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空军的指战员们喜不自胜,也进一步坚定了苏军统帅部大举反攻的信心。

    而美军援助的m4谢尔曼坦克虽然性能比t34/85(前提是t34/85并非粗制滥造)稍逊一筹,更不及苏联不久前刚刚开始装备部队的中型坦克t…44,但其庞大的数量却使得之前元气大伤的苏联装甲部队得以迅速重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还体贴地给这些m4坦克换装了柴油机与苏式口径的火炮,使得苏军指战员能够迅速掌握这种舶来品并降低了后勤压力。

    除了这些美帝支援的战争利器,苏联自己研发的很多新式武器也在这次大会战中一一亮相。除了前文提到的t…44中型坦克,威力更加强大的斯大林…3重型坦克也比历史上更早地定型服役。在空军方面,苏联最新型的战斗机拉…7加入现役,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p51d战斗机的数量不足,而同样是提前定型入役的伊尔…10攻击机也大大加强了苏联空军的对地攻击能力、特别是反坦克能力。。。。。。

    之所以将这么多种新式武器一下子同时投入战场,苏联人也是学习了德军的成功经验,希望以此在库尔斯克战场上获得压倒性的优势。在斯大林和朱可夫看来,有了这么多的新式武器,再加上苏联倾尽全力调派出来的百万大军,绝非如今兵力已被大量抽走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可以抵挡。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德国人同样有雪藏的秘密武器一直没拿出来,正等着给苏军主力以致命一击呢!

    苏军的进攻初期十分顺利,在其制空权的保障下,苏联重整旗鼓的装甲洪流给予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他们几乎没费多少气力就收复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奥廖尔。毙俘德军1万余人、仆从军3万余人、伪军2万余人。取得开门红后。苏军的兵锋直指库尔斯克,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南方集团军群主帅曼施坦因这时已经秘密返回了哈尔科夫。并临危受命出任库尔斯克反击战的最高指挥官,统一指挥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和南方集团军群留在乌克兰的部分军队。

    曼施坦因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小胡子要求启用那三种已经雪藏了至少好几个月的秘密武器,小胡子也看出这次会战很可能将决定苏德战争的最终结果,当即慨然同意。。。。。。

    首先到位的是转场极快的一百余架me262喷气式战斗机,由于中德秘密合作的影响,这个时空的me262与历史上的同名型号差不多晚了半年才定型入役,但性能上却有了明显的提高,已经相当接近于历史上美苏两国的首批战后喷气式战斗机(例如米格…15原型和f…84)的水准,而可靠性更是远非历史上的me262能够相比。同时因为雪藏了好几个月的关系,德国飞行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加强训练,因而对这款人类历史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喷气式战机也更加了解和熟悉,实战中自然更能发挥出它的长处和优势。

    因此当me262喷气式战斗机出现在战场上之后,很快就给了苏联红军迎头痛击,仅仅第一天里苏联就有超过500架飞机被击落(其中大部分是me262的战绩,但也有200架左右是其他机型与地面防空部队的战果。),牺牲的飞行员多达两百余名,其中包括7个“苏联英雄”,甚至就连苏军头号空战王牌列奇卡洛夫都被击落,所幸这只“九命猫妖”比较命大。。。。。。

    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战果,me262喷气式战斗机却只损失了不到十架,交换比高达1:30以上,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以常理来说,一种战斗机无论性能多么先进,但只要双方的攻击武器一样,交换比怎么也不至于达到这么悬殊的地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听过列奇卡洛夫的报告后,波克雷什金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由于德军新型战机的平飞速度甚至比苏联飞机的俯冲速度都快,而升限也远远超过了任何一种苏联飞机,因此一旦被其盯上,苏联飞机无论如何做动作都没法摆脱,反而会因为做摆脱动作中无法反击而被敌人打出剃光头的战绩,反倒是那些跟敌人拼命的苏联飞行员有可能将敌机打下来,虽然难度还是很大,但总要好过被敌人毫无代价地狂刷战绩。

    接到波克雷什金的汇报后,斯大林当即亲自签署了一份重要的命令,要求苏军飞行员在遇到敌人的新型飞机时必须毫无条件地冲上去与其搏命,如果逃跑避战(而且被人发现)将以投降罪论处。

    此外,斯大林还听取了波克雷什金的提议,不惜付出机体稳定性下降的代价,将几款主要战斗机上的机炮口径加大到30mm,以获得相对于德机航炮射程和威力上的优势以平衡飞机性能的巨大劣势;同时苏联空军还开始从陆军野战部队里大量招收作战勇猛而且射击精准的老兵突击训练成飞行员,他们的飞行技术在短时间内或许很难比得上科班出身的飞行员,但是在之后会成为主流的“空中拼刺刀”战术下,他们的勇气与射击精度却是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那些飞行员很难比得上的。。。。。。(未完待续。。)

…………2014…4…14 0:35:44|7824450…………

第七百六十九章 库尔斯克会战(下)



    这些措施无疑都很有针对性,但对于正在进行中的库尔斯克会战来说,却根本来不及发挥多大的作用。何况德国人在库尔斯克会战中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还不止me262喷气式战斗机这一种,还有被他们称为“狮”式的新型坦克。。。。。。

    虽然当初从中国搞到的59式原型已经完全可以碾压二战时期的任何一种坦克,但是一向精益求精的德国陆军依然找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他们以己度人、很自然地想到中国愿意拿出来的肯定不是最好的设计,为了避免日后与中国可能的交战中落了下风,德国的坦克设计师们又对59式原型作了幅度相当大的改进。

    首先是火炮换成了以海军105毫米高射炮改进而成的105毫米L60坦克炮,威力比原设计采用的100毫米坦克炮大得多,足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世界上任何一款坦克、哪怕是重型坦克的正面装甲,而且它还保持了德系火炮一贯的高精度,射速也远比苏系重坦122mm主炮快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初胡卫东的劝说,这个时空德国坦克炮的发展路线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误入歧途、不选择更加简单的提高口径的路线却拼命往加长炮管的死胡同里钻,结果导致坦克炮生产成本过高而严重影响产量;而是充分利用德国现有的火炮型号进行改造,倍径最高只到60倍。如果穿深还不够那就加大口径,更好地平衡了性能与成本。再加上59坦克本就易于生产,因此“狮”式坦克虽然性能远远超过了黑豹,但其产量也同样惊人,这就进一步提升了它在战场上的作用,毕竟对于坦克来说,数量与质量同样重要。。。。。。

    比起火炮的改进,德国人在狮式坦克上第一次安装的双向稳定仪更是令其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有了这个东东。坦克就能在行进中精确炮击,无论是作战效率,还是自身的安全性都有巨大的提升。

    而在装甲方面,德国也选用了他们最新研制成功的更好的装甲钢,并根据本方和苏军战术特点对布局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令其实战中的防护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此外德国人还对车内布局进行了大幅调整,一方面大大改善了苏系坦克一向不佳的人机工效。另一方面德国人再次发挥自己在结构科学方面的长处、进一步提升了坦克的防护能力和乘员的生存率。。。。。。

    考虑到未来可能要面对云爆弹的威胁,德国人还特别在设计上想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在无意中使其具有了“三防”能力,虽然在这次大战期间显得稍稍有些超前,但后世的军迷们却对此给予了高度赞誉。。。。。。

    作出了这么多的改进之后,德国版的59大改成为了相当可怕的钢铁怪物。它有着超越苏联重型坦克(甚至包括苏联最先进的斯大林…3)的防护力和攻击力,机动性却并不比绝大多数的中型坦克逊色,同时还具备更高的可靠性。

    在实际的交战距离上,苏联所有的坦克炮与反坦克炮都无法击穿狮式坦克的正面装甲,而破甲弹又因为格栅装甲的影响而很难给其造成致命的伤害。因为那些最关键的部位都有格栅装甲挡着,破甲弹打上去就会提前引爆而失去作用。而那些没有格栅装甲保护的部位又都相对次要,即便被破甲弹的金属射流打到,坦克一般也不会受到致命损害。也正因为这样,狮式坦克“行进中炮击能力”的意义反倒有所下降,不过能够加快装甲部队进攻速度和节约燃油的作用依然令其深受德军装甲部队官兵的好评。。。。。。

    地面上没有武器能够高效地对付狮式坦克,制空权又被德国人的喷气式战斗机完全夺走,苏军靠什么来阻止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而本来全部处于进攻状态却突然被迫全线转为防御又导致苏军组织上的极度混乱,结果几天前还势不可挡的苏军很快就兵败如山倒了。。。。。。

    据苏联政府后来宣布的数字,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苏军阵亡和失踪的人数不下50万人,还被德军一路追杀、再次打到了首都莫斯科的郊外。而即便算上轴心国仆从军的损失,苏德双方永久性减员人数的比率也高达8:1以上,而德军自身的损失更是仅有5万人不到,这对于急切渴望扭转战局的苏联政府、乃至于整个盟国阵营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而更大的问题,则是现在面临德军再次光临莫斯科的严峻形势,苏军统帅部却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足以固守莫斯科的兵力。库尔斯克会战中投入的百万大军虽然还有一半剩下,但这五十万人之中超过30万有伤在身,而且各支部队基本都被打散了建制,能够立即参加第二次莫斯科保卫战的苏军总数不到30万,而且不是战斗力有限的二线部队、就是士气低落的残兵败将,这又如何能够抵敌得住包括仆从军在内多达一百多万人(在库尔斯克会战胜利后,北方集团军群也有兵力南下助战,而那些欺软怕硬的仆从军更是踊跃争先,使得进攻莫斯科的轴心国部队数量猛增。)的轴心国大军?

    一开始斯大林还打算动员莫斯科的民兵来撑过敌军前期的攻势,但是这时德军却又拿出了一件大杀器,那就是采用了云爆弹战斗部的V2弹道导弹。

    由于与中国交流了技术、特别是理念,如今的德国导弹技术比历史同期成熟了许多,而获益最多的弹道导弹尤其如此,特别是液氧煤油发动机取代了液氧酒精发动机使得火箭的推力大大增强、热效率也有了飞跃性的提升。有了这样的基础,负责领导德国火箭开发的布劳恩博士决定根据用途的不同建立两个研究方向,即战略型弹道导弹与战术型弹道导弹这两大分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2014…4…14 18:23:16|7831843…………

第七百七十章 血战莫斯科(上)



    战略型弹道导弹的设计思想是不计一切代价地追求更高的性能,尤其是射程与载荷,以便等日后原子弹研制成功后作为其专用的运载工具,因为原子弹威力巨大而且制造困难,所以战略型弹道导弹的生产量肯定也很有限,所以成本基本无需考虑。目前德国研制的战略型弹道导弹射程已经达到了1200公里,但距离小胡子希望它能够直接打到美国本土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而用来打英国又太过浪费,因此至今尚未有量产的型号问世。

    而战术型弹道导弹的定位却不一样,它的任务是在空军没能夺取制空权或者敌人防空火力极其强大的情况下替代轰炸机的职责轰炸敌人的重要目标,为地面部队的进攻扫平障碍,因此对射程的要求相对低得多,600公里就足够了,而精度则要更加重要一些,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性价比,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尽可能多的弹药倾泻到敌人头上。

    目前德国这方面的进度要比战略型的快一些,虽然精度还无法达到布劳恩等科研人员的期望值,但至少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因此得到了小胡子的认可,并被命名为V…2近程弹道导弹。必须说明的是,虽然被定位为大量生产的便宜货,但这个时空的V…2导弹性能其实比历史上的同名导弹强得多,在最大射程几乎加了一倍的前提下,误差却由8公里减小到了5公里(都是600公里最大射程时的数值),更难得的是。如今的V…2造价反而比历史上要略微便宜一些,而眼下的德国工业却比历史上V…2投入实战时的惨况好了太多。因此产量远非历史上可比。。。。。。

    虽然在攻击距离较远时,V…2的精度不足以用来对工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