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却好像有一种令人感到很美的力量。因为那天也应该是她丈夫来接送的,所以孩子期待的
也是他父亲,当然不能认为他有意规避他母亲,但是,当他在期待当中展开了内心活动受到
了阻碍时,无疑使他陷入了不安。难道不能改变他在迎接他的时间到来之前的心境么?她丈
夫正在医治牙龈脓肿的门牙,今天早上偏偏又弄坏了临时装的假牙,所以不愿在人前露面……
    到了又一个第二天的早晨,森的父亲戴上临时装上的假牙来了。他一看见我就大模大样
地讲起治牙来了。
    “牙一被拔下去,就知道具体的死亡已经到达什么地方了。我经常用舌头舔那用塑胶制
成的牙齿、牙床,我是在体验死亡啊。森也缝了一块塑胶头盖骨,所以,我想他也会有同样
的感触啊,在他心里……”
    这样一来,我明白了森的父亲的儿子出生时的异常病例是和我儿子的病例相似的了。我
的体会和托尔斯泰的名言恰恰相反;“与幸福的生活是相似的一样,不幸的横祸也大体相
似。”
    “你如果用惯了假牙,恐怕就体验不到死亡的滋味儿了?”
    “你也是假牙?”
    “不,我依旧是为做广告的自己的牙呀。”
    “总而言之,你如果打算真实地体会死亡,我看没有比治牙再好的了。”
    给我清除牙垢的牙科医师是个非常快活的人,不过,他表露的另一个面孔却像掉进忧郁
症的无底深渊,并且在他自己的头盖骨上开动了每分钟五十万转的气钻的样子。我弄不清楚
我们这位快活的牙医是在勉励沉向无底的忧郁的深渊的自己,还是打算告诉我他很欢迎那昂
贵的医疗费。不过,即使那是一种表象,他那快活劲儿也是值得庆幸的表演了。他在我的牙
床上噗哧啸哧地打麻药,我一边感觉到那已经成为我的躯体的一部分的结实的牙垢正在被抠
下去,一边又不能不忧虑我那不断衰退的牙齿的命运。而且也不能不想到仅仅是因为拥有这
些牙齿而不得不每隔半年就遭受一回这种清除牙垢的痛苦。因此,我把发臭的死亡的碎渣呈
现在别人眼前,张开大嘴,噙着眼泪。因为候诊室里开着电视,我听着宣传刷牙用具的广
告,就更加浑身乏力了。
    那广告发出欢快、有力的声音:
    有人说最近牙齿长长了。但是,成年以后的牙齿是不可能再长的了。那是牙龈萎缩了!
    “虽然我去看牙只是为了清除牙垢,可是,每次去看牙时我都联想到《往生要集》①
来。”
    
  ①《往生要集》公元九八五年日本人源信所著劝人信佛的经典之作,对日本后世的
文学、艺术有很大影响。——译注
    “是《往生要集》么?”
    “就是《往生要集》里详述肉体的细节的那部分啊。我对医生说,你如果想起那一段叙
述就会感到恐怖了。那时,我当然不能引经据典了。但是,后来照着书往下抄时,书上是这
样写的:
    “(人体由)三百六十块骨头组成,有如腐朽之屋,以各种不同的关节为支撑,细血管
通遍全身。五百片肌肉好似粘在墙上的泥土,五百片肌肉由六根血管连接,(关节)缠绕着
七百根细血管,贴在十六根粗血管上。如此结构复杂的人体,怎么能没有痛苦啊。何况离开
母胎七日就有八万条穴居的虫子从体内爬出来到处乱咬。”
    虽然如此,学识渊博的泊信却没有能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之中发掘出有关牙垢附着的那一
章节,实属咄咄怪事。
    “你既然提起《往生要集》,说明你相信存在着死后的世界了?”
    “我总在思考死后的事啊。我把死当作幻影,可是,我所看到的死后的幻影里却没有这
个我,甚至也没有对我的清楚的记忆,而只是根据遗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儿子而形成的我死后
的幻影。我想,只要我一死,我的儿子立刻就能把我从记忆中抹去。因为即使还有记忆的片
断在他的头脑中泛起,他也不能再把它重新组织起来,向他自己或者向别人表达我这个死去
的父亲的形象了。因此,我的死后,在儿子的肉体和意识之中,已经变为绝对的“无”了。
依然活着的我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一幕了。”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啊。因为我有时也感到我死后的幻影向我逼来。特别是每逢发生什
么新闻时,……譬如,你看过有关活在三宅岛上的那个人的报道么?”
    “看了,看了!”我回答时,那篇报道又唤起我的记忆,我感到窒息。
    至此,我们又陷入了沉默。有一类新闻是我们这些孩子的父母绝对不能遗漏的。森的父
亲和我都看过的新闻报道的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个人由于有听觉和语言能力方面的残障,被遗弃在松泽医院,当了十八年花匠。他
三岁时患小儿麻痹,和家人住在三宅岛的洞穴里。但是,到了他二十七岁的那年,他的家人
离开了那座海岛,他就孤零零一个人守在山上。后来,发生了山火,也有人说并非山火而可
能是他做饭时引起大火,他就在扑火搜山时被搜出来,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后来,他被遗忘
了十八年。到了第十九年,他被发现,送到国立听力语言伤残中心,才和别离了十八年的姐
姐在神奈川重逢。不料,他突然回到自己的房里,放飞了他饲养已久的小鸟,然后就失踪
了。他姐姐后悔不迭地说:“那时告诉他我们早已不住在三宅岛就好了。”
    那人身高一百五十九公分、体重六十公斤、戴眼镜、左腿行走不便、穿黄色甲克衫、运
动鞋。他四十八岁时在山野生活中下腹部受伤,被当作罕见的病例登在医学杂志上。下腹
部,罕见的伤!
    事实上,在他被人遗忘了的十八年的监禁生活当中,别人从他那里唯一能了解到的就是
下腹部罕见的伤。然而,当他阔别十八年之后与姐姐相逢时,不知是由于什么使那个在精神
病医院里从来不曾忧伤过的人忽然觉醒,他一去不返了,为了回归搜山的地方……
    “这篇报道使我产生了那样具体、那样真实的我儿子的幻影,所以,我腻烦透啦。”
    隔了半晌,森的父亲才这样说道。
    我看见我儿子的身影了,他仿佛就是那个从来没有忧伤过的精神病医院的花匠,而且是
前后干了十八年的花匠。然后,他忽然情绪激昂起来,那就是他从未被别人发现过的本质觉
醒了。当然,我死去之后就不可能再有能够看见儿子的前前后后的目光了,不过,我妻子的
目光可就另当别论了。后来,我儿子出发了,向搜山以前他的三宅岛进发。但是,四十八岁
的儿子再也等不到任凭他的情感冲动把他带回目的地的那一天了。因为他的目的地只能是在
已经死去了的我的这边,他终于去向不明了。然而,那不是豪迈的壮举么?因为我儿子的头
上包扎着缝着塑胶板的伤口,此行是颇为冒险的。所以,每当我看到这死后的幻影时,我都
想替他把那些包扎拆掉……
    我们的孩子们双手捂着头部,脚尖儿朝里、慢慢腾腾地走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谈话都
在半截子里中断了。其实,刚才我们之间的谈话,只不过为了等孩子而消磨时间罢了。


    但是,既然在谈话之间已经引起了波动,要像根本没有发生那回事似的也是办不到的。
当我接来儿子热乎乎小身子,兴致勃勃地呵护着他那徬徨在狭小而又幽暗的天地里的一颗心
回到家里时,那不安像冬芽似地蜷缩了。可是,那天夜里,冬芽却在我的梦中开花了。那一
阵子,我常常做把现实生活原封不动地描下来,而又把细节肆意夸张了的梦。当我从那样的
梦中醒来时,我不但要陪伴着我残梦带来的忧伤,而且还面临着即将发生而又必须接受的残
酷的现实,例如在我刚才痛苦的睡眠里,牙垢就牢固地粘结在牙齿上,这一类残酷的现实一
映入眼帘,我马上就沮丧了。
    我对森的父亲讲了回归三宅岛的那个人的故事以后所做的梦,是个模模糊糊的梦中梦,
所以,醒来之后,就只剩下极少的记忆了。可是,那厌烦的心情却久久不能消失。虽然千辛
万苦地回到了三宅岛,但是不知怎样才能找到洞穴,而在停船处徘徊的那个疯子——我的儿
子——也就是我,只好解开短裤看下腹部的伤疤,仿佛在查看唯一找到的地图。森的父亲毫
不客气地浑身上下地打量着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仍然没从残梦中摆脱出来的我,简直令我恼
火,森的父亲说道:
    “你宿醉未醒么?”他说完就哈哈地笑了两声。
    “我做了个无聊的梦。”我仍然不动声色地回答,不过,不想告诉他梦的内容。他会认
为你到了难以成寐的年龄了,年轻时即便失眠也和这个性质不同啊。
    “我睡眠也很苦恼了,到了这般年龄都这样么?睡着的时候,微调式的异常令人苦恼
啊。因为那不是单一的具有方向性的异常,它很新奇,每次都出乎意料之外,所以睁开眼睛
时就像被蜘蛛捕住吸干了血的羽虿了,不但精神萎靡不振,而且浑身瘫软无力……我怀疑那
是将要发生什么的预兆啦。”我觉得我和森的父亲之间又有了某些接近,虽然不能说那是令
人高兴的事。
    “人一到中年就发生一种猝死病,你知道么!开始的时候,我把那种预兆当成猝死的前
兆了。但并不是。有一段时期,我怕死,不喝得烂醉就不能入睡。那是三十岁以后的事呀,
哈哈。我确实对死费尽了心思,那就是我在夜里的全部精神活动啊。所以,我对想到死的别
人也很敏感,即使在街上遇见小学生,也会发现,啊,这家伙想死啊!我看书时也是如此,
伯格森①把想象力定义为“对死的不可避免的理性象征的自然防御式的反作用”,我看见这
定义就想象到他半夜里睁着眼睛在黑暗中寻找红道道儿了。哈哈。
    也许小林秀雄②对伯格森的研究是从他母亲去世之日接踵而来的大萤火虫的故事开始的
吧。我忍俊不住要因这件事把他看作那种人,尽管我从小就因为这位评论家懂得原子物理而
为之倾倒过。但是,小林秀雄也可能中止对伯格森的研究而转向本居宣长③,那样的话,他
就得从栽植在宣长所造的两座坟墓当中那座真坟的馒头形封土上的樱树写起了。我一看这
些,我的梦想就被固定观念所代替了。但是,怎能为小林秀雄寻求救援啊?因为我们即使不
是大批杀戮的牺牲品也得一个一个地死去呀。但是,在这期间,死的问题尚未解决就暂且搁
在一旁了。不料,又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我从研究所的同事那里获得了据说比酒精更合理
的黄色安眠药,我开始服用它了。服下安眠药的第二天早晨,睁开眼一看,枕头被泪水鼻涕
和口涎弄成了湿抹布。虽然我的脸趴在那上面已呈窒息状态,但是,那简直甜美极了。而
且,充满了无限的、难以置信的幸福感。
    
  ①亨利·伯格森(Henri Louis Bergson一八五九—一九四一)法国哲学家,一
九二七年获诺贝尔奖,包容译注。
    ②小林秀雄(一九○二—?)日本文学评论家。
    ③本居宣长(一七三○—一八○一)日本江户时期国学家。包容译注。
    既然我狂喜到了流泪、流鼻涕和口涎的地步,而且是带着无比幸福的余韵醒来的,虽没
有留下记忆,但在睡梦之中的药片所给予的影响无疑是强烈的了。难道不是因为不愿从那非
常幸福的世界回到这里而进行过反抗,所以才流泪吗?于是,我就把记忆中没有的这个梦当
做新问题来思考了。但是,我看了名叫卡斯塔涅达的南美人写的书,发现他写了和我大体相
同的经历。
    卡斯塔涅达从墨西哥的亚基人那里懂得了仙人掌花的幻觉效果,据说他在精神上得到了
一次既广泛而又深刻的体验。他在梦中时,亚基人围拢他、守护他。当他醒来时,又恶心又
头部剧痛,心脏像要炸裂,他迷迷糊糊地单腿旋转,直到他爬进屋前的沟里才清醒过来。他
多么不愿从梦境中回到现实里来呀。虽然我梦中的行为并没有证人,但是,我也做过那样的
梦,我在那种梦中不是也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了么?虽然我如此设想,但再也不去索取
那种药片了。因为卡斯塔涅达已从亚基人那里逃跑了,我怕再做这梦就会受到给我药片的同
事的支配了。
    森的父亲抿了抿和他的年龄不相称的可爱的小嘴儿,然后嗔怪似地瞪着我。他好像刚才
就看透了我渴望得到一颗那种黄药片,所以他给这个冗长的真假难辨的故事留下漏洞使我失
望,他才满意。不过,森的父亲好像也因为我表现出明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