天将领们。

按照奉天陆军新式军衔标志,这些高级将领们的肩章已经是换成了黄底五角金星,都统级则是依次一颗金星到三个金星不等,参领级别的则是在黄底上加一道白条,依旧是一星到三星不等,而军校级别则是两道白条,依旧是一星到三星不等,此外还专门为军校生设立了不佩戴金星的黄底两道白条的军衔标志,算是后世的准尉了。

这里就看出,赵东云只改了军衔标志,然而军衔等级以及称呼却是没有改,其中的理由就是目前王段赵三人其实都还没有正式举起反旗,他们攻打京师的理由不是推翻满清建立共和,也不是清君侧,用的理由是:逮捕杀害袁公的凶手,迎回袁公遗体人等。

只不过列出来的凶手名单几乎涵括了满清大部分少壮派,载沣、载洵、铁良、端方一个个满族的重量级人物都在上头!

要是慈禧真答应了王段赵三人把名单上的所有人都一股脑抓起来杀了,估计这满清不用去推翻自己就得先倒塌了!

不管实际情况如何,至少目前来说王段赵三人都是还没有正式叛乱的,这一场战争如其说是北洋叛乱,倒不如说是北洋内战!

所以甭管是王英楷还是段祺瑞又或者是赵东云,一个个口里头都是说着袁公遗命和北洋存亡之类的,所以很多北洋传统就不能乱改了,比如军队的镇、协、标以及军官的军衔制度等,这些都不好乱改。

如果说是光明正大举起反旗,赵东云早就把军队的称呼以及军官军衔甚至编制之类的改了。

但是目前来说,奉天陆军的军衔等级依旧不变,继续沿用正副协都统、参领、军校三等九级,一些军佐的称呼也是继续沿用,比如一等军需官、二等医务官、三等军马官等。

甚至目前奉天陆军的番号都是继续沿用以前的奉天常备军,赵东云手下的奉军,正式番号就是‘奉天常备军’。

如今这么一大群佩戴着奉天陆军新式军衔的高级将领出现在这里,可是不多见的事,而仔细看就可以看见众人似乎围绕着一名年轻人,此人穿着深蓝色高级将官样式外套,腰间悬挂着一柄镀金的军刀,带着白色手套的手还拿着一只望远镜。

等他放下望远镜来,那么就可以清晰的看见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让京师内无数人心惊胆颤的赵东云!

第一百九十七章杨德明的自信

自从十月初袁世凯遇刺身亡后,赵东云的名字就和王英楷以及段祺瑞等几个北洋大佬的名字广泛登上了各地报纸。

尤其是十月中旬赵东云和王英楷、段祺瑞三人达成了事实上的军事联盟进军京师之后,以上三人的名字更是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中国,不仅仅是国内甚至很多国外报纸都是在报道中国内战的时候,都不会忘记提一提这三个人。

其中王英楷和段祺瑞还好一些,他们虽然在北洋内部威望巨大,但在外界名声却是远远不如赵东云那么大,赵东云早在1903年率军入住山海关后,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作为中国在奉天地区的直接军事负责人,清廷口中的‘武装中立’执行者,他的大名在1904年的时候就广泛登上了国内报纸以及国外报纸,很多人甚至把他的照片和日‘本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以及俄军远东总司令库罗帕特金并列刊登。

可以说那个时候,赵东云在国内就已经算是小有名气了,而后出任盛京将军后成为封疆大吏之一,再加上他那年轻的过分的年龄,所以就更多人对他感兴趣了。

所以在袁世凯遇刺之前,赵东云的名声就已经不算小了,而后袁世凯被刺杀,北洋诸将直接率军要杀进京师的时候,赵东云的名字几乎是天天都能出现在各地报纸上。

不过这些报纸上有说他是好,也有说他坏的!

比如说两江地面上、湖广等南方地区,这些地区的舆论整体上是对北洋诸将,包括赵东云、王英楷、段祺瑞在内是保持了批判,认为他们破坏了国内和平,让中国陷入内战。

不仅仅民间如此,甚至南方诸省官场上对此也是颇有意见,张之洞就指名道姓说赵东云入关之举将会大大破坏立宪进程,不为明智之举也。

至于端方、荫昌这些满族疆臣,就更是骂赵东云是乱臣贼子了。

其实不仅仅是赵东云被他们所排斥和诋毁,就连和朝廷站在一起的王士珍和冯国璋也讨不了好,一大群人指着他们的鼻子骂,说他们无能,让京师陷入战火之中。

总体上而言,南方省份不分满汉,其实都对北洋没啥好感,恨不得王段赵三人和冯王两人杀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除了这些传统上的民间和官场舆论外,同盟会那些革命党人也是跳了出来,他们倒是对赵东云表达了无数的赞美之词,称赵东云等人实乃国家和民族之心,共和之辛。

而且孙文躲在日‘本里发表文章称呼:如有必要,他将亲自返回国内直隶,领导起义军进行革命!

不过他也只是说说而已,要是真敢跑到直隶来领导所谓的革命起义,估计王英楷和段祺瑞会先杀了他。

近段时间的舆论纷纷,也是让赵东云的名字再一次传遍了大江南北!

而这个近月来闻名国内,一举一动已经影响着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他此时此刻略微皱眉,放下望远镜后他道:“这第十标的进度有些慢了!”

一旁的陈光远听罢立即上前道:“第十标对面的是第六镇主力一标,而且进攻方向地形较为平坦,贸然进攻的话唯恐伤亡过大,所以职部传令他们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

赵东云却是道:“避免伤亡虽然是好的,不过这仗还是要打,眼看着就要立冬了,我们总不能在这通州耗上一个冬天的!”

陈光远听罢面露苦色,看这赵东云的意思,似乎是想要让部队发起一场强行的进攻,但是在当代的战争模式下,发起强行进攻的话,那伤亡绝对不是第三镇所能够承受的,当即他就道:“如今第六镇那边是据工事而守,如果我军贸然进攻,恐怕……”

赵东云却是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进攻之道何止千万,难不成除了学日俄玩人海冲锋外,你们就不会点别的了吗?”

那陈光远被呛了这么一句,脸色也是有些涨的通红,赵东云今天发火他也是有所预料的,这进攻通州已经有五六天时间了,但是除了一开始打的还算顺利外,后面几天就是陷入了僵持作战,陈光远两天前亲自指挥第五协发起了一场进攻,但是很快就是被打退。

这种情况下,陈光远就采取了更加保守的策略,让部队挖战壕,慢慢一点点推进,但是这样伤亡固然小了,但是所需要的时间却是太多。

这种情况下,赵东云对他有所不满也是正常的。

不过这个时候赵东云也没有对陈光远继续批判什么了,有些话说一遍就够了,如果陈光远还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那么陈光远也就没有第二次的机会了。

苏系说大不大,说小也不说,下头一大堆年轻有为的军官们苦巴巴盯着这些协统、统制的位置呢!

你陈光远如果发挥不出色,那么赵东云就会毫不犹豫的把他撤换下来,换上一个能让他获得胜利的将领。

此时他转过身来,然后对方壁永道:“参谋长,你有什么看法!”

方壁永道:“通州之前虽然地形一般,但是第六镇之前却是在这边构筑了大半个月的防御工事,这些工事固然不能和日俄站时期的辽阳防线相提并论,但是也不可小视,这直接发起正面进攻的话,恐怕是要遭遇极大的伤亡,如果要进攻肯定是要绕过这些地方的。”

说到这里,他转身指了指一名年约二十七八岁,佩戴者协参领军衔的军官道:“杨科长之前提出了一个作战方案,或许能够给司令一些参考!”

赵东云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个方壁永是在给这个年轻人机会,当年段祺瑞就是这么向袁世凯举荐他的!当即就是看了过去:“哦,杨德明是吧,这段时间过的可好?”

这个人就是数年前袁世凯选送的多名精英学子里唯一考上柏林军事学院的那名学子,乃是北洋体系甚至国内里继赵东云之后,第二个就读柏林军事学院的学生,而继他之后,这几年来,北洋体系里又有四人成功考入该校,不过另外四人目前都没毕业回国,这杨德明也是今年下半年刚回国。

因为有着赵东云的成功经历在,让袁世凯对他期望甚大,他刚回国就被授予协参领的军衔,然后进入北洋军官学校担任教官,按照赵东云当年的晋升路子,如果他在担任教官的日子里表现出来应该有的军事才华,那么他很快就能够一步登天,直接担任某一标统带。

这不快不行啊,袁世凯当年为了能够培养出几个真正的军事名校出身的人才来,这几年可是花了不少钱,比如杨德明在德国的数年求学生涯,花了北洋至少三千英镑,这花了大价钱才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重要就是对不住自己的钱袋子!

但是好景不长,袁世凯刚死呢,杨德明的军事生涯立马就岌岌可危了,为什么?

因为他不仅仅是留德学生,而更关键的是赵东云的名副其实,而且还是唯一的同校后辈,不用别人说,他自己都感觉自己脑门上刻着苏系这两个字。

于是乎他一咬牙,就和很多其他少壮派以及苏系军官们那样,直接跑到锦州去投靠赵东云了。

对于这样的人才来投靠,赵东云还有什么话好说的,当然是立即重用了,他也不学袁世凯先让他去军校里磨砺什么的,而是直接一挥手,就是给了他一个参谋处作战科科长的位置。

如果他能够体现出应该有的才华,赵东云是打算着不用多久就让他到部队带一个标的,如果他还能再体现出对自己的忠诚,那么赵东云不介意继续推他上位到一镇统制。

所以这个杨德明,尽管今年刚回国,但是他的人生前途已经是红的发紫,只要不出差错,只要他能够体现出一名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生该有的素质,那么不用几年他就能够成长起来。

此时,赵东云也是有些好奇,这个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