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孔氏家族全传-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没办法,孔繁慈只好设了一间私塾,当起了教书先生。最初来人学的儿童并不多,只有八九名,孔繁慈对他们进行最初级的启蒙教育,并以其微薄的收人,领着孔祥熙和孔祥贞艰难度日。直到后来,人学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一来因为孔家乃方圆数十里内最有名的书香世家,开馆设塾亦算家传;二来孔家几代人的人品名声俱佳,乡亲们觉得把孩子交给孔繁慈心里放心。再到后来,路远一点的甚至要托人说情方可人学,最后人学的儿童陆续增加到30多名。孔祥照也做了一名父亲私塾里的学生,而且是一名年龄最小的学生。 
  孔繁慈对孔祥熙的学习要求相当严格,没有因为孔祥熙是自己的儿子,就在学习上或其他方面给予优待。相反,孔祥熙在背书、习字和阅讲等方面,都要按照私塾中的规章认真完成,一招一式从不马虎迁就。 
  孔祥熙被父亲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充满乐趣的世界里,朗朗的读书声强烈吸引了他。而孔祥熙也确实没有辜负父亲对自己的厚望,他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基本功。从6岁到10岁四年的寒窗苦读,使孔祥熙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同时,他也逐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对《诗经》、《礼记》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后来孔祥熙到教会学校读书后,每次放学回家他都仍然请父亲为他讲解一会儿《诗经》或《礼记》。而且,直到后来孔祥熙留美归来办起了“铭贤”学校,他自己也每每亲上讲台讲授《诗经》、《礼记》。后来,当孔祥熙脐身政界后,在一些社交活动中,他习惯在谈话或讲演中经常地夹带几句《论语》和《孟子》中的警句,以显示其相当深厚的国文功底,此一点已被世人公认。孔祥熙一生崇奉的两句话就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应该说,孔祥熙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先是得益于其父所办的私塾,而且他真正的启蒙老师,便是他自己的父亲。 
  太谷人常把孔繁慈比作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其实,这种比喻很不切实的。表面上看孔繁慈和孔乙己相差不多,尤其是孔繁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讲授“之乎者也”时的模样与孔乙己一边喝着酒一边盯着碗里的茵香豆、嘴里叨念着“多乎哉,不多也”时的形象极为相似。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两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却是迥然相异的。孔繁慈一生淡泊旷达,痴心于教书育人的功德事业并且虽穷困而不悔、虽富贵而不移。此一点恐怕就是孔乙己一类旧文人的没落心态所无法比拟的。通常以当年孔繁慈的能力来说,他凭本事养家糊口以至追求富贵荣华,也不是一件如何虚无飘渺的事情。尤其是在太谷当年,人们都以商为荣以穷为耻,孔繁慈当时却能毅然地弃商从教,选择了当年并不为人看重的穷教书匠的职业,其勇气和执着还是令人十分钦佩的。 
  即便到了后来,孔祥熙留美归来创办了铭贤学校之后,本该去当老太爷享享清福的孔繁慈却依旧在儿子的学校里执掌教鞭讲授国文,由此亦可见出其对理想选择是多么的坚定,追求是多么的执着。 
  正当孔祥熙在父亲开办的私塾里苦读诗文。培养本领之际,不期祸从天降。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病袭来,竟差点要了他的小命。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场大病,就此改变J”孔祥熙一生的命运。 
  第二章 宋蔼龄家世 
  1.父亲宋查理的传奇经历 
  来蔼龄的父亲宋嘉树,字耀如,英文名字则叫做“查理·琼斯·宋”,简称为“查理·宋”。因为宋嘉树及其奠基的宋氏家族,近百年来无论是事业上抑或是生活上,均与西方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人们更习惯地称呼他的英文名字,其中文名字则反而叫得少多了,在这里我们为了方便叙述起见,亦称其英文名字“查理·琼斯·宋”,或者干脆就称其为未查理吧。 
  据史料记载,宋氏家族的祖籍亦在山西,且宋嘉树原本也不姓宋,而姓韩。只是后来由于战乱,韩家才为避战祸而由山西迁至海南并在文昌落户扎根的。宋嘉树的父亲名叫韩鸿翼,是一个崇尚儒家价值观念的所谓“威尼斯”式的商人。由于他极端的重义轻利,以至当年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败涂地。不但本利蚀尽,还将祖传的积蓄都消耗殆尽。就是在这样一个二律背反的家庭中,1866年宋嘉树出生了。 
  1875年宋嘉树9岁时,他被过继给了当时正在美国波士顿开设茶丝行的舅父作为义子。因为舅父姓宋,他便也改姓了宋,并随舅父前往美国去学生意。至此宋氏家族也便开始了正式的名分。 
  有关宋氏家族的出身问题,史界迄今亦有争执。较为典型的有讲宋嘉树乃南宋宰相韩琦之后裔,并且算出宋嘉树乃韩琦第29代孙云云;还有一说认为宋家原为战国时秦王朝灭韩国,韩国宗室的一支不畏暴秦统治而渡海来到海南岛的。此外另有人考证又说,当年的宋嘉树本叫韩嘉树,后因其逃至一艘洋轮船上谋生时,人家要用英文登记名字,恰好英文中“韩”和“宋”的发音近似,所以由最初讹传的“松”姓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宋姓,韩嘉树也只好改叫了宋嘉树。最后一种说法则讲宋嘉树9岁时就已随哥哥韩政准去海外拓荒历险,且第一站就是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等。后来,也就是在爪哇岛上宋嘉树遇到了堂舅,并且跟随这位堂舅一起去了美国。 
  尽管众说纷结,但关键的几点还是基本可以确定的,这就是宋家祖籍山西,后落脚海南文昌;宋嘉村原本并不姓宋,后来却改姓了宋;而且他是过继给了舅父,并随舅父去的美国。 
  关于宋嘉树的美国之行,曾有不少人为此慨叹不已。因为,如果没有宋嘉树的赴美之行及其后来在美国的一系列堪称神奇的冒险经历,整个来氏家族的命运大概就会是另外一番模样。起码,近代中国社会将缺少一位既是传教士又是实业家的秘密的革命党人,也不会产生三位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后又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杰出女性即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宋氏三姐妹,进而也就没有了后来声势显赫且在某种程度上左右过中国社会的宋家王朝。 
  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宋查理是世界上一位极不平凡的父亲,因为他培养了同样堪称世界上最杰出的三个女儿。 
  在现今以至将来的中国,“宋氏三姐妹”恐怕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且经久不衰的话题之一。当年曾有人对她们姐妹作过相当精辟的高度概括:“宋氏姐妹中,老大爱钱,老二爱国,老三爱权。”此一评价可谓微言大义,真真正正地讲到了点子上。 
  老大宋蔼龄,以沉着老练甚至老辣狡黠著称于世,同时她也是世间罕见的理财能手。事实上她操纵着宋、孔两个家族的命运。当年曾有人断言:“她要是个男人,也许能统治中国。”惯常人们喜欢讲宋子文为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实则不然,真正的掌门人还是大姐大宋蔼龄。以至当年人们有“无冕之王宋蔼龄”的称呼。 
  老么宋美龄,以雍容华贵、擅长交际并且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著称于世。当年她周旋于各种社交场合,以至美国人至今都承认宋美龄影响了两代美国人,影响了当年美国领导人作出的决定,并通过这些决定影响全世界整整30年。宋美龄亦是人们公认的国民党幕后执掌大权的人物。 
  而老二宋庆龄,虽然和她的姐妹外表相似,性格和内心世界却截然不同。她是一个毕生为理想和崇高奋斗的东方女性外表温柔典雅,内心执着坚定。她一生中始终忠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热爱人民,热爱和平,以崇高的献身精神和高风亮节的政治家风度赢得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景仰与爱戴。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并被誉为“国之瑰宝”。 
  宋查理夫妇还生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宋子文、宋子良和宋子安。宋子文当年曾出任过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部长、外交部长直至行政院长,一度权力炙手可热。而宋子良和宋子安兄弟二人,当年在国民党政府中亦是执掌金融大权的显要人物。 
  在这里如果再加上宋查理的三个女婿亦即民国史上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孙中山、蒋介石和孔祥熙,这宋氏家族的非凡影响便无以伦比地凸现出来,以至完全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没有加冕的宋家王朝”。可以说,在近现代史上,宋氏家族对中国乃至亚洲和世界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以及对当时历史形势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都已为举世所公认。但如果我们就此究本溯源的话,则恐怕这宋氏家族的第一功首先应该归于这个家族的最初奠基人宋嘉树先生。 
  可以说,是宋嘉树亦即宋查理先生启发和培养了宋家的孩子们,并使他们在长成后都取得了堪称卓越的成就;尤其是他把女儿们培养得出类拔苹,并使她们都嫁给了三位当时中国的最高层领导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宋查理当初没有大胆进步的思想,如果来查理像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重男轻女听天由命;那么他的女儿们也许会缠足裹脚,嫁夫生子,在中国沿海的某个城市或某个小村里蹒跚而行;她们或默默地洗衣煮饭,或做个“老板娘”呆坐在某条狭窄街道上的一间中国人开的小店里卖丝售茶。 
  当然,宋查理本人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他经历独特,思想开明。由于他始终资助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因而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非凡的影响。 
  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宋查理祖籍山西,出生地则在海南岛的文昌县。孩提时他就得了一个威风凛凛的乳名,叫做阿虎。宋查理出生之际,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周期性的政治危机,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人侵中国。当时掌权的慈禧太后既怕洋人又看不起洋人,她常常骄傲地宣称,同有教养的中国人相比,外国人皆是劣等蛮夷之族。1875年宋查理9岁时,迫于国内向西方学习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也想证明一下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否适用于“天朝”,慈禧破例允许少数人到美国及欧洲、日本留学。这种让步在当时实在是一种宽大之举,皇恩浩荡,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是这样,凡离国他去即为非法叛逃,而以身试法是要砍头示众的。 
  当时,恰好赶上宋查理的舅父从美国回来,看到小阿虎长的浓眉大眼,并且透出一股聪明伶俐,便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孩子。于是舅父郑重地向阿虎父母提出,要把阿虎带到美洲去闯一闯,见见世面,并说这样亦可减轻阿虎家里的负担。舅父还发誓说要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照料好阿虎的生活。阿虎自然也愿意随舅舅出洋闯世界。阿虎父母考虑再三,终于决定把阿虎过继给舅父做养子。也就是父母这个决定,从此改变了阿虎亦即后来的宋查理的一生命运。 
  宋查理的舅父在美国波士顿经营着一家丝茶商店。因为没有儿子,他对宋查理有如亲子一般,每天晚上教他打算盘、结帐查帐、盘查货物,同时教他英语。舅父希望他早日适应这里的环境,以备有朝一日继承他的事业,并且对他能够唯命是从。 
  如果按照命运的安排,宋查理将通过长期辛勤的工作,学会进口和销售丝茶这项工于心计的业务。波士顿那间发霉的铺子,本该是查理一生活动的天地和归宿。然而宋查理却不肯甘于命运如此的平庸安排,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出去探索茶店外的陌生世界。 
  不久,来自中国上海的两个留学生温秉忠和牛尚周满足了宋查理的愿望。他们常来查理所在的铺子,开始甚至对这个站在柜台后面秤着一包包茶叶且一言不发的伙计有些不礼貌,讥笑他活得毫无意义。后来,由于波士顿的中国人很少,所以慢慢地宋查理和他俩竟成了朋友。温、牛二人常劝查理到学校去读书,学一门有意义的知识,以备将来按西方的模式来改造中国。 
  在温秉忠和牛尚周的劝说鼓动下,宋查理鼓足了勇气,向舅父提出自己想上学的要求。可是讲究实惠又不愿为他承担学费的舅父,却拒绝了他的要求。1879年,为了上学宋查理所作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后,他决定逃跑。 
  宋查理收拾起自己少得可怜的行李,跑到停泊政府船只的码头,偷偷溜进一艘叫做“加勒廷”号的缉私船躲藏起来。宋查理当时并不能确定自己要干什么,但他知道肯定要做点什么。 
  这艘缉私船当晚就出海了。宋查理旋即被发现并被带到船长那里。船长埃里克·加布里埃尔森39岁,是一位有丰富航海经验的挪威人,他虔诚信奉上帝并且工作上果断明确,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