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直到苏联飞行员发明了攻顶战术之后,各国设计的坦克才开始普遍重视起顶部装甲的防护(苏联的t…34中型坦克倒是一开始就加强了顶部与侧后装甲防护),在此之前顶部装甲一直都是所有部位当中最薄弱的,一向薄皮的日系坦克尤其如此,就拿目前鬼子最强的九八式中型坦克来说,它的主装甲厚度达到了50mm,这个数值甚至和德国目前最先进的4号坦克不相上下(不过因为日本的装甲钢性能较差,只相当于德国装甲钢的三分之二。因此实际防护力还是差了好多。),达到了目前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可它的顶部装甲厚度却只有区区8mm,即使苏援航空队i…16战斗机上的两门20mm航炮没有配备专门的穿甲弹,也足以将其打得稀巴烂。日系坦克那不到一厘米厚、而且材质也不怎么样的顶部装甲在几百米距离内就连极其廉价的20mm硬化钢芯弹都能轻松击穿。。。。。。

    但是航炮打坦克也有几个不足的地方。一是炮弹是实心的不能爆炸,威力稍显不足,但即使是实心弹,在高速击穿顶部装甲的过程中也会溅起钢铁碎片对车内人员造成杀伤。而且20mm航炮是连发,就算一发干不掉坦克里面的乘员,一串下去也少有能够幸免于难的了。此外还有个更直接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不打车盖,而是攻击发动机舱上部装甲。这个部位虽然十分重要,但因为地面炮火(航弹同样如此,因为航弹一般是落到地面炸一个范围,直接砸到坦克上的概率是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死角的缘故很难伤到,所以装甲同样很薄,发动机打坏之后,坦克就彻底趴窝了。。。。。。

    二是机炮攻顶需要飞机低空俯冲,如果地面有小口径高射炮、乃至于高射机枪的话,势必会对飞机造成不小的威胁。历史上运用该战术较多的苏德空军因此被击落的飞机数目都极其庞大,例如有史以来最为优秀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坦克杀手”鲁德尔在二战期间被击落了足足32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敌军坦克装甲车上的高射机枪干的。不过对现在的苏援航空队来说,这个威胁却几乎可以无视,因为鬼子偏执地追求节约。以致于坦克全都没有配备正常情况下本应该有的高射机枪。部分装甲车上虽然配置了13。2mm高射机枪,但由于装甲车的防护比坦克弱很多,口径稍大一点的炮弹的弹片就能将其击伤甚至击毁,因此早就在先前的炮击中损失大半。即使少数侥幸没被干掉的,也很快被苏援航空队轰炸机编队投下的集束式航空炸弹尽皆摧毁。因而苏援航空队的飞行员们普遍敢于飞到低空、乃至超低空进行攻击,这无疑大大提高了航弹与机炮的命中率和杀伤力。结果,在短短十分钟之内,鬼子就又损失了三百余辆战车,给其全军上下都好好上了一课,让他们将飞机对装甲部队的极大威胁深深地铭刻于心。。。。。。

    说起来日本机甲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也算是福大命大,眼见就要葬身于此,日军陆航的飞机总算赶到了战场,苏援航空队的战斗机不得不转移目标应对这一威胁,这么一耽搁不但消耗了时间,更用掉了大量的燃油(相对于i…16战斗机本就较短的航程来说)和炮弹,日本机甲第一军总算是勉强逃出了一小部分,士气已溃的鬼子不敢停留,一口气逃回了此时已经被主力部队控制了全城的徐州,而这个时候全军已经仅剩三百多辆战车、两千余人了。。。。。。

    而日军陆航虽然救下了机甲第一军,但却将他们自己给赔上了,经过一番激战,日机被击落超过一百架,而苏援航空队连同之前被地面零星防空火力击中造成的损失在内,也只被击落了不到三十架飞机。空战交换比如此悬殊,除了苏援航空队在人员、装备以及主将领导力上的优势之外,波克雷什金首创的“八机编队”战术和先进机载电台的帮助也同样功不可没。。。。。。

    由于缺乏性能可靠的机载电台,加之日军航空部队缺乏优秀的战术指导,因此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这个时空,单支航空编队最大也只有一百多架的规模,这一点在历史上直到日本战败都没有多大的改善,而波克雷什金提前创立的“八机编队”战术结合苏援航空队目前已经配置到每架飞机的最新型机载电台,却令苏援航空队能够单次出动上千架飞机组成超大规模的飞行编队。。。。。。


第三百二十章 逃过一劫



    虽然由于机场偏小而且不够集中,实战中最多只能派出规模为三百多架飞机的编队,但是对上最多只有一百余架飞机的鬼子飞行编队,却还是占尽了便宜。即使鬼子派出多支飞行编队来凑出数量,也会因为彼此没法有效配合的缘故,根本不是苏援航空队的敌手。历史上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和美军空战的交换比惨不忍睹,舰队防空更是完全挡不住美军机群的狂轰滥炸,除了美国飞机的优异性能,更因为美国当时已经有能力派出恐怖的“千机编队”,而鬼子依然最多只能派出一百余架的飞行编队,除了少数遭遇战,在正面攻防中,美国光靠飞机的数量就可以碾压鬼子了。。。。。。

    这一点在轰炸任务中优势更大,历史上太平洋战争中后期,由于美军有了炮瞄雷达、高射炮近炸引信和二战期间公认最好的博福斯40mm高射机关炮,鬼子最多只有百余架的飞行编队根本没有突防的机会,因为每波一百多架都是基本还没投下炸弹就全被击落,这样每次攻击都不能对美军舰队造成实质性打击,自己的飞机几次下来却都被打光了。。。。。。

    而美军的千机编队轰炸日本的舰队时,情况却完全不同,就算日本军舰的防空能力与美军一样强大,在单次空袭中也最多打下一两百架飞机,那么没被打掉的几百架轰炸机依然足以炸沉日军几十艘军舰,这就是大编队的威力所在。。。。。。

    日本机甲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本来想要抓住这一“良机”打败十五集团军以洗雪前耻,谁知这次比两年前那一战输得更惨,胡卫东这个正主儿都没出手,他的部下就将筱冢义男耗费心血建立起来的装甲部队给打得落花流水。这对于推崇装甲集群作战理念的筱冢义男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却依然认为自己的用法并没有错,导致惨败的只是一些客观原因。。。。。。

    首先,是陆航没能掌握制空权,让苏联人的飞机可以肆无忌惮地在皇军的战车头上拉屎。但是筱冢义男却没有责怪已经尽力了的陆航飞行员,而是对国内的飞机设计人员大肆抨击,日本资源匮乏,飞机的数量不如苏联他可以理解,但是居然连性能也比不上。那就太混账了。要知道苏联的飞机可是木头做的,而帝国的飞机却需要大量昂贵的铝合金!

    筱冢义男的这番指责进一步加速了日本新机型的研发,直接导致历史上直到1941年才加入现役的日本陆航一式战斗机在1939年上半年就定型服役了(因此这个时空该机型的名称是“九九式战斗机”,而非历史上的“一式战斗机”。)。而且还装上了日本最新的ha…115气冷发动机,使其性能几乎达到了历史上一式战斗机二型的水准。不过这也算不上是什么奇迹,因为历史上的一式战斗机早在1938年底就完成了首飞,只是因为陆军部高层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令其迟迟没能定型罢了,而这个时空日本陆军急需先进的战斗机来压倒苏援航空队的最新型i…16战斗机。不再那么吹毛求疵,加之本时空该机型的研发比历史上要早了半年多,因此虽然看上去像是赶工的作品,但飞机的可靠性却还算可以。。。。。。

    虽然飞机对于坦克来说是无解的天敌,但在筱冢义男看来,如果苏援航空队只是轰炸的话,机甲第一军的损失未必有现在这么大,机炮就能打穿的坦克顶部装甲才是害死无数帝**人的罪魁祸首,而日系坦克的缺陷与弱点远远不止这一个。为此筱冢义男针对这一战中日系坦克暴露出来的一些弱点和问题。对于坦克和装甲车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首先是顶部装甲和发动机、油箱等重要部位的防护需要加强,被机炮随便一打就坏实在是让人很没有安全感,须知飞机低空射击的命中率怎么也比投弹高得多,而炮弹的携带量更是远非航弹可比,绝对不能轻忽。

    然后就是坦克必须加装高射机枪。以威吓敌机,免得让其肆无忌惮地飞到低空发起攻击,对于飞机来说,如果只能在一千米以上的高度投弹的话。是很难命中坦克这样的点目标的,而20mm机炮在这种距离下且不说能不能命中。即便打中了,穿透力也会大受影响,在日系坦克加强了顶部装甲之后,再想靠这一招对付坦克,可就不灵了。但是,由于日本的轻型坦克体积太小,不撤掉一些设备无法添加,再加上此役轻型坦克的表现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因此日本军部干脆彻底终止了轻型坦克的研制项目,集中力量研制和改进日益成为主流的中型坦克,尤其是体积较大的九八式中型坦克及其后续改型。至于九七式和九七改,尺寸还是稍稍小了点,硬要装上高射机枪也不是不可以,但总归有些麻烦。

    最后,此战除了飞机,敌军的火炮也给了机甲军以重创,而军中的75mm炮战车却暴露了射程近、威力小的弱点,为此筱冢义男建议研制口径更大、射程更远的自行加农炮,以保证在缺乏空中支援的情况下,机甲军依然不会被敌人的炮火所轻易压制。

    吃了这么大的败仗,筱冢义男原以为自己就算不上军事法庭,也会再次进入后备役,因此他的那些建议都是笔录下来,准备留给他最欣赏的部下西竹一来向军部提出的,谁知几天之后他就得知自己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军部的嘉奖。。。。。。

    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筱冢义男之前以微小伤亡击溃数十万**、帮助日本华中方面军一口气将第五战区的**几乎全部扫清的大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胡卫东对日作战几乎就没输过,哪个日军将领对上十五集团军的部队都有些信心不足,如果现在筱冢义男因为被十五集团军击败而受到严惩,那么日后或许其他的高官也会步其后尘,因此大家不管之前跟筱冢义男有无交情,都纷纷为其求情。。。。。。


第三百二十一章 协同作战



    ps:感谢书友“付梁”投出的2张月票,顺便求下推荐票^_^

    再说,即使是在陆军多次扩编之后的现在,一个军的司令官也已经是很高的职位,何况还是日本唯一的一个装甲军,筱冢义男只要不犯叛逆这样的不赦之罪,否则一般来说是死不了的,动辄切腹谢罪的主要是中下层军官,鬼子的高级军官可是普遍都很珍惜生命的。。。。。。

    不过,筱冢义男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更主要的原因还是鬼子又吃了大亏,这吃败仗的将领一多,惩处起来自然就只能从轻发落了,“法不责众”这一现象可不仅仅是中国才有。。。。。。

    在空军的配合下大败日本机甲第一军后,孙立人很想乘胜追击,抓住南边那道原先**建立的防线上几万日军人心惶惶的机会将其拿下,但考虑到敌人身后就是徐州的几十万日军,如果新38师速度稍慢,被鬼子抢先增兵,那可就不容易攻下了。而且即便成功攻占南边的防线,新38师也将直接面对日本至少五十万人的庞大部队,以那道同样是防北不防南的原**防线,新38师未必能在日军疯狂的反扑下坚持住,孙立人对部下再怎么信任,手中的兵力毕竟只有3万多人而已,同时因为苏式飞机航程的限制,南边那条防线一带,苏援航空队只能勉强飞到,不但执行任务时远不如内线作战那样方便灵活,实际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就像历史上伦敦空战时的德国空军一样。在日军基本占据了制空权的情况下,即使孙立人再怎么自傲,也不敢拿自己的部队和二十倍于己的敌人死磕,哪怕他只需要坚守3天就能够等到集团军司令部派来的援军。。。。。。

    但这时陈明仁等**将领却因为大捷的鼓舞,纷纷跑来提议向南反攻,孙立人不禁眼前一亮,自己麾下是只有3万多人,但加上这些**的话。不就有十万了?经过一番商议,众将一致同意由新38师负责撕开敌军防线的口子,等到拿下前沿阵地后就立即转交给**,毕竟**在正面的阵地攻防方面还是有些能力的,更重要的是人数够多。经得起消耗。至于他们最怕的穿插渗透,则交给机动力强而且将勇兵精的新38师来对付,而由于西边有独山湖与微山湖形成的天然屏障,新38师其实只需保护好东面就行了。任务并不算太重,完全有余力向**提供有力的炮火支援。由此,十五集团军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国民党军之间的协同作战就这么开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