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日大决战 孙挺信-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挺进部队之残部乘夜暗偷偷突出重围,向东逃窜到老隘塘附近,再次被中国军队包围。拼死突围不成功,且已弹尽粮绝,虽经苦战,仍全军覆灭。
  师团主力被歼灭,残部在第34军主力和第47师团的拼死救援下,才侥幸逃脱。
  雪峰山一战,日军陆军部承认,伤亡共计:二万六千五百一十六人。当然这是大大打了折扣的数字。
  6
  日军中国派遣军的西进计划,先是在西峡口碰壁而裹足不前,后又在雪峰山冒进遭受惨败,使日军统帅部感到冈村宁茨大将的西进计划,如果不是出于急于表现自己,就是一种毫不顾及实际的轻率行为。
  日本陆军部鉴于美、英的大规模反攻和有可能在中国登陆、另一方面又凛于中国陆、空军的加强,已具备大规模反攻的能力,乃提出了收缩集中大陆兵力的方案:即撤回长江以南的湖南、广西、广东数省的日军。也就是撤掉用了一百五十个大队的地面部队和一个航空军的兵力,扫了半年才完成的大陆走廊南段。
  此事经请示陆军大臣阿南大将和陆军次官柴山兼四郎中将,他们都表示同意,但又觉得自己一下子毁了那么一大段“走廊”不合算。于是又提出只撤出广西全境、广东一部分和福州的兵力,暂时保留湖南那一大片水网地带。
  陆军部将这个方案上奏天皇陛下,请其“圣断”。
  天皇也觉得兵力排列在那么长的“走廊”上,实在是势单力薄,随时有被敌人拦腰斩断,分块吃掉的危险,同意从广西撤退。
  陆军部还考虑到,皇军为打通“走廊”付出的代价太昂贵,仅在衡阳城下就损了一万多人马。刚打通马上又撤毁,实在有点儿“儿戏”。为了尽可能弥补这昂贵的代价,提出在将撤毁的“走廊”地段,彻底破坏城镇和村庄(实行三光政策),同时,将撤退地段的铁轨全部撬走,运回国内制造枪、炮、子弹。
  对此,天皇的指示有三条:第一,撤除“走廊”,要防止敌人的宣传和世界舆论,不要让敌人把我们说成是在败退;第二,皇军撤退时要隐蔽,仿止敌人追击;第三,橇走铁轨,破坏城镇、村庄,要注意是否会给民心以不良影响。
  对于撤除“走廊”,向东方收缩兵力一事,冈村宁茨大将因在西峡口、雪峰山两处丢脸,再也说不起硬话,只得同意执行。
  日军首先从广西南宁悄悄撤走。
  中国军队第四战区司令官张发奎现改任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率部驻于百色地区,密切注视着广西境内日军的动向。
  他的部队改编为第4方面军后,在美军顾问博文上校等人的协助下,经几个月的休整,战斗力有所提高,将士无不跃跃欲试,准备反攻广西,收复失土。
  5月上旬,张发奎得到报告,驻南宁的日军第22师团主力已秘密撤往越南,南宁仅有两个联队的日军。
  过了几天,张发奎派出去打游击的突击营,在南宁郊区打死一个日军少佐军官,从尸体上搜到第22师团长给南宁日军的训令:“如受压迫,得向谅山撤退。”
  张发奎判断:日军准备放弃南宁。
  张上将激动不已,决心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独断向南宁之敌发动反攻。
  5月中旬,张发奎命令两个突击营,挺进邕龙路两侧,截断了南宁与越南的交通线。又令第64军越过左江推进到南宁近郊,屯兵于南宁东南和西南方。令第46军主力,突过右江,迂回到南宁北面。
  至此,南宁已处于中国军队包围之中。
  5月26日。拂晓。
  中国军队对南宁之敌发起总反攻。经一天激战,攻取南宁城。
  接着,张发奎命令第46军往北,向柳州推进;令第64军沿铁路线向越南挺进;令第62军从靖西,向越南高平方向挺进……
  5月下旬。
  何应钦命令汤恩伯第3方面军主力,从雪峰山南麓地区挥师南下,会同张发奎第2方面军,迅速包围了柳州之敌,经数日激战,攻取了该城。
  第2、第3两个方面军乘胜北上,包围了桂林。桂林之敌勉强抵抗了一下,便夺路而逃,退人衡阳地区。
  中国军队收复了广西全境。
  何应钦马上拟订了反攻广东的作战计划。
  5月中旬。
  福州。第80师师长李良荣得到侦察报告,日军将从福州撤退。李师长立即指挥本师官兵,单军反攻福州。经一天战斗,日军无心对抗,夺路逃走。
  5月18日,李良荣师长率部凯旋进驻福州城。
  日军呈现一派穷途未日状态。
  7
  中、美空军的大规模反攻作战,从1944年6月就开始了,进入1945年,空军的反攻规模更加空前。从中国大陆西南航空基地起飞的轰炸机群,同太平洋上马绍尔群岛、菲律宾等地的航空基地上起飞的轰炸机群,对日本本上构成了空中央击。
  进入1945年春季,在长江中、下游数千公里的战场上,以及重庆和整个大西南后方基地上空,已很少见到涂着“红太阳”的飞机了,相反,涂有美军星徽和中国空军星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却经常大群大群地翱翔于广阔的兰天,对日军进行了毁灭性的轰炸。
  1945年2月下旬开始,B29战略轰炸机开始使用燃烧弹攻击日本城镇。
  3月10日,午夜。
  天气晴和,但北风猛烈。在强风横扫下,日本领土上的雷达无法正常工作。
  深夜零时八分。三百三十架 B29轰炸机超低空飞临东京上空,立即进行地毯式轰炸。大量燃烧弹爆炸后,使全城各处火光冲天。
  轰炸持续了八分钟之后,东京才发出空袭警报。但此时市民已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无法组织疏散和躲避。
  东京防空飞行队的飞机起飞迎战,但因B29飞得太低而无法追踪,急得在天上团团打转。
  日本人信奉神道,但这天夜里,被他们虔诚供奉了千百年的神灵,好像都变了。阵阵强风,像是受了神的驱使,把被燃烧弹点燃的大火,一下子就吹腾上了天空,风助火势,火借风势,遥相呼应,全城火势顿时蔓延开来,浓烟笼罩了整个城市。
  B29轰炸机的踪影,被那弥天浓烟掩护得神神秘秘,忽隐忽现,简直难以寻找和捕捉。
  日本飞机只得听凭中美飞机在他们的首都上空乱施炸弹。
  东京地区各防空阵地上千百门高射炮,纷纷翘起长长的炮杆,对着弥漫着浓烟的夜空乱放。那一夜,他们一共打了一万一千多发高射炮弹,却没伤及B29飞机一根毫毛。
  B29机群整整轰炸了两个小时又三十二分钟,才悠然离去。
  东京的大火,烧红了半边天际。大火直烧到翌日八点,与初升的太阳“比试”了一阵亮度,才渐渐被扑灭下去。
  这次大轰炸,仅东京民房就被烧毁三十余万户;炸死、烧毙居民八万三千零七十人(驻军死亡除外);轻、重伤十一万三千六百零二人;受灾者达一百二十万人。
  天皇在宫内大臣们陪同下,巡视了灾区。投入他眼底的是:一望无际的焦土,被烧焦的、发散着臭味的遍地死尸。
  居民们扶老携幼,成千上万地向城外蜂涌奔逃,仿佛是天要塌地要陷,人类未日将要来临一般。
  天皇心头无限悲伤,他闭上双眼,在心里默默祈祷:愿新日本由此灰烬中诞生!
  4月13日深夜和15日深夜,B29机群又接连对东京进行大空袭。皇宫被炸,火光冲天。明治天皇的神宫化为灰烬。皇族住宅、不是被炸就是被烧。宫内大臣们也成了无家可归者。
  在轰炸东京的同时,全日本各大城市无一幸免,许多地方变成一片废墟。生产设施大部被摧毁,战力、国力已根本无法恢复。
  在对日本城镇、工业区和军事设施进行大轰炸的同时,美军飞机还在日本列岛周围海域,投放了大量水雷,封锁了孤岛与外界的水运航线。
  日本空军已无招架之力。飞机在战争中消耗之后,无力再行生产、补充,打掉一架少一架,越战越弱。
  为了报复美国军队,海军派遣了一艘名叫“伊一25号”的潜艇,从浩无边际的太平洋水底潜过去,在美国俄勒冈州海岸冒出水面,对着哥伦比亚河港口,恶狠狠地打了十七发140mm的炮弹,但其中十六发都是臭弹。美国人为了讥讽、羞辱日本军队,就在那颗唯一不是臭弹的地方,高高地竖起一块纪念碑,上刻赫赫然六个大字:
  历史性弹着点。
  自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美国空军(含有一小部分中国空军)轰炸日本本上共出动飞机一万六千五百架次,投掷炸弹、燃烧弹共七万吨。
  日本飞机对中国城镇的侵略轰炸是惨无人道的。但是,日本本上遭到美、中空军的报复轰炸也是很惨的。日本方面作过统计,以重庆和东京为例,日本飞机每向重庆丢一颗炸弹,那么后来东京遭到的报复轰炸,则为23颗炸弹。
  日本无力用飞机反击美国飞机的攻击,就研制了一种纸气球,让气球携带十公斤的小炸弹,漂洋过海去炸美国人。
  这种气球是用日本纸和魔芋胶作外皮,直径十米,内中充满氢气。挂上十公斤重的炸弹,可升高一万至一万二千米高空,随着太平洋上冬季特有的自西向东的急气流,以每小时二百五十公里的速度飘行,需用四十个小时时间,飞越八千公里宽的太平洋,对美国本土进行报复轰炸。
  日本军阀为了进行这种软弱无力的反抗,以保卫神圣皇国为口号,动员了大批人民投入这项纸气球的加工。日本各地剧场、国技馆和舞伎座等公共场所,都成了加工纸气球的工场,穿着黑色短裙的中、小学校的女学生们也被动员起来,夜以继日地为皇军糊纸气球。
  1944年11月至1945年4月,日本共施放纸气球九千个,其中约一千个抵达美国本上。
  8
  1945年7月16日,意大利和德国先后战败,美、英、苏首脑齐聚柏林郊外的波茨坦森林举行会议。会后,于7月26日,以美、英、中首脑杜鲁门、邱吉尔、蒋介石联合署名,发表对日本最后通谍式的《波茨坦公告》.主要内容是:
  一、欺骗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
  二、盟国军队必须占领日本,直至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成立,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时。
  三、日本之主权必须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
  四、日本军队应全部无条件解除武装。
  五、严厉制裁战争罪犯,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必须予以坚决消除。
  六、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和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之工业将被禁止。
  七、在达到上述目的及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以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当即撤退。
  公告以非常强硬的口气限令日本无条件投降:“吾人通告日本政府文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予以适当及充分保证。仅此一途,否则日本将迅速完全毁灭。”
  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探求结束战争的政治力量。《波茨坦公告》发表后,促使他们更加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认为:日本的决底失败已成定局,战争往后拖一天,日本就加大一天的灾难,长此下去,日本将彻底毁灭。因此,日本只有选择无条件投降,以保全大和民族。
  但是,随着苏联参战的趋势明朗化,他们又认为,这给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增加了一个选择机会。他们看出,美、苏将很快成为水火难容的两大阵营,日本是向美国阵营投降还是向苏联阵营投降,这是决定日本民族将来前途命运的异常严肃的大事。
  他们认为,就目前而言,美国是日本的头号敌人,美国把日本炸得最惨,但是,鉴于前不久苏军占领半个德国后的一些做法,又使他们不寒而栗。经过反复争论,他们认为,鉴于苏联占领半个德国后的情况,日本情愿向头号敌人美国投降,情愿让美国人来占领日本本上。
  日本军方亦看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但对无条件投降这一字眼讳漠如深。他们觉得,既然美、英、苏、中各怀心计,那么,总有空子可钻,总还可以争取到比“无条件”稍稍体面一点的结局。
  他们主张在两对矛盾的基础上,展开外交斡旋:即美、苏矛盾与中国的重庆方面和延安方面的矛盾。通过挑拨利用这些矛盾,使中国的民族抗战分化瓦解;使盟国反法西斯阵营解体。因此,日本在这时的外交手腕是:准备对重庆和延安同时开展政治工作,对延安措施作为对重庆措施的牵制;离间美、英、苏、重庆、延安,助长其互相争执。
  日本军方由于对苏联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他们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产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