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工养殖的大力开展和远洋捕捞规模的扩大,令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油水更足,而对一到冬天就没几种蔬菜可选的北方居民来说。温室大棚蔬菜的出现也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虽然这几年里中国的人口依然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但是老百姓们还是能够感觉到伙食油水更足、菜色也更丰富了。

    至于穿衣和出行,由于这几年里化纤工业持续以接近30%的超高速度增长和自行车更大范围的普及,进步的幅度比吃的方面大多了。倒是住房方面,依然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国家在建设方面的投资已经非常巨大,但因为中国基础设施太多薄弱。每年花在修桥建路和水利方面的开支就已经非常惊人,能够用于市政建设的自然就相对有限了,再加上中国这几年里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实在太快。几乎是每隔三五年就翻一番,因此住房拥挤的问题暂时还没办法解决。说起来还多亏伟人“重点发展小城镇”的正确思路,否则交通问题也会变得同样严峻。。。。。。

    在这五年里,中国政府不但努力发展经济,还积极拓展外交、甚至是输出革命,以打破西方阵营对中国乃至整个“东合”组织的封锁。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继续巩固与阿拉伯联邦原本就很友好的关系,从而获得了廉价优质的稳定原油供应。而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广泛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更是令西方殖民国家焦头烂额,其中最郁闷的莫过于美帝,本来还指望在霸主地位确立后接收部分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的地盘,结果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之后,不但新地盘入手的难度大增,就连美国自己的半殖民地菲律宾也掀起了反美风潮、在中国政府的暗中支持下,菲律宾的游击队越来越多,给给美国驻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不小的损失。。。。。。

    而菲律宾独立战争也正是战后前五年里最主要的三场局部战争之一,最终美国政府难以忍受无止尽的伤亡和消耗、被迫放弃了对菲律宾的军事控制。而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则更早地取得了独立,并且由于棉兰老岛上的居民与吕宋岛上的本有宿怨,又看不惯他们在独立战争中蛇鼠两端、独立后又仍与美国藕断丝连的恶心态度,最终导致菲律宾就此分裂成菲律宾(吕宋)共和国与棉兰老共和国两个国家。

    受到菲律宾独立战争的鼓舞和中国政府的暗中支持,不久爪哇及其东面的多个岛屿上也爆发了反对殖民者的起义和暴动,并因此诞生了爪哇共和国与东帝汶共和国这两个新生的国度。但是由于荷兰的实力远不如美国,因此起义才开始他们就怂了,所以这两个国家独立战争的强度远远比不上菲律宾独立战争,因此还排不进“三大”之列。。。。。。

    比起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美国人与荷兰人,英国人无疑更加明智,不等英属印度的独立运动形成燎原之势,就主动放它独立了。这样一来,虽然英国会失去这片最大的殖民地,但是独立出来的新政府却可以保证为亲英人士控制,以后依然可以间接地向英国输送利益,而且也可以将其留在英联邦之中,保证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致下降太多。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后的英属印度已经穷困不堪,实在是很难再榨出多少油水了。必须说明的是,虽然基本没有参加二战,但由于国内战乱不断,英属印度在二战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却超过了3000万,其中超过1/3死于英印政府对赤色武装的残酷镇压(其间发生了无数次针对赤化平民的多次屠杀),而更多的人则是死于英印政府敲骨吸髓般的压榨掠夺。而自古至今都一直是逆来顺受的印度人居然也会如此不屈不挠地斗争,除了中国赤色党的背后支持,关键还是那句老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第八百三十章 局部战争



    为了保险起见,英国人还以避免宗教冲突等理由将英属印度一分为二,独立成了两个国家——即印度和巴基斯坦,还特地留下了克什米尔这个不定时的炸弹,即使这个时空印巴分治时归属未定的克什米尔仅剩历史上一半大小,依然足以令这两个国家的嫌隙难以弥合。。。。。。

    结果,两国独立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第一次军事冲突,由于印度的综合国力要比巴基斯坦强大得多,再加上巴基斯坦国土分成两块的地理劣势实在太大,结果很快就将巴基斯坦打得节节败退,最终导致东巴基斯坦独立了出来,也就是“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一开始还寄希望于英国这个原宗主国的调停,但由于美国认为一个南亚的地区强国可以从旁牵制中国、因而不准英国政府插手这次战争,如今甘当小弟的英国政府只得束手旁观,坐视巴基斯坦陷入了亡国的危机。

    无奈之下,巴基斯坦政府只得向中国求援,中国政府本来就不想看到印度统一南亚,因此立即就同意给予帮助。但中国却没有直接派兵对印作战,而是指示印度北方诸邦的赤色武装趁机扩大根据地,结果由于印度国内空虚,很快就有大片土地变成了赤色根据地或游击区,印度政府连忙命令已经深入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军回国平乱,而巴基斯坦亡国的危机也就由此迎刃而解。

    印军主力回国之后,印度北部的起义遭到了残酷的镇压而陷入低潮,但由于地缘的优势(注1)。印度东北角的赤色武装却成功地打退了印度政府军的多次大举进攻,并最终独立建国。即“东合”组织的第12个正式成员国“山南人民共和国”。。。。。。

    其实更应该称为“南亚大乱斗”的“第一次印巴战争”无论是规模、波及面积还是持续时间都明显超过了菲律宾独立战争,但是战后初期“三大局部战争”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大部分世界列强都暗中参与了的“西北澳战争”。。。。。。

    虽然一度达成了遣返协议,但是冷战开始后,美国不再愿意为敌人而花钱,大幅减少了遣返费。那点钱根本不足以补偿澳大利亚西部和北部日本移民回国所蒙受的损失,也不够支撑到他们重新就业,因此这些人普遍拒绝离开。

    澳大利亚的白人本来就对他们恨之入骨,现在又有了能够在国际上勉强交代的借口,冷战开始后被右翼分子把持的澳大利亚政府立即开始了武力驱逐。然而那两块地图的日本移民大多本来就是正规军,当地在战争中建起的兵工厂也没来得及拆掉,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由于地理上的优势。澳大利亚政府军和二战期间一样再遭挫败,令原本就已经死得不剩多少的青壮年男子更加成了珍稀动物。。。。。。

    但是美国深知一旦让“东合”获得了澳大利亚西部的富铁矿和北部的铀矿,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立即发动国内和西欧国家派出所谓的“志愿者”前往澳大利亚支援政府军作战,令澳大利亚获得了大量的额外兵源。

    然而,美国的战略重心毕竟还在欧洲,由于苏联红海军这几年里的飞速壮大,才刚刚恢复元气的美国海军根本无力派出足够强大的舰队来到东方切断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事实上美国、或者说北约针对“东合”国家的所谓“封锁”实际上只是限制北约各国的技术和特殊商品流出到那些敌对国家而已,中国等“东合”成员国如果是与阿联等第三方交易,现在的美国根本无力阻止。。。。。。

    既然美国不能切断海上交通。所以在北约国家向澳大利亚派出志愿者的同时,中日等“东合”成员国也纷纷派出“志愿军”支援“叛军”,将这场原本的一国内战演变成了两大阵营之间的一次代理人战争。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等“华约”国家也暂时放下“人民内部矛盾”,向“东合”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尤其是在情报方面出力甚多。没办法,由于澳大利亚是白人国家,西澳北澳的日裔很难打入敌人内部,但有东欧白人同志的帮忙,情况就要好得多了。

    由于叛军都是同胞、再加上日本本土资源匮乏,因此日本政府对于这件事十分重视。奈何日本离澳大利亚太远了,反而是“近水楼台”的中国派出了更多的“志愿军”,同时还不断地向两地输出移民。两地的领导人对于中国试图改变当地民族构成的做法也不是完全没有意见,但现在是战争时期,何况两地本来就人口不足,因此他们并没有对此加以限制。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就连日本本土都有不少人想要并入中国,在这种化外之地还有什么好争的?

    虽然北约支援的力度不小,奈何西方在二战之中损失的青壮实在太多,至今都未完全恢复元气,因此能够派出来的“志愿者”数量自然也就有限,怎么能与近乎兵源无限的中国相比?而且在这种局部战争中,中国完全可以在“战术上以质量弥补数量的不足”,比如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就是在这次战争中首次亮相。

    结果正如战前很多国际评论家预料的那样,澳大利亚不但没能消灭叛军,反而又丢掉了大片的地盘,若非两地之间隔着连片的沙漠,只怕已经联成一片,甚至已经可以直接推翻澳大利亚政府了。

    注1:这片面积不小的土地仅有尼泊尔与孟加拉之间一条狭窄的通道相连,而此时的尼泊尔又是中国的小弟,想在补给上卡死印军实在太容易了,尤其令印度人郁闷吐血的是,印军还打不过尼泊尔解放军,即使出动3倍兵力也是毫无胜算,而若是靠人口优势搞人海战术,现在的印度又没那个军工生产能力,再说印度如果真敢这么做,那等于是给了中国直接出兵干涉的借口,到时候可就是亡国的节奏了。。。。。。

…………2014…6…17 18:56:18|8228661…………

第八百三十一章 国际乱局



    ps:

    感谢友080812143508632”投出的月票^_^

    最终在中美两国先将条件谈妥之后,澳大利亚政府无奈地同意两地分别独立,而一下子失去了接近1/3的广阔土地,损失不可谓不大。话说一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希望只给两地自治权,美国密使听后却连声冷笑,一语道出了最大的危险,“要给自治权就必须先承认他们的公民身份,自治区还能获得自由引进移民的权利,难道你们就不怕整个澳大利亚都被亚裔占据吗?”,吓得澳大利亚政府立即全盘接受了中美两国议定的草案。。。。。。

    两国获得独立后也一样会招徕移民,而且至少比以前更方便,而距离更近、且人口更多的中国很自然地成为了最主要的来源国,原本占据绝大多数的日裔在两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则逐渐下降到了 第 843 章 中到经济建设上来。到1960年时,美国的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美元,继续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而苏联虽然政治上出了一些问题,但经济发展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这一年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1100亿美元,不过与暴增到1800亿美元的中国相比,差距反而进一步拉大了。

    而英国达到280亿美元,法国为320亿美元,德国为500亿美元,也都有了明显的发展,至于首次超过300亿美元大关的日本和突破60亿美元的朝鲜,则与中国一样宣示着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所在。。。。。。

    短短4年时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就暴增了80%,这个速度确实有些令人乍舌,即使扣掉其中累计大约10%的通货膨胀因素,年均增长率依然超过14%,令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大国都望尘莫及。以如今中国工业的规模,之所以发展速度较前反而有所加快,最大的功臣莫过于高科技的广泛应用。。。。。。

    注1:历史上的156工程大半都是因为这个才获得的,所以虽然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给中国的帮助最多,但太祖一直都没有对此表示感恩,因为这本来就是中国应得的报酬,算不上是什么恩情,而此前此后赫鲁晓夫对于援华一直都限制得很严,后来更是与中国彻底撕破了脸,说白了双方只是互相利用,不能说是我们欠了苏联。

…………2014…6…18 19:15:22|8232800…………

第八百三十二章 再等十五年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再次打赏和投出的2张月票,感谢书友“哥最衰”投出的月票^_^

    可能是国力的快速增强提升了中国政府的自信,在第四个五年计划中,除了少数绝密的项目,很多原先保密级别很高的科技成果、比如计算机,都被公开并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因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这个时空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也由此爆发,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提升。。。。。。

    1970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苏联也超过了2400亿美元,英国为360亿美元,法国为450亿美元,德国突破1200亿美元,日本则令人惊讶地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