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1: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泰国军队虽然数量不多,但野战部队都实现了摩托化,真的,5个摩托化军,当然,摩托化不代表战斗力就一定强,事实上东南亚除了越南,就没哪个国家的军队战斗力强过(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一章 英雄克里姆(上)



    PS:感谢书友“tiantian2”与“zj3451694”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不过胡卫东却并不慌张,在他看来,英法的根本利益还是在欧洲,只要欧战爆发,英法不但不能再向中南半岛增兵,甚至还得抽调兵力回援本土,那时西南战争肯定是全胜的局面只是胡卫东虽然肯定德国必然会发动欧战,但小胡子到底什么时候动手,却还难以判断,要是德国拖个两三年才开打,那中国的损失就太大了,毕竟是同时跟两个列强拼消耗,想想都觉得可怕  但胡卫东这时却突然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如果能够让此公出山,法国是肯定顾不得印支殖民地了,而没有法国的参与,人力不足的英国是肯定没法跟我们一直耗下去的

    克里姆,全名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克里姆。海泰比,生于摩洛哥北部山区阿杰迪尔村,出身于伊德里斯王朝的谢里夫(即圣裔)家庭其父为本部落有名望的教法官(也有说法是当地部落酋长),他自幼受到宗教和文化教育,通晓柏柏尔(注1)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1905年克里姆进入卡拉维因大学攻读伊斯兰教法律,曾对伊斯兰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深受进步思想影响他反对当时的封建割据,主张国家民族的统一

    1908年毕业后,克里姆来到了西班牙属梅利利亚城先在土著事务所任职,后在阿拉伯学院当教员,并负责《里夫电讯报》的阿拉伯文编辑工作1915年担任该城伊斯兰教法官1912年,法国和西班牙政府迫使摩洛哥苏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将4/5的国土分割为两国的“保护区”1916年,克里姆因谴责西班牙殖民当局对里夫地区(里夫是摩洛哥的一个省,以山区为主,人口不多但民风强悍)的分割而被捕入狱,后获释,此后全心投入到武装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中去1920年西班牙殖民军进犯里夫地区克里姆同其父组织武装并被乌里阿格勒部落选为军事首领,率军阻击敌军,揭开了里夫起义序幕

    1921年初,西属摩洛哥最高军事统帅西尔维斯特将军向西班牙国王狂妄宣称他将迅速结束摩洛哥战争他亲自率军近3万人仗着兵力与武器上的优势向里夫山区长驱直进西班牙军队一路烧杀抢掠,激起了里夫人民的极大愤怒,纷纷向刚继任首领的克里姆请战决心誓死保卫家乡

    克里姆在6月1日夜里率领300名战士偷袭立足未稳的敌军,首战告捷,歼敌400人,收复了达尔阿巴拉并缴获大批物资在这次胜利的鼓舞下,参加西班牙殖民军的摩洛哥人雇佣军纷纷投奔里夫军队,原先动摇不定的某些里夫人部落也都集合到克里姆的旗帜下在短短时间内,里夫军队迅速发展到3000人

    7月21日,里夫军民再接再厉迎头痛击孤军深入阿努瓦勒城(一译“阿奴阿尔”)由西尔维斯特率领的西军主力克里姆先派小分队切断西军供应线,拔除周边据点,逐渐进行包围里夫军人数居劣势,但扼守要道,避实击虚,使西军炮兵、骑兵无用武之地西尔维斯特在困境中诈降,枪击受降代表,里夫军在愤怒中发动总攻结果在短短六天之内,里夫军以5000人的实力,歼灭西军14700余人,缴获大炮一百三十九门,机枪四百多挺,步枪三万九千多支,此外还有许多粮食和其他日用品

    西尔维斯特战败自杀后,里夫军乘胜追击至阿鲁伊山8月6日,纳瓦罗将军统率的残余西军3000人也向里夫军投降1年半后,里夫共和国宣告成立,此战震动了欧洲,当时报刊舆论称之为“阿奴阿尔惨剧”,这也是西方殖民者近代以来最大的一次败仗

    1923年,里夫中部和东部实现了统一,经各部落代表大会确认,克里姆成为里夫的埃米尔,宣告独立的里夫国家成立,首都阿杰迪尔克里姆在政治、军事、司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建立立宪共和政体和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和平等制定了《民族誓约》,作为里夫的施政纲领在军事方面,克里姆建立了里夫的常备军,新组建了空军和炮兵(技术兵员大多由被其说服了的西班牙降兵担任),制订了兵役制,设置了军事情报机构在司法方面,废除了各部落的习惯法和地方仲裁法庭,确立以《古兰经》和圣训为立法准则,实行统一的伊斯兰教法,设立国家监狱和地方法庭,由埃米尔任命卡迪,实行司法独立,卡迪依法审理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各部落酋长不得干预此外还创办宗教及文化学校,培养各种人材

    虽然里夫共和国各方面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迹象,但终究只是一个人口不过几百万的小国,但畏克里姆如虎的西班牙与法国竟然联合起来,派出了总兵力超过40万的陆军和大量军舰与飞机,要将新生的里夫共和国绞杀在摇篮之中

    经过接近三年的苦战,死了7万多官兵之后,法西联军终于占领了里夫全境,克里姆的7万多(其中除了不到1万老兵,其余都是法西联军发动战争后才临时征集的)军队伤亡殆尽,被迫向法国投降,他本人也从此被流放到了印度洋中的留尼汪岛

    注1:柏柏尔人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实际上柏柏尔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柏柏尔人这个称呼来自拉丁语中的barbari(野蛮人)在北非有约1400至2500万说柏柏尔语的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少数人群最东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纳法索,对于阿拉伯世界一知半解的中国人往往容易将柏柏尔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但柏柏尔人只是在文化上与阿拉伯人相近而已,有些类似于古代朝鲜人与中国人的关系(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二章 英雄克里姆(下)



    PS:感谢书友“望云山人”投出的2张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克里姆在短短数年之间,以部落不足千人的武装力量起家,面对武器装备先进而且兵力众多的西班牙与法国殖民者,却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振奋人心的伟大胜利,差一点就成功地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其先后消灭西方殖民军10万余人的辉煌战绩,也为世界近现代反殖民斗争中所仅见,这样的英雄事迹就连伟人听了之后都为之神往而又叹息(注1),而克里姆虽然战败遭到幽禁,但他却依然成为了摩洛哥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历史上摩洛哥人民也一直没有将他忘记  。

    因此胡卫东自信地认为,若能将他救出带到摩洛哥登高一呼,必定可以迅速形成燎原之火,西班牙内战迄今仍未完全结束(注2),必定无力镇压,因此只能由法国出马解决,而起义的烽火一旦燃起,法国不出动30万以上的陆军加上海空军,是根本不可能扑灭得了的。

    这样的话,除非法国进行总动员(总动员的代价是很大的,在德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除非是生死存亡的关头,英法都是不可能进行总动员的。),否则他们是决计无力再向印度支那增兵了,甚至有很大的可能会从亚洲抽回兵力,毕竟北非殖民地对于法国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印度支那,而中国解放军只是对付目前中南半岛的那些敌军,那是绝对没问题的。而等到法国灭了克里姆,那时德国人怎么也该动手了吧?

    救人并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必须保证将人活着带出来,不过克里姆被囚禁已经过了十几年,留尼汪岛的守军估计都换了不知几茬,现在的搞不好都不知道被囚之人当年的威名和事迹,加之这么多年都没有出事,法国人多少会有些松懈,所以营救还是有机会成功的。不过胡卫东最大的信心之源,还是中国解放军特种部队。由于训练时间的持续增加和筛选基数的飞速扩大。如今的中国特种兵远比当初更加精锐,对于特种作战的理解也远非当初可比,而且为了此次行动的成功,一些目前还只是试验型号的武器装备也提前投入了使用

    与德国合作试制出的第一艘水滴形验证潜艇光荣地承担起了这次任务中输送人员的重任。撤去全部的非必要载重、将其换成燃油与生活必需品之后。这艘原本只是用于技术验证的潜艇拥有了匪夷所思的续航能力。它可以在中途没有获得任何补给的前提下连续航行两个月以上,航程超过2万海里(历史上德国所造的21型水滴形潜艇的航程超过15000海里,而且上面可都是带满了武器的。)。几乎可以绕地球一圈,这就使得潜艇可以在留尼汪岛救出克里姆后将其一口气直接送到摩洛哥

    不过,由于潜艇即使去掉武器之后,乘员依然最多只能搭载80人(主要是人要吃喝拉撒的,两个月消耗的淡水、食物远比一次战斗所需枪支弹药的重量大得多。),为了确保能够对付得了留尼汪岛上的守军,胡卫东决定兵分两路,先派一部分特战队员伪装成平民搭乘德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商船以“旅游”(留尼汪岛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为名前往留尼汪岛潜伏下来,同时负责突袭的各项准备工作,比如侦察敌情之类,特别是得先要搞清楚克里姆到底被关在哪里。而当潜艇来到留尼汪岛、双方碰头之后,他们就可以从潜艇上领取武器弹药,然后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

    即使是水下航行速度更快的水滴形潜艇,也是水上航行更加节省燃料(水下航行得靠电能,而电能是靠柴油机发电充进蓄电池组的,效率肯定不如直接使用柴油机来驱动更高。),因此在大部分时间内,这艘潜艇肯定都是要浮在海面上的,为了避免被其他国家、特别是英法的舰船或者飞机发现,胡卫东特别给潜艇加装了内置的警戒雷达,当其浮出水面后就将雷达天线升起进行警戒,这个年头没有能够超视距攻击的导弹、飞机速度又慢,有了这个就足以确保潜艇发现危险后能够及时下沉潜航进行规避。而这款雷达也确实好用,潜艇一路上无惊无险,平安地开到了留尼汪岛

    克里姆虽然连续十多年来一直遭到软禁,但是法国人为了安抚摩洛哥的人民,并没有对他过度苛待,甚至克里姆平时还有法文报纸可看,好吧,这其实是法国人欺负他看不懂法文,但谁知道克里姆居然硬是靠着一本字典和与看押他的法军士兵交谈,将法语和法文掌握到了精通的程度,他也由此掌握了第四门语言,除此之外他还想尽办法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浑然不管自己可能永远也出不去的无望未来,到了1940年的时候,克里姆已经成为了一位掌握5门语言(英语也精通了)、并且学识渊博的长者

    注1:叹息的是摩洛哥先天不足,人口不足、国土狭长、近欧临海,这些都是对西方殖民极为有利而对起义军极其不利的,加之当时又刚好是一战结束之后,法国有余力腾出来解决此事。即使是伟人自己,如果面对相同的条件,恐怕也很难带领全国人民赢得独立和解放。

    注2:由于胡卫东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西班牙内战中的共和军比历史上强了许多,主要是价廉物美的司登式冲锋枪对于普遍缺乏训练的共和军士兵帮助极大,而国民军老兵较多的优势因而大打折扣,加之德国与中国秘密合作占用了大量资源,使得他们对于国民军的援助力度与历史上不能相比,因而西班牙内战双方的实力更加均衡,内战也因此持续到今,这无疑给西班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对于胡卫东的海外布局,却是大大有利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南军区



    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令看押克里姆的法军官兵都为之动容,心生敬意的他们在不违背军法的前提下,开始尽可能地满足克里姆的要求,但这却恰恰方便了中国特种兵们的行动

    “来自东方古国的战友(指反殖民的立场),摩洛哥人民将永远不忘你们的恩情。”,克里姆被救出并得知自己将被送回故乡之后,激动地对特种兵们致谢道,而胡卫东请人翻译成阿拉伯文的一封信更是给他回国之后的反殖民斗争以很大的帮助

    胡卫东在信中一方面赞扬了克里姆昔日领导摩洛哥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则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教训向其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其实当时的胡卫东并纯粹只是想让克里姆帮中国多绊住法国几天,但克里姆后来取得的成功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克里姆的奋斗姑且不谈,胡卫东也没把希望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