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日大决战 孙挺信-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中国海军的战舰炮艇已全军阵亡!
  10月24日,深夜。
  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上将,乘“江犀”号军舰从武汉向长江上游撤退。他的身后己没有了舰队和炮艇。当他在岳州附近,看见他的那些受重创的军舰自尽焚毁的红红的火光时,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难受。他伫立在了望台上,庄严地抬起右手,向他的不屈不挠的战舰们致以军礼!远远的火光映亮了他的脸,两道晶莹的泪水不住地在流淌!
  海军上将长久地伫立舰头。他的海军,他的梦,就这样消逝
  他仿佛觉得这滔滔的长江水血一样的红色!那是他的海军将士的鲜血把它们染红了!
  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难以忘怀的悲壮情景,他的海军将士们从上海抗战以来,同强大的日军殊死战斗的情景……
  那一幕,他永远忘不了……
  1937年8月7日。
  陈绍宽刚从统帅部开完军事会议回到海军部,就用电话通知“通济”号军舰舰长严寿华到他的办公室来。他指着地图对严舰长说:“目前局势万分紧张,为了阻止日寇打开长江东大门江阴。溯江西上,进攻南京、武汉。最高国防会已批准我海军部的计划:集海军全军为一个集团,封锁江阴航道,配合陆上友军,阻敌西进,保卫我长江水上运输线。特令通济号军舰立即驰赴江阴,和其他舰船一起下沉封江。”
  严舰长听后,感到如雷轰顶,惊愕了好半天。要沉掉他的军舰,如同挖掉他的心肝。
  陈绍宽也感到悲痛不已,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日军海陆空军都处于绝对优势,仅凭中国海军的炮火无法阻止日军从水上长驱直入。
  他紧紧抓住严舰长的双手,沉痛他说:“要相信将来,等抗战胜利了,我们一定会建设起强大的崭新的海军!你不要难过,千万不要灰心!”
  现在,他的海军打完了!作为总司令,他感到孤独。他寄希望于将来。将来,他决心重建一支真正现代化的强大海军,他仿佛看见了他那强大的海军舰队——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浩浩荡荡地驰骋在辽阔的东海、南海!所向无敌地游弋于太平洋,印度洋……
  11
  10月21日。
  蒋介石接到广州方面守军余汉谋将军电报:日军以三个师回和一个航空兵团为基干兵力,在日本海军第二遣华舰队的配合支援下,攻进了广州城。广州城现已是一片火海,人民生命财产备受摧残。
  日军统帅部提出攻占广州的方案,是1938年8月底,也就是日苏“和平”解决了张鼓峰事件后、日方得到苏方真实意向,即苏方不会对日本关东军构成任何威胁之后,才敢于在进行武汉大会战的同时,又发动广州会战。该方案于9月7日,在大本营御前会议上,由天皇裁决同意后,于10月12日,由新组建的第21军主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经十多天激战,终于占领广州城。
  10月24日。
  武汉战场。江北面:日军第3、第10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从信阳南下,分别攻占了应山和安陆地区;第13师团攻到了宋埠;第16师团攻到了麻城;第6师团攻到了黄陂;第116师团一部协同海军,从水路进到了武汉东面近郊。
  江南面:波田支队沿长江南岸直逼武昌城下;第9师团插入贺胜桥;第27师团推进到了咸宁地区。
  日军已从北、东、南三面包围武汉城。炮声震憾着武汉三镇。
  蒋介石仍稳坐在武昌军委会。
  陈诚听说蒋介石还没撤走,气得简直就要破口大骂。因为,部队已经过四五个月苦战,十分疲劳。统帅部原定利用武汉外围有利地形,消耗滞留日军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现在,日军已迫近武汉,守军已无险可守。他蒋介石呆在武汉一天,几十万大军就得在外围硬撑着同敌人苦战一天,这牺牲毫无价值。因此,当日军迫近武汉外围时,他就竭力主张尽快作战略转移,催促蒋介石尽快离开武汉。
  蒋介石在10月22日就决定放弃武汉。他同将领们讨论战局时说:“武汉的厂矿、机关、团体、学校、难民等等都已按计划撤退完毕,这里只是一座空城。我军战略企图已达到。而且日军突然在广州登陆,威胁我华南后方。因此,武汉的战略地位已失重要性,如我军勉强保持,则最后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全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与最后胜利之根基。”
  但是,蒋介石却老是耐着不愿走,这大概是为了表现自己大智大勇,不怕死的军人性格,也可能是为了表现他同将士风雨同舟的统帅风度。
  在陈诚以统帅安全为由,强烈催促下,24日夜里,蒋介石才同夫人宋美龄恋恋不舍地离开他那被日本飞机炸得稀烂的武昌军委会,乘专机离开武汉去湖南。
  飞机在隆隆的炮战声中飞行于漆黑的夜空。蒋介石从窗口看出去,激烈炮战的火光在武汉近郊不停地闪耀,情况已十分危急。但他的座机却不争气,飞出武汉就迷了航,在漆黑的天空中胡乱转了一阵,辨不出东西南北。再胡乱飞下去,燃油耗尽,就只有一同上西天了。于是,飞机只得冒险返回武汉。
  当座机在机场降落后,蒋介石才发现,无数军人正在加紧破坏机场设施,跑道也被炸毁了一大段,如再晚一会儿,他这座机就无法降落下来,真险极了!
  飞机灌好油,重新腾上天空。
  此时,已是凌晨4点过。日军先头部队已进入武昌城。
  10月25日。
  武汉失守。
  武汉会战,中日双方军队在纵横千里的战线上,激战五个多月,日军投入几十万兵力,会战期间又补充了五、六次兵员,日军中央统帅部在会战后期,已无力再向武汉增援兵力。整个会战,歼灭日军二十多万,使日本陆军大伤元气,无力再发动新的进攻。
  中日战争至此进入相持阶段。
  蒋介石也动用了几乎所有的部队,所有参战部队都打得英勇顽强,为武汉会战付出了重大代价,伤亡与敌倍之。














  第03章 初期反攻
  1 
  1938年11月12日。
  长沙城里突然冒起一把天火,烧得鬼神为之惊异,引起人民的强烈震怒。
  刚从武汉战场撤退到湖南南岳的蒋介石,也被那把天火惊得膛目结舌。
  众人所指,皆归于焦土抗战的过失。
  焦土抗战,为了民族的生存,不惜以自己的血去换取敌人的血; 不借将我每一寸国土,都变成反法西斯侵略的火海;不惜将我国土上一切都毁灭殆尽,也决不向敌人低头屈服。
  这种精神在芦沟桥事变后的许多中国军队将士中都有充分体现。
  1937年7月31日,蒋介石对全国抗日将士发出训示:“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来和倭寇死拼”。武汉失守后,蒋介石又于几天前发出告同胞书,表示誓与日寇血战到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抗战初起,李宗仁将军发表《焦上抗战论》响亮地喊出焦土抗战的口号。李宗仁说一些人认为,一个老大落后的中国与工业十分先进、军力十分强大的日本相对抗,中国必败无疑。他说这是一种失败主义的悲观论者。只要我们树立必胜信心,发扬民族决战精神,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把我国辽阔的疆土都变成反侵略战争的战场。实行坚壁清野,实行焦土抗战,陷敌于民族战争的泥沼之中,则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认为长江中游平原上的长沙城,已为日军必夺之目标,若敌人夺取该城,将变成进攻中国军队的一个重要基地。他通过侍从室向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指示,若日军进攻长沙,在长沙无法守住之时,将其重要设施烧掉,以免资敌。
  张治中将军抗战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当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他便预感到长沙的危机,向全省军民发表广播讲话,要求大家树立两个志向:一是抗战到底,绝不做日寇的顺民;二是要与湖南的土地共存亡,守土保家,绝不做难民。
  11月11日。
  张治中召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保安处长徐权纵秘密布置放火烧城的事宜,亲自审阅了酆悌拟订的焚城计划。
  张治中对酆、徐等人指示:“在敌人逼近长沙时,须先放紧急警报,待群众离开市区后就开始行动。”规走:“见市内火起便是放火烧城的信号。还对酆悌说:“你指挥的长沙警备队第二团和长沙保安大队大多是长沙人,必不忍心放火,你去对他们讲讲焦土抗战的道理。”
  当时长沙城的情况,已是草木皆兵,一片惊慌。日军逞其余威,从武汉沿江西窜,已占领岳阳。日军飞机对长沙及附近城镇大肆轰炸。各种传言甚嚣尘上,有的说日军已渡过了汩罗河,都快到长沙城了。
  长沙专门放火的部队,已经准备好了汽油和高压水笼头等放火器材,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大放其火。特别是那些决心不当亡国奴、家往长沙市的民团士兵,都怀着满腔的民族义愤,积极投身于这种自焚的勇敢行动,唯恐将自家房屋晚烧一步,而落后于他人。
  当天深夜,市内天心阁附近失火。
  自卫团的丁森等士兵,马上带头把自家房子放火烧起来。
  这一下乱子就闹大了。
  士兵们都以为是放火信号,狂呼乱叫着“放火了!”便一齐动手放火烧城。各条街巷,高压水龙头喷射出一条条油龙。霎时间,城内火光冲天,风助火势,滔天大火在夜空中狰狞狡笑,烈火烧红了半边天际。
  “放火”是放火者在惊慌失措时所为,当然就没想到还要拉警报,更不可能去组织疏散民众。
  长沙市民还在睡梦中,无情的“天火”一下便吞没了两千多个无辜市民的生命。
  大火烧着了城里的弹药库,这下就更热闹了,轰轰隆隆,如同万炮齐轰,震得二三十里之外的地皮都在打抖。
  大火从11日深夜,一直燃到14日才被扑灭。五万多栋房屋变成焦土,几十万人无家可归。
  蒋介石在南岳接到张治中的报告,立即赶赴火灾现场。这个一身戎装的统帅,铁青着脸面对余烟未尽,飘散着人肉烧焦的臭味的焦土,深感问题严重。
  当张治中哭丧着脸,向他负荆请罪,请求严厉处罚自己时,蒋介石狠狠叹口气说:“就这一次事件的根本成因研究,可以说不是属于那一个人的错误,而可以说是我们整个团体的错误。”
  团体的错误,他蒋介石应该是天字第一号的大错人。
  为了平息全国人民的愤怒,蒋介石当即命令航空委员会主任钱大钧和第74军军长俞济时,将这次火灾的直接责任者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团长徐昆、警察局长文重孚三人逮捕,并给俞济时密电:“长沙放火罪人酆悌等三人,立即执行枪决……”
  蒋介石又请军委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等人调查事件经过。事后,周恩来等人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和军委会政治部名义联合发表关于长沙大火真相之说明:
  其原因:(一)由于地方军警负责者误信谎言,事前
  准备不周,临时躁急慌张之所致;(二)由于曾从事破坏
  准备之人员及人民(自卫团员丁森等)鉴于敌机之连日
  轰炸及最近平江、岳州、通城、通山等县被炸之惨,激
  于民族义愤,以为敌寇将至,乃即自焚其屋,遂致将准
  备工作变为行动,于是,一处起火,到处发动,以致一
  发而不可收拾…… 长沙大火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舆论界的强烈谴责。蒋介石于11月16日举行茶会招待外侨,亲自向外侨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在陪都重庆主持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工作的汪精卫,借机对抗战提出非难和指责,发表了《为什么要错误理解焦土抗战》。说,如果焦土抗战就是像长沙那样毁灭自己,那还不如不抗战的好。 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受撤职留任处分。但迫于舆论界和湖南民众的义愤和压力,张治中于12月30日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提出了“辞职”。
  2
  1938年11月25日。
  刚处理完长沙大火那件使人意想不到的麻烦事,蒋介石就赴回南岳衡山,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由于在大火事件上,蒋介石受到各种非议和指责,因此,心情很不好。
  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军委会各部和全国的高级将领外,第三、第五战区师长以上军官百余人,也被通知列席大会。周恩来和第18集团军参谋长参加了会议。
  军事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一期作战的经验教训,确定第二期抗战的战略方针。
  虽然蒋介石把长沙大火归咎干部下,但他心里也大为不安。他端坐在主席位置,强按住心头怒火,阴沉着脸照稿子念开幕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