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之祸害-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殿下隆恩!”

俩老头赶紧一块儿喊道。

这意思就是他们给康麻子当官这一页揭过了,这俩人都是三零后的,当然是一六三零后的,一把老骨头不求别的,只求杨丰别追究他们不早早投诚的问题就行,现在终于也算放下心了。

旁边太监赶紧上前接过他俩手中分别画着四省地图,再加上记录人口数量,行政区域划分,各地官员名单,另外还有库府钱粮,驻军情况等等各项内容的帛书,这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省也就算正式归顺大明了。不过俩老头并没站起来,而是分别又从怀里各掏出一份帛书举过头顶然后说道:“草民郭琇(彭鹏),瑾代湖广(两广)百姓,恭请吴王殿下顺应天命早日登基,使海内有所皈依,使万民有所庇佑!”

“此事休得再提,本王为大明之臣,岂有取而代之之理!”

杨丰板着脸说道。

“明祚已终,赖殿下得以延续,如今天下者,乃殿下血战所得,朱氏无尺寸之功,何德坐享江山社稷?且自废太子降鞑以来,明室正统已绝,虽虚立崇祯神主以为权宜,但终不能以此长久,殿下德配天地,不忍取而代之,然置天下百姓于何地?如今万民皆仰殿下,如久旱之盼雨露,似严冬之待春风,殿下若再推辞又何以对黎民?”

彭鹏义正言辞地说。

他原本是广东巡抚,两广总督石琳弃官而逃,他被两广士绅一致推举担任的总督,带着两广士绅官员的殷切嘱托而来,谁都明白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哄新君开心,但问题是他们无论做什么也都已经晚了,那么也就只剩下劝进这一个最好选项了,所以彭鹏来之前,那都已经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一定要代表两广百姓把杨王爷推上皇位,只有这样才能让杨王爷看到两广人民的忠心。

至于杨丰推辞……

这都是套路,都是规矩,都到这时候了,要是谁还相信他真不想当皇帝,那简直就是脑子被驴踢了。

“这个……”

杨丰有些理屈词穷的样子。

“殿下,湖广百姓只愿为殿下之臣,湖广只降殿下不降明,若殿下不肯登基,我湖广数百万黎民宁可血战到底也绝不会容许明军入境!”

郭琇义正言辞地说。

“呃,不要冲动,此事非同一般,尔等需容本王考虑一下!”

杨丰赶紧说道。

“两广百姓也只降殿下不降明,若殿下不肯登基,那我两广数百万黎民也唯有血战到底!”

彭鹏同样义正言辞地说。

“请殿下登基!”

紧接着大殿上那些大臣甚至执勤的侍卫也都迅速跪下,趴在那里大声喊道。

“你们这是要干什么,难道非要陷本王于不义吗?真以为本王不会置你们罪吗?”

杨丰站起身怒斥道。

然后一甩袖子走了。

紧接着此次随郭琇二人而来的湖广和两广官员士绅,立刻全跑到皇宫外面跪着了,跪请吴王殿下登基称帝,如果吴王殿下不答应,那么他们就一直跪在那里不起来了,然后很快南京本地老百姓和官员甚至明军士兵,也都纷纷跑到皇宫外面跪着了,甚至还有人当众写血书,还有干脆带着上吊绳的,还有学古人拿刀子割自己脸以示决心,总之一场声势浩大的劝进活动轰轰烈烈展开。

但杨王爷的品德太高尚了,即便这样他也不肯同意,还声称如果再逼他,他就弃官归隐找个山沟继续修炼去!

这样双方立刻陷入僵局,不过紧接着附近各地人民代表也纷纷涌来,带着各地百姓的劝进书加入长跪的队伍,没过多久皇宫门前就跪了上万人,而且更多的人也在继续赶来,一时间劝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甚至小道消息如果杨王爷再坚持的话,军方就要采取行动给他黄袍加身了。

不过很快这件事就出现转机。

“弋阳王到!”

皇宫门外随着一声大喊,八大山人又再一次登场,身后还跟着明朝那帮宗室。

这些家伙也都很清楚,现在就是体现他们价值的时候了,这些年杨丰一直养着他们,还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做人要厚道,万一拖时间久了,那些明军将领们索性给他来个黄袍加身,那他们这些人还有个屁价值。现在表现好点说不定杨丰一开心还能给他们更多优待,否则他心里不爽了以后称帝了,学过去那些开国之君对旧朝宗室痛下杀手可就麻烦了。

“大明太祖皇帝圣旨到,吴王杨丰接旨!”

朱耷没有走进皇宫,而是站在皇宫门外,手里捧着一份儿圣旨,当着劝进的百姓面对着皇宫大声喊道。

“大明太祖皇帝圣旨到,吴王杨丰接旨!”

那些宗室跟着一块儿喊道。

212。第212章 神谕

“朕起自寒微,以逆胡祸乱,百姓倒悬,故此起兵以求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赖上天庇佑,将士奋勇,得以扫清腥膻,使华夏重睹日月之光,遂为众人所推称帝以护黎民,后子孙相继,得享三百年社稷,福祚绵延亦已足矣。然后世子孙不肖,遂至有甲申之祸,虽因建奴狼子野心妄窥天命,亦不无咎由自取也,数十年间千万百姓罹难,锦绣之地涂炭,朱氏子孙难逃其罪。虽赖卿得以复兴,但自知国祚已终,实无颜窃居大宝,今之天下,非卿莫属,朕以大明太祖皇帝于此以江山社稷相授,望卿善佑黎民,勿使胡虏再窥华夏。

……”

朱耷一脸庄严地宣读着朱元璋的圣旨。

“臣万死不敢奉召!”

杨丰诚惶诚恐地趴在地上说道。

“吴王殿下,此乃太祖圣旨,岂容违逆,朱氏国祚已终,没有殿下庇佑此时恐怕性命都难以保全,且甲申之难,也的确是咎由自取,千万黎民因我朱氏一族之错惨遭横祸,至今思之也是不胜悔恨,这样又有何颜面继续君临万民?殿下起兵来,五年间扫清腥膻,难道不是天命所归吗?殿下就不要推辞了!”

朱耷一脸感慨地说。

“殿下不要推辞了!”

“殿下快登基吧!”

……

他后面数万人跪在那里一起喊道。

杨丰还是惶恐地在那里称万死不敢,就在这时候,突然间人群中响起一声难以置信地尖叫,紧接着所有人都愕然抬起头,目瞪口呆地盯着他身后,包括站在他面前的朱耷也傻了一样,捧着那份朱元璋圣旨,瞠目结舌地盯着他身后。

杨丰一脸无辜地回过头。

就看见他身后的承天门城楼正中,一面平整白色的墙壁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出现了一团团缭绕的祥云,在祥云中间一尊神灵正俯瞰着下方,虽然不是太清晰,但仍旧能够让人真切感受到那种震慑心灵的威严。

好吧,那里其实装了一台投影仪。

“祖神!”

杨丰突然露出震惊的表情,然后赶紧回过头,以最虔诚姿态跪倒在地叩首说道:“青冥子座下弟子杨丰叩见祖神!”

他后面的朱耷一听,吓得赶紧也跪下叩首,紧接着后面所有百姓全部叩首在地,这可是神灵第一次显身,而且听杨丰称呼这还得是顶级大神,虽然搞不清具体身份,但这已经不重要,只要是神灵就行了。再说人间流传的那些神话大家也都明白,估计绝大多数都是假的,杨王爷自己都说过那里面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后世传说而已,不过他也从没真正确切解释过,这也就更增添了神秘性,同样也让老百姓对真神更加期待起来。

而这一次,他们终于见到了。

虽然只是法相,但这就已经足够了,神灵哪有真跑到凡人面前的。

“杨丰,朱氏诚心以社稷相让,汝何故再三推辞?难道忘了命汝下界之职责?如今人间正值多事之秋,虽鞑虏北蹿已不足为虑,但邪魅已然入侵,四方妖物蠢蠢欲动,朱氏子孙乃凡人,岂能担负守卫华夏,扫清四方,混一宇内,教化万民之责?务须再拘泥凡俗,速速登基使天下有所皈依!”

那神灵威严地喝道。

“弟子,弟子尊神谕!”

杨丰赶紧诚惶诚恐地说道。

“汝好自为之!”

那神灵满意地点了点头说。

“人间将有大劫难,邪魅起自异域,环宇之内皆不可免,蛮夷愚昧受蔽于伪神,非救世之所托,汝等为诸神遗脉,自当责无旁贷,杨丰为吾所遣,其即为汝等之元首,汝等需谨事之!”

然后那神灵转过头,对着跪在承天门前的百姓说道。

“谨尊神谕!”

承天门前立刻一片虔诚的喊声。

那神灵点了点头,瞬间消失不见了,那墙壁上重新变成了一片白色。

“既然是祖神之旨,那本王也只有谢太祖皇帝隆恩了!”

杨丰站起身,一脸神圣地说。

整个承天门前立刻响起了一片欢呼之声。

大明监国吴王杨丰殿下在神灵的命令下,终于接受了大明太祖以江山社稷相让的旨意,也就是说他终于同意登基当皇帝了,这个消息和祖神降临的消息一起,以最快速度在大明各地传播开,整个大明立刻一片欢腾,话说那些老百姓对老朱家有个屁感情,老朱家时候他们也一样没过过什么好日子,现在的一切都是杨王爷给他们带来的,他不当皇帝谁当皇帝?

上次他弄个吴王糊弄一下,就已经让很多人失望了,现在完全是顺天应人。

不过这件事还得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国号问题。

“还换什么换?继续叫大明好了!”

杨丰很不在乎地说道。

“这样也好,陛下之前为吴王,虽然按理说应该以吴为国号,但吴地只是一隅,未免不够大气,而明字日月并行,光照天地,昭昭可使四海咸仰,以其为国号正可显示我大明为宇内至尊,恩泽天下。”

黄百家说道。

好吧,就这样国号问题确定,继续延续大明国号,这事也不是没有先例,当年李嗣源得了后唐江山的时候不是也没换吗?虽然他是李克用干儿子,和杨丰情况略有不同,但这种事情无非就是个解释而已,既然杨丰说了不换那就不换好了,不换还节约成本了,要知道一旦换国号,那么很多东西都要更换,而且短时间内还难免造成一定混乱,不换的话很多细节方面的东西就非常简单了。

第二个问题是前朝宗室。

尤其是还有个朱三太子该如何处理,后者可一直都软禁在那北京城里,只不过日子过得还是挺舒服,所有待遇都是按照旧时候亲王标准,只是不准出北京城而已。

“朱慈焕继续先那样吧!以后我另有安排,至于其它宗室,全部降一级爵位,之前绍封的外姓爵位也照此处理,以后还是按照老规矩,除了皇室之外,不再封任何王爵,外姓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但由食禄改为实封,全部赐予封地。公爵一万亩,侯爵五千亩,伯爵两千五百亩,子爵一千两百五十亩,男爵七百亩,但除了男爵可以再多买三百亩之外,其它爵位不得多买田产,当然愿意卖就随便了,另外这些田产种地不需要交税,但干别的都需要按照平民标准缴税!”

杨丰说道。

“谢陛下!”

他手下那帮文臣武将立刻跪倒说道。

他们这些人肯定绝大多数都是要封爵的,实封当然比食禄要强多了,话说食禄才几个钱?一个公爵才不过五千石,这些年江淮连年大熟,再加上南洋大米越来越多,当然,主要是不需要养活辣么多铁杆庄稼了,米价都跌到快七角一石,五千石也不过三千五百块钱而已,现在财大气粗的商人,包个高级小相公一年都不只花这么点。

但实封一万亩地哪怕种粮,最低产量也得四万石,如果种现在值钱的其他作物,比如说长绒棉,那么收入就更多了,尤其是现在杨丰定死了每户田产不得超过一千亩,但是实封的爵位除了最低的男爵,其它可都超过这个数字,这也就意味着贵族以后将是大明唯一的大地主阶层,这个特殊性可非同一般。

“都起来吧!你们这些年跟着朕都是有功之臣,封爵自然是少不了的,朕心中都有数!”

杨丰说道。

第三还有政体问题。

这个就更简单了,还是那句话,一切照旧,首相内阁制,皇帝任命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这种制度最大危险就是首相容易篡位,因为他肯定很容易结党架空皇帝,但杨丰的位谁敢篡?不怕他扛着大棒直接打家里去灭门呀?至于架空问题,他根本就自己在空中呢,这些年他什么时候认真履行过皇帝职责?还不是王妃她爷爷和内阁在管着?

更何况首相无兵权。

皇帝是最高统帅,总参谋部只对皇帝负责,兵部尚书顶多也就是个后勤兼装备部长。

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三级司法体系不变,大理寺卿皇帝直接任命,刑部尚书首相提名,督察院由人民代表组成。

而这一次人民代表这个特殊机构的实权再次得到了加强,而且正式形成议会体系,每县以识字的成年男人数量划分不同选区,每区各选一名人民代表,在县组成县都察院,县都察院推选候选县令,推选府人民代表,府都察院推选候选知府和省人民代表,省都察院推选候选巡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