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婿-第5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奖学金?不知是何物?“房玄龄自然听得是一头雾水。

“请大人允许下官细禀。”余长宁拱了拱手,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说了起来,清朗的声音久久在房内回荡。

然而,房玄龄却是闭上双目仿佛睡着了一般,及至余长宁话音落点,他这才睁开了眼睛,轻叹一声道:“这奖学金若是能够推行,的确能为贫寒学子们带来好处,不过余祭酒计划用学子名额使得商贾们捐款,却是非常的不妥,朝廷国学要靠商人们来支撑,传出去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第1007章 醉翁之意不在棋

余长宁知道在商人地位低下的唐朝,朝廷官衙经费靠商人们来支撑是一件多么骇然听闻的事情,然而他依旧毫不气馁地说道:“大人,昔日江南道洪水肆意,当时朝廷由于远征高昌耗粮甚多,致使粮草供应紧张,你我奉陛下之命举行慈善拍卖,全靠商人们的支持才筹集到了银两用于救灾,商贾虽然重视利益,但也不失为有着爱国热忱,况且奖学金属于民间资金,其目的也只是用于优秀学子的褒奖,国子监不会动用奖学金一分一文,所以下官认为并无什么不妥之处。……”

房玄龄摇头道:“话虽如此,然而商人们捐款完全是因为那两个学子名额,这样一来与出售名额又有何等区别?”

余长宁轻叹一声道:“下官此法实属无奈,但是朝廷早就开了先河,所以朝廷也不应该对国子监此举横加指责。”

房玄龄冷哼道:“朝廷已经开了先河?哼哼!本官为官多年,从未听说过有出卖学子名额之事,想必余祭酒是记错了。”

余长宁从容不迫地反诘道:“这么大的事情下官岂能记错?不过朝廷出售的并非国子监学子名额,而是官位爵位,难道大人忘记捐纳制度了么?”

房玄龄听得心头一震,这才知道余长宁此番乃是有备而来,不禁摇头苦笑道:“余祭酒,这次你可真给朝廷出了一个难题啊。”

余长宁口中的捐纳制度始于秦朝,相传秦始皇四年因蝗灾大疫,致使朝廷国库空虚不够赈灾济民,始皇帝允许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开了捐钱买官之先河,到了西汉之时,捐纳蔚然成风成为了制度,其后各代皆有沿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汉灵帝刘宏,这位仁兄实乃卖官鬻爵的领军人物,他在洛阳鸿都门悬内外大小官爵价格表,禄位二千石的卖二千万钱;四百石的卖四百万,“三公”卖一千万,将捐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到了隋唐虽然推行科举量才取士,但也没有废除捐纳制度,有钱人家捐上一定数额的钱粮,便可谋取一个小官来当当,这样看来,余长宁出售国子监两个学子名额似乎根本微不足道了。

房玄龄捋须沉吟了良久,轻叹道:“此事本官也不能做主,须得经政事堂群臣商议后交由陛下裁决,余祭酒可以先呈送一份折子,容朝廷考虑。”

眼见房玄龄答应了下来,余长宁自然高兴不已,立即对着房玄龄拱手致谢。

房玄龄淡淡点头,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对了,听闻余祭酒在国子监内并不怎么得人心,莫非余祭酒是有什么难处?”

在房玄龄面前,余长宁自然直言不讳:“下官资历浅薄加之又是皇亲国戚之身,所以备受国子监同僚的轻视,特别是国子监左右司业罗东梨和王正奇,更是对下官多有刁难。”

房玄龄了解地点点头,瞪了他一眼道:“余祭酒虽是颇有奇才,然而不学无术之名也是人尽皆知,国子监那些都是学问人,轻视你也很正常,本官与罗东梨,还有王正奇也有交情,不如就由本官做东邀请你们坐下一叙,化解彼此矛盾如何?”

此话无疑流露出了房玄龄对余长宁的关切爱护之意,余长宁自信笑道:“若是要房大人出面帮衬,只怕他俩人会更加瞧不起我,大人放心,我已经想到了主意对付他们,必定不会让你失望。”

房玄龄见他这么有把握,也不好再说,点头道:“那好,本官那就拭目以待了。”

回到国子监,余长宁立即让杜禹英起草上呈朝廷的奏折,而他则吩咐吏员叫来了国子司业王正奇,商议设立奖学金之事。

听闻余长宁已经想到办法从民间筹集资金,王正奇脸色不禁变了一变,言不由衷地开口道:“大人果然乃是少年英杰,竟想到这么好的一个办法解决奖学金资金来源,实在可喜可贺了。”

余长宁淡淡笑道:“刚才本官前去政事堂找了房相,房相对于本官的想法很是支持,待到国子丞将奏折写好,房相便会召集诸位宰相商议设立奖学金之事,其后再送呈陛下批准。”

王正奇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心道:那天不同意他设立奖学金,他却想到了这么一个办法,现在竟在我面前炫耀了起来,真是小人得志。”

余长宁却不知道王正奇正在非议自己,他突然转移话题道:“对了,听闻王大人棋艺了得,现在闲暇无事,不如和本官切磋一番如何?”

没想到余长宁竟会邀约自己下棋,王正奇着实愣了一下,他自负棋艺了得鲜有对手,此际闻言有心挫一挫余长宁的锐气,点头道:“好,那下官就陪余大人手谈几局。”

余长宁微微一笑,吩咐吏员布置棋枰,片刻之后,一方红木棋枰便横置在了两人中间。

这副围棋乃是上任国子监祭酒孔颖达所留,棋子圆润光滑,捻在手中有一种凉透指腹的感觉,余长宁执白子,王正奇执黑子,立即是酣畅淋漓地厮杀了起来。

王正奇棋风凌厉丝毫不见退让,直杀得余长宁是节节败退,一局走完黑子大获全胜,他意犹未尽地得意笑道:“大人承让了,我们再来一局如何?”

一丝揶揄之色从余长宁眼眸中一闪即逝,他淡淡笑道:“自然求之不得,王司业请。”

不知厮杀了多少局,直到夕阳临窗王正奇方才醒悟了过来,有些惊奇道:“咦,不知不觉竟过了申时?”

余长宁悠然一笑,拱手道:“王司业棋艺高超,排字布阵如韩信孔明领军,本官尤为敬佩。”

王正奇脸上挂起了矜持的笑容,故作谦虚地说道:“那也是祭酒大人承让而已,王正奇受教了。”

余长宁轻笑点头,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地开口道:“哦,对了,本官还有一件要事须得告诉王司业。”

王正奇一愣,抱拳道:“祭酒大人请说。”

第1008章 出发狩猎

余长宁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才能听见的声音低语道:“本官曾闻小道消息,朝廷有意将国子监司业一职改为左右司业,其中以右司业为尊,以后国子监内除了祭酒之外,便是右司业最大,王司业在陛下眼中颇具任事之能,只要稍加努力,想必这右司业一定是阁下的囊中之物。''……”

王正奇听得心中一跳,追问道:“祭酒大人,这消息来源可靠么?”

余长宁点头道:“当然可靠,本官身为国子监祭酒,这么大的事岂会与你开玩笑?瞧你这模样,莫非还不知道?”

“属下的确不曾耳闻。”王正奇不由大觉尴尬。

余长宁语重心长地叹息道:“王司业啊,做人可不要如你这般懵懂,本官听闻罗司业早就知道了此事,已经暗中谋划了久矣,本官虽然觉得你很是不错,但决定右司业人选的最终权却在政事堂的宰相们身上,你得多走动一番才是,否者被别人捷足先登,那就悔之晚矣!”

王正奇心乱如麻,大感患得患失,一张脸膛时而红时而白,显然心内正进行着激烈的思想冲突。

对于余长宁所说朝廷要设置右司业的话,王正奇自然深信不疑,为官者谁不希望官职得到升迁,他与罗东梨明争暗斗多年,为了不就是谁高出谁一头么?眼下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眼前,罗东梨得知这个消息不告诉他也不奇怪,不过让王正奇大感欣慰的是余长宁对于此事的态度,从余长宁刚才对那番推心置腹的话便可以看出来,余长宁是站在他这一边的,虽不知余长宁究竟抱有何等目的,他依旧会不遗余力地夺取右司业之职。

心念及此,王正奇对余长宁的态度立即大为改观,口气也为之缓和了下来:“大人告诉属下这个消息,属下实在感激不尽,但属下自知才能不如罗司业,恐怕会有负大人厚爱。”

如此以退为进的话,余长宁岂会听不明白?他朗声笑道:“王司业,为人做事谦虚是好事,但若事事谦让,那就有些迂腐了,常言道朝廷官位能者居之,本官认为凭王司业你的才能,一定能够胜任右司业之职。”

王正奇自然听出了余长宁拉拢的意思,他拱手道:“多谢大人抬爱之心,但是属下……唉,却是心有力而力不足啊。”

“王司业若是有志于右司业之位,本官倒是可以略进微薄之力,你也知道本官与政事堂诸位宰相还算交好,这个情分本官相信宰相们一定会考虑的。”

王正奇等的就是这句话,脸上神色大是感动:“多谢大人抬爱,下官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送走王正奇之后,余长宁望着棋枰上的棋子陷入了沉思。

此际,通往内间的木门轻轻一声打开了,正在里面书写奏折的杜禹英走了出来,淡淡笑道:“余大人真是烹制了一块芳香四溢的肉来,有右司业之职为饵,罗东梨和王正奇这两只饿虎一定会争斗不休。”

余长宁站起身来笑道:“当初若没有你的提醒,我怎能想到这样一条挑拨离间之计。他俩越是争斗不休,越是会依赖本官,到时候才会对着本官摇尾乞怜争取支持。”

“那大人现在准备如何处理?”

“自然是将这消息散布出去让罗东梨也知道,我们就等着看好戏便可。”

杜禹英轻笑颔首,将手中的纸笺递给余长宁道:“我已经拟就了一封初稿,容你看完修改之后便可呈送政事堂。”

余长宁丝毫没有伸手去接的意思,笑道:“国子丞才华出众妙笔生花,我难道还不相信你么?不用看了,就照着你这道底稿呈送便是。”

杜禹英也知道余长宁在书写公文方面远逊于自己,闻言也不迟疑,展颜笑道:“那好,明日禹英便吩咐吏员将奏折呈送政事堂。”

国子监设立奖学金的奏折送至政事堂后,房玄龄立即组织几名宰相进行讨论。

宰相们都知道国子监祭酒余长宁乃是房玄龄的准女婿,自然要给几分薄面,加之奖学金制度的确能够帮助贫寒学子改变生活窘境,虽然奖学金资金获取的方法不是太妥当,但大家还是纷纷出言表示支持。

其后,这封经政事堂初步认可的奏折送至了李世民处,李世民日理万机操劳国事,国子监设立奖学金这些小事实在上不了台面,大笔一圈便认可了余长宁所请,正式批准国子监设立奖学金制度,帮助贫困学子。

而在国子监内,经过余长宁有意地煽风点火,罗东梨知道了朝廷将要设立右司业,立即与竞争对手王正奇对立了起来,两人原本结成统一战线对付余长宁的基础也为之瓦解,竟争相前来向余长宁示好,引得余长宁忍不住感叹,权利的确是一个能够让人着魔的东西。

余长宁在外面忙碌不休,公主府内却是一片平和,长乐公主和瑶瑶相处得甚是融洽。

这日黄昏,余长宁回到府中,便看见仆役们正在院中整理马具,用毛刷将一副副金鞍玉辔擦洗得一尘不染,闪闪发光。

见状,余长宁这才记起后日朝廷便要举行秋,而自己与长乐公主也将跟随李世民一道前去南山狩猎。

他回到阁楼,长乐公主正与瑶瑶说笑闲聊,眼见余长宁回来,瑶瑶起身笑道:“姐姐刚才还在念叨驸马,没想到说曹操曹操就到,驸马果真回来了。”

余长宁坐在椅子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这才笑着说道:“丽质,后日便要举行秋,不知你可有准备妥当?”

长乐公主笑着回答道:“马匹全是清一色的西域良马,弓弩为上好的桑木弓,箭镞亦全是军队用的精品,足够驸马大展拳脚。”

余长宁苦笑道:“你也知道本驸马是智谋型人才,那些挽弓落雁可不是我的强项,到时候狩猎没取得猎物,公主可不要怪我才是。”

“你是什么货色本宫难道不知么?”长乐公主轻笑掩嘴,“这次狩猎,本宫将带几名弓马娴熟的骑士前去,即便驸马未能取道猎物,我们长乐公主府也不至于空手而归。”

“公主这个主意着实不错。”余长宁赞叹击掌,“若论弓马,本驸马的好友薛仁贵、罗瑜非常不错,不如就请他们一道前去狩猎如何?”

长乐公主沉吟了一番,点头笑道:“好,就依照驸马的意思,到时候汉和也会一并前去,就让我们夫妻同心,争取猎得丰厚的猎物进献父皇。”

……

仲秋时节,清晨分外晴朗,深邃碧蓝的天空挂着一轮嫣红和煦的太阳,阳光照得满山苍黄,一片秋高气爽。

辰时方过,长安城南门鼓角争鸣,人声鼎沸,雄壮的马队在庶民们夹道欢呼下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