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婿-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大事,天子岂会一人独断而置群臣置之不顾?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先了解清楚情况。”

李元昌愤然反诘道:“余少卿此言差矣!现在正是关键之时,若不劝谏陛下致使木已成舟,我们必定悔之晚矣!”

李元昌与杜荷都是坚定的太子丨党,与李承乾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现在才会如此着急。

还未等余长宁开口,杜荷已是轻轻笑道:“那好,我与汉王先赶去皇宫,若明日早朝陛下要商议废立之事,还请长宁兄弟为太子殿下仗义直言。”

比起做事说话毛躁的李元昌,杜荷已是隐隐有镇定自若的大将之风,余长宁拱手点头道:“好,请杜兄放心,在下明日一定会劝谏天子。”

出了杜府,余长宁不由松了一口气,他本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商人,虽然如今职任鸿胪少卿,但也是与世无争,从来不会参与朋党,不过从现在看开,几位皇子的储位之争已是出现白热化之态,群臣站队的意味也是越来越浓,当此之时,很难能让他独身之外。

面对太子丨党多次的示好,余长宁却是有苦不能说,虽然他不知道李承乾究竟因何事而被废了太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注定当不了大唐的皇帝,而魏王李泰与吴王李恪也是如此。

所以,对于这场储位之争,余长宁抱着的乃是都不招惹的态度,虽然很有可能被别人说是墙头草,但比起那些权势,他更在乎的是家人的安全,家人的快乐,没有什么能比这些更为重要。

想着想着,他已进了尚商坊来到余府之前。

此刻,正好余长远从府内走出,一见他便疾声嚷嚷道:“二哥,听说杜博士早已到了府门之前,你为何不将她迎进来?”

说起此事,余长宁不由出现几分尴尬之色,笑嘻嘻道:“时才我到府门迎接博士,便很是热络地攀谈起来,博士嫌府内说话太过憋闷,便与我一起漫步长街,所以便没来府中。 ”

见他如此解释,余长远倒是起了几分狐疑之心,疑惑问道:“真的是这样吗?”

余长宁点头笑道:“当然如此,不信你明日去问问杜禹英。”说到此处,他可以肯定那臭小娘绝对不会告诉长远她被自己气晕之事。”

余长远疑心尽去,怅然叹息道:“马上便要完成学业离开国之监,也不知杜博士对我是何等印象?”

看他眉宇间神色说不出的忧愁,余长宁试探地开口道:“其实三弟,你与杜博士毕竟乃师生一场,即便是离开了国子监,以后若有机会你也可以前去看她啊。”

余长远想了一下顿觉霍然开朗,刚想出言,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地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二哥,你说若我留在国子监去担任助教怎么样?”

余长宁听他这个主意,顿时露出了惊讶之色,不由暗叹这小子当真是一个痴情种子。

国子监乃是大唐最高官学,监内设祭酒一人,为国子监长官,设丞一人,主簿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另外还有博士十九人,助教十九人,负责平日教授学子。

余长远想担任的助教,便是辅助博士授学的夫子。

余长宁心知他想留在国子监的原因,当面也不点破,只是淡淡开口道:“其实人生有很多路可以选择,每条路都关系到以后自己的功名钱财,我觉得你还是慎重考虑为妥,万不要妄下决定。”

余长远恍然地点了点头,双眸中却露出了迷茫之色。

回到公主府,余长宁刚刚走入大厅,便见长乐公主正急慌慌地登上了马车。

见公主神色有些焦急,余长宁心知不会是什么好事,刚想偷偷地另寻他路避过公主,不料却被眼尖的婉平所发现,她已是欣喜高声道:“公主,驸马爷回来了。”

长乐公主微微一愣,转过俏脸看着笑嘻嘻的余长宁半响,秀眉不由微微地蹙了起来。

见她美眸中似乎有些怒意,余长宁摇了摇手笑嘻嘻道:“嗨,公主,你要出门吗?那我就不打扰你了,请恕本驸马告辞。”说罢转身便溜。

“等等!”长乐公主高声叫住了余长宁,见他转过身来一脸不情愿地望着自己,不由沉声道:“现在宫内发生了大事,驸马,你随本宫前去宫里觐见父皇,还不快快登车。”

余长宁心不甘情不愿地回答道:“公主,现在陛下正在气头上,我们实在没必要去触这个霉头。”

“但是太子陛下乃是本宫的皇兄,本宫不能……”一言未了,长乐公主突然露出了惊讶之色,“咦,你是怎么知道?”

“今天我刚好在杜荷那里,碰巧听到汉王说起……”余长宁还未说完,长乐公主突然给了他一个禁言的手势,话音也是戛然而止。

长乐公主微微颔首,冷声道:“不管如何,我们都不能坐视不管,你先上车本宫给你细说。”

见犟不过她,余长宁也只能点头应命,快步上前陪公主上了马车。

刚刚在车内坐定,长乐公主便紧绷着脸开口道:“太子废立事关国家兴废,任何时候都不能妄下决定,况且太子还是与本宫一母同胞的兄长,若是本宫不去求情,你让别人怎么做想?”

闻言,余长宁这才明白公主的无奈,点头笑道:“原来是去应付一下必要的人情世故,你早说嘛!还得我还以为你这么想不开前去挨骂哩。”

长乐公主白了他一眼道:“皇宫之中波澜诡谲,人人勾心斗角,本宫虽然贵为金枝玉叶,但也有很多不得已之事,有时候必要的姿态还是应该有的,免得别人说本宫冷酷无情,连自己同父同母的皇兄的安危也坐视不理。”

余长宁知道长乐公主其实与李承乾和李泰的关系都称不上兄妹情深,不由点了点头,暗暗叹息道:以后继承皇位的可是李治,太子李承乾被废一定是注定了的,真不知这场皇位之争会如何演变下去?

第529章 解发为突厥

到得皇宫夜幕刚刚降临,漫天的灯火犹如璀璨的群星一般将层层宫殿掩映得忽明忽暗,给人一种恍若身在天上宫阙的感觉。

马车到得皇宫车马场便停了下来,在内侍殷情的引领下,长乐公主与余长宁直入后宫,刚刚走至李世民的寝宫前,便见殿前围满了许多人,而太子李承乾正跪在人群中间。

长乐公主定眼一眼,这才发现多是后宫妃子以及皇子公主们,不由走上前去问南平公主道:“二皇姐,现在殿内的情况如何了,父皇是否还在生太子的气?”

南平公主一见是长乐公主,摇着头不由苦笑道:“我们刚才都被父皇赶了出来,现在太妃娘娘还在里面说情,不过看来也是收效甚微。”

后宫嫔妃本不该干涉朝廷内政,但皇位传承太子废立事关皇族血脉延续,太妃身为皇族长辈,自然可以前去劝住皇帝,一般而言,只要太子没有较大的过错,往往都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但南平公主却说收效甚微,想必太妃也不能改变李世民的心意,所以长乐公主心里才会不自禁地一惊。

余长宁望了沮丧不已的李承乾一眼,皱眉问南平公主道:“太子究竟犯了何等错误,竟惹陛下如此生气?”

南平公主轻轻一叹,哭笑不得地开口道:“太子也不知是发了疯还是中了魔,经常在东宫扮演成突厥可汗带兵厮杀,却不料被父皇知道了。”

闻言,余长宁不屑撇嘴道:“本驸马认为太子也只是有些角色扮演的嗜好而已,和那些喜欢玩女仆、空姐、教师扮演的如出一辙,完全也用不着如此大题小做啊!”

长乐公主听余长宁说得不明不白,加之这厮一脸坏笑,心知不会是什么好话,顿时蹙着眉头暗暗地掐了他一把,痛得余长宁是呲牙咧嘴。

南平公主却没发现两人的小动作,又是一声长叹道:“若是如此还好说一点,但前日太子扮演突厥可汗大胜我唐军,曾放言:一朝本太子做了皇帝,当率数万骑猎于金城,然后解发为突厥,投靠在思摩手下效力。”

话音落点,长乐公主脸上的神色要多精彩有多精彩:“太子……他真这么说?”

南平公主苦笑点头道:“皇兄竟有此等念头,实在太过荒谬,若他真的当了皇帝率领大唐投靠匈奴,那华夏九州岂不沦为了异族的游牧场?”

长乐公主恍然回身叹息道:“自我大唐开国以来,一直饱受突厥的入侵,父皇费了毕生精力才北灭东土厥,西却西突厥,开创了赫赫的贞观盛世,没想到太子竟想举国投靠匈奴,怪不得父皇会如此生气。”

余长宁插言道:“弱弱地问一句,太子想要投靠的思摩是谁啊?”

长乐公主轻叹解释道:“太子说的是阿史那思摩,他本为突厥皇族,卫国公李靖领兵征讨东土厥时归顺大唐,其后父皇安置东土厥旧部十余万人于漠南之地,便封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泌可汗,统帅东土厥旧部。”

余长宁为之莞尔道:“堂堂胜利者竟想投靠一个手下败将,的确让人是匪夷所思。”

长乐公主颔首道:“只盼父皇能够明白太子只是开的一句玩笑话儿,不要将此当真为好。”

南平公主摇头道:“长乐你的想法太简单,即便是开玩笑也应该注意分寸,这样的话岂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出来?况且太子除了此事外,还有恋丨童癖的恶习,竟与一个叫称心的太常乐同吃、同睡、同住,父皇岂能不大动肝火?”

闻言,长乐公主立即周身汗毛倒竖,看着李承乾的目光已是充满了厌恶,想要出言却觉心里大倒胃口,寒着脸竟是一言不发。

余长宁早已知道了此事,倒也没有多少惊奇,他目光缓缓地巡睃了一圈,突然在人群中见到了同样一脸焦急的魏王和吴王,不由在心里暗暗一笑:这两人只怕巴不得李承乾早早被废,现在却还是一副兄弟情深的模样,怪不得都说政治家是最好的演员,看来任何朝代都是一样。

余长宁与长乐公主此刻也不能入内,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地守在殿门之外,静候消息。

宫殿内灯火依旧,李世民正黑着脸坐在御座上,拍案怒声道:“太妃,若我大唐真有这么一个太子,你说朕怎么安心将天下交给他?还要解发为匈奴?哼!身为诸君说出这等话来怎能有脸面对天下臣民?”

白发苍苍的太妃轻轻一声喟叹,语气却说不出的沉稳:“皇帝,承前虽然有失体统,但毕竟是你的嫡长子,岂能轻言废立?”

李世民怒气未泯地高声道:“朕之江山当然应该交给一个文治武功的好儿子,太子如此模样,实在让朕伤透了心,寒透了心,太妃不消再劝,朕废了他之心已定。”

太妃摇着头正色道:“皇帝可曾读过《三国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李世民露出了一个不解其意之色,但还是依言点了点头。

“皇帝,昔日袁绍贵为四世三公,拥河北之地,上将如云,谋士如雨,能征善战的带甲军士不亚于五十万,虽在官渡之战败于曹操,但卧薪尝胆未尝不能反戈一击,不料袁绍战败不思进取,却沉溺于继承人之遴选,厌恶长子袁谭而喜爱三子袁尚,致使其死后兄弟反目袁家分裂,最后才被曹操个个击破统一河北。”

“反观曹操,虽然钟爱幼子曹植,但始终没动摇过长子曹丕的继承人地位,所以曹操逝世后曹军才没有发生动荡,确保其后的三分天下。皇帝,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啊!”

太妃的声音虽是不大,却如同沉雷一般响彻在李世民的耳畔,霎那之间,李世民如芒刺背,浑身上下竟冒出了涔涔的冷汗。

自己钟爱魏王乃是不争的事实,但一切并非自己对魏王有所偏爱,三个嗣子当中李承乾纨绔任性,李治软弱无能,李泰才是最为优秀的一个,也是最像自己的一个,李泰才是大唐最适合的继承人。

所以很多年来,对于太子与魏王之间的明争暗斗,李世民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意无意地鼓励李泰去争夺太子的地位,因为在他心中,最厌恶的便是以长幼顺序确定继承人的祖宗礼治。

第530章 阴谋涌动

但是不管他怎么厌恶,怎么不屑,也无法改变祖宗礼治对于世人的束缚,就以他自己来说,昔日为大唐开国立下无数的汗马功劳,但还是抵不过李建成的嫡长子身份,若非后来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根本没机会能够做到天下之主。

如今,这一难题又横亘在他的面前,是维持礼治坚定李承乾的诸君身份,还是固执己见废去太子,却是两厢难以决策,更害怕的是因为废立而引起朝局的动荡,那就得不偿失了。

一时间,即便是英明的李世民,心里也大感犹豫不决。

太妃见李世民紧绷着脸兀自沉默,心知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不由柔和地笑道:“皇帝乃是聪明人,不用本宫多说也知道其中厉害关系,现在承前并非无可救药,若你提议废掉太子,必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本宫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就饶恕承前这一次,以观后效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