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婿-第6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长宁愣怔怔地望着长案上的红烛半响,发出了一声郁闷的长叹,抓起盘中已经冷掉的烤羊腿,不顾形象地坐在地上饕餮啃食了起来。

吃着吃着,案前的红烛慢慢燃烧到了尽头,蜡油点点滴落而下,撒满了青铜烛台,烛光亦是有些摇曳昏暗。

猛然间,一丝光亮犹如黑暗天空划过的闪电般响亮在余长宁的脑海中,他停止了嘴中的嚼动,睁大双目望着烛台,陡然发出了“啊”地一声大叫,竟是欣喜的从地上跳了起来。

正在门外把守的军士听见殿内情况有异,急忙推门而入进来察看,当看见余祭酒犹如一个小孩子般在殿内又是连连拍手,又是高声长笑,模样如同发疯中魔时,军士们惊得眼珠子都差点掉落。

第1102章 真相大白

五更时分,余长宁来到李道宗的房内,两人轻声细语地商议了半响,又一并前去觐见李治。

日上三竿的时候,所有大臣都被重新请上了后稷祠,站在了正殿外面。

轻轻的议论声哄哄嗡嗡地响起,正殿院子内满是群臣们互相交头接耳的声音,话题自然离不开雕像泣血,回想起那日如此恐怖的一幕,不少大臣依旧是心有余悸。

随着一句“晋王殿下到”的宣呼声,李治步履轻快地走了出来,余长宁和李道宗一左一右地紧跟在他的身后。

行至正殿前,李治步上了台阶,环顾文武百官一周,肃然开口道:“各位,两天前本王率领大家一并祭拜后稷,不意雕像泣血生出异象,致使群臣慌乱大是惊恐,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本王认为雕像泣血看起来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故此派遣余祭酒暗中彻查,目前已经调查清楚雕像泣血的原因,今日将大家请来此地,便是一起揭穿雕像泣血的真面目。”

一席话落点,群臣们通通瞪大了眼睛,议论声连绵不绝,吴王李恪更是深深地皱起了眉头,在心里暗暗道:不可能啊,阴先生的手段如此高超,怎会被人猜透?

正在此时,余长宁也登上了台阶,朗声开口道:“各位,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现在就由本官演示一下,那隐藏在暗处的凶手,是如何让后稷雕像泣血的。”

言罢余长宁侧身一让,对着李治微微一躬,李治正色颔首,吩咐吏员们重新抬来长案,备置香火焚烧,场景与两日前竟是一般无二。( )

袅袅的青烟腾升而起,大臣们的视线一直停留在殿内的后稷雕像身上,全都没有移开分毫。

过得片刻,原本神色肃穆威严的雕像眼眸一红,一滴滴的血泪又是从眼眶中滚了下来,在面颊上奔涌坠落。

见异象又生,院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倒抽凉气的声音,不过因为事先有所心理准备,所以大家并没有当初那般惊慌,更多的则是疑惑不解,通通将目光投向了余长宁,静待答案。

余长宁自然也很清楚大臣们的疑窦,他微笑说道:“让雕像泣血的手段其实很简单,大家既然好奇,不妨跟随本官一道入内看看,如何啊?”

话音落点,不少大臣已是轻轻点头,跟随余长宁走入了大殿之内。

来到后稷雕像前,余长宁丝毫不理会众人惊异的目光,在众目睽睽中翻上了长案,站在等人高的雕像前正色道:“各位请先看后稷雕像,雕像眼眶内雕刻得略有深度,故此,有人事先将裹了鲜血的红腊偷偷涂抹在眼眶周围,在晋王率领大家祭拜后稷之时,由于殿内香火焚烧致使气温升高,而偷藏于眼眶内的红腊也是为之融化分解,变作蜡油从眼眶中滚落而下,造成泣血的假象,所以这一切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异象,而是有人在其中偷偷捣鬼。”

听完余长宁的一番讲解,大臣们通通恍然大悟,诸遂良捋须正色道:“敢问余大人,你是如何发现雕像泣血的秘密的?”

余长宁微笑作答道:“说来也巧,昨天本官在正殿内苦思雕像泣血的奥妙,到了掌灯时分,仆役并未使用油灯替大殿照明,而是用了一根红烛,当时本官就坐在那根红烛前冥思苦想,当看到红烛的蜡油因为高温燃烧,一滴一滴的下落之时,便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诸遂良感叹道:“余大人见微知著,一举看破雕像泣血的古怪,实在非常了的,下官佩服。”言罢,竟是深深一躬。

余长宁扶起诸遂良笑道:“诸大人客气了,因为雕像泣血之事,各位同僚心生惶恐之心,偷偷议论之下谣言四起,若是传入庶民们的耳朵里,只怕会引起不小的波澜,所以李尚书才下令封锁大营,禁止大家外出,目前既然已经弄明了真相,本官相信谣言也会止于智者,还望大家回去之后,对不明真相的人讲明今日看到的一切,再也不要胡作议论。”

大臣们纷纷出言允诺,连日来的不安和惶恐也是为之烟消云散。

李恪站在群臣中间,脸色隐隐有些铁青,心里也是又苦又悲,他实在没有想到余长宁竟能看破如此绝妙的计策,这余长宁若是不除,只怕以后还会给自己增添不少麻烦。

心念及此,李恪心里杀机顿起,寻思回去之后一定要请阴先生思得妙计,除去余长宁。

正在此时,余长宁的视线不经意地掠过了李恪,在他身上微微停留了一下后,余长宁嘴角掠过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视线又轻飘飘地转移开去。

后稷雕像无故泣血的原因真相大白后,大营内的谣言立即为之熄灭,毕竟在事实面前,任何未经证实的猜测都是没有依据的,况且国子监祭酒余长宁当众为众臣演示了雕像泣血的过程,再有人为之怀疑,那就说不出过去了。

别院内,李治吩咐仆役备置了一桌丰富的酒菜,亲自作陪感谢余长宁。

虽是不擅长饮酒,然今日李治感激零涕,还是替自己满满地倒了一杯,一脸真诚地开口道:“这次若没有姐夫相助,只怕我难逃父皇责罚,这一杯酒,权当感谢姐夫,姐夫请,李治先干为敬!”言罢仰头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余长宁陪着他喝了一杯,把玩着手中白玉酒杯意味深长地正色道:“殿下,这一次我们尽管平安度过了危机,但下一次,不见得会有这么幸运啊!”

李治闻言一怔,正在倒酒的举动也僵了下来,疑惑不解地问道:“姐夫此言何意?难道下一次我还会有危险么?”

见李治一副傻乎乎的模样,余长宁为之气结,拼命压抑住了想要在他头上重重敲一下的举动,吐了一口长长的浊气说道:“殿下认为此事是偶然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当然是有人故意为之!”说到此点,李治愤愤然地皱起了剑眉,一拍座案怒声道,“若是让本王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非给他好看不可。”

第1103章 点拨李治

余长宁笑道:“呵呵,殿下此言真合我意!长宁也很想教训那作恶之人一顿,但苦于没有证据,也是拿他无可奈何。”

“听姐夫之意,莫非是知道是谁在其中捣鬼?”李治眨了眨眼睛,神情很是疑惑。

“我有一席猜测之话,殿下姑且听之。”余长宁端起酒杯重重呷了一口,这才沉声道:“这次雕像泣血,很明显是有人故意针对殿下,若是我们没能看破雕像泣血的真正因由,那么殿下你在朝廷乡野的声望必定会一落千丈,说不定更会失去角逐太子之位的资格,殿下说说,这对谁最是有利?”

李治尽管有些木讷,然并不呆傻,默默思忖了一下,顿时猜测到了一个可能,脸色不禁有些惨白,呆呆问道:“姐夫的意思,莫非是吴王想要害我?”

余长宁沉重一叹道:“微臣也很希望是自己猜错了,然从目前形势来看,吴王的嫌疑的确是最大。”

“不可能吧,我与吴王关系虽然不是很熟,但也算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为何要害我?”

“哼哼,陛下与隐太子李建成还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为何李建成却一直针对陛下誓死不休?皇位争夺时,哪有兄弟情义可言?殿下身在帝王家,难道连这样粗浅的道理也不明白?”

一席铿锵有力的话语落点,李治心内顿时一阵发紧,一股凉飕飕的寒意霎时掠过了全身,俊脸也是雪白一片。

在李治原本的天地中,一直都是父慈母爱谦恭仁孝,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虽然为了太子之位暗地里争斗不休,但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李治会对自己产生威胁,所以对这个最小的弟弟都是非常疼爱,尽管在前不久的秋狩叛变中领悟了一番兄弟相残的血腥场景,然而李治也是认为当时李承乾是昏了头,才作出这般大逆不道的举动。

如今,命运将李治推到了政治逐鹿的前台,余长宁的一席话无疑击中了李治心目中最薄弱的环节,让他想起了史书中皇室兄弟操戈中的血腥记载,也使他意识到了自己正步入了这样的境地,难道这次真是吴王想要除去自己,而使出的手段?

心念及此,李治原本就很苍白的脸膛此际更加雪白了,颤声询问道:“姐夫,若真是吴王所为,那我要怎么做才好?”

余长宁正色问道:“在回答殿下这个问题之前,长宁有一句话想要率先询问,晋王殿下你可有皇帝之志?”

李治浑身一震,眼眸中射出了一丝激动的火焰,犹豫半响,有些扭捏地回答道:“本王想又能如何?这一切还得听从父皇的安排。”

余长宁一阵呲之以鼻,冷冷道:“权势这东西,完全是要靠自己去争夺,那会出现天上掉馅饼之事?如果殿下你抱有这般态度,微臣敢断言,我们必败无疑!”

李治皱着眉头思忖良久,断然摇头道:“可是要我玩弄权术去争夺皇位,那又有什么意思?”

余长宁苦笑道:”我的殿下啊,这并非有没有意思,而是我们是否能够活命!我记得陛下前不久曾给我说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并非是他想要当皇帝,而是不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死的那个人便是陛下自己,身在其位,很多时候都是情非所愿!“

“难道兄弟之间,非要争得个你死我活吗?”李治语气听起来说不出的悲凉。

余长宁默然半响,只得沉重一叹道:“何苦身在帝王家啊!余长宁目前忝为晋王府长史,政治命运和全家人的性命几乎都悬在了殿下你的手上,若你在争夺太子中失败,我相信吴王一定不会放过我的。”

“同样,只怕他也不会放过我。”李治苦笑了一声,端起酒爵一饮而尽。

余长宁陡然正色道:“事已至此,我与晋王你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死是活完全在此一搏,如果晋王有王者之志,余长宁愿意孝犬马之劳为晋王谋划大事,成就大业,反之,那么我就只能辞官不做,早早归隐田野,免得遭受无妄之灾,余长宁言尽于此,如何选择,请晋王三思而后行!”

李治沉着脸思忖了半响,突然扬起拳头重重砸在了长案上,眉头一耸坚定开口道:“既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本王自然没有后退之理,李治愿意与姐夫一道共甘共苦,共谋大业!”

余长宁没想到经过雕像泣血之事,竟将自己的命运前途与唐高宗联系在了一起,一时之间不禁有些振奋,起身对着李治肃然一个大拜,肃然道:“殿下宽心,臣一定尽兴尽力辅佐殿下,开创万世大业!”

李治慌忙起身扶住余长宁,握着他的手哽咽道:“有姐夫相助,本王就放心了。”说罢以手指天,正色道:“本王在次立誓,如果大业得成,本王终其一生都不会亏待你余氏一族,余氏子弟,将与大唐皇族共享荣华富贵。”

郎朗的声音在房内绕梁盘旋,两双坚强有力的手已是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从此以后,两人的命运紧紧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试问天下,谁会成为最后的王者?

……

两天之后,晋王李治率领群臣离开稷山,向位于东方百里之遥的长安城缓缓慢行。

未及长安城门,余长宁便听见禀报说,李世民的銮驾已于昨天回到长安,吩咐李治到了长安城,立即赶去皇宫面圣。

余长宁将天子口谕告诉李治后,李治默默无语地思忖半响,问道:“姐夫认为见了父皇,我应该怎么禀告雕像泣血之事?”

余长宁笑道:“微臣已经将事情经过禀告陛下知晓,想必陛下现在也是想了解一下具体缘由,若是陛下问及,殿下你不妨惭愧请罪,说是因自己疏忽大意,致使别有用心之人乘虚而入,在雕像上作了手脚,将雕像泣血的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便是。”

闻言,李治眉头悄悄地皱了起来,疑惑不解地问道:“这样回答,不知是否妥当?若是父皇因此怪罪,本王又如何是好?”

余长宁笃定地说道:“这件事摆明有人在暗中陷害晋王,以陛下的慧眼如炬,岂会不明白?如今殿下肯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敢于承担责任才是成熟之人的表现,相信一定能够让陛下刮目相看。”

李治手掌很有节奏地击打着膝盖,半响之后点头笑道:“好,本王就依照姐夫之言行事。”

第1104章 和谐美满

车驾进入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