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婿-第5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长宁轻轻地刮了刮她的鼻尖,笑道:“只要我们能够勤劳播种,我相信要不了多久你一定能够实现梦想的。但是最好还是等你进入余家之门再开始行动,若是未婚先孕,对于你的名声可是不好。”

陈若瑶轻轻点头,美目满是满足之色,梦呓般的低声道:“我真希望那一天能够尽快到来啊。”

“我也同样如此。”余长宁亦是重重颔首。

……

翌日清晨,余长宁早早来到了鸿胪寺,准备收拾自己的东西送往国子监。

狄知逊等人已经知道了余长宁即将调任的消息,全都依依不舍地前来送行,典客、司仪两署官吏更是闻风而动,自发组织前来目送余长宁离开。

将一干事物收拾装运后,余长宁望着众人笑道:“好了,大家都不要送了,不过是隔了几个里坊的国子监,以后大伙儿想来请我喝酒还是很容易的。”

狄知逊点头笑叹道:“余大人说的不错,这几年鸿胪寺得益于你坚强的领导,真的改变了不少,大人你实在居功至伟啊!”

“狄大哥此话太抬举长宁了。”余长宁笑着摇手道,“本官担任鸿胪寺卿以来,外出替陛下办事居多,留在衙门的时间尚少,一切功绩的取得完全得益于全衙门所有官员吏员上下一心的结果,特别是柳元、杨贤文两位大人,更是居功至伟,任劳任怨,说起来本官还真得好好感谢你们。”

须发雪白的杨贤文走上前来拱手一礼,颤声道:“杨贤文生平没有服膺过别人,唯有大人你让下官是敬佩不已,大人你到任为司仪署当真是尽心尽力,现在全署上下都过上了好日子。”

余长宁知道建造陵园为司仪署带来的巨大的收入,以至于司仪署所有官员都在其中收获颇丰,闻言淡淡笑道:“当初本官只是提了一个想法而已,具体实施的还是各位,总之一点,大家好好地干下去,让鸿胪寺成为大唐所有官衙羡慕之地。”

几人重重点头,拱手应命。

余长宁笑着挥了挥手,转身登上了马车,马车磷磷隆隆地驶出了鸿胪寺,朝着国子监去了。

望着马车消失在了长街尽头,柳元感叹一声道:“余大人真是一个奇人啊,也不知他到国子监担任祭酒,会给国子监带来什么改变呢?”

狄知逊哈哈笑道:“我相信一定会是不小的改变,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第933章 走马上任

国子监位于务本坊之内,一栋栋红木阁楼掩映在松树林中,清风摇曳,松涛阵阵,未及坊门,余长宁便听见了隐隐的读书声。。 。

及至马车停下,余长宁掀开车帘一看,眼前一座高大的木牌楼,十六名顶盔贯甲的武士正赳赳立于楼下,腰跨长剑,目不斜视,大是威风凛凛。

负责守卫的带剑军吏早就注意到驶来的马车,当看见车内走出一名非常年轻的紫衣官员时,立即上前拱手询问道:“敢问大人可是国子监新任祭酒余长宁大人。”

余长宁含笑点头道:“正是本官,不知将军如何称呼?”

带剑军吏惶恐躬身道:“小军名为李正,今日罗大人言及大人你要前来,特令小军小心留意。”

“罗大人,谁也?”余长宁不由好奇一问。

带剑军吏笑道:“罗大人名为罗东梨,乃是国子监祭酒司业,也就是大人你的副手。”

余长宁微微颔首,一双剑眉却是轻轻皱起,寻思:这罗东梨既然知道自己今天要来,按照官场规矩,再怎么也应该前来迎接一番,然而却只派来一个军吏守在这里迎接自己,如此不闻不问态度冷漠,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

正在悠悠思忖之际,带剑军吏已是笑着开口道:“大人,不如让小军替你带路吧?”

余长宁心想既来之则安之,当下丝毫没有露出不悦的表情,点头笑道:“好,那就有劳你了。”

顺着青砖大道走入了国子监中,殿阁处处,书声阵阵,不远处的树林中不时有白衣学子捧着书卷举步吟哦的身影,更有三三两两的学子坐在林中石案前轻声讨论,书香之地的感觉立即从余长宁心里油然而生。

走着走着,余长宁突然问道:“对了,你可知道杜禹英博士所在何处?”

带剑军吏恭敬回答道:“杜博士现在已经升任为国子丞,眼下应该正在院内督导学子们的学习。”

“国子丞?那是干什么的?”

“启禀大人,国子丞主要工作是监督各院学子功课学习,并组织学子们旬考、季考、年考和毕业考。”

“什么?学子们还要考试?”余长宁露出了惊讶莫名之色。

“当然。”

余长宁默默颔首,心里却是暗笑不已,没想到宁哥也有一天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学校长,大唐的精英学子们,现在只有信宁哥,才不会挂科,你们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来了。”

来到一座似官衙又似府邸的院落前,带剑军吏停下脚步拱手道:“大人,这里名为集英院,也是国子监的官衙所在,按照规矩小军不能擅闯入内,就请大人你自行进入了。”

余长宁拱手致谢,大袖一甩昂昂然地走入了府邸之内。

刚刚绕过影壁,余长宁便看见一尊孔子的雕像矗立前院,他心知孔圣人在天下学子眼中的神圣地位,走上前去对着雕像拱手一礼,自言自语地轻声道:“圣人在上,今后宁哥我就跟着你老混了,还望多多保佑。”

此际不少白袍男子从正堂中走出,有的白发皓首,有的须发斑白,不用问一定是国子监的博士夫子们,他们眼见余长宁身上的紫色官袍,不禁露出了惊讶之色。

余长宁很是敏感地注意到了众人的注视,他镇定自若地一笑,对着众人一礼道:“各位,本官乃国子监新任祭酒余长宁,见教了。”

博士们全都是彬彬有礼的读书人,且没有多少官场习气,即便很多人心里轻视这位年轻的上司,但也毕恭毕敬地拱手行礼。

余长宁笑问道:“不知各位行色匆匆欲到何处去呢?”

博士们犹豫了一番,其中一个白发皓首的老者开口说道:“启禀大人,按惯例今日将举行国子监季考,吾等正准备赶往各自的学院监督考试。”

余长宁恍然点点头,心头一动突然笑道:“本官身为国子监祭酒,但从来还没见过季考是何等样子,若是本官现在前去观摩一番考试,不知是否方便?”

白发皓首的老者爽朗笑答道:“大人乃是国子监祭酒,自然方便,若大人不嫌弃,老朽请大人前来我们国子学观摩。”

“四门学欢迎大人前来。”

“太学也欢迎大人。”

“书学恭迎大人。”

“大人若能来我算学,实乃算学之幸。”

一时间,院子里顿时响起一片哄然的邀请之声。

余长宁颔首笑了笑,心念一动已是打定了主意,笑嘻嘻地说道:“虽然大家都是这般热情的邀请,然而本官毕竟分身乏术,也只能前去其中一院,这样,今天本官就先去算学院看看,待到下次再来其他学院观摩。”

闻言,不少博士都是露出了惊讶之色,不明白为何这新来的祭酒大人不去教导儒家学问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反倒前往属于旁门左道,且在国子监内最为低下的算学院。

一名须发间白的夫子上前激动拱手道:“在下乃算学院博士庆和。欢迎大人前往算学院观摩指导,大人请。”言罢虚手一礼,态度非常的恭谦。

“有劳庆博士带路。”余长宁微笑拱手,跟着庆和去了。

此时,正堂后面的一间三层阁楼内,一个矍铄健旺却又沉静安详的老人将刚才的一切全都尽收眼底,关上窗户沉吟了一番,老人忍不住叹息道:“这个余长宁明知我们有意怠慢他,却浑然未觉地前去算学观摩,真不知他心底打的什么主意,罗大人,我们下一步又该如何?”

房内还坐着一位看不出年龄的老人,清瘦矍铄,童颜鹤发,双目明亮锐利,此刻闻言冷哼一声道:“国子监乃是圣贤之地,没想到孔大人走后陛下却让这么一个纨绔之徒来担任祭酒,不管如何,老夫一定要将他撵走,还国子监一个清静,这样才不负孔大人之托,正奇,只要我们两个司业努力同心,难道还怕余长宁这个黄口小儿。”

原来,这两名老者便是国子监司业罗东梨与何正奇,两老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在天下士林中可谓德高望重,前不久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升任太子少傅之后,国子监的职位就空了下来,为此,两老没少暗中较劲,希望下一个国子监祭酒便是自己。

然而没想到的是陛下并没有在两老之中选择其一,反而让年纪轻轻的余长宁前来担任祭酒,因此而已,罗东梨、何正奇自然忿忿不平,原本明争暗斗的两人瞬间就化敌为友结为了统一战线,准备给余长宁一个大大的难堪。

第934章 算学院

但是,余长宁似乎对今日所有的冷遇视而不见,反倒饶有兴趣地前去算学院参观,如何不令罗东梨和何正奇摸不到头脑,不知道这位新来的祭酒大人心里打的倒地是什么算盘。

听罢罗东梨之言,何正奇认同点头道:“罗大人说得不错,好,那我们就看一下余长宁面对这个下马威有如何表现!”

两老颔首相视而笑,轻轻捋须都是一派成算在胸的模样。

另一方面,余长宁跟着博士庆和前往算学院,一路听庆和解释着国子监的各种情况。

庆和极为健谈,笑着说道:“大人,我们大唐官雅称“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而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根据学子资荫(即父祖官爵)的不同,朝廷会将皇宫贵族们的适龄子弟安排到不同学馆学习,其中弘文馆、崇文馆大多招收皇族勋戚优秀子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从教授内容区分,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

以前三弟余长远就是算学的子弟,对于这些条条款款的规矩,余长宁多多少少知道一点,闻言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不知每个学馆学子人数可有限制?”

庆和捋须微笑道:“大人,国子监占地将近一坊,场地极大是宽大,其中国子学定额三百人,太学定额五百人,四门学定额一千三百人,律学、书学、算学均定额百人。总的算来,国子监内共有学子两千之多。”

一席话听得余长宁暗暗乍舌,拥有两千学子的学校放在二十一世纪不算什么,但是在唐朝,不用问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馆,而且学子不是官二代就是极其优秀的民间子弟,可谓大唐的精英学子,怪不得长乐公主会说国子监祭酒比鸿胪寺卿强上不少,以后自己行走官场,不少成为官吏的学子都会称呼自己一声“恩师”,对自己将形成很大的政治助力。

见余长宁不断颔首点头,庆和又道:“除了我们大唐学子外,国子监里面还有不少域外之国派遣留学的学子,如高句丽、东瀛、新罗、百济、突厥、吐蕃等等,总计有一百余人。”

余长宁知道现在大唐文明风华可是独领当世风~骚,周围诸国无疑不将国子监视为培育人才的最好之地,昔日身为部落头人的甄云也曾经慕名前来长安国子监求学,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才使得甄云在治国理政、运筹帷幄、领军布阵等方面如此出众,从而建立了能够与大唐分庭抗礼的突厥汗国。

想及甄云,余长宁不由想到了自己的那一双儿女,也不知思远琉夜现在如何了,真是想念他们啊!

不知不觉中,庆和已是带着余长宁走到了算学院门之外,随风轻轻摇曳的松树林中,一座红墙绿瓦的院子正静悄悄矗立,里面三排房屋呈马蹄形排列围着中间一栋红木小楼,当真是清幽雅致。

见余长宁停下脚步四顾环伺,庆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大人,由于算学院一共只有百余学子,所以占地远远赶不上太学、四门学。”

余长宁点头笑道:”已经很不错了,走,陪本官进去看看。”

走入院中,三排房屋中却是静悄悄的一片,余长宁正在纳闷之际,庆和看出了他的疑惑,微笑解释道:“由于今日正直季考,所以学子们全都集中在红木楼内参加考试,请大人在此稍作歇息,在下立即令学子们出来相见。”

余长宁摇了摇手笑道:“不用不用,岂能因本官一人之事而耽误学子们季考?待会本官进去随便走走看看便是。”

听余长宁如此说来,庆和暗暗松了一口气,对他如此理解学子也是平添了几分好感,伸手作请道:“既然如此,那么请大人跟随在下进楼一观。

走进红木楼内,一排排整齐的长案豁然入眼,算学院的百余学子们在长案前正襟危坐,聆听一名四十来岁的干瘦男子讲解季考纪律。

余长宁细细听来,国子监考试的规则和后世差不多,如不能传抄夹带、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