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识地将创业提升到价值观上,并广泛于日常生活的每样言行举止中时,当个人把
创业作为生存的必要行为而周围也对这种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弘扬时,世
人是会对擅长创业的风流人物的倍增而习以为常的。

    创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事业,为了实现更深层次的生命的价值。这是一个
以知识为经济发展核心的时代,历史给了我们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否把握就要
看我们有没有勇气与智慧了。对于社会趋向潮流的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
究所副研究员沈杰这样认为:

    “如今,是我国5000年来创业机遇最多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打破了那种继
承、世袭的传统。不管你有什么家庭背景,你本身的资源很重要,也就是文化资本
将取代过去的社会资本。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本家、知识精英将代表着社会潮流
出现在创业的重要领域,可以预见文化资本创业的意义将更大。”

    大学生创业绝不是一种浮躁的表现,他们都很沉稳而清醒。在自己所在的大学
里,他们都非常优秀,绝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是创业的先行者,按他们的话说就是
:中国不缺科学家,中国真正缺的是创业者,为此,我们先走一步。

    当代大学生去创业,不仅可以实行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
业行会,为中国的发展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大讯飞”总经理、中科大博士生刘庆峰是一个非常有民族责任心的创业者,
他说:“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说能够生存下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一些堪称民
族脊梁的读书人能够真的为这个民族做些事情。”而他自己就这样去做了,远大的
目标是缔造一个“语音帝国”。

    被媒体誉为“中国女大学生风险创业第一人”的李玲玲已经被一些人冠以“失
败”两个字,其实,天行健公司的停摆并不意味她创业的失败,她现在在新的公司
里干得挺好的,况且,她还这么年轻,她的路还很长,有一些挫折是难免的。李玲
玲在中央电视台参加《对话》节目,在录制现场,节目一结束,她随即被许多同龄
人包围着,围着她要签名、合影。《对话》栏目组的编导说,这样的情况好像只在
大导演张艺谋来录节目时才出现过,少年作家韩寒都没有享受她这样的荣光。

    我们的同龄人对李玲玲这么关注,为什么呢?我采访李玲玲时她跟我说:“其
实我李玲玲只不过是创业的一个代名词,或者代表而已。我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
在某种意义上讲就代表了现在大学生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想法!”

    V2科技有限公司的CEO 叶滨的一番话深深地震颤着我的心灵,他说:“刚读研
究生的时候,我了解很多师兄师姐的走向,其实我特别希望有一面旗帜告诉我,让
我觉得这个人的经历特别好,以后我就朝这方面去努力。我特别想找到这样的一个
目标,但我就是没有看到那面随风飘扬的旗帜。

    “当时在创业园的时候,每周有一个创业者沙龙,有一次在沙龙里,我就说我
特别希望我们当中出现一面旗帜,这旗帜不仅是对我们兄弟公司的一种感召,对中
国所有的学生也是一种感召,至少可以告诉这一代或者下一代的青年们:可以考虑
去走创业这条路,这条路非常有前途,可以更好地发挥你的才能。”

    今天,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这面旗帜已经在蓝天下随风飘扬,它指引着一个
方向。作为第一批大学生创业者,他们是光荣的,是勇敢的。敢于向权威挑战,向
新的领域挑战;敢于走创业之路,去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这种大无畏的精
神正是我们这个普遍缺乏信仰的时代需要的。这批创业先行者寄托着一代年轻人的
梦想,不管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无愧于这个时代!

    2001年2 月26日于北京



  
            后记:做一个创业的传播者

    从采访第一位创业者到写完这本书,我一直都很兴奋,这是一本读起来让人心
潮澎湃的书。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曾对朋友说:“我都快要犯心脏病了!”朋友惊
讶地问怎么啦,我无比激动地说:“太兴奋了!一天连着采访几个老总,兴奋得让
我受不了!”是的,我的心怦怦乱跳,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这是一批特别有激情的
创业者,而我显然受到了他们强有力的冲击和感染。

    其实,能否写成这本书我只有50% 的把握,因为这批创业者我一个都不认识,
我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接受我的采访,也不知道他们好不好打交道。到最后,除了
个别以外,媒体上关注的“人物”我基本上都采访到了。这本书《挑战盖茨神话》
只写了二十位创业者,接下来我还要接着写属于同一批大学生创业的其他创业者,
准备一网打尽,下一本关于“创业”的书有望在几个月后接着出版。

    写这本书,我想起了写上一本书《一切从大学开始》(已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都要采访,都要跑全国各地,而且一切费用都是自己解决。《一切从大学开始》的
后记标题为“我知道风从哪里吹来”,这次离开北京出去采访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一样是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起程,一样是先去西安……差一点又一样离开西安后去找
那个女孩。去年她还在兰州大学外语系念书,而今年她已毕业回四川成都老家工作。
我在北京打电话跟她说过在西安采访完后坐火车去成都看她,她说欢迎我去。我问
:“会不会跟兰州的遭遇一样?”她说:“不会,当时(指在兰州)我还小,我不
懂……”去年辛辛苦苦从西安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去兰州看她,她竟然让我在黄河
边流了眼泪……碰巧的是,去年我来西安时下起了雨,而今年也一样下起了雨。雨
一直下着,我就在想:是不是又要让我流眼泪了?

    那个雨夜,两位西安交大的男生(已经是朋友,去年采访认识的)请我吃火锅,
说是为我接风洗尘。还有一位漂亮女生,四个人围成一桌,谈笑风生,非常惬意。
席间,一位男生从大衣兜里拿出一瓶西安有名的白酒来,一定要我喝,我非常感动,
顿时热血沸腾。其实我不会喝白酒,但那天晚上还是喝了一点点。

    天放晴了,我坐火车离开了西安,但没有去成都,而是去武汉继续我的采访。
因为我想去成都时带给她一份惊喜,可这份惊喜还没准备好。我早晚会去成都看她,
即使我俩不会有什么结果。我就是这种人,能遇上她我就已经很幸福了。蓦然回首,
我发现友情是我这么多年来最宝贵的财富。

    我很执着,这是我的风格,写这本书也一样。我经常跟朋友说:“我可以过得
不快乐,但是我一定要成功!”

    去武汉,去南京,去合肥,去上海……又是一次漫长的旅途。一路上很孤单,
很寂寞,我心里老回荡着香港歌星郑秀文的歌声:“不要回头∕至少路上还有风。”

    倒霉的是,中途感冒了,非常难受,但我没有停下来。当我回到北京录音
磁带听到自己的声音那么沙哑时,才体谅自己当时是那么不容易。

    我认为写这本书很有意义,所以什么困难都要克服!我对很多创业公司的老总
说:“你们是创业的先行者,我希望我是创业的传播者。”要胜任“传播者”的角
色,仅仅靠这本书是不够的。接下来,我还要写关于“创业”的纪实文学,还有小
说,甚至想拍电视连续剧……我这个人说到做到,我会努力的。如果说这批创业者
掀起了一面旗帜,那我愿意做一名升旗手,让这面旗帜随风飘扬……

    张宏杰

    2001年2 月27日于北京



 
                第一节

    创业者档案:刘庆峰,1973年生于安徽省泾县。1995年7 月获中国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7 月获中国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
硕士学位,1998年9 月至今攻读中国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

    1999年6 月出任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原安徽硅谷天音公司)总
经理,并任中国科技大学“讯飞智能多媒体实验室”副主任。先后被评为中华全国
青年联合会九届委员、安徽省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安徽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
理事、安徽省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1999年被共青团中
央和全国学联授予“五四”优秀青年奖学金和“建昊杯”,同时被评为安徽省第五
届优秀青年企业家。

    2000年11月26日下午,我从南京坐长途汽车来到合肥,住在中国科技大学旁边
的红绿蓝国际饭店,而在这一天,刘庆峰也刚好从北京参加完中央电视台二台的
“对话”节目回到合肥。安顿下来后,我焦急地等着他给我打手机,这是我俩约好
的,他说一回到合肥就跟我联系。三天前,我在武汉作采访,第一次跟他通上电话,
本来打算马上到合肥的,但他说明天就去北京,我也只好先去南京采访了。由于我
没有他的手机号码,而今天又是星期日,不能给他所在公司打电话,所以我只能干
等着他给我打手机。

    晚上九点多钟,我的手机响了,是刘庆峰打的,我顿时喜出望外,我的第一反
应是:他真守信用!他说他到我所住的饭店来跟我见面,半个小时后,他来了。这
段时间他极其的忙,除了公司的工作外,正在准备国家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的
挂牌仪式,非常隆重。刘庆峰非常乐意谈论“学生创业”这个被媒体炒得火热的话
题,他今年27岁,在校三年级博士生,无疑还有学生的身份。由于他刚参加完中央
电视台二台关于“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的讨论,我俩就从这开始谈起。那一期的
“对话”节目,主角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李玲玲,
按刘庆峰的话说,李玲玲坐在台上是大家发话的“靶子”,当时刘庆峰坐在下面。
我前几天在武汉刚刚采访过李玲玲,对李玲玲有感性的认识,所以刘庆峰从这里开
始正式的访谈,我一下就找到了感觉。

    刘庆峰对中央台的那次节目感受很深,在场的除了创业者外,还有几位来自企
业界和大学的特邀嘉宾,要多的是热情高涨对创业颇感兴趣的在校大学生。作为一
个大学生创业的话,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究竟要做哪方面的产业?做产业的
同时是否做好了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思想准备?做好思想准备后又要怎么样组建团队?
谁做CEO ,谁做CTO ……产品要怎么样去研发?研发后又要怎么去开拓市场?开拓
市场的过程中间又要怎么样去周转资金?刘庆峰一开始就跟我说了很多企业运作的
问题,我注意到他满脸是青春的光彩,这是一位很有朝气而又很有野心的“知本家”。

    1999年11月11日,对刘庆峰来说是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他和另外5 位中科大
的学生因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能听会说”的中文电脑,获得总计668。85万元的
技术股权,给被称作“大学生创业年”的1999年刷上了一个浓重的惊叹号!在校大
学生因技术创新而获得数量如此巨大的股权资本,这在我国高校中还是第一次。在
这6 名学生当中,2 人是博士生,1 人是硕士生,3 人是本科生,他们都参与了中
文语音合成技术的研制开发工作,以骄人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在国际人机语音对话高
技术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其中,刘庆峰因做出多项关键技术创新,为首次将中文
语音合成技术推进到实用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获得个人最高股权奖励,并被聘
任为新公司总经理。

    研制能听会说电脑是智能计算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863 ”计划
支持最早、持续最久的高科技项目。自1995年起,刘庆峰就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
中国科技大学“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所承担的国家863 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主攻汉语语音合成技术,在获得股权奖励的另外5 位学生中,尹波是让电脑
“能听会说”软件的主要设计者,黄海兵完成了有声电子邮件的系统设计,胡郁在
汉语语音库设计等方面成绩突出,其他2 名学生也在不同的技术研究岗位发挥了不
可替代的作用。他们6 位成为中国首批拥有百万资本的在校学生,并且都纷纷表示
要与公司的事业一起成长。

    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讲,会有很多很多非常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