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婿-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他说得不明不白,陈若瑶疑惑问道:“玉珠她对你说了什么话?为何你今日表情怪怪的?”

余长宁一番琢磨,却还是不知怎么将自己与房玉珠的关系说出来,便笑道:“没事,其实今天我来找你,是有一件要事要告诉你,陛下已任命我为文臣公主和亲副使,将率队护送文成公主前去吐蕃和亲。”

陈若瑶倏然一惊:“吐蕃如此遥远,那你岂不是要去很久?”

“当然,大概要一年的时间。”

闻言,陈若瑶顿时露出了不舍的神情,美目中也是大见幽怨之色。

但她毕竟乃通情达理之人,自然明白男儿志在天下的道理,轻叹一声强颜笑道:“你放心去吧,我在长安等你回来。”

余长宁住她的纤手重重地点点头,一切话语尽在不言之中。

不到午时,鹅毛般的大雪飞扬飘落,覆盖了东市放生池畔密集的松林,天渊诗社的三层红木楼在混沌的树林中若影若现。

外面北风呼啸,红木楼房墙角的燎炉刚刚填了炭火,使得整个子温暖如春。

房玉珠正在琢磨一首诗词,慢悠悠的步子带动着裙裾轻轻摇曳,高挑婀娜的身段惹得人遐想联翩。

第601章 和亲起行

便在此时,急促的脚步打断了房玉珠的思路,她有些疑惑地转过头来,却看见一名年轻执事已是推门而入,拱手道:“社长,有人带来一封信,吩咐一定要交到你的手上。”

房玉珠一愣,轻步上前接过信撕开上面的红漆封口,拿出里面的信纸看了起来。

刚瞄得一眼,房小姐美目陡然亮了,两朵红霞不知觉地飘上了脸颊,心里也掠过一丝甜甜的羞意。

稍事打扮,房玉珠披上了一领暖和的红色貂裘,打着一把油纸伞向着松林里去了。

漫天风雪中放生池犹如一面明镜,静静地镶嵌在枯黄的草地上,池水浩淼,水面浮冰,一个人影正站在池畔凉亭中看那大雪纷飞,恍如与四周的景色融为了一体。

见那熟悉的身影,房玉珠想起元宵节时那段刻苦铭心的经历,以及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一颗心跳得犹如小鹿乱撞个不停。

她轻轻地收拢油纸伞走入凉亭之内,余长宁已是轻笑着转过了身来,见到房玉珠时双目不由为之一亮。

她显然是经过了精心打扮,漆黑的长发盘成云鬓,发髻中插着一根直垂耳际的金步摇,碧色的长裙高高的束在腰上,外套织锦短襦,脖子上围着一领火红的貂裘,衬得腰细若柳,黛眉犹如远山,一双秋水眼眸中荡漾着让人迷醉的神色,直如那雪中仙子。

感受到他灼热的目光,房玉珠不由羞红了脸,低声嗫嚅道:“你,你找我何为……”

房玉珠虽然知道他找自己的目的,但作为女儿家的矜持,所以故才有如此一问。

余长宁轻轻一叹,边走边轻笑吟诵道:“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听到他在赞美自己的美丽,房玉珠脸儿越来越红了,半响悠悠一叹道:“关山多险阻,士马少光辉。流年无止极,君去何时归?”

余长宁一呆,笑道:“你已经知道我要前去吐蕃了?”

房玉珠苦涩笑道:“你与爹爹关系如此要好,关于你的消息爹爹自然时常在家里唠叨,我想不听也不行。”

余长宁想想也是,不由展颜笑道:“房老哥乃性情中人,我在朝中也是颇受他的照顾,听到陛下想要派我担任和亲副使前去吐蕃,他立即举双手赞同,连给我拒绝的会都没有。”

房玉珠刚与余长宁确定了关系,听到他要远行一直闷闷不乐,当知道此事离不开父亲的干系时,不由秀眉一蹙,愤愤然道:“朝中如此多的大臣能人,爹爹谁不选,每次有什么事情偏偏都让你去,实在太过分了。”

房玉珠胳膊肘望外拐,显然是站在了余长宁这一边。

余长宁笑道:“无妨,将这趟差事办好了,你爹爹脸上也有光,以后提起我俩的事情,他才不会反对。”

房玉珠轻轻一叹,颇为幽怨道:“你乃天子帝婿,只怕我们的关系也只能如你与陈姐姐那般,见不得光,其他的事我倒是不担心,唯一忧虑的便是爹爹将我另许他人。”

余长宁默然片刻,突然住她的手正色道:“放心吧玉珠,等我从吐蕃回来的时候,我一定会想到一个好的办法,绝对不会让你受到委屈。”

听他能作出如此承诺,房玉珠倍感欣慰,轻叹道:“若是公主能允许你纳妾该有多好,否者就不会如此麻烦了。”

余长宁一呆,惊讶道:“你说什么,驸马也能纳妾?”

“当然,帝婿纳妾虽然不像一般达官贵人那么自由,但也并非不可能,得看他所娶的公主是否那么贤良淑德了,如果是个悍妇醋坛子,那自然是想也不用想的,但若公主同意,那也还是有一线希望,如高祖之妹同安大长公主便是嫁给了名臣王裕,而王裕不仅与大长公主相亲相爱,更是还纳了一房美妾。”

房玉珠的话音悠悠落点,余长宁不由双目为之一亮,但他很快失笑暗暗道:我与长乐公主本要和离,即便是纳不纳妾都无所谓了,现在思考这些也是多余。

心念及此,他正色说道:“余长宁虽然称不上顶天立地,但一定会给他所爱的女人一个名分,这事我自会有主张,你放心便是。”

说罢,他将房小姐紧紧地搂在了怀中,心里大感不舍之情。

感觉到了他的深情,房玉珠闭上双目将螓首枕在他的肩膀上,过了许久两人也没分开。

……

二月初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

因为这段时间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初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活了过来,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又名为“龙抬头”。

惊蛰之后,冰雪开始消融,草木开始发芽泛绿,整个天地迎来了春的气息,这也是极利于远行的日子。

今天,是文成公主和亲出离开长安的日子。

刚到辰时,肃穆低沉的号角响彻长安城门,幽深的城门洞中,身着红色衣甲的骑兵整齐划一地隆隆开出,紧随其后的便是一辆由八马架拉的高车,整个天下能有资格用八匹马拉车的只有一人,那便是皇帝李世民。

帝驾之后,又是无数高车,车身隆隆,尘土飞扬,不禁让跟在队末的余长宁大吃灰尘。

车队行得十里迎送亭便停了下来,李世民拉着文成公主的手进入了亭内休憩,按照迎送惯例,天子将在这里为文成公主践行,余长宁虽然身为和亲副使,但却没有资格进入亭内,只得在外面远远观看。

那文成公主一身大红长裙,身材纤细腰身盈手可握,虽看不清她的相貌,但光看身段便知生得必定十分动人。

对于这位伟大的女性,余长宁自然满怀好奇之心,眼下虽然看不见她的相貌,不过长路漫漫以后必定多的是会,所以当下也未贼头贼脑的张望,心里反而正在被一件事情惹得怅然失所。

昨夜初一,余长宁来到放生池畔赴与百灵鸟小姐的约定。然而他在冷风中等了一晚上,却没有看见百灵姑娘的人影。

无比怅然的回到家中,他以为百灵姑娘必定是家中有事耽搁了,所以也只得请余长远十五夜晚代替他前去赴约,并对百灵姑娘说明他远行的事情。

余长远心知百灵姑娘真正的身份,但为了信守承诺也只得瞒住了余长宁,自然是满口允诺了下来。

见他一人愣怔在那里发呆,柴秀云不由微微蹙眉,策马上前笑道:“今日着装一改往昔,余驸马倒有分将军的模样。

余长宁今天头戴冲天软冠,一身红色软甲,外罩一领大红绣金斗篷,脚蹬利于骑马的鹿皮长靴,胯下一匹白马高大矫健,当真犹如即将赶赴战场的将军一样。

不过这厮时常是嬉皮笑脸的模样,加之懒懒散散毫无半点严肃威武,这套衣甲穿在身上自然是大打折扣。

余长宁白了她一眼笑道:“柴将军这是在讽刺我吧?”

见他心里可是明白得很,柴秀云淡淡一笑也不否认,颇有些感概道:“上次并州平叛我俩共事,没想到这次和亲也是一道,实在令我大是意外。”

余长宁笑嘻嘻地调侃道:“啊哈,这就证明我与柴将军可是有着深深的缘分,要不晚上你来我帐中,咱们秉烛夜谈交流交流如何?”

柴秀云刚才本是好意与他攀谈,没想到余长宁竟如此轻薄,顿时气得她拿起马鞭便想朝着余长宁抽去。

余长宁不慌不忙地笑道:“现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军莫非要与我打情骂俏不成?”

柴秀云冷哼一声收回马鞭,恨恨地看了他一眼拨转马头气咻咻地去了。

见她背影远去,余长宁摸了摸鼻尖暗暗想到:擦,难道我就是传说中的没事找抽型?不小心又把柴秀云得罪了,看来这段旅途一定非常难熬。

离开长安,和亲队伍磷磷隆隆地朝西而去。

前面两百缇骑开道,左右皆是护卫骑士,将车队裹在了中央,即便是遭到突然袭击,也不会伤害到和亲车队。

不过眼下乃是大唐境内,即便有三三两两的强盗山贼,见到有如此多的官兵,哪个不长眼的家伙敢来挑衅?如此安排皆是柴秀云生性谨慎罢了。

行驶路线是由李道宗亲自决定的,车队朝行夜停,一天大概能行进六十里的模样,按照如此速度,出大唐边界抵达吐蕃境内便需要两个月。

一连数天骑马马慢行,余长宁无聊得都快憋出了鸟来,而李道宗也似乎将他这个副使彻底遗忘,有什么事情都是与柴秀云商议,从来没找过他一次。

但他生性散淡,倒也不在乎李道宗的故意冷落,落在后面与个殿后的骑士胡侃乱聊,倒也可以勉强排解无聊。

第602章 池畔歌声

长路漫漫车声隆隆,这日到达会州,和亲队伍进入会宁城宿在了驿馆之内。

会州位于关内道西锤,再往西走便要进入陇右道,一听文成公主銮驾亲至,会州刺史、别驾、长史、司马等州郡要员亲自迎出会宁城十里恭候,并将和亲队伍迎入驿馆。

文成公主沐浴更衣后,端坐在正厅接受州郡官员的觐见,厅内摇曳着道遮挡视线的细纱,使文成公主的身影看来朦朦胧胧。

会州刺史姓王,留着一部长长的胡须,作为会州最高行政长官,便率领属下向文成公主问安。

文成公主雍容华贵,语气淡淡地询问了会州相关风俗人情,一问一答间倒也显出皇室公主风范。

王刺史毕恭毕敬地回答后,便恭谦地邀请和亲使团前往刺史府晚宴。

文成公主身为女子,自然不会在大庭广众下抛头露面,为保护公主,统军的柴秀云也是不能离开,所以便只有和亲主使李道宗与和亲副使余长宁前去。

刺史府坐落在会宁城北,乃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六进大院,第一进为各属官衙,第二进是迎客正厅,其后各进便是刺史府家眷住地,以及后园。

沿着青砖大道直达中门,迎客厅早就备好了一桌宴席,王刺史殷情地邀请李道宗及余长宁落座后,便举杯开宴。

其后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王刺史一直谦虚地表示小地方没什么好菜,但侍女端上来的山珍海味却是络绎不绝,陆海八珍也是应有尽有,奢侈之风不禁让人膛目结舌。

官场中人人老成精,不少都是察言观色的高手,岂会看不出李道宗和余长宁之间关系很是冷漠,加之李道宗贵为王爵,又是礼部尚,与余长宁区区驸马都尉比较起来算得上是天上地下,所以官员们的话题自然以李道宗为中心,倒是冷落了余长宁不少。

余长宁也不在乎,有人敬酒便举杯酒喝酒,其余时候闷头吃菜,倒也乐得个清闲。

夜宴之后,王刺史邀请李道宗与余长宁听戏,李道宗本就喜好戏曲,自然满口答应了下来,余长宁不好这个调调,所以借故醉酒告辞离去。

回到驿馆,余长宁漫步在后园池畔踽踽独行散着酒气,一汪醉人的明月压在头顶,夜空浩淼群星闪烁,怪石嶙峋的假山倒影在池水之中,不时有游鱼浮上水面嬉戏,丝丝涟漪搅乱了池水平静。

听李道宗说过,吐蕃松赞干布已在吐蕃与大唐交接的柏海恭迎文成公主,算算行程,当前刚刚走了一半而已,不过前段时间走的路乃是宽阔易行的关中弛道,若进了陇右道山势逐渐崎岖,届时行路便会慢上不少。

柴秀云也曾向李道宗禀告,言明陇右道山路难行不利于车队通行,特别是六盘山曲折险狭,这段路程也是最危险的地方,所以必须谨慎而行。

想想也对,整个车队除了五百护卫缇骑,另有吏员、宫女、仆役、车夫、厨子千余人,如此庞大的队伍被拖在狭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