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事情他拿手得很

    制定政治经济政策很重要,但抓紧时间将英法殖民势力彻底赶出中南半岛同样重要,攻占曼谷之后的第二天,胡卫东就命令野战军、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全机械化军解放军装甲第1军作为全军的先锋,以“中央突破”的战术打穿英国人构筑的“吉打线”,为野战军主力大举南下扫平障碍。

    然而即使胡卫东也感到意外的是,已经是惊弓之鸟的英军在吉打防线被解放军突破后立即就丧失了抵抗的意识,纷纷向南溃逃,马仲英见状果断更改作战计划,不等后续援军跟来便孤军长驱直入,结果不到一个星期时间,拥有一千多辆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的中国装甲军就杀到了新加坡对岸的柔佛巴鲁市。其间指战员们因为连续作战普遍疲惫不堪,有人便请示马仲英道,“现在大家都很疲惫、燃油也所剩无几,是不是先暂停追击,让部队修整一下?”

    “我们是很困难,但敌人更加困难!英国人现在只要听到坦克的履带声,他们就会再次崩溃,我们决不能给敌人缓过来的机会!”,马仲英厉声说道,“至于燃油,可以请空军空运一部分,如果还是不够就先丢下一部分坦克和装甲车,只要保证数量不少于一百辆就行”

    此时新加坡空军和海航的飞机都几乎已经损失殆尽;而远东舰队仅存的一些舰艇也不足以扭转战局,与其留下来被中国人的飞机全部炸沉或者俘虏,还不如撤到印度或者澳洲的海军基地、给皇家海军多保留一点元气。

    而陆军虽然尚有十六七万(英联邦军队),但是精锐早已经在之前的一连串战役中损失殆尽,留守新加坡的基本都是二线部队(前线逃回的败兵不多,英军步兵可没有咱们这样能够跑赢装甲部队的铁脚板),不但战斗力一般,而且士气也因为英军这一两个月里的连战连败而低落到了极点,更要命的是,由于全机械化部队推进速度实在太快,英军甚至没来得及炸毁连结新加坡的石桥,结果居然让中国人的坦克和装甲车直接冲进了城内

    从理论上来说,步坦协同是巷战最好的办法,但是二战期间的实战效果却普遍并不理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城市内高楼林立,死胡同应有尽有,如果没有步兵非常周密的配合,坦克面对不知来自何方(来自头顶上的攻击wēixié最大)的攻击,其实是很脆弱的,可是对于人生地不熟的敌国城市,步兵想要迅速摸清敌方隐藏的火力点并不容易,因此坦克在巷战的表现就普遍不佳了,而装甲薄得多的装甲车就更是如此。

    然而,新加坡却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她虽然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居民却大多是华人,虽然海外华人大多胆小怕事,但现在的形势却逼迫他们必须选边站队,而在解放军一路所向披靡的现状下,哪怕是那些黄皮白心的海峡华人都大多明智地选择了势强的一方,更不要说是心向祖国的传统华人了。有了新加坡同胞的帮助,马仲英的装甲部队在巷战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没有付出多大的代价就攻占了新加坡的制高点和水源地布基帖马高地,接下来无论是架起重炮猛轰,还是断掉英军的水源,对于新加坡的英军来说都将是灭顶之灾(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一章 好大一个坑



    英军司令帕西瓦尔将军眼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派出使者求和,在得到马仲英“不杀害或虐待战俘、不侵夺个人财物。”的承诺后率领麾下超过15万的英联邦军队主动放下了武器,但令马仲英乃至胡卫东都十分愤怒的是,远东舰队的舰艇和万余英国海军官兵已经全都提前撤离了,令其缴获军舰的幻想落了空

    结果,虽然俘虏政策不能违反,但是劳动改造时专门挑些脏活累活来盛情款待就在所难免了,而昔日高高在上的英国老爷居然被迫帮着老百姓修桥补路,给了中南人民以巨大的心理冲击,他们对于赤色党和解放军也由此更加敬畏,这对胡卫东尽快消化中南半岛的计划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中国军队在短短几个月内横扫中南半岛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列强对此的态度则各有不同,直接的受害者英法两国政府自然是“强烈谴责”,并且还wēixié说是要加派百万大军前来亚洲惩戒赤色中国的“侵略行径”,但胡卫东对此却完全不屑一顾,因为他很清楚,法国现在光是应付克里姆的起义军就够头痛了,哪儿还派得出军队来亚洲?而没有法军的配合,陆军兵力不足的英国人自然也无力反攻中南半岛,他们能够保住印度就该谢天谢地了  。而只要等到小胡子对英法下手,到时候英法自身难保,还能硬得起来才怪

    至于其他几个主要列强,担心中国强大起来的美国自然是强烈反对。但习惯于坐山观虎斗的山姆大叔却也不敢在欧战已经爆发的现在直接武装干涉,只能加紧对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封锁。然而,得到了中南半岛的石油和橡胶之后,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不少多余的可供出口,米妖的经济封锁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至于技术封锁,之前中福国际想尽办法引进的众多技术、人才和设备足够中国消化一段时间了,何况还有中德合作的一大堆项目呢。

    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胡卫东当初要毛泽民他们尽可能快地将收购的物资、技术资料乃至于聘请到的科技人才送回国内,现在的损失可就大了。也正因为早有准备,美国政府冻结赤色党在美资产、也即是封停中福国际的措施实际上毫无意义、甚至是得不偿失。因为中福国际现在根本就是资不抵债的状态。只是因为良好的盈利前景支撑住了投资人的信心罢了,现在美国政府一封,便什么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更严重的是,封掉中福国际之后。它所欠下的巨额债务怎么还呢?美国政府动手的时候。中福国际账面上的净负债大约为5亿美元左右。而其总负债则高达30亿美元以上(企业高速扩张所致),中福国际被美国政府封停之后其资产价格迅速贬值(类似的情况可以参照破产企业的拍卖,一般情况下根本就卖不到几个钱。与健康运转时的价值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即便全卖掉也最多换到几亿美元,哪怕再加上中福国际有限的流动资金,偿还不了的债务依然高达25亿美元以上。

    更令罗斯福吐血的是,那些债主可不是普通人,他们几乎都是华尔街的头面人物,其中不乏黑白两道通吃的大佬,如果不能让他们满意,罗斯福纵然贵为美国总统,也难保不在几天之后被某个“疯子”刺杀

    而如果这笔巨款都由美国政府垫上的话,会造成额外的财政赤字不说,甚至还可能会使刚刚走出大萧条的美国再入深渊。此外,因为中福国际的被封,众多的关联企业都因此导致现金流紧张,甚至开始陆续有企业因此破产,如果坐视局势发展下去的话,很可能造成十几万、甚至更多的人失业,这个影响甚至比中福国际欠下的巨额债务本身更加令罗斯福担心

    没有办法的罗斯福只得下令恢复中福国际的正常运营,但毛泽民却依据美国的法律要求美国政府赔偿封停期间的经济损失,共计11亿6528亿美元,罗斯福自然不愿认账,结果这个数字每过一天就往上一蹿,没过多久罗斯福就发现需要赔付的损失居然已经比当初强硬到底所需付出的代价更大了

    罗斯福这才明白原来这根本就是毛泽民设的一个局,故意弄出这么大的亏空,让美国政府来给他们填上。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与其累死累活还清几十亿美元的债务,还不如借机丢掉这个包袱,目前中国国内百废俱兴,与其留在美国帮外国人赚钱,还不如回国建设经济呢。

    罗斯福纵然一向涵养很好,这下也不禁有些气急败坏,但他虽然是美国总统,却不能像那些独裁者一样直接将毛泽民等人杀了泄愤,因为毛泽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触犯美国的法律,甚至拿公司的资金为国内采购物资也是用的对中国进行投资的名义,而美国是一个法治社会、至少对上流人士来说是这样,毛泽民虽然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同时还是一个外国人,但他却已经挤进了那个圈子,美国政府如果动用镇压下层民众的办法来对付他,势必会打破金钱与权力之间的平衡,直接破坏美国的立国之基,历史上每个想要这么做的美国总统都死得不明不白,罗斯福可不想效仿

    最终毛泽民等人被美国政府以可能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驱逐出境,但海外支部却并未因此解散,一些隐藏了身份的同志接下了这副重担,冒着危险继续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革命事业而默默工作,其中主要是海外的华人华侨,但也有一些不折不扣的外国人,其中不乏黑人白人

    回国后,立下了卓越功勋又是经济专家的毛泽民很快就受到了重用,虽然太祖本人表示反对,但在周公、胡卫东等人的大力支持下,毛泽民还是被任命为政务院第一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长并分管外贸工作,为当时极度缺乏经济人才的中国作出了无可替代的卓越贡献(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二章 河豚鱼计划(上)



    被坑得不轻的美国政府倒是运气不错,虽然被迫从财政上掏出了一大把钱填平那些大财团的损失,但美国毕竟家大业大,一段时间内还能撑得下来,等到后来《租借法案》出台,美国经济随之迎来了强劲的增长,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更是因为扩军备战需要加税的缘故而持续暴涨,二三十亿美元的损失也就不算什么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在此时的美国,真正意识到中国潜力和对美wēixié的人并不多,罗斯福纵然身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威的总统,要想说服国会通过那些针对中国的法案,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所以能够那么顺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美国上层社会拥有很大能量的犹太财阀暗中支持  。可是中国又没像小胡子那样排挤迫害犹太人,他们为何要跟咱们过不去呢?

    从骨子里来说,这是因为出于意识形态的敌视,但最直接的诱因,则是中国军队收复东北的过程中以“没收敌产”的名义将大量犹太企业直接没收,并以“通日”的罪名逮捕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尽管下达这一命令的胡卫东并非敌视犹太民族,而确实是这些外来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20世纪30年代,犹太复国主义者和日本军国主义者曾经计划在中国东北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日本人将其命名为“河豚鱼计划”,日本人认为犹太人移民一方面有利可图。一方面又很危险,好比吃河豚,要去其“毒素”后再食其美味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一位名叫雅可布。歇夫的美国金融界犹太巨富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仇恨(1903年4月6日在俄国基希涅夫小镇发生的反犹暴行中,犹太人死45人,86人残废,500人轻伤,有1500家住屋和商店被掠夺和毁坏。),筹集了2000万美元贷款,主动向日本提供援助。帮助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胜。明治天皇破例在皇宫内邀请歇夫共进午餐。此后日本历次在中国土地上的战争都可以找到犹太资本的影子。

    20世纪30年代,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此时世界各地的反犹高潮持续不断,世界范围内愿意接纳犹太人的只有英国的阿拉伯殖民地和中国。

    最初中国东北的犹太人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迫使他们离开家园的是苏联的大规模排犹运动。来到中国东北后。比俄罗斯更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他们大部分在此定居下来。他们将带来的巨大财富投资于日本人在东北的军事和工业建设中。使得当时日本在东北军民工业飞快的发展。这种情况引起了日本的注意,于是日本人经过讨论,认为可以利用犹太人的巨大财富和在美国的巨大影响力。既可以大大的增加东北的开发进程,又可以影响美国政权对日本侵华采取默认态度。犹太人这时候正在全球遭受迫害,急于寻找一块环境优越的土地建国,如果日本人愿意提供这个条件的话,中国东北正是最佳的选择。

    于是,“河豚鱼计划”出炉了,日本许诺对犹太人不采取歧视政策,并给予他们一块土地复兴犹太国,犹太人则用他们的财富帮助日本人在东北和以后被侵占的土地上进行投资,并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协议一旦达成,全球各地的犹太人立即开始向中国东北大转移行动,颠峰时期,在整个东北犹太人大量蜂拥而至,仅哈尔滨一地就有近三万犹太人。一时间犹太社区,犹太教堂遍地开花。日本凭借着犹太人的大量资金,使东北迅速成为东亚最重要的工业中心

    犹太人对日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