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高科技霸主-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通告,我们会竭力支持他开展工作。”李天成面上露出了几丝期待之色。

陈俊生是李天成派去浙江的,他这次的任务很特殊,因为李天成占领了上海和苏南之后,全国局势在辛亥革命之前,提前动荡了起来,浙江新军方面的革命党和其他势力正在摩拳擦掌,准备起事。

这也使得本来已向前推进了一百公里,准备要北上进攻上海的八千浙江清兵在嘉兴方向停止了脚步,因为清廷已得到消息,南方各省的革命党人正准备在各省联合起事,以乘乱夺取南方的政权,所以浙江清兵北上的计划不得不临时更改,让他们暂时停在嘉兴不动,此时杭州城已空虚,只有五个营的旧军守卫,一旦杭州有变,命令他们立即南下平叛。

湖南、四川、广东的保路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黄兴等人已在筹划武昌起义事宜,离正式起义只剩下一个月时间了,但此时起义的时间有可能会提前,比历史上十月十日可能要早一些。

为保留对革命党人的威慑,新军留在南方各省的兵力暂时无法调动,而新军之中有革命思想之人众多,所以多个省份的新军被扣发了子弹和弹药,比如历史上浙江部分新军每人只发了五发子弹,战斗一打响,放不了几枪就会偃旗息鼓,无法与清兵的保守派做进一步的斗争,此时是因为要北上对付振国军,所以子弹才没有扣发

目前只有北洋军基本不受到限制,战斗力强大,清廷对北洋军的顾忌也少很多,而进逼常州的两万清兵此时还未退回原驻防地,清廷正从其它防区调派部队补防因南调而空虚的防地。

但原本在等候南方的浙江清兵向北移动到上海和松江,双方南北夹击,同时向振国军发动进攻的计划已经搁浅,清兵只是试探性地派出一股部队朝常州方向进攻了几分钟,但在常州城外错综复杂的堑壕前面二十公里外止住了脚步,因为振国军拥有两个炮兵营的强大炮火,一旦敌人进入射程内,就会对其展开狂轰滥炸,清兵被炮火轰退了回去,不敢再前进,双方仍然保持对峙态势。

而且清兵也担心江苏方面会有事,一旦出现事变,这两万人就会被割断开来,进入了革命党人和振国军的包围圈,综合多种因素影响下,他们才止步不前。

严立三的部队训练有素,常州城外的部队和江阴部队联合起来,很快在通往上海的必经之路各要地都挖掘了堑壕,构筑了堡垒,一直延伸到了长江边。各交通要道都分成三个层次布防,最外面一层堑壕需要支援时,后面的支援堑壕和预备堑壕立即会补充兵力和弹药到前方,堑壕后面配备了强大的炮火作为支援,一旦清兵向堑壕逼近,先以榴弹炮、迫击炮打击远、近处的清兵,而当他们的小股部队突破了炮火打击,靠近堑壕之前,还要受到躲在碉堡和壕沟内的振国军士兵用狙击枪、轻重机枪、自动步枪阻击,对躲在堑壕内的振国军而言,清兵完全暴露在外,难以突破三层堑壕的防御。

严立三的部队在各堑壕外面都装了铁丝网,上面挂了很多电灯,后面还有许多用竹竿子撑起来的电灯,还有远距离探照灯,可以照亮堑壕外面的大部分区域,一旦夜间有清兵来袭,便会立即展开攻击。

清兵的大部队也不敢贸然前进到对方炮火射程之内,射程超过二十公里的榴弹炮可以越过障碍物打击目标,比清兵配备的直射型克虏伯大炮使用起来要灵活,克虏伯大炮只能用来打击对方坚固的军事工事,如碉堡、城池等目标,也不如振国军的仿五九式加农炮接近三十公里的射程,五九式加农炮还配备了增程弹,射程可以提高到三十七公里左右,这么远的距离,是清兵的炮火根本无法比拟的。

上次曾山豹吃亏之后,这次清兵在没有摸清对方底细之前,是不敢贸然强攻的。

火炮在陆军之中的地位通过历史战例便可一清二楚,当年英法联军用大炮对付清兵时,曾经创下了只牺牲一百人,造成清兵五千人伤亡的战绩,由此可见优势炮火的打击力。

新军的军官大多都是留学回来的,深谙陆军战术要领,了解对方的武器装备优势明显,所以他们才带来了两万多人,来对付严立三的六千部队,另外严立三已在苏州、无锡、常州招收了一个营一千人的部队,但因为都是新兵蛋子,所以用来作为预备部队使用,松江的一个营正在赶来增援,因为南方的压力已减轻,振国军已决定主动南下,这样松江就不必再留大部队驻防。

此时振国军受到的压力立即减轻了下来,若是武器装备先进、兵力雄厚的北洋军大军南下,和南方清兵夹击上海和苏南,李天成虽然拥有火力上的绝对优势,但人数却少很多,难以取胜。

特别是在清兵已了解到振国军的火力配备的情况下,他们会避开振国军的优势,尽量躲避对方猛烈的炮火袭击,避开白天作战,在漆黑的夜晚,带瞄准镜的振国军的八一式自动步枪,与清兵的汉阳造就相差不大了,所以只要清兵采取合适的战略战术,绝不会再像曾山豹的六千人马一样,被严立三轻松击溃。

李天成此前预料到的事情,多数已经发生,浙江清兵这次停止前进,也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陈俊生立即开始赶赴浙江执行特别任务,他此行是要去沟通浙江军政界有影响的人物,试图说服他们起义,归到李家军的旗下。

本来历史上蒋介石和陈其美在武昌起义之后,曾经到浙江和新军革命党人会晤,商讨起义的相关事宜,现在陈其美和蒋介石被李天成软禁在浙江同盟会会馆内,这段历史便将不复存在了。

沟通浙江军政界要人这件事情,处理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浙江新军实力虽不及振国军雄厚,但他们即使要造反,也会以同盟会和革命党的名义起义,军队的指挥权和革命成果会落到同盟的革命党人,或是其他支持他们的势力手上。

所以李天成除了派出陈俊生去做说客之外,还做好了对浙江新军施加军事压力的准备。

李天成决定此时上海只留两个步兵营驻守,振国军第一师第一旅其余四千人,和第二旅六千人已整备完毕,先头部队已展开行动,开始向嘉兴方向进发,这里驻扎了北上新军的全部主力共五千八百人,由驻防浙江各地的新军调拨而来。

由于杭州是浙江巡抚衙门所在地,所以清代历任皇帝都会派重兵把守,城外有新军两个标六个营的兵力(已被调到嘉兴),杭州城内此时有五个营兵力,四个营分左右两翼负责守城,另外一个营、两个卫队的巡防军,负责守卫抚台衙门,加起来一共两千八百人左右,其余的巡防营军、新军在浙江各要地留守,没有调离驻防地。

而李天成在上海也没闲着,紧接着立即召见了上海各界的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与他们加强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帮助军政府稳定当前的局势,其中重点接见了绅商代表,南市商团公会会长李平书等人,承诺自己会保证上海工商业界的繁荣和稳定,和各商界人士在上海的利益不受侵犯,各界人士吃到了定心丸,此前对军政府的一些猜忌,和社会上某些敌对分子散步的军政府要逮捕一批商人领袖等谣言不攻自破。

上海的各项工作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公布了多项安民公告之后,局势已趋于平稳,青帮的党徒也被严密监控着,没有机会闹事。

军政府随后公布了一些列改革弊政的方案,其中指出的弊政包括:钱漕、税契、肉厘、车捐、厘金、征收丁粮、集税中饱、采买兵米等;提出禁革地方差徭,改厘税为统捐,免征田房典税,整顿运商,核减私加盐价,裁撤水关和征船货税等税种,限制铜元,银元折价等。这些议案一方面控制了原清政府的横征暴敛,一方面维护了民众的切身利益,迅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

第一卷辛亥大战第六十七章白云庵

随后李天成收到了孙中山和黄兴发来的急电,孙文要求他善待革命党的陈其美、谭人凤、蒋介石等人,声明革命党对上海军政府没有敌意,对军政府刚刚颁布的政治纲领和安民政策表示赞许,对振国军推翻满清统治的义举表示了敬仰。同时澄清了此前革命党人与李家军的某些误会,表明同盟会和民业党同是代表华夏进步思想的力量,双方应该合作多过分歧,然后有分析了当前局势云云,总之对上海军政府释放出了一定的善意,以减少敌意。

此时孙中山还在美国,辛亥革命之后才会回到上海,黄兴在香港成立了统筹部,正策划武昌起义的事情,估计很快就要潜回大陆了。

最后孙中山在电文中请求李天成将陈其美等人送往杭州,李天成回电表示敬佩孙文和黄兴的革命精神,也表明民业党不会与同盟会为敌,至于送陈其美等人出上海一事,李天成推脱事务繁忙,等处理完几件重大事务之后,立即办理。不过李天成并未打算将这几个能力出众的同盟会分子送往杭州,他打算日后将他们送到广州去,离自己远一点最好,他们这些人一旦闹腾起来,到时候兴许自己还招架不住。

马朝云此时正率领两个旅的八千多人朝嘉兴方向挺进,嘉兴方向的守军正好人数也差不多,由于担心对方捣毁铁路沿线,部队没有坐火车前进,步行南下,经过不到一天的行程之后,抵达了嘉兴城北,在城内火炮射程外开始扎营,与清兵行成了对峙。

这个时期的城池都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护城墙,也即城垣,一般的城垣都很厚实,但那是针对冷兵器时代的攻城军队而言,对于拥有大炮的近代军队,城垣的作用显然大大降低了,以至于民国之后,大多数城市都毁掉了城垣,此时嘉兴城垣对马朝云而言,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李天成命令马朝云不要轻易发动进攻,因为他接到孙文和黄兴的电报之后,事情已有了很大转机,至少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会卖孙文和黄兴的面子,孙文在电文之中提到了他会敦促各地革命党人,尽量不要与振国军发生冲突。

远在杭州的陈俊生很快收到了李天成发来的电报,得知了孙文来电的消息,顿时大喜过望,如此自己在杭州开展工作要方便许多,此时革命党还对振国军保持着敌意,他还没敢主动与革命党人取得联系,只是与浙江军政界的名人,咨议局局长汤寿潜暗中取得了联系,并登门拜访过他,阐明了振国军联合一切革命力量的政策,希望能得到外省各界人士的支持,但汤寿潜没有表态,只是表示自己暂时不方便讲话,感谢军政府的信任,还劝陈俊生离开杭州,以免有变,陈俊生的沟通工作暂时受阻于此,但没有完成任务,决定无论冒多大的风险,也不能离开。

清末的地方咨议局是1907年之后在各省成立的,虽然类似于国外的地方议会,但并非一个权力机构,而只不过是一个“采取舆论之所”、“指陈通省利弊”、“筹计地方治安”、“为资政院储材之阶”的咨询之地。这样的机构对清王朝的专制集权不构成威胁,而且能够博得舆论,装点门面。

1908年之后,清政府加大地方自治力度,各地咨议局的权力开始有所体现,但地方督抚有权拒绝执行咨议局通过的决议,这一点与西方不同,没有做到真正的民主。尽管如此,咨议局还是起到一定的历史作用,实行期间各地都通过了一些列的实质性决议,包括国家主权、国计民生、财政、地方治理等各个方面,实行了许多利民政策,弹劾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等等。

自从李天成起事之后,革命党这边一直没闲着,在杭州西湖南岸的一所别墅内,此时正有几名革命党人在激烈讨论着。

这所别墅名为‘白云庵’,位于西湖边一座湖滨公园旁边,临水而建,周围环境很安静,平时没有什么人行走,这里离大路还有很远,是一个很隐蔽的地方。

别墅门口有两名青年在放哨,以防有人接近偷听,二楼的一个紧闭窗帘的房间内,正围着一圈坐着十几个年纪在二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子,这些人都是浙江新军之中的军官,都是革命党人或是有革命思想的人,与会之人有:童保暄、吕公望、葛敬恩、吴思豫、朱瑞、顾乃斌等。

其中有几人刚刚被调离杭州到嘉兴执行任务,准备北上夹击振国军,此时却秘密潜回了杭州,召开这次紧急会议。

“各位,现在形势已十分急迫,振国军在上海打开了局面,对于推翻满清而言,的确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同盟会而言,却又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因为我们准备了多年的革命起义,历经十几次失败,这次李天成一举起事,却获取了巨大的成功,这会使得国人怀疑我们同盟会的组织能力,他们会问,为什么同盟会搞了这么多年的武装起义都没搞成,一个年仅二十三岁的小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