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原先所用的381mm穿甲弹是轻弹,射速很快但威力比普通的381mm穿甲弹低很多。),虽然称不上无坚不摧,也已经足以避免历史上俾斯麦号主炮击中英国乔治五世号战列舰后却不能击穿其主装甲的窘况(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六章 超级战舰(一)



    不过令胡卫东有些遗憾的是,包括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在内完工度较高的在建军舰和已经加入现役的军舰都在德国本土的造船厂接受改装,以免万一欧战提前爆发,德国海军却没有军舰可用,毕竟从遥远的中国再开回德国,需要的可不只是几十天的时间,而且一路上尽是英国的殖民地和盟国。再说了,如果都在中国改装建造,一方面容易将列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另一方面也会导致风险过于集中,小胡子再怎么疯狂,“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还是懂的,尤其中国赤色党在意识形态上与小胡子还是根本对立的

    虽然德国现役或者即将入役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和德意志级装甲舰(又被称为“袖珍战列舰”)没有来到中国改装,但历史上德国中途夭折了的神秘“Z”造舰计划当中的一部分却被转移到了中国来完成小说章节。而且由于一开始中国本身建造条件不足,因此德国不得不将计划前期准备的资源都先调给了“东方战线”使用,结果欧战爆发后由于陆军和空军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德国本土的“Z”计划几乎还没来得及开始就被迫中止了(不过这却反而使得德国避免了像历史上那样的严重浪费),反倒是在中国的这部分因为所需的资源已经大都提前到位而几乎全部得以完工

    除了目前已经完成的部分,“Z”计划的最初方案中德国还打算建造6艘兴登堡级战列舰、3艘o级战列巡洋舰、12艘P级装甲舰和2艘齐柏林伯爵级航空母舰,而由于中德合作短期来说对于德国的财政是个很大的负担,小胡子对“Z计划”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将战列舰的数量由6艘缩减为4艘,战列巡洋舰的数量增加到4艘,装甲舰的数量缩减到4艘。航母的数量缩减到1艘(一直对航母看不顺眼的戈胖子抓住这一机会落井下石,若非首舰齐柏林号早在1938年底就已经下水,只怕连这一艘也保不住。)。

    经过胡卫东的努力争取。其中的2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和1艘航空母舰将在中国建造,此外德国还将在上海与中国合作建造2艘(注1)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的改进型,建好后如果德国需要则有权优先购买,否则将由中国海军接收。

    之所以接下建造战列舰的任务。胡卫东自是有他的考虑,建造战列舰对于后进工业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庞大的舰体、超大口径的重炮等等都需要有相当雄厚的工业基础才能完成。但是只要能够克服困难将其建造完成,则无疑会极大地提升本国的整体工业水平,就如同后世建造航母一样。尽管如此,由于战列舰的建造耗资巨大,而中国此前连万吨级军舰都未建造过,花费只怕还要高出好多倍,因此胡卫东是不会同意将天量的人财物力砸进这个没有多大实用价值的无底洞的。不过现在有德国人愿意出这个钱。还顺便提供技术、设备和人才,胡卫东自然也不会蠢到错失良机,而且骨子里一直都是“巨舰大炮主义者”的他对于能够参与设计建造出一款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超级战列舰,心底里其实也是相当兴奋的

    话说历史上的兴登堡级战列舰就已经非常强大,即便没能最终完成。后世也依然被众多的战列舰粉丝拿来与衣阿华、大和这两款超级战列舰相比,甚至还有少数人以之与只存在于计划中的蒙大拿级和超大和级相比较。但客观地说,兴登堡级战列舰的原始设计方案依然没能完全摆脱一战海军思想的束缚,即使真的成功建造,也不可能与设计更加先进的蒙大拿、甚至大和级相抗衡。何况历史上的兴登堡级战列舰在建造过程中还频繁受到小胡子这个外行的干扰,设计方案被反复地改过来再改回去,甚至其间小胡子还提出过不少完全不可能做到的设计要求,以致于历史上的兴登堡号战列舰只能在船台上无奈地坐视二战结束。因此那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被放到中国来建造,对其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幸运,光是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小胡子的干扰,就几乎可以无视在本国建造的的一切有利条件了

    对于自己没法直接管到的地方,和老蒋一样喜欢乱插手的小胡子倒是一向都敢于放权,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拉拢赤色党,抑或只是出于对胡卫东个人的欣赏,他竟然特别要求德国来华的军舰设计师不要太过自负,要多听听胡卫东这位天才军工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而获得了更大话语权的胡卫东也积极地献计献策,一方面过了把战列舰设计师的瘾,另一方面设计得更加完美的兴登堡级战列舰后来也给德国的敌人制造了不小的麻烦,而美苏英三国无论哪国多受一些损失,对于中国来说,都不是什么坏事

    注1:民国时期的技术资料真不好找,查来查去只能确定当时的江南造船所拥有2万吨级的大型修造船坞,具体几个不知道,但结合一战之后江南造船完成4艘万吨级民船订单的例子(第一艘与第四艘下水的时间相距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而以当时的造船速度,一艘万吨轮至少得花一年时间才能造好。)来看,说明当时的江南造船所至少有2个万吨级的船坞(必须说明的是,在解放前夕**撤离上海之前,上海的造船设施并未遭到过任何大的破坏。),而当时上海造船业又有所谓的“七大船坞”,其中整体实力比江南造船所更强的英联船厂拥有其中的4个,由此可以推断,这七大船坞应该都至少是万吨级,故而本书中设定为英联船厂与江南造船所各有1个2万吨级船坞(也即是说上海有2个2万吨级船坞、5个万吨级船坞。),以便后续情节展开。

    当然,笔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如有知道详情的书友,还望在书评区发帖不吝赐教^_^(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七章 超级战舰(二)



    严格来说,此时的兴登堡级战列舰连设计图都没完成,这一方面是德国设计师的水平不及美日英这三个海军强国,而兴登堡级的设计要求又实在太高,夸张一点地说,简直就像是小孩舞大刀,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身为“巨舰大炮主义者”却又是一个十足外行的小胡子频繁干预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而设计人员和相关企业又不敢反驳,结果时间与资源就这么浪费掉了。

    举例来说,一开始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要求是排水量为50000吨、装双联装403毫米主炮4座,然后小胡子觉得不够厉害,于是将指标加大到了60500吨、装420mm主炮,即便以德国坚实的工业基碬小说章节。不瞬簧賡híjiān攻关,而历史上后来小胡子更是疯狂地先后要求加大到80000吨、装480mm主炮,乃至于标排100000吨,装800毫米主炮!

    频繁变动的设计要求令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人员无所适从,而不断加大的舰体与主炮口径则令兴登堡级战列舰设计和建造的难度不断增加,最终超出了德国造船工业所能达到的极限,兴登堡级战列舰也因此彻底沦为船台上的看客

    但这个时空被安排到中国来建造的两艘兴登堡级战列舰却要幸运得多,首先因为“天高皇帝远”的缘故,小胡子没办法频繁过分干预,令设计人员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而能够更多地考虑设计的可行性。同时,胡卫东这个由后世穿越过来的bb党兼世界第一的火炮与装甲专家(后者仅限于本时空)也提供了很多极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在胡卫东的鼓励下,兴登堡级战列舰的设计人员决定无视小胡子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尽量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必要时则更加大胆地进行创新,等到成品出来了再像小胡子汇报,只要整体性能出色。谅他也不会怎么苛责(注重结果是小胡子的优点之一)。

    比如德**舰沿用了多年的双联装炮塔终于被三联装炮塔所取代,这样只需要有3座主炮塔就可以获得比原定的4座双联装主炮塔更强的火力,更重要的是,兴登堡级战列舰因此不再需要像历史上那样加长舰体。相对粗短的舰型不但提高了侧弦炮击时的稳定性和恶劣海况下的适航性,更大大节省了设计排水量,或者说是提高了设计排水量的利用率。而这又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建造的加快,对于随时可能卷入全面战争的德国来说,意义怎么高估也不为过

    不过要说更大的改变,还得说是全面防护理念的彻底扬弃,在胡卫东的多次劝说下,德国的设计师们终于下定决心,根据重点防护的思想对原定方案中的装甲布置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一些相对次要(注1)的部位装甲厚度被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甚至放弃装甲防护而完全依赖于损管系统(注2)。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关键部位的防护力,另一方面则又省出了大量载重(其实新型装甲钢的应用贡献更大),而令兴登堡级战列舰大量加装防空武器成为可能。

    但其更大的影响还在于重点部位防护能力的大幅提高,使得新型装甲钢的作用最大化。与主炮塔装甲薄弱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改装以前)相反。兴登堡级主炮塔的装甲防护强大得简直匪夷所思,哪怕是历史上拥有460mm主炮的日本大和级战列舰,也得将距离拉近到1万米内才有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可能,而其正面装甲更是恐怖,哪怕是460mm巨炮抵在上面开火,一发也别想打穿(之所以标准定这么高,是考虑到装甲被反复击中后会因为疲劳效应导致强度下降。)。更可怕的是,如此强悍的防御能力,厚度却相当地薄,其中正面装甲只有360mm(因为新型装甲钢的使用,抗击穿能力不逊于1080mm厚度的日本装甲钢、900mm厚度的美国装甲钢或者720mm厚度的英国装甲钢),不但远不如大和级战列舰的650mm,甚至连依阿华级战列舰的495mm都不如。硬和轻这两个原本相互矛盾的指标,却因为一种超越时代的优异装甲钢而得以兼顾,事实上就连这时的胡卫东都没有完全意识到,他帮助德国人搞出了一个怎样的怪物

    此外,150mm厚度的水平装甲甚至超过了历史上依阿华级战列舰,而其装甲强度更是远非其所能比拟,这使得兴登堡级战列舰足以轻松抵挡因为远距离炮击而以大角度落向甲板的大口径穿甲炮弹,更不要说是俯冲轰炸机乃至于水平轰炸机投下的穿甲或者半穿甲航空炸弹了,或许只有历史上英国那重达5吨多的“高脚杯炸弹”才能击穿兴登堡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而且因为兴登堡级战列舰的弹药库等重要位置上方还另外加有厚达320mm的附加装甲,因此即使是“高脚杯炸弹”,也很难一发就重创兴登堡级战列舰

    注1:判断标准是被大口径炮弹、重磅航弹命中后不会导致军舰储备浮力大幅下降、不会导致军舰火力大幅下降、不会导致军舰航速大幅下降或者漏油、不会导致大量舰员死伤、不会引起足以危及整条军舰的大火或者殉爆。而由于鱼雷的巨大威胁,水下的所有部位都需要重点防护。

    注2:损管全称为“舰艇损害管制”,是舰艇为保持或恢复自身生命力所采取的预防、限制和消除损害的措施和行动。舰艇损管主要内容有:

    1。防沉与抗沉。

    2。防火、防爆与灭火,保持或恢复武器装备、技术器材的生命力;防止和消除蒸汽的损害。

    损管系统在战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军舰放弃坚厚装甲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美帝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看着没有太厚的装甲,抗打击能力却堪比二战期间的那些超级战列舰(个人觉得可能更强),当年曾经出过一次甲板上11架飞机连环起火殉爆的严重事故,居然还能自己开回去维修(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八章 超级战舰(三)



    对于装甲坚厚的战列舰来说,鱼雷的威胁永远都比炮弹和炸弹更大,因此水下的装甲带也成为兴登堡级战列舰唯一没有在厚度上遭到太大削减的装甲,甚至连原本受到忽视的船底也被加上了厚度不逊于水线的装甲,以防备定深较大的磁引信鱼雷或者同样引信的水雷攻击船底。要知道在船底爆炸的话,只要威力足够,产生的冲击波会直接破坏龙骨,如果没有装甲保护或者装甲厚度不够,甚至会一下子就让军舰断成两截,排水量再大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此外,兴登堡级战列舰舰体后部的形态胡卫东参考了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