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中国人愿去日本的,所以两项协定实际上与单方面的没什么区别。无论是技术工人还是婚龄女性,大量外流都会严重影响日本将来的发展潜力,但是面对美军如今咄咄逼人的猛烈攻势,日本政府也并没有别的选择。。。。。。

    注1: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战乱几乎肯定会伴随着饥荒,老弱妇孺饿病而死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青壮劳动力。

…………2014…5…21 19:11:00|8053828…………

第八百零四章 残酷的战争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再次慷慨打赏^_^

    但是喷气式战斗机与水滴形潜艇与活塞式发动机和船形潜艇的差异太大,装备部队后要想形成战斗力,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在此之前,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依然节节败退。而且美军取得重大突破的,并不仅仅是太平洋战场。。。。。。

    当盟军占领亚速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之后,很快就完全控制了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事实上已经立于不败之地,眼见这种局面,当初在德军帮助下赢得独立的南非政府为了免遭盟军清算,很快就放弃了中立加入了盟国的阵营。虽然南非与德国之间的海上贸易线路在亚速群岛陷落后就已经被盟军切断,但是南非的入盟依然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尤其是盟军在非洲南端获得补给点后,得以再次派出舰队进入印度洋作战,向东可以增援目前深陷战乱的英属印度,向北则能够威胁到阿拉伯联邦统治相对薄弱的中东地区及其军事实力最强的盟友埃塞俄比亚。

    而在此之前,盟国对非洲部分新独立国家的进攻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到1946年底的时候,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克里姆帮助下独立的其他所有国家已经全部沦陷。虽然当地的游击队对盟国占领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在世界大战的局面下,盟国对于迄今为止全加起来也不到10万人的伤亡是根本无所谓的。

    而更重要的是,“非洲二次殖民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穆斯林虽然作战勇猛,但是组织纪律性极差,黑人尤其如此,一旦没了克里姆这种天才统帅的直接指挥,他们完全就是一些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于是盟军的高层很快就决定先从克里姆鞭长莫及的那些地区下手,令其兵源枯竭,再对克里姆统治的核心区域发起总攻。。。。。。

    而且除了直接的军事打击,盟国还非常擅用外交手段对敌人分化瓦解。克里姆最重视的盟友埃塞俄比亚在盟国的威逼利诱、特别是承认埃塞俄比亚周边数块意大利殖民地均为埃塞俄比亚领土的巨大诱惑下,最终于1946年9月宣布退出伊斯兰国家联盟并随即加入了盟国阵营,给了克里姆很大的打击。

    虽然埃塞俄比亚皇帝害怕遭到克里姆的报复和被西方人用作炮灰,而一直不肯对阿联宣战、也不允许西方的地面部队登上埃塞俄比亚的土地或者是利用埃塞俄比亚境内的机场来轰炸阿拉伯联邦,但仅仅是他们给盟军舰船提供补给这一点,就使得盟军可以绕过克里姆统治的核心区域北非,而直接登陆其统治相对薄弱的中东地区。

    但盟军高层没有想到的是,克里姆居然不管不顾地抛下家乡摩洛哥来到了西亚统筹指挥当地的部队,顿时给在阿拉伯半岛登陆的盟军带来了灭顶之灾。更麻烦的是,虽然埃塞俄比亚入盟后。进攻西亚的盟军可以就近获得淡水和食物的补给。但是需要量更大的武器弹药却还是得从美国本土运来。这需要横穿大西洋后再绕过大半个非洲,补给线之长世所罕见,德国潜艇的威胁也相应地增加了何止十倍?即使以美国天下无双的海上运力,一时间也有些吃不消了。只能在减少部队规模和降低补给标准这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登陆部队如果少了,自然很难击败克里姆亲自指挥的阿联西亚军团,因此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军这次也只得降低了补给标准来保证投入到西亚战场的部队兵力,但这却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了战斗力。而美军多次战败之后,本就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阴影,再次初战大败后信心愈发不足,越打越是不济,结果几十万盟军被克里姆亲临一线指挥而士气大振的阿联军队打得全军覆没,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而与此同时。盟军自以为觅得了机会而对摩洛哥再次发动的攻击,也因为隆美尔得到克里姆授予的全权而同样遭到了惨痛的失败。

    两条战线上的损失全加起来,盟军永久性减员的人数竟然超过了70万人,虽然阿拉伯联邦军民的死亡总数超过百万,但阿拉伯联邦毕竟不是轴心国的核心德国。与他们拼掉这么多人命,无疑是极其划不来的,罗斯福也因此再次遭到了国会的质疑。。。。。。

    二战打到现在,各国的损失之大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历史上的程度,如果将二战期间某些国内内战和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也算进去,自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之后至今,全世界非正常死亡的总人数已经不下8000万人,而历史上二战结束的时候总死亡人数也没这么多,而且还必须考虑到的是,这个时空中国抗战早早就取得胜利而结束了战争,即使加上其后的内战和对英战争,军民死亡总数也就500多万,而历史上中国军民的死亡总数却超过了2000万(也有说法是1000多万,但是那种统计方法下全世界的死亡总数只有5000万,比例其实差不多。),这也就是说,本时空其他国家的损失肯定比历史上大得多,尤其是盟国方面,损失更是远非历史上可比。

    例如,英国历史上二战期间军民总共死亡人数不到40万,而本时空二战还没打完,英国军民的死亡总数就已经接近600万人,几乎是历史上的15倍;美国历史上军民死亡总数不到27万,而本时空却已经多达360余万,是历史上的13倍还多,也难怪以罗斯福的威望,总统宝座在战争期间也始终是摇摇晃晃了。。。。。。

    而经济损失方面,本时空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主要参战国就更是付出了远远超过历史上的巨大的代价,战争打到1946年,即使是各国之中状况最好的美国,经济发展也陷入了停滞,再见不到战争初期一度令人惊讶的繁荣景象,而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2014…5…22 18:47:46|8061134…………

第八百零五章 纸老虎



    在如此惨痛的损失面前,参战各国的军民无不盼望着能够早日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但因为这个时空轴心国无论是实力还是表现都比历史上更强,使得盟军迟迟无法将其彻底打败,直到1946年11月,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一声巨响之后,世界的和平才重现曙光。。。。。。

    虽然当初那次“严重事故”对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影响比重水工厂被炸对德国原子弹研制的影响更大,但是美国的国力和投入的资源都远非德国可以比拟,加之德国虽然获得了部分中国技术、但却因此决定直接研制可以用弹道导弹运载的小型化原子弹而增大了研制的难度,因此最终还是被美国人抢在了前面将原子弹搞了出来。。。。。。

    不过,很多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却都反对美军使用原子弹来对付美国或者日本,当初建议罗斯福拨款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西拉德认为原子弹用于对付军队的话,一颗投下去甚至还干不掉一个充分展开的装甲师,以其高昂的造价,效费比远远不如常规武器,而如果用来轰炸敌人的城市,则杀伤的主要是平民,那无疑是严重的人道主义罪行,因此西拉德强烈反对美国政府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而希望其只将原子弹作为将来德日研制出原子弹以后的一种反制手段。

    罗斯福自然不会将这些和平主义者的话放在心上,但现在的原子弹重量不小于4吨,只能利用战略轰炸机来投掷,而盟军又仍未夺取西欧大陆上的制空权,被敌人拦截和击落的概率很高,至于太平洋美军的前线与日本本土之间的距离更是远远超出了美国任何一种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因此想要将原子弹投入实战,难度着实不小。

    所以,罗斯福决定先把首颗原子弹爆炸的录像对外公开并大肆宣传其可怕的威力,看看能不能逼迫德日两国政府有条件地投降。

    这个年代还没有后世的ps技术。影视拍摄中的做假手段对于内行来说,是很容易看出问题来的,所以美国首颗原子弹爆炸录像公开后,各国政府很快就确认了它的真实性,而不可避免地对其生出了不小的恐惧。

    虽然与德日两国进行的秘密谈判因为双方的条件差距太大(注1)而以失败告终,但是轴心国阵营的其他国家却纷纷慑于原子弹的威力而心生二意,仅就这个结果来说,罗斯福的决定还是收到了一定成效。同时,因为顾忌伤害平民、没有立即使用原子弹轰炸轴心国的城市,也令美国比历史上差了许多的国际形象变得更加正面。

    但罗斯福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美国政府公开原子弹爆炸全过程录像之后的第三天。中国的新华社就全文刊出了太祖亲自撰写的社论《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里面第一次公开阐述了他“决定胜负的不是一两件先进武器,使用武器的人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的思想,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子弹只有在使用之前。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如果真的将其用于战争,以其超高的造价和极低的产量,效果甚至还不如常规武器。为了证明社论中的观点,而社论的后面还附上了一篇由胡卫东撰写的关于原子弹机理、杀伤方式和防护手段的科普文章,文中甚至还估算出了美国原子弹的当量、造价和年生产能力。。。。。。

    德日都有世界一流的核专家,一看就明白胡卫东并未凭空乱猜、而且经过仔细推算得出的结果,对他在文中的观点也不觉相信了七八成。而得知美国目前的原子弹重量太大、只能用轰炸机来空投后,德国立即全面加强了低地三国和本土的防空力量。而日本方面,由于美军的战略轰炸暂时还不能威胁到日本本土,所以他们更是完全无需调整防御策略。

    而胡卫东在文章中指出美国目前手里最多只剩3颗原子弹(历史上美国第一批造了5颗,但这个时空被王子才搞掉了至少够造一颗原子弹的钚。)、并且即使以美国的雄厚国力,也不可能继续像这批试验性的原子弹一样采用代价无比高昂(即使是工业化生产。一颗原子弹的造价也十分恐怖,光是核材料,按照1960年代末的国际市场价格,一枚早期的铀弹就超过了60亿美元,即使按照购买力换算,也至少相当于1947年的10亿美元。。。。。。)的实验室制法,可若是要工业化生产,最快也得再等一年半(历史上是20个月)才能有新的原子弹造出来,轴心国阵营对于原子弹的恐惧由此大大减轻,同时各国政府纷纷开始在首都等重要城市大建人防工程,以防范可能遭到的核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别无选择的罗斯福只能顶着国内外的舆论压力,下令对德国鲁尔区的几个主要工业城市投掷原子弹,以逼迫轴心国早日投降,减小盟军、特别是美军的伤亡。

    但罗斯福没有想到的是,德国人研制的第二种喷气式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接近音速的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me。p。1099已经于不久之前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部队,同时由于飞行员熟悉新型号的喷气式飞机远比当初由活塞式飞机改乘喷气式战斗机要快得多,所以很快就形成了战斗力,使得盟军好不容易夺回的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制空权再度失去。。。。。。

    而且和历史上一样,美军在运输原子弹的过程中出了问题,一架携带原子弹的b…29在飞越大西洋的途中出现机械故障而意外坠海,致使美国白白地损失了一颗原子弹,盟军的核攻击计划还没真正开始,就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第一架挂载着原子弹的b…29从英国的机场起飞时,包括这颗在内,美国已经只剩两颗原子弹了,而新的原子弹最快也得再等一年半才能制造出来,可想而知这两颗原子弹的珍贵。然而,令美国政府吐血的是,这架b…29还没飞到西欧大陆上空,就碰上了德军的新型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结果这架b…29和它的大部分护航战斗机都被击落了。。。。。。

    注1:有了原子弹之后,美国政府的要求更加苛刻,罗斯福只同意德国保留入侵波兰之前的地盘,而对于日本,则更是要求其放弃侵占的全部土地,德日两国政府自然不可能接受。

…………2014…5…23 18:22:49|8069709…………

第八百零六章 利物浦遭袭



    ps:

    感谢书友“我对本书读后感”的再次慷慨打赏^_^

    无奈的美国人只得再次发动攻击,这次运气稍好一点,总算是平安地飞到了西欧大陆上空,但还是在进入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