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孔氏家族全传-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利用他们在上海和国外的影响,动员银行家们为我筹款。做为交换条件,我必须让孔祥熙出任内阁部长,让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 
  这对陈洁如无疑于晴天霹雳。她恨蒋介石的薄情,但她又确是真爱蒋介石的,因而她理解他。她最受不了是蒋介石向她乞求时的那种泪涟涟的目光。 
  蒋介石还对陈洁如说:“我已走投无路。我不能期望汉口方面再给我一分钱、一斤军粮。如果我仍然想实现统一中国的梦想,就必须考虑,不是必须接受宋雹龄的条件。我恳求你帮我,你要真的爱我,就帮帮我,度过这个难关。我永生永世都会记住你的恩情。” 
  陈清如反问说:“那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避开5年,”蒋介石立刻回答到,“让我娶宋美龄。” 
  陈洁如的心脏几乎要停止跳动。她全身心血液像凝固了一般。因为自从她和蒋介石结婚的那一天起,她就把自己的生命和蒋介石系在一起。而今,这种牢不可破的关系竟要视同儿戏一般被抛弃,她怎能无动于衷。 
  蒋介石看陈洁如不肯答应,便又使出了他求婚时的拿手好戏。他对陈洁如说:“现在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机会,也许是惟一的一次机会,我要抓住这个机会,去实现总理的主义。这件事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不是这样,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情愿去死……” 
  正是这一段话,打动了陈洁如。终于,陈洁如含着眼泪说:“如果我同意走开,只是为了中国的统一,不是为了你,更不是为了宋蔼龄!” 
  宋蔼龄和蒋介石达成默契。且蒋介石做通了陈清如的工作后,宋蔼龄那边却不那么顺利了。除了宋美龄以外,宋子文、宋庆龄都持反对立场,宋的母亲更是一万个不愿意。但蒋介石已不管那么多了,他开始动手了。 
  1927年3月下旬,蒋介石占领了南京。而后他在上海一手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旋即着手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并以南京政府首长的身份,要求汉口鲍罗延及其手下的共产党人必须离开…… 
  当时宋蔼龄、孔祥熙正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奔走游说,蒋介石与陈清如分手并正式向宋美龄求婚,这一切都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密不可分。 
  蒋介石在南京向武汉汪精卫叫板后,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反对。其中闹得最凶的就是国民党的一群元老派,这些人当初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孙中山去世后却被蒋介石冷淡,而且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于是这些元老批评蒋介石说,鲍罗廷是孙中山请来的,蒋介石基于个人恩怨,未经国民党开会通过就予以驱逐。这种做法,和蒋介石眼下正在讨伐的北洋军阀,有什么两样? 
  武汉政府在汪精卫的领导下,也继续强化着倒蒋工作,他们的口号是:打倒独裁者蒋介石! 
  蒋介石终于发现,如果他继续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北伐实际上无法进行。因为国民党内正掀起一个倒蒋的高潮。在北伐中壮大的桂系军队准备东征讨蒋,而不愿先打北方,蒋介石指挥的部队不得不准备同另一支“北伐”的军队作战。 
  可以说,这些危机都是蒋介石一意孤行、独裁专制造成的。他手下的不少人对当前的情况表示不满,认为这种情况同军阀时代一模一样,根本毫无正义和革命而言,因此亦对蒋介石也失去了敬意。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实际上是暂避锋芒。因为他依旧控制着军队的大权,他是以退为进,以不变应万变而且他随时可以复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要利用下野的机会前去日本,拜见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女士,说服其同意和宋美龄的婚事。这意味着,蒋介石不仅要同原配夫人毛氏离婚,而且也必须与姚恰诚、陈洁如一刀两断。 
  蒋介石东渡日本前夕,单独来到上海的陈洁如家,让陈洁如与张静江的女儿一起坐船去美国。而且他当时保证说,只要陈离开5年,5年后待蒋站稳脚根,统一中国,一定把陈清如再接回来。 
  陈洁如当时说:“我已经让开,我已经离开了你,让你实现自己的理想。你为什么还要来逼我,难道非要我到国外流亡吗?” 
  蒋介石作出可怜兮兮的样子说:“你必须离开上海,到美国去。这是宋美龄的条件之一,我知道这样做对你来说过分了。但我这样做是为国家的统一。再说,你出国5年进修学习,以后可以在政府任职,为国家服务,这对你今后是有好处的。” 
  “那么5年回国之后,我们还能恢复夫妻关系吗?” 
  “当然能。”蒋介石立刻肯定地说,“我可以发誓,5年之后,我一定将你接回。” 
  陈洁如当然不相信蒋介石的这个誓言。她和蒋介石结婚已近7年,听到蒋介石多次发誓,但这些海誓山盟有什么用呢?当政治利益需要他娶宋美龄时,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忘掉曾经有过的誓言。但陈洁如当时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在上海、在中国,她还能找得出一个像蒋介石这样一个有权有势的人来做为依靠吗?再说,蒋介石是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的。如果她不走,硬留在上海,等待她们母女的又会是怎样的命运?单是从母亲的生活着想,也应该走,因为蒋答应给母亲优厚的生活待遇。再说,蒋介石毕竟没有宣布离婚,蒋介石送她去美国毕竟是去学习、深造和提高。 
  陈洁如就这样说服了自己,就这样自己舔净了自己心上流出的血。蒋介石在一旁安慰说,“你到美国不会感到寂寞的,你的一切费用都由政府支付。你还有两个同伴,她们会很好的照顾你。”但陈洁如仍觉得自己像一个被人遗弃的孩子,将孤苦伶什地漂浮在大海上…… 
  陈洁如于1927年8月19日在张静江两个女儿的陪同下乘船去美国。船行到日本时,上海报界还刊登了“蒋夫人搭轮赴美”的消息。但船行至太平洋时,陈洁如通过无线电波听到了上海各报刊登的所谓《蒋中正启事》,说“各同志对中正家事,多有来函质疑者,因未及启蒙复,特此奉告如下民国十年,元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两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现除有二子外,并无妻女。” 
  陈洁如听后几乎痛不欲生,几次要跳海自尽,均被护送者劝阻。好在随着时间流逝,陈洁如慢慢抚平内心的创伤。到美国后苦修英文、养蜂和园艺,并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只是自此以后,她终生未嫁。 
  值得一提的是,1933年陈洁如由美国回上海后,便深居筒出,闭门谢客,而且不再和蒋介石见面。但抗战爆发后,她在重庆却和蒋又有了交往。因为有一段时间宋美龄住在香港,这便给蒋介石重温旧梦提供了机会。但很快被宋美龄发现,于是宋美龄和蒋介石大闹了一场,据说还动了手脚。后来在宋美龄的逼迫下,蒋介石专门在一次有国民党党政军首脑出席的会议辟谣,说他和陈洁如秘密接触纯属造谣,此真可谓此地无银三百两。 
  上海解放前夕,陈洁如既没去台湾,也没去香港,而是留在了大陆。这使很多人觉得颇为奇怪。解放后陈洁如被邀请为上海市卢湾区政协委员。1961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去香港定居,改名“陈璐”。1967年陈洁如完成了自传并由美国一家公司准备出版,但受到台湾蒋家的阻挠。最后蒋家以3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这部书稿,使陈洁如的这部自传在其在世时未能问世。1971年2月12日,陈洁如在香港自己的寓所里中风而死,终年65岁。 
  临终前她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三十多年来,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然而为了保持君等国家荣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云云…… 
  尽管有宋蔼龄从中牵线,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也是颇费了几番周折。 
  孙中山还在世时,蒋介石就曾向孙中山提出,希望能把妻妹介绍给他。并说他已经“休”掉了原来在农村的妻子,却闭口不谈陈洁如,其实那时他和陈结婚才一年多。 
  孙中山没有直接找来美龄,而是把蒋的意思告诉了宋庆龄。宋庆龄当即回答,她宁可看到妹妹嫁给一个老百姓,也不愿让她嫁给蒋介石,因为蒋介石至少有两个情人,尽管他自称说没有结婚。据说孙中山并没有把宋庆龄的意思告诉蒋介石,而是劝蒋介石说“等一等吧”。 
  其实,蒋介石当时对宋美龄虽然爱慕,也知道不可能立即搞到手。越是珍贵的东西就越要付出大价钱,越是出色的女人就越难弄到手。蒋介石明白这个道理,好在来日方长,他的政治野心还没有实现;而且好在还有陈洁如和他朝夕相处,他和宋美龄的事就暂时被放在一旁。 
  1922年至1927年,仅5年时间,蒋介石的地位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时,蒋介石再向宋美龄求婚,当然是今非昔比了。 
  1927年5月,宋蔼龄说服了孔祥熙和宋美龄,从中撮合,安排蒋介石携宋美龄同游镇江焦山共10余天,蒋宋二人终于互相认可。随后,蒋介石逼陈洁如赴美“深造”。宋美龄私下对人说,她已决定同蒋介石结婚了。 
  这里需要提一下刘纪文。宋美龄在最后下决心和蒋介石结婚前,最觉得过意不去的是对不仕刘纪文。宋美龄早年留学美国,也曾有过浪漫理想、渴求纯洁爱情的少女时代。正是在这时,她遇到了留美学生刘纪文,二人一见钟情,保持了多年的情入关系。其间,刘纪文多次提出和宋美龄结婚,因为宋美龄虽然和刘纪文要好,但并不想和他结婚,便都拒绝了。弄得刘纪文茶饭不香。宋美龄不嫁给刘纪文,并不说明她不爱刘纪文。在她心目中,唯一能占据她爱情空间的就是刘纪文。有多少男人众星捧月一般围着宋美龄转,宋美龄唯一倾心的就是刘纪文。但是宋美龄深信一点,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爱,就应该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要全身心地投人,就不能考虑名誉、地位、财产和责任,爱是疯狂的、无条件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冲动。而婚姻却相反,婚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更多的是理智的思考和权衡,是在一个理智的框架内的两性的结合。这和爱是两码事。 
  尽管这样想,但当真的要和刘纪文分手,她又舍不得。她曾问宋蔼龄,难道真的必须要牺牲一个换取另一个吗? 
  宋蔼龄怕宋美龄再和刘纪文约会,传出去影响和蒋介石的关系,就亲自出马找到刘纪文,和刘纪文摊牌。 
  据说刘纪文虽然觉得和自己多年的恋人分手十分痛苦,但也能面对现实。宋蔼龄接着许愿说,如果蒋当了主席,一定让他提拔你当个大市的市长,另外再付你一百万现金做为补偿,我担保。 
  宋蔼龄的条件到底有没有兑现,人们不得而知,结果是肯定的,刘纪文答应和宋美龄和平分手,并绝不再打扰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私生活。 
  这样一来,宋蔼龄和孔祥熙撮合蒋宋联姻,只剩下最后一个堡垒需要攻克,那就是宋氏姐妹的母亲。 
  父亲去世后床氏兄妹对母亲十分敬重,母亲也十分理解儿女。但在反对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姻上,宋母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决。 
  宋母首先觉得蒋是一个军人,在那时有文化、有地位的人眼中,军人的地位是低下的。再则,蒋介石个人生活不检点,也或多或少传到宋母的耳朵里。蒋介石在乡下有原配夫人,在上海又结婚又纳妾,美龄嫁给他岂不是自跳火坑?三是蒋介石不是基督徒,而不是基督徒就很难和宋家有共同语言。正因为如此,宋母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拒绝和蒋介石见面,这本身就是一种拒绝。 
  前面我们提到,宋家为宋美龄的婚事曾开过专门的家庭会议,结果不欢而散。后来宋子文虽被说服,但宋庆龄坚决反对,宋母也不退让。为了躲避蒋介石的纠缠,宋母干脆东渡日本疗养去了。 
  即使宋母反对油于有宋蔼龄的积极活动,有蒋介石、宋美龄双方之间的共同需要,蒋宋联姻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1927年9月17日,《纽约时报》在头版首先向公众披露了蒋宋即将结婚的消息,这篇题为《蒋总司令即将与宋美龄女士结婚》的报道这样说: 
  “这场在中国空前隆重的婚礼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据说蒋已请来了一位英国著名裁缝,正在为他赶做礼帽、礼服,宋家正在为其妹赶制嫁妆。据说这份嫁妆价值3.5万美元,是中国姑娘中至高无上的。据说蒋总司令已同结发之妻毛福梅离婚,采取的是中国最传统的做法休妻制,宣布她不再是他的老婆了。除了原配夫人外,蒋似乎还送走了两个‘老婆’。宋美龄也同她的情人、当年赴美留学生刘纪文分手。” 
  这报道还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