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孔氏家族全传-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是在美国购买了大量黄金。为了制止通货膨胀,孔祥熙决定向美国购买6亿美元的黄金。当时美国黄金官方价格是每英两35美元,而中国市场的黄金价格是法币3万元1两。当1美元折合200法币,100美元可以在美国买到官价黄金3英两,而在国内市场只能买0.66两,相差近两倍。 
  如能在美国按官价买到3亿美元的黄金,再运到中国出卖,这一出一进该赚多少钱。 
  当然,孔祥熙是在为国家做这笔生意。前不久侵吞美金公债后,他心里一直有种不祥之兆。宋蔼龄到美国后,他曾向宋蔼龄,老蒋有什么表示。宋蔼龄回答说没听到什么反应。但孔祥熙还是不放心,他决心为蒋介石做一个补偿。 
  他成功了。罗斯福觉得这件事美国不吃亏,即可以把多余的黄金卖出一部分,又能做一个好人,也作为对不同意给蒋介石10亿美元贷款的一种补偿。他还提出用美国军用飞机帮助运送这批黄金,不收运费。 
  然而孔祥熙并不知道,就当他和宋蔼龄在美国像孝敬老子那样为老蒋奔波时,在重庆陈氏兄弟正在秘密策划一场规模空前的倒孔运动。而蒋介石在听到了对孔祥熙越来越多的非议后,也准备牺牲这位“宰相”了。 
  孔祥熙帮助蒋介石弄到的这批黄金成了蒋介石在财政上的定心丸。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就是用这批黄金发行了“黄金储蓄存款”,积累了一笔打内战的经费。然而这场内战加速了蒋家王朝的崩溃,这却是蒋介石和孔祥熙者流所始料不及的。 
  4.难得姐妹再聚首 
  当年在许多国民党高层人士看来,宋蔼龄在孔氏家族中的位置甚至超过孔祥熙。有人曾开玩笑说,孔祥熙当国民政府的家,宋蔼龄当孔祥熙的家。此话虽有点过分,却也不无几分道理。 
  当年的宋氏三姐妹可谓叱咤风云,一个是孙中山的夫人,一个是蒋介石的老婆,惟独大姐宋蔼龄“屈尊”做了孔祥熙的妻子。所以人们说这三姐妹,一个爱国,一个爱权,一个爱钱。 
  爱钱不爱钱,反正宋蔼龄爱管事,爱出风头表现自己。别看来美龄、宋庆龄出面都比她风光,但她常常能影响两个妹妹的感情和意向,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不当家却爱做主。抗战初期她就成功策划了宋氏三姐妹赴渝行动和支持参与“工合”运动,从而和孔祥熙所谓的“经济改革”相得益彰,为孔氏家族捞取了巨大的政治资本。 
  1938年5月初,一个阴雨绵绵的上午,在长江汉口的武汉关码头,孔祥熙送宋蔼龄上船,去庐山参加谈话会。“西安事变”后特别是抗战全面爆发后,户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成为所有爱国人士、所有阶级和政治派别的共同任务。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急需国民党高层领导人作出一种姿态,树立一种形象,以证明他们是抗战之中坚、民族之脊梁。因此庐山的这次会议虽然只是妇女界的一次集会,但意义深远,影响颇大。 
  因为参加会议的妇女都是知名学者、专家和党政军首脑的夫人。宋蔼龄决心不放过这个机会,孔祥熙也全力支持。 
  宋蔼龄之所以想去庐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宋庆龄。 
  宋家三姐妹个个才貌双全,宋庆龄当时不顾全家反对,毅然和孙中山结合的壮举,使宋蔼龄不得不对这位平日里端庄娴静的妹妹刮目相看。宋美龄欲和蒋介石结合时,宋蔼龄极力撮合,宋庆龄却坚决反对。以后宋庆龄和宋家的裂痕越来越大,宋氏姐妹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特别是在1929年以后,宋庆龄公开宣布,如果蒋介石不回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政策上来,她决不参加国民党的任何工作后。此后宋庆龄和国民党政权的关系迅速恶化,以致宋庆龄和何香凝等人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蒋介石一直视为心腹之患,竟于1933年6月18日派复兴社特务暗杀了孙中山当年的秘书,亦即宋庆龄的得力助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总干事杨杏佛。 
  抗战爆发后,民族统一战线重新形成,宋庆龄再次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蒋介石对宋庆龄也是无可奈何。孔祥熙深知蒋介石的忧虑,于是和宋蔼龄商讨,能否利用这次机会做做宋庆龄的工作,使其回到国民党中来,起码不发表攻击国民党政府的言论。 
  宋蔼龄和宋庆龄为同胞姐妹,过去一同漂洋过海赴美国同窗苦读,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时手足情深,历历在目。然而回国后不久,便都投身于政治斗争,又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以至后来视为路人。现在抗战爆发国共合作,有了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目标,自然又有了共同的语言。宋蔼龄也是极想尽其所能说服宋庆龄的。 
  上海失陷后,宋蔼龄得知宋庆龄去了香港,便同宋美龄一首去了香港,三姐妹同住了一段时间并达成了谅解。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从今天开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开始新的一页。但宋蔼龄知道,过去的事可以不提,但埋藏在心中的创伤却是很难熨平的。特别是杨杏佛的被害,使蒋介石和宋庆龄之间设下了一条不可能沟通的鸿沟。但即使这样,宋蔼龄也决心去沟通去谅解,因为这是上帝给她们送来了一次机会。 
  同年5月20日至25日,全国各界优秀女性云集庐山,会议如期举行。 
  会上,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何香凝、李德全、史良和邓颖超等全国著名妇女活动家就抗战期间动员妇女民众、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生产、改善妇女工作团体状况、战时救护和赈济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当时会议的气氛民主而热烈,尽管政治主张有所不同,但抗战的大目标一致,大家都能本着开诚布公的态度,求同存异。 
  为了在宋庆龄面前做出一个姿态,宋蔼龄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她说:“能认识大家我很高兴。我虽然住在国外(香港),心却一直留在国内。我希望全国的姐妹们能真诚团结,努力工作。我表个态,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新的强盛的中国,我将献出我所有的忠诚。” 
  宋蔼龄还说:“不论我们现在是什么党,国民党、共产党还是无党派代表,只要我们以平等的身份参加讨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就一定能把全国的妇女同胞团结起来,建设一个新中国。” 
  宋蔼龄的发言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宋蔼龄虽然有她自私、虚伪、贪婪的一面,但平心而论在抗战问题上,她还是热心的。早在“…·二八”淞沪抗战时,她就捐赠数十万元,建立了一所能医治近千名伤员的医院,被抗战官兵称为“救死扶伤的卫士”。在前线伤兵的提议下,宋蔼龄又担任了“伤兵之友”理事。随着战斗的深入,战争的扩大,伤兵也源源不断地送到后方救治,一时医院床位告急,资金缺乏救护药品不足。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宋蔼龄和几家大医院院长商议后,决定成立“伤兵之友总社”,统一指挥协调有关伤兵救治、转运的一切问题。孔祥熙担任了总社理事长,宋蔼龄任了理事。 
  上海沦陷后,宋蔼龄迁居香港,把在香港的爱国人士团结起来,又成立了香港“伤兵之友协会”,自己任会长。为了使伤兵的治疗、住宿及出院后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宋蔼龄以“伤兵之友总社”的名义发起了征集伤兵之友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仅几个月的时间,全国就有70万人参加了募捐,捐款100多万元。 
  不过,与其说是宋蔼龄的“诚意”感动了宋庆龄,还不如说是宋庆龄深明大义。困难当头,应捐弃前嫌共同抗日,以解救民族之危亡。正是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宋庆龄接纳了宋蔼龄。 
  于是不久后,香港成为姐妹二人活跃的舞台。宋庆龄积极为推进“工合”事业奔波劳碌;宋蔼龄也为“伤兵之友”日夜操心。恰在这时,宋美龄也来了。就这样,宋氏三姐妹在抗战的高潮中,又在香港团聚了。 
  说起来宋美龄此次赴港,还颇有些偶然因素。宋美龄原本没计划此时赴港,虽然宋蔼龄给她打过电话,希望她能及时赴港,使姐妹团聚。但当时抗战正酣,宋美龄被美国极有权威的《时代》周刊杂志评为世界第一夫人。宋美龄决心帮助蒋介石做点实事,为抗战做出贡献,为自己再添光彩,便驱车到前线。不料正遇日军飞机轰炸,宋美龄的汽车翻出了公路。好在没受致命伤,但也断了两根肋骨,随行人员劝宋美龄治疗休息,但宋美龄却执意不肯。她说,我要去前线的消息已通告将士,如不前往必将失信于官兵。于是她忍着剧痛来到前线,当晚便对官兵发表演讲,还连夜到医视察看望伤病员,第二天才回来治疗。因为延误了治疗,肋骨落下了病根,一到劳累过度或阴天下雨就隐隐作痛。 
  当时宋美龄还主动请缨,担任了国民党航空委员会秘书长。1938年她到美国访问,商讨组建立空军事宜,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回国后她积极参予了中国空军的筹建工作,甚至熟悉每一架飞机、每一个飞行员。但由于敌强我弱,日军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性能和飞行员的素质上也占有优势,因此在“八·一三”上海抗战和南京保卫战时,中国空军遭到严重损失。上海抗战前,中国空军能升空的飞机约有250架,而到南京保卫战快结束时,仅剩下6架。到1940年,由于日军飞机对中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中国空军的发展到了最低谷。宋美龄心急如焚。一方面请求蒋介石免去她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一职,一方面直接找当时负责中国空军建设的美军官陈纳德,要求美国立即提供500架飞机并帮助中国建立新机场和培训飞行员。 
  由于重庆屡遭轰炸,空军建设又一时没有实质性进展,宋美龄急火攻心以至旧病复发,每夜肋骨伤部剧痛,难以入睡。经蒋介石、孔祥熙劝说和宋蔼龄做工作,才动身来到香港。 
  宋美龄到香港后,住在了宋蔼龄的住所。这是坐落在香港沙逊街的一栋别墅。宋庆龄也因此搬了过来。从那天起,这栋房子里就常常传出三姐妹朗朗的笑声,真可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三姐妹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在美国留学时的情景。没有分歧,没有隔阂,没有戒备,没有争吵,用亲呢的上海话聊天。她们一同回忆往事,谈论起童年天真无邪的时光和赴美留学时的感受。那时她们豆蔻年华,天真活泼又胸怀大志和一腔热血,都发誓要做妇女解放的先驱…… 
  同年3月8日,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一同出席了香港有关人士组织的纪念“三·八”妇女节茶话会。当宋氏三姐妹一同亲密无间地出现在茶话会会场时,新闻记者们立即发现这是一条爆炸性新闻,特别是宋庆龄的出现,绝对含着丰富政治意义。因为近10年来,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宋氏三姐妹从没有走到一起,更不要说在公开场合下露面。 
  一位新闻记者在事后的报道中写到:“我相信她们俩人在那里,但没想到孙夫人也在那里。她从来不和她们在一起。这预示着,中国已团结起来,进行着一场保卫民族的战争。” 
  几天后,香港的爱国人士组织了一次抗日集会,邀请宋氏三姐妹参加,她们欣然前往。在那次集会上,宋美龄首先做了讲演,并公开赞扬了宋庆龄领导的“保盟”和“工合”运动。宋庆龄、宋蔼龄也在集会上发言,宋庆龄还代表“保盟”向宋蔼龄领导的“伤兵之友”运动捐款。 
  就在宋氏三姐妹在香港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时候,在国内在国民党内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汪精卫叛逃了。 
  汪精卫逃到日本后,日本的宣传机器大肆渲染,说国民党内部如何分裂,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如何不合,中国抗日领导层各抒己见、形不成核心等等。由此引发日伪占领区的一些小报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甚至拿来氏三姐妹开刀。说这三姐妹逃避现实,害怕艰苦,在群众和士兵在前线作战时,却跑到中立地区去过和平舒适的生活。 
  于是,宋氏三姐妹乘坐一架中国民航的客机,从香港启德机场启程赴渝。 
  宋氏三姐妹这次的四川之行正是汪精卫在南京的伪政权宣布就职的第二天,因此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的确,当时正处于抗战的相持阶段,由于汪精卫集团的叛变投降、认贼作父,以及当时国民党顽固派的一系列反共活动,使人民意识到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抗日与投降、团结与分裂、进步与倒退的斗争都将存在。不少人因此为民族的团结和抗战的前途担忧。而宋氏三姐妹结伴返回四川并在重庆公开露面,无疑给重庆沉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