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厚的底蕴。。。。。。

    而与此同时,英国皇家陆军也利用本土发达的公路网和夜幕的掩护,在同样的时间内将数百门各种口径的野战高射炮和大量的车载炮瞄雷达送到了前线。这样一来,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陆上,英国人都织起了密不透风的防空火力网,德国空军再怎么强大,在几乎是白白损失了百余架飞机之后也绝望地放弃了对登陆德军的支援。

    由此登陆德军失去了来自海上和空中的任何支援,连必需的后勤补给也完全断绝,还开始遭到英**舰的猛烈炮击,伤亡数字迅速增加。而这时小胡子除了在电报中给被围部队的军官们加官进爵,什么支援也没法提供,这令部队的士气直线下滑。。。。。。

    注1:吨位、防护、主炮口径都有很大的差距,即使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没有完全修好,但毕竟主炮和火控都已经没了问题,重要部位的装甲也都修复完好,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与其一对一的话并没有多大的胜算,何况英国人还有海量的轻型军舰助阵。

    因此严格来说,德国海军部的决策并没有错,但从这场战役的全局上来看,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的不战而走无疑重创了德军登陆部队本就日渐低落的士气。。。。。。(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九章 大西洋宪章



    与之相反,英军的士气却因为来自海空的有力支援而极度高涨起来,他们不顾伤亡地连续发动进攻,夺取了大片阵地。而被逼回滩头遭到英国人舰炮狂扫的德军残部此时已经是弹尽援绝,无奈之下放下了武器全体向英国人投降,此时他们残余的兵力已经不足1万人了。。。。。。

    诚然,为了这次久违的胜利,英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逾8万人(注1),损失各式舰艇17艘、飞机245架,其实也不比德国人小多少,就连丘吉尔私下里也承认这是一场“皮洛士式的胜利”(西方谚语,意指惨胜。)。但这次胜利却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它不但打破了自欧战爆发以来“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振了英**民乃至众多盟国的士气和信心,更让美国政府看到了英国并非扶不起的阿斗,而开始加大了对英援助的力度。。。。。。

    1941年11月29日,丘吉尔利用好不容易夺回制海权的机会乘船出海,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与美国总统罗斯福面会,双方随即举行了影响深远的大西洋会议。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仍很严峻,双方只花了3天时间就达成了一致,并于12月3日将会议签署的《大西洋宪章》对外公布。

    与历史上的《大西洋宪章》不同,这个时空的德国迄今仍未入侵苏联,而英国的处境却比历史上要糟糕得多。同时英国与迅速崛起的新中国之间还处于战争状态,因此细节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而其影响力也比历史上的《大西洋宪章》差了一大截。

    “不过最核心的部分还是一样的,美国政府利用这个机会落井下石,逼迫英国在其本土、英联邦成员国和所属殖民地全面开放,以后美国无论是从英国人的地盘上进口原料还是倾销商品,都不会受到诸如贸易壁垒之类的任何阻碍。。。。。。”,看过《大西洋宪章》的条文后,胡卫东多少有些羡慕嫉妒恨地暗自叹道,要是后世的中国有这样的待遇。最多十年时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将被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冲垮。

    但这个真心是羡慕不来的,即使强如美国,也是利用二战爆发的大好机会,才总算是初步实现。而要将这个规则推广到全球范围。即使是历史上美国最强的时期都没能做到。不过这《大西洋宪章》一发布。倒是给了中国政府一个由头,将全面开放作为要求放进与英国议和的附加条件之中,如果能够不受限制地出口商品创汇和从美英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中国即使断掉与德国之间的技术合作,工业化的速度也只会比现在更快。而且英国虽然打出了一次绝地反击,但与中**队撤离孟买的时候相比,现在英国的处境只能说是更加糟糕,这对中国来说自然也不是什么坏事。。。。。。

    而且胡卫东还意识到,因为英国的形势远比历史上危险得多,美国的援助力度也必然更大。结果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大西洋宪章》公布的次日,美国政府就高调宣布将立即向英国出售包括4艘战列舰在内的20艘现役舰艇,还承诺会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将30艘自由轮改装成护航航母卖给英国政府以增强英国皇家海军的反潜能力,而且这些只是一个开始。

    考虑到英国政府现在艰难的处境,美国政府给予了极大的优惠,英国政府不但可以按照《租借法案》在毫无抵押的情况下由美国政府担保向美国银行贷款,而且美国政府还会派舰队“送货上门”,一直将这些舰船送到英国本土,除非德国对美宣战,否则他们的潜艇部队再厉害,也根本没办法阻止。。。。。。

    小胡子得知后果然气得七窍生烟,但他还是下不了在将英国灭掉之前就提前跟美国开战的决心,而登陆大不列颠岛失利也令他想起了当初胡卫东秘密为德国制定的路线图,便决定按照这份路线图先扫清英国的外围,削弱其实力再说,到时候无论是先灭英国还是同时与美英交战,德国的处境都会比现在有利得多。

    虽然目前暂时仅剩一艘战巡可用的德国海军再次失去了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但是占领设得兰群岛后德国获得了大量地近英国本土的机场,经过之前的抢修和两三天的转场,飞机总数就达到了300多架。如果再过一段时间将设得兰群岛上受损程度较大的那些机场和其它设施全部修复,再加上法罗群岛(以及设得兰群岛部分岛屿)上新机场的修建,用不了太久时间,便可以容纳超过1000架战机,到时候英国海军纵然实力恢复,在北大西洋上一样寸步难行。。。。。。

    而即使是目前的300多架陆基飞机,也已经让英国海军的舰艇不敢以小规模的编队行动,面对最多由两三百架飞机组成、而且能够灵活运用低空水平轰炸和高空俯冲轰炸两种战术的庞大机群,英国海军部认为必须有至少200门大口径高射炮组成区域防空火力网才能确保安全,以此而论,有主力舰的话舰队规模要在20艘以上,而没有主力舰的话则更需要至少25艘才能确保舰队安全。这样一来,英国海军的军舰数量再多也没法封锁整个北大西洋,而面对英国海军四处漏风的防守,德国海军虽然实力落了下风,依然有能力在北大西洋上的某些岛屿完成登陆行动,当然其中不包括已经让德军吃过大亏的大不列颠岛。。。。。。

    注1:其中阵亡约15000人,本来如果慢慢打的话,英军的损失会小很多,但在本土的战斗必须尽快结束,以免动摇国内的人心,客观地说丘吉尔并没有做错,但逼迫陆军强攻德军阵地造成大量伤亡却成为后世批评他“军事外行”的又一条论据。(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章 逼德宣战



    按照路线图,德军首先对现在孤立无援的冰岛英军发起了进攻,由于法罗群岛和设得兰群岛上德国机群的封锁,夺岛成功后已经陆续增兵到15000人的冰岛英军断绝补给已有多ri,又因为之前强行占领冰岛的侵略行径而得不到当地人民的支持,士气ri益低落,在德军出人意料的攻击下很快就崩溃了。登陆的一个德军jing锐步兵团在德国海军和空军配合下,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基本控制了整个冰岛,一万余名英军残兵弃械投降。而德国空军立即出动大批运输机,在一天之内将一个空降团的兵力送到了冰岛,从而迅速巩固了对冰岛的占领。

    在接下来的数ri内,德军不断对冰岛增兵,使岛上的德国陆军总兵力增加到15000人,并先后派遣数百架飞机转场到冰岛,从而大幅度地增强了冰岛的守备力量。但小胡子没有想到的是,德军此举不但给予英国人沉重的打击,也直接刺激了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人。。。。。。

    虽说这个时期的美国孤立主义盛行,但是美国人对于自身的安全却还是十分重视的,而德国占领冰岛之后,就可能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这是大多数美国人无法容忍的。

    冰岛距离美国本土接近4000公里,这超出了德国现役任何一种飞机的最大航程,但是以这些年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势头,美国zheng fu认为德国完全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里生产出最大航程超过5000公里的远程轰炸机(历史上德国没能搞出来。但这个时空德国解决了材料难题,他们研制的发动机已经不比美英两国差多少了,而且预估假想敌的实力,想得强大一些也不是坏事。),到时候如果德国那个疯子元首下令对美国本土实施疯狂的单程式轰炸,已经超过150年没被直接卷入过战火的美国本土居民说不定就会陷入大面积的恐慌,并因此造成巨大的损失。

    即便德国在这次世界大战中搞不出航程足够远的战略轰炸机,或者那个小胡子还没如此疯狂,德军占领冰岛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依然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德军占领冰岛之后可以轻松地出兵占领格陵兰岛(由于严酷的环境,格陵兰岛上不可能常驻太多军队。算是易攻难守之地。)。并以此为基地对美发起空袭,而且格陵兰岛是丹麦的属地,而丹麦zheng fu已经向德国屈服并加入了轴心国阵营,因此德军有十足的理由派兵进驻。。。。。。

    其实早在英国连番遭遇大败、而西班牙等原本还标榜中立的国家先后投入轴心国阵营之后。罗斯福就有了不再继续坐山观虎斗的想法。不过他当时还指望着德国与苏联狗咬狗而给美国渔翁得利的机会。因此心中多少还有些犹豫。谁知中英战争期间中国zheng fu竟然以印度作饵钓苏联zheng fu上钩,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他和美国zheng fu不想看到的局势变化。。。。。。

    首先是苏联为了打开与印度之间的通道,趁火打劫以“解放殖民地”的名义进军阿富汗并扶植了亲苏的傀儡zheng fu。而阿富汗是英国的保护国,又是印度的屏障,英国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看其落入苏联之手,丘吉尔又是个死硬脾气,当即就对苏联宣战了。。。。。。

    虽然英国现在根本抽不出力量来直接对苏作战,但还是通过提供武器等方式支援阿富汗的反苏武装进行抵抗,而英印军在中**队撤回到那格浦尔附近后展开的“收复失地”行动却遭到了印共武装的阻挠和抵抗。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英国和苏联其实已经交上手了,何况一旦正式宣战,想再和好就没那么容易。于是罗斯福郁闷地发现,英国人抢在德国人之前又树了一个新的敌人,而且还是强大到连美国都不太愿意直接硬碰硬的劲敌。。。。。。

    一开始罗斯福还寄希望于小胡子继续他背信偷袭的传统,暂时放下不太好啃的英国,而趁着苏联陷入阿富汗泥潭的机会,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其发起突袭,谁知这时英国先是丢了法罗群岛,随后又在海战中失去了所有能够战斗的主力舰,致使形势大坏,这样一来德国人很自然是一心要将英国先干掉了,这时苏联陷入泥潭倒正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罗斯福的个xing再怎么优柔寡断,也终于下定了入盟参战的决心。只要美国入盟,就能名正言顺地向印度派兵帮助英国;而只要英国能够迅速消灭印共武装将印度“光复”,苏联又面对反苏武装的坚决抵抗,控制阿富汗的决心必然不会再有之前那么坚定,到时候苏英两国就有握手言和的可能。而只要苏联能够腾出手来,即使小胡子不对苏联发起突袭,斯大林也迟早会在德国背后捅刀子的。。。。。。

    此外,美国正式入盟也有利于对中英和谈的斡旋,在如今纳粹如ri中天的世界局势下,罗斯福不得不暂时放下遏制中国的想法,将这个战争潜力惊人的大国尽量拉拢过来,即便不能劝其入盟,也要争取其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先集中力量把德国人打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虽然德国占领冰岛令美国国内对于参战的态度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在并非火烧眉毛的情况下,国会想要通过宣战的决议却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最好还是德国先对美国宣战。而这种事情,罗斯福可是很擅长的,历史上ri本就是被其逼得没办法才不得不对美宣战的,虽然鬼子会直接偷袭珍珠港出乎了罗斯福的预料,但从战略方面来看,罗斯福的这招还是很厉害的,当然,若不是美国总统无权宣战,根本就用不着这么麻烦。。。。。。

    两三天后,罗斯福高调宣布将美**舰护航的范围由对英军品贸易扩大到全部对英贸易,护航军舰未必有多少,某些时候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