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弃合肥以西的大量占领区以收缩兵力,自然更不可能有余力再对石原莞尔所部派出援军。在这种情况下,不知就里的南京日军和徐州的畑俊六都要石原莞尔谨慎从事。如果没把握击败中国王牌第十五军,那就退回淮南。以保存实力为先,可是以鬼子第2军现在的处境,又哪儿有机会安全地退出战场?

    根据仍在进攻蚌埠的第18师团汇报,石原莞尔对其夺回蚌埠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他清楚地认识到,反败为胜的唯一机会就是自己的第2军独力将面前的中国赤色党十几万精锐击败,可这又谈何容易?想来想去,石原莞尔觉得只有一个办法或许可行,那就是夜袭。虽然日军未必就比十五军更加擅长夜间作战,但是夜战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此相对来说实力较弱的一方更可能占到便宜,而在正面作战毫无胜算的目下,这几乎已经是石原莞尔唯一能够寄托一点希望的打法了。

    在石原莞尔的命令下,众多鬼子怀着最后的希望准备杀出阵地以一次成功的大规模夜袭力挽狂澜,为了避免惊动强大的敌人,他们不可思议地做到了近乎于悄无声息的程度,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走出阵地,就听见前方空中传来了令他们魂飞魄散的凄厉尖啸声,而原本因为阴云蔽月而漆黑一片的天空则瞬间被绚烂的火光照亮,比世上任何一种烟花和礼炮都更壮丽的死亡之雨顷刻之间就落到了日军的阵地上,将其迅速化成了一片血与火的海洋。。。。。。

    “是中国人的火箭炮,小心。”,部分知道厉害的老鬼子当即出声警告军中那些年轻的新兵,但是他们无论怎么做都是徒劳的,集团军直属火箭炮团所配备的122mm火箭弹都选用了杀伤力惊人的集束式战斗部,火箭弹的瞬间密度本来就大,每发弹头再散出几十枚子炮弹后那就更是惊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减小了弹片杀伤的死角。与之相比,12管107mm火箭炮的威力虽然要小很多,而且因为口径的缘故没有选用集束式战斗部,但一来这种火箭炮的总数更多,二来其所选用的空爆战斗部同样杀伤力惊人,而且是真正的没有任何死角,并且对于口径相对较小的炮弹来说十分适用,因此同样造成了相当不错的杀伤效果。

    无法规避的猛烈打击对日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杀伤,更令日军官兵心中的绝望不断蔓延开来,尤其黑夜笼罩之下人类本来就要比白天更加脆弱。本来以石原莞尔的威望和能力,即使如此也未必就稳定不了军心,但是40管122mm车载火箭炮超越时代的一大优势很快就凸显了出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获全胜



    与二战期间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相比,中原边区兵工厂所生产的40管122mm车载火箭炮这款完全以后世同型火箭炮为模板设计生产出来的火箭炮不但射程、威力与精度都要远远超出数倍之多,火箭炮最大的弱点——拖沓的炮弹再装填速度也加快了好几倍,即便夜间装弹有所不便,十五集团军直属火箭炮团依然将炮击间隔缩短到5分钟之内,几乎是鬼子刚刚缓过一点气来就立刻又挨了一顿猛揍,如是反复多次,轰得鬼子欲仙欲死。。。。。。

    当火箭炮团连续五轮炮击将携带的火箭弹倾泻一空之后,日军不但因此蒙受了超过3万人的惨重伤亡(注1),士气更是几乎已经完全崩溃。而在火箭炮的连续肆虐期间,死守蚌埠的日纵则接受了胡卫东通过电报下达的最新任务,他们先后派出三支百人规模的敢死队利用河对岸日军自顾不暇的机会偷偷过桥发动袭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奇效。

    由于日纵官兵说的是日语,穿的是日军军服,用的是日军武器,又有夜幕掩护,鬼子根本无法轻易就分清敌我,而在火箭炮肆虐引起的空前混乱中又哪儿有余暇核对口令?结果鬼子登时就吃了大亏,而在极度的混乱与恐慌之中,很快就开始有鬼子因为神经紧张而误伤战友,这一打起来可就收不住手了,而三支日纵的敢死队则趁机到处煽风点火,结果死于自相残杀的鬼子比被敌人火箭弹炸死的还多。就连石原莞尔都死在了乱军之中,令原本还想着将其俘虏的胡卫东颇感遗憾。。。。。。

    到了这个时候。日军可以说是败局已定,但为了防范意外,胡卫东还是等到了次日黎明,其间绝望的鬼子多次自发突围,但都被早有准备的十五军指战员打退了回去,日军光是死在机枪之下的就有好几千人,而胡卫东让部队特意带上的照明弹更是功不可没。

    次日,东方的天空刚刚泛出一点点光亮。胡卫东就下达了全面进攻的命令,晚上休息得相对不错的十五军、新38师十几万精兵强将在新51师大量坦克和装甲车的配合下一口气冲进了早被轰得支离破碎的日军阵地,而此时的日军依然没从昨夜的打击中缓过劲来,甚至都没有各自归位进入自己原来的阵地,并且普遍一夜未眠十分疲惫,更兼失去了石原莞尔这位主将和精神支柱,军心涣散的鬼子根本无力抵挡十几万中国军队的全面进攻。结果战斗完全结束的时候。十五军和新51师、新38师的广大指战员还来得及享用当天的午餐。

    前一天还在猛攻蚌埠的日军第18师团闻讯后落荒而逃,甚至连一些辎重都来不及销毁,可惜日纵伤亡太大无力追击。不过此役日纵官兵依然堪称是居功至伟,除了符合惯例的表彰和嘉奖,胡卫东也没忘了履行承诺将日纵扩编为常设师团、还是按照人数较多的驮马制常设师团来进行部队编成,完成之后日纵即使是基本编制下的兵力也增加到了28500人。此外胡卫东还同意为其编组约有3万多人的预备役部队(守备队或者独立守备队编制),这样即使是日纵减员严重也可以迅速恢复战斗力,如此一来完成思想改造的日军战俘便都被充分利用了起来,而胡卫东相信以自己麾下那些政工人员的能力和经验,转化自中原大会战开始以来俘虏的那些新兵比例远比以前高得多的日军官兵会更加地迅速和彻底。

    之所以胡卫东敢于大胆地让日纵加速扩编。主要是因为中原大会战胜局已定,日本人又一向是以成败论英雄。日纵出乱子的可能性较之抗战初期要小得多。再说,十五集团军在中原大会战结束后肯定也会扩编,按照胡卫东的计划,光是野战部队就将扩充到50万人以上,即便日纵真出问题,也完全弹压得住。。。。。。

    在这连续两场漂亮仗中,胡卫东仅仅靠着十五军、新51师和战役期间南下驰援的新38师这十六七万野战部队,便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几乎将整整40万日军全部歼灭(这40万鬼子之中还是多少逃掉了一部分,但是日纵在蚌埠的战果之中有一部分是在这40万之外的,加起来十分接近于40万这个整数。),共计击毙日军17万余人、俘虏22万余人,却只付出了3万余人伤亡(若算上日纵以及战时编入部队的日籍“解放战士”的伤亡,则为5万人左右。)的微小代价。虽然弹药的消耗量实在是大了点,以致于十五集团军暂时失去了强攻徐州的能力,但是消灭了40万鬼子之后,分别被八路军与十五集团军主力包围的开封与徐州日军均已成为孤军,遭到歼灭只是时间问题,而抗日战争也正是由此开始转入了全面反攻阶段,率军歼灭日军几近百万的胡卫东也从此彻底奠定了其抗战头号名将的地位,但他的穿越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却也愈发地强烈起来。。。。。。

    淮北战役看上去简直是匪夷所思的辉煌胜利,令包括西方列强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甚至有极少数西方人第一次喊出了“赤色中国威胁论”,认为一旦让赤色党统治了全中国,中国将很可能成为继苏联之后的第二个红色帝国,对西方“自由世界”(其实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民主”一直都是赤色阵营的代名词,当时西方只能标榜“自由”。。。。。。)构成巨大的威胁。。。。。。

    注1:不过由于子母弹与空爆弹的杀伤力都太依赖弹片,加之日军阵地面积不小,很少有炮弹反复落在同一处地点的情况发生,因此鬼子伤多死少,阵亡的只有五千多人。其实火箭炮只是声势吓人,对敌军士气的打击较大,真论绝对杀伤能力其实并不怎么强,除非敌人遇袭时没有阵地掩护且人员密集扎堆,否则光靠火箭炮就想将同等规模敌军大部消灭是几乎不可能的,何况目前十五集团军火箭炮的装备数量也还是偏少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急需推荐票,求支援^_^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可复制



    胡卫东后来听到这些论调,登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再没什么比还没崛起就被人警惕乃至遏制加糟糕的处境了,还好当时的世界上相信这些论调的人根本没有几个,毕竟中国贫弱的国力还摆在那里。//。//重要的是,等到有部分西方领导人开始警惕和防范中国的时候,二战也差不多正式拉开了序幕,因此即使是那些先知先觉者,也不可能再遏制乃至绞杀生的人民政权,反倒是担心中国投入敌方阵营,而不得不花费不小的代价尽力拉拢。。。。。。

    同样震惊世界的,还有原本只在中国西北地区威名赫赫的马仲英,虽然就连昔日曾经击败过十一国联军、并且尚未受到大清洗影响的极盛期苏军也在他手下吃过大亏,但是由于西北交通闭塞、苏联人又对此讳莫如深,马仲英的名声一直没能传播到大的范围。而在苏军依靠着人数和兵力的优势将其击败后,马仲英仿佛是心灰意冷地丢下残部入苏留学,却意外地将苏军的装甲战术与自己擅长的骑兵战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出了独一二的装甲骑兵战术,为其后来的一鸣惊人奠定了基础。。。。。。

    当胡卫东奉太祖之命设法说服苏联方面放人、成功地将其带回国内、从而改变了历史之后,马仲英果然没有辜负太祖和胡卫东的期望,依靠其独创的装甲骑兵战术巧妙地破解了敌军针对性很强的反坦克工事,并以微乎其微的损失歼灭了几近20万日军精锐。他也由此一举成为后世公认的第一位有世界影响的装甲兵名将,但列强的军事家在高度赞扬马仲英杰出将才的同时。对于他赖以成名的装甲骑兵战术却大多不置可否,这并不是说他们认为这种战术不厉害,而是因为他们都看出这种战术只有在特定的使用者、特定的攻击目标以及中国抗战的独特环境下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是几乎不可复制的,对于西方列强来说也并没有太大的学习价值。。。。。。

    其中,以此时还在中原边区学习观摩的后来德国“装甲之父”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认识最为深刻,他认为装甲骑兵战术下坦克与装甲车辆战损率低的优点其实只对敌军的地面攻击、特别是步兵反坦克力量有奇效,如果敌军有着强大的空军或者是远程重炮群。那么装甲骑兵战术因为老要绕圈子迂回穿插、行程长而将不可避免地给敌人多的远程火力覆盖的机会,因此反而可能蒙受比看似简单的装甲集群突击战术大的损失。

    同时,装甲骑兵战术虽然在特定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大大减小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的损失,但却是以作战时间大大延长作为代价的,而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也就是在贫弱落后的中国,因为装甲车辆与装甲兵都十分稀缺。同时又缺乏支援装甲集群正面进攻的强大空军和远程炮群,使得装甲部队正面进攻的难度大为增加,这才显得相对划算很多。

    而对于装甲骑兵战术中至关重要的轻型坦克,古德里安是毫兴趣,因为这在他看来完全是因为中国的基建实在太差(主要、地形又太过崎岖(次要,因为山地比例再高。精华地带也永远是平原地形。所致,若是在基建发达且地势开阔平坦的欧洲大陆上,装甲薄、火力弱的轻型坦克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虽然轻型坦克造价相对便宜,而且故障率一般也较同等工艺水平下设计生产的中型坦克低一些,但在古德里安看来。德国工业生产能力和后勤维修力量强大,而人力资源相对不足。这两个优点的价值其实十分有限,根本不必为此“因小失大”。。。。。。

    简单来说,所谓的装甲骑兵战术,只有在敌我两方都并非强大工业国的前提下才有较大价值,因此对于西方列强乃至于红色苏联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对于工业化水平(注1世界第一的德国来说就是如此。而且装甲骑兵战术对于指挥官的战术素养与临机应变要求极高,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将领的天赋与经验,这是西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