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还是很没问题的。(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二十一章 经济封锁



    何况四大根据地都有起家部队带来的一些小炮(如九二式步兵炮、37mm平射步兵狙击炮等等。)和枪榴弹(这个比较容易制造,即使是敌后根据地的小兵工厂也能生产。),对付普通的碉堡炮楼简直是小菜一碟,因此敌后根据地一个主力团三五千人(四大根据地加起来也就不到二十个主力团,由八路军或者十五军抽出的老兵、乃至于基层军官作为骨干,如果不考虑武器弹药的因素,战斗力未必弱于这两年里迅速扩编的八路军主力部队,但与一直控制野战兵团规模的十五军相比,还是差了一截。)的兵力就敢去打有一个鬼子大队(注1)驻守的较大县城,一个2000人不到的独立团就敢去打一个鬼子中队驻守的小县城或村镇,根本不会出现像历史上八路军2万多人却拿不下冈崎大队500多人那样的情况。这样一来战果自然大大增加,而且攻坚战缴获多,又反过来加强了根据地抗日武装的实力,形成了“武器装备越好就越能打、越能打就会得到越多越好的武器装备。”的良性循环。。。。。。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胡卫东还令历史上抗战末期才发明的“经济战”提前出现在了抗日的战场上,由于目前鬼子只占据了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而乡村则大都落入赤色党之手,因此当中央采纳胡卫东的建议命令各敌后根据地对沦陷区、尤其是沦陷区的大中城市实施了农产品禁运之后,华北的几十万日伪军很快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津浦线日军后勤补给遭到不间断的袭扰而日渐困难也就罢了,甚至就连平津等“大后方”的日伪军也开始饿起了肚子。

    其实,相对来说粮食的情况还好办一点,最麻烦的是不耐储藏的蔬菜,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现在,日占区的需求缺口非常大,结果华北日伪军中坏血病、脚气病乃至抵抗力下降而患上的各种传染病日益常见。为此华北日军被迫向关东军求援。但辛苦搜集来装上车皮的各种食品在冀东根据地军民前所未有的疯狂破袭战下不是被毁就是被抢,能够平安运到天津的不足两成,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而不得不从东北、乃至于朝鲜和日本本土调拨物资接济华北方面军的日军大本营则因此不但没有能够从侵入华北获利。反而被迫倒贴进去不少人财物力。。。。。。

    就连日军都缺衣少食,更不要说是伪军了,能够勉强饿不死就不错了。当伪军本来大多就只是为了糊口,现在连饭都吃不饱了,还有几个人愿意为鬼子卖命?因此华北伪军当中开小差的人数与日俱增,以致于后来那些伪军头目几乎是不间断地到处抓壮丁,偏偏他们又不敢下乡去抓,可是且不说这个年头的中国城市人口不多,不怕苦不怕死老实听话的好兵苗子就更不能与农村相比,结果伪军不但数量上不去,战斗力也日益衰弱了下去。。。。。。

    饿急了的日伪军再也顾不得维持占领区“中日亲善”的假象,开始大肆征集占领区中国市民的生活物资。其间不少百姓都被害得家破人亡。好在由于之前战火不断,华北百姓外逃了不少,之前十五军占领北平等大中城市的时候更是将相当一部分市民带走或吓走,加之民国时期中国的城市化程度本就不高,所以损失没有胡卫东预料的那么大。这多少缓解了一点他的内疚心理。可就算再内疚,为了赶走鬼子,他也义无反顾,因为日军是披着文明外衣的豺狼,即便屈服顺从也换不到它们的怜悯,历史上南京的30万条冤魂就是明证。逼更多的人走上抗日的道路,并不是害他们,而是在救他们,何况仅仅是考虑到这个办法对日军可以造成的沉重打击,他就不会弃而不用。。。。。。

    虽然胡卫东不惧骂名加身,但为了尽可能减小沦陷区百姓的损失,他还是要求(归中原局管的)和建议(不归中原局管的)白区工作的同志尽量多营救一些人出来,其中某位混入伪军的同志更是抓住日军急于减轻负担的心理,诱导所在县城的日军头目纵放大量中国市民离开并引来多个城镇的日军效仿,从而挽救了不下十万华北市民,而他自己却因此被日本特高课注意到而壮烈牺牲,但他的牺牲与功勋,国家与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

    鬼子的倒行逆施虽然暂时缓解了占领区大中城市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困难,却令相当一部分原本还心存侥幸、甚至对鬼子心存幻想的中国人醒悟过来,由此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站到了人民一边,加入到这一场整个中华民族都动员了起来奋力抵御日军侵略的伟大战争中来。。。。。。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并不是笨蛋,自然知道这种一次性的做法只能应急,而且长期来看只会更加削弱日军的物资供给能力,毕竟市民纵然不能生产粮食和蔬菜,对于一个城市的运转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城市只剩军人,且不说官兵的生活将会惨不堪言,光是占领区得不到任何实际产出这一点,就足以令指望着“以战养战”的日军大本营焦头烂额,而大本营的怒火最终必将落到他们这些侵华日军头上,所以目前的现状无论如何都必须尽快结束。。。。。。

    为了打破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占区的经济封锁,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想了很多办法,出于对赤色党军实力的忌惮,他们一开始并没有马上派兵进根据地扫荡,而是先采用了类似的经济手段,因为敌后抗日根据地虽然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却也有少数生活必需品是必须外购的,比如食盐、铁器等等。

    注1:日军守备部队所辖的步兵大队无论是人数、武器还是战斗力,和野战师团的精锐步兵大队都有很大的差距。以整体战力而言,3个守备大队都未必及得上一个野战精锐步兵大队。(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百团大战



    可是,鬼子很快就发现,原来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在占领区对盐铁等战略物资实行了专营制度以牟取暴利并且限制流入那些日军还未控制的地区,也就是说几大根据地其实早就被日军封锁着呢,而根据地军民几个月来却依然没有屈服。因此既然当初封锁没有用处,那么现在依然没用,反倒是有些饿极了的伪军、甚至是日军部队不得不铤而走险偷偷拿这些禁运物资进根据地交换食品等日占区缺乏的生活物资。。。。。。

    文的不行,就只能动武了,可鬼子一开始对于几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力严重低估,派下去的部队不但总数不多,而且非常分散,单股部队最大也就是大队的编制(每个根据地12个),结果不但浪费了整整一个月时间,而且还损兵折将,其中冀东地区的“扫荡”最是灰头土脸,居然还被游击战专家杨文翰集中三个主力团全歼了一个步兵大队,令“大日本皇军”颜面扫地。。。。。。

    而在此期间,四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针对津浦线的破袭战也取得了丰硕的结果,“百团大战”期间(至华北日军派大部队进根据地扫荡为止)合计毙伤俘虏日军一万七千余人、伪军三万五千余人,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但根据地军民也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合计伤亡十万余人,其中相对正规的四大根据地主力部队伤亡三万余人,超过其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好在高效转化过来的两万多伪军战俘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缺口,而且缴获着实不小,四大根据地的实力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变得更强了。。。。。。

    历史上的“百团大战”因为过早地引起了日军和老蒋的重视,而令八路军、新四军早早就遭到了日蒋两面夹击,在其后两三年内发展严重受阻,各根据地的抗日军民也都因此蒙受了本来或许可以部分避免的巨大损失。以致于后来一直都有人质疑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但是胡卫东提出这个类似的作战计划时却并没有太大的顾虑,这一方面是因为如今日本人还想着灭掉国民政府,生存压力尚大的老蒋为了自保。暂时还不太可能跟赤色党翻脸;另一方面则因为如今的赤色党军无论是实力还是潜力都远非历史上的八路军、新四军可比,即使真的日蒋合作,也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困难。。。。。。

    考虑到武器弹药与战术素养的巨大优势。如今赤色党控制下的军力其实已经不亚于历史上47年孟良崮战役之前的解放军,而随着军工产能的飞速增加与科技的日新月异,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军队必将更加强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那些外购的设备大都集中在37年底37年初这段时间形成产能,38年仅仅前四个月中主要军工产品的产量就全面超过了37年全年的总产量,而且这还是在产品门类增加了好几倍的前提下,有了这样的基础,胡卫东不禁乐观地估计,最多再过两年时间中**队就可以至少在华北战场转入战略反攻,也难怪他不怕日蒋合流了。。。。。。

    再说了。历史上“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之所以遭遇到极大的困难,除了引起日蒋重视而遭到一次比一次残酷的围剿之外,更要命的是“百团大战”、尤其是第三阶段将本就有限的弹药储备几乎消耗一空,而缴获却所得甚微,以致于几十万八路军平均下来每人只剩区区几发子弹。这对于自己基本不能生产弹药、绝大部分都得依靠缴获的八路军陷入了“弹药不足——打不了几仗——缴获变少——弹药更加不足”的恶性循环,这才是八路军一度深陷困境的真正原因。而如今光是38年前4个月,仅仅中原边区的兵工厂,就生产了3亿多发各式子弹,所以胡卫东根本不必担心。。。。。。

    何况,胡卫东还专门提醒了周公。因此后来周公虽然将“百团大战”的胜利向军委会通报了,但是原本没有参战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在战报里也有出场,而老蒋又在周公巧妙的引导下想当然地将十万多人的伤亡理解成单单军队的伤亡,不禁心中暗爽,而“百团大战”成功地令津浦线日军因为后勤供应不足而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也确实对第五战区的**给予了有力的支援,因此老蒋并没有吝惜嘉奖。但十五军因为没有参战的关系,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倒是红色空军终于得到了军委会批下的正式番号——师级编制的“国民革命军华北航空总队”,连胡卫东也不得不承认,老蒋发放起高技术兵种的番号来,倒还是比较大方的,不过考虑到这些番号的价值远不如常规陆军部队(步兵骑兵)的番号,怎么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空军得到正式番号并不能算是“无功受禄”,因为随着37mm航炮的研制成功和合格航空汽油的成功国产化,无论是赤色党自己的空军、还是经过几个月训练而日渐成熟的苏援航空队,都开始日益频繁地主动出击,给予了日军航空队、乃至地面部队以沉重的打击。。。。。。

    日军占领济南等山东城市后,之前还很安全的中原边区也进入了日军几种新式飞机(36年之后出产的新式轰炸机都够得着,但在零式战斗机服役之前,日军护航的战斗机需带副油箱。)的作战半径之内,而河南的国统区因为距离更近,日机的轰炸就更为频繁。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航空总队的上千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战斗机的话,平均每4个飞行员才能摊到一架,轰炸机就更别说了,但即便如此,胡卫东依然认为“宁可人等飞机,不能飞机等人。”。)不顾敌我双方实力悬殊而一次又一次地奋勇迎敌,狠狠地教训了嚣张狂妄的日军航空兵。而胡卫东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就酝酿出来的特殊战术也终于随着37mm航炮的研制成功而一举成名。。。。。。(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 空军新战术



    虽然日本特高课针对赤色党的情报工作依然不能令日军大本营满意,但因为边区空军第一飞行师的作战飞机基本全是从鬼子手里缴获来的,因此日军不难估测出其大致的实力。

    更新最快

    不过,因为日本飞行员一贯夸大战果的传统,日本华北方面军航空兵团司令部认为赤色党自己的可用作战飞机不会超过100架,而之前十五军飞行团虽然战绩彪炳,却基本全是偷袭取得的,因此日本飞行员对于赤色党军飞行员的实力依然是不屑一顾,普遍存在轻敌的心理。

    不过即便如此,考虑到苏援航空队150架飞机的威胁,日本华北方面军航空兵团司令部还是拿出了“狮子搏兔”的架势,第一次空袭洛阳的行动中足足派出了一个实力强劲的飞行团,合计168架新式作战飞机,虽然仍比敌军少一些,但自视甚高的鬼子飞行员却普遍认为这么多足够了,在他们看来,如果对付中国和“露西亚”的航空部队也需要差不多的数量,那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